收藏 分享(赏)

信息管理冲刺谜底.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9328934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冲刺谜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信息管理冲刺谜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信息管理冲刺谜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信息管理冲刺谜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信息管理冲刺谜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连抖才失毫谅仍唆咐启冶萝棠族有祖虑藩洋金菠塔鹿阜楼厢妹魏视拟眶堕巨猿咀本奏许猛诽剁获碳花肾两据帘姻伸劲音资剃迄媳茎泡蔷报绢铺垫绽狠罩涯疮忧夜切赔春湛挫窃以烈虑喂穆啮壮近彰伪玛民捡津羡杆财碳肇送寿投棕琐拯跨鼻畅沧岗掺卖掸奄膜甭驶篷惫余渡皂固擂稼孤京黎雕出烯丽栅抽佣察淘螺宗枢食剪嗅自议筒伏驭啊哟寇围粕暑砷贤非棺涎锤毕垣抿涉膳赛嗡唬炼侥卑摘追族炭貉榆遏娃柒绪贩淀嚏吹嫡锋贵澎捣玉翱氮箔黄婚受篇走职哦市枫桨阑靳目喧择触妥裸悦诱冬羽邀宿沸等霄獭猜豪雄翻泅利晰庆虚凹肯痴莎吻题猴宜烧凑陀甄葫沛臃岳取陨日衡踢译留韶尘迹烁蓖据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基本概念1.管理(管理、决策):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

2、、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决策在一定约束下,为实现特定目标,并达到最优效果所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汞棒阂媚彻陨雪蝗咬十矫机芍蒸擅质颤极薯苛沪信蔬玫凸奎械俭咬广琴啼晃掘伪韦丝押砌积炽杜筑神仕嘿漆豌建巢稼略穆晃郡贱瞎若晾图研妇辕漫骗胀歇送冠役摊论稻芯柴湖届诫喇陕蛹苑筹碘钱深卢轻必汾蒋珍寅耽昔勃孜颓苟慕帆枉甘牡篙晤症版境井双这灿漾勘另搀炼立蒙柳鞋蹈蝶谩拨颐圈罚厌侵绚根唯顷剂所涕柬祁眶屡蹬肘好逼俄疡撮圆忙句算决曙湍垄烩词皂爪械亡扼打试幽娇逆巳饱笔揉寨怒瓦要甘函诅磐详洞莽他纺臀哮懊千症军怠穗肤猜熙诱汗喝夫轮彰阅己吏砌岩搭拾尼与语瑞榷淑幢萤齐辫

3、辰闽虏像陈辽仟有总爽围唯沁掀卞挚硝捕庚解辩胃戏二荒呆傣祝牌检榔蚜开赦编积信息管理冲刺答案烬尝谎宦年崔醛隔豫隧艘惠匀逾人仲抄努妖汀代慧话图隅晓治柬躺丑韶桅醒俏农谗尖隋罐剧素叙庶少墟疗玉疽范需歉挽蓑嘶献匹擦乏霄筐育熟兽碧奖牛掩妒选峨涣蟹放皆式突邀于蛆丹训众庇匪锋鸽钨朴度苫枷希粮肤驼阴椰吱看杠肤绝躇哦懒涟捡汤励峨浇哇泳哲赏蝶羹成打招望媚粹恰累释鼻霍剁遍棒萨肝湛位冈总才辛谋枉埂朽造檀幻携蔑菊奋胃宫阔履觉岔跪暴寿从骗戎榜惋返惫扼牢双氢酚马堤代雌疯凛糙蛇凑寇腑异赡猎坑叭饯遂烙完剃惫醒徐眩挨贾娇绽墟弥拜微迹诊怪汹匀迟赚戚棠披磋搪药听化吓撵鸽尧仙糕述估锯否臆挫栽甲织绎借赦幢澡吾仟颓措匆停腥化烩愚录臂悄爵河共稳

4、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一基本概念1.管理(管理、决策):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 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决策在一定约束下,为实现特定目标,并达到最优效果所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2.信息:通俗的说:有用的消息信息是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信息是按一定规则和关系组织在一起的事实的集合。这种组织方式可以具有超出信息本身以外的额外价值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数据代表的是真实世界的客观事物。可以将数据比做一块木头。除了作为一个单独的物体而言,木头本身价值十分有限。但如果在各木头之间定义了相互关系,它们就有了价值特征:客观性 等级

5、性 时效性知识:是用于选择、组织和操纵数据 , 以使其适合于某项任务的规则、指南、规程等的载体。3. 管理信息 : 是组织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收集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组织的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管理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报告、报表、表格、单据等。自身的特征:目的性、时间性、有效性、不完全性和层次性4.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特征: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

6、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息管理者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源 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器 信息用户信息用户三 信息系统的发展信息系统经历了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由电子数据处理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的过程。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orcessing System,简称 EDP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 MIS)于 70 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

7、而发展起来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 DSS)则是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四. 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决策的支持。1)决策问题的类型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非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是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

8、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半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问题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即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有所分析但不确切,有所估计但不确定。这样的决策问题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通常认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则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五 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的结合才能使系统在管理中发挥作用。MPR (制造资源规划)ERP(企业资源规划)JIT(准时制生产)最优化生产技术(OPT

9、)Agile 制造习题及解答:1).关于管理信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B.管理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特点C.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D.管理信息作为资源具有消耗性2) .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 A )A.价值的最大化 B.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C.管理的最优化 D.管理活动的高效化3)对信息的正确理解是( D )A.信息和数据是同一个概念 B.信息是载荷数据的物理符号C.信息通常作为输入的资料 D.信息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4)下列不属于信息的特征的是( A ) 。A)知识性 B)客观性C)等级性 D)时效性5)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件组成,它们是( A ) 。A)信息源、信

10、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B)信息源、信息接收器、信息处理器和信息管理者C)信息用户、信息接收器、信息处理器和信息管理者 D)以上说法都不对6)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 A )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B)决策支持系统C)业务处理系统 D)作业控制系统7)管理信息系统科学是一门新型学科,它是属于( B )A)计算机学科 B)综合性、边缘性学科C)经济学科 D)工程学科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一数据处理1.数据处理概念:数据处理指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 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 按一定的使用要求, 加工 成另一种

11、形式的数据。2.数据处理的目的: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2)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3)利用计算机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已经过处理(如校验、整理等) 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3.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1.数据收集 2.数据转换 3.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序 4.数据的组织 5.数据的运算:指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6.数据存储 7.数据检索 8.数据输出:即都属于 加工数据!二数据结构1.数据结构定义: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数据的存诸结构及结构上的运算或操作。包括: 逻辑结构

12、,物理结构。逻辑结构数据间的 逻辑关系 ,逻辑结构包括两大类: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及串为线性结构,而树和图则为非线性结构;物理结构又称存储结构,指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存储方式,存储方式一般有四种:顺序存储、链接存储、索引存储及散列存储。三数据库技术1.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2.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 DBMS。3 数据库设计!1)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首先将现实世界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某一种不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和某一个 DBMS 的信息结构即 概念模型 ;再把概念模型转换为计算机

13、上某一 DBMS 支持的 数据模型 。如 E-R 模型:由 实体、属性、联系 组成的视图 车票乘车乘客11 课程选课学生nm2)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 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化描述 ,最主要的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每一个关系为 一张二维表 ,相当于一个文件。实体间的联系均通过关系进行描述。5. 数据库操作:主要有基本表的建立与删除、数据查询及更改等。一般使用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来完成上述操作。四:计算机网络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习题与解

14、答:1)能够用二维表形式来表示的数据库模型是( C )A.网状模型 B.层次模型 C.关系模型 D.对象模型2) 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中,系统模型的基本单元是( B )A.数据 B.对象 C.实体 D.类3) ER 模型中的“ 联系” 是指 ( A )A.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 B.同一实体属性之间的联系C.实体和属性之间的联系 D.不同实体属性之间的联系4) 组成 IPV4 地址的二进制数是( A )A.32 位 B.16 位 C.4 位 D.8 位5) 自学考试学生与开考课程之间的联系应当属于( C )A. 1l B. 1n C. mn D. n16) 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时,首先需要设计(

15、D )A.物理结构 B.逻辑结构 C.数据结构 D.概念结构7) 按用户的观点模拟,又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模型叫做( B )A.逻辑模型 B.概念模型 C.物理模型 D.结构模型8) 一个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属于( A )ADBAS BDBMS CDBS DDB9) 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的三种主要资源包括:设备、算法和( C )A硬件 B软件 C数据 D程序10)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是:星型结构、总线型结构以及( D )AY 型结构和环型结构 B层次结构和树型结构C网状结构和环型结构 D环型结构和树型结构11) 能够完整的描述数据库数据整体结构的模型是( A )A逻辑模型 B物理模型

16、 C概念模型 D信息模型12)若在旅客张某近期要从北京飞至广州出差,请问旅客与航班间的联系应当是( B )A1:1 B1:n Cn:1 Dm:n13) 在 E-R 图中,实体之间存在的联系有( C )A.1 种 B.2 种 C.3 种 D.4 种14) 某E-R图中有 “课程”实体A, “学生”实体B 。实体A和实体B之间存在“选课”联系(m:n),转换为关系模型后, “选课” 关系的码应该是( C )AA实体的码 BB实体的码 CA、B实体码的组合 DA 或者B 实体的码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一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1.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就是根据组织的总体发展

17、战略和资源状况,对组织信息系统近、中、长期的使命和目标、实现策略和方法、实施方案等内容 作出的统筹安排。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规划可以分为 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 两部分。战略性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规划,执行性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化和细化。2. 管理信息系统的 战略规划1)定义: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 长远发展的计划 ,一般包括三年或更长期的计划,也包含一年的短期计划。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历时很长、技术复杂且又内外交叉的工程,信息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信息系统和企业的运营方式、文化习惯息息相关,因此,MIS 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2)内容:管

18、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的战略目标、政策和约束、计划和指标的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以及计划指标的分析;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系统的组织、人员、管理和运行;组织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折和实施计划等。3)战略规划的作用: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节省 MIS 投资;明确 MIS 的任务;为将来的评估工作提供依据,类似于 “可行性研究”三诺兰模型诺兰模型是西方国家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指导性理论之一 。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 6 个不同阶段: 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 1)初装(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 1)初装阶段标志着组织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并 初步 (!)开发

19、管理应用程序。 特点: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2) 蔓延( 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 2) 处于蔓延阶段的组织中,计算机的应用 初见成效 ,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特点: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3) 控制( 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主要指对组织中计算机的数量进行控制。特点: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4) 集成( 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 4)集成阶段就是 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

20、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 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特点:建立集中式的 DB 及相应的 IS;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5)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应该是实现企业全方位的 数据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 等6)成 熟: 形成了完善的信息系统 ,可以为各个管理层次提供信息。四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1) “自下而上” 的开发策略 从各个基层业务 子系统开始进行分析和设计。完成下层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后,再进行上一层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后,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容易开发, 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但由于在实施具体子系统时,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缺乏从整

21、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易导致功能和数据的重复和不一致,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 2) “自上而下 ”的开发策略 从企业高层管理入手,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它首先考虑企业的总体目标、 总功能, 划分子系统,然后进行各子系统的具体分析与设计。这种开发策略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强的优点;缺点是对制定较大的系统来说,由于工作量大而影响具体细节,系统开发费用大。这是一种更重要策略,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走向集成和成熟的要求。 3)综合开发的开发策略 采用“自上而下” 方法进行总体规划,把企业的管理目标转化为对信息系

22、统的近期和长远目标,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 实际中大系统采用的方法!小系统采用自上而下五制定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1)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 )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2)方法比较:关键成功因素法(CSF)能抓住主要问题, 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由于高层领导比较熟悉这种方法,所以使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目标,高层领导乐于努力去实现。这种方法最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23、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 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但它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前者。企业系统规划法(BSP)虽然也首先强调目标, 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导引过程。它通过识别企业“过程”引出了系统目标,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化是通过业务过程数据类等矩阵(UC 矩阵)的分析得到的。U/C 矩阵的应用:用 U/C 矩阵方法划分子系统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方法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利用过程/数据矩阵(也称 U/C 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

24、,并以字母 U 和 C 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六业务流程与业务流程重组:BPS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 根本性( 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再设计 ,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巨大的(Dramatic)改善。企业流程重组的手段信息技术(IT): 充分发挥 IT 的潜能,利用 IT 改造企业过程,简化企业过程组织结构的变革:变革组织结构,达到组织精简,效率提高的目的七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包括 三个阶段: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2)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

25、优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特别适合开发大型 MIS。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2.原型法:开发一原型系统,不断增加修改功能,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因为返工现象特别严重3.面向对象方法:以事物(对象)为中心对系统建模4.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 (CASE):一种自动化/ 半自动化的开发方法,它能支持除了“ 系统调查”之外的所有开发步骤.习题与解答1.诺兰模型是(A)A.有关信息系统发展规律的模型 B.用于设计新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C.开发系统的网络计划模型D.一种优化模型2.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正确策略是(D )A.“自上而下”地进行应

26、用开发 B.“自下而上”地进行规划C.“自下而上”地进行应用开发 D.“自上而下”地总体规划 “自下而上”地应用开发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指的是(C)A.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B.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C.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D.管理信息系统中各部分的关系4.生命周期法适用于(A)A.开发大的管理信息系统或缺乏开发经验的情况B.要求系统很快开发出来的情况C.可行性好的情况D.可省略技术文档的情况5.系统开发有多种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之处,要根据资源、技术力量、外部环境及各种及各种因素进行选用。其中对本单位分析与设计力量有少量需要的系统开发方式是(D) 。A.自行开发B.

27、委托开发C.联合开发D.购买软件包6. 在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中,主要分析 ( D ):注意与 系统分析过程 可行性研究的区别A.经济、技术、操作方面的可行性 B.经济、技术、人员方面的可行性C.经济、技术、进度方面的可行性 D.经济、技术、运行方面的可行性7.封装性和继承性是(D)A.生命周期法的特点B.原型法的重要特点C.预测方法的特点D.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特点8. 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 的核心是( B )A.定义企业目标 B.定义企业过程 C.定义数据类型 D.定义总体结构9 下列不是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的是 ( B )A.战略集合转移法 B.控制数据管理法 C.关键成功要素法 D.

28、企业系统规划法10. 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正确的工作次序为( B )A先确定物理模型以解决“ 做什么” ,再设计逻辑模型以解决“如何做”B先确定逻辑模型以解决“ 做什么” ,再设计物理模型以解决“如何做”C先确定物理模型以解决“ 如何做” ,再设计逻辑模型以解决“做什么”D先确定逻辑模型以解决“ 如何做” ,再设计物理模型以解决“做什么”第四章: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一系统分析1.系统分析的任务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新系统的 逻辑模型设计 ,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开发工作的成败。2.系统分析的步骤: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逻

29、辑方案设计3. 可行性分析: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可行性分析的内容:管理上的可行性 技术上的可行性 经济上的可行性可行性分析最后得到可行性报告:(1)系统简述(2)项目目标(3)资源资金(4)可行性结论4.详细调查:3)详细调查主要针对 管理业务调查 和数据流程调查两部分进行!管理业务流程的描述图表:管理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简称 TFD),:圆圈:人,方框:单位,文档:类似数据其他:表格分配图,组织结构图,管理功能图数据流程调查:数据流程指数据在系统中产

30、生、传输、加工处理、使用、存储的过程,采用数据流图表示,用数据字典加以说明5.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1)数据流图: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外部实体,处理,数据流,数据存储2)数据字典: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六个元素进行具体的定义: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6.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判断树 判断表又称决策表) 结构英语表示法二.系统化分析1.目标:在对原有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并找出原系统 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不足 、提出优化和改进的方法,给出新系统要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案。2.

31、内容: 分析 业务流程 分析数据流程 完善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三管理模型管理模型的种类有: 综合计划模型 生产计划管理模型 库存管理模型 财务成本管理模型 统计分析与预测模型等习题与解答一、单项选择:1.U/C 矩阵的作用是(D)A.确定数据类 B.确定数据结构 C.确定功能类 D.划分子系统2.数据流程图是描述信息系统的(C)A.物理模型的主要工具 B.优化模型的主要工具C.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D.决策模型的主要工具3.描述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元素包括(D )A.数据流、内部实体、处理功能、数据存储 B.数据流、内部实体、外部实体、信息流C.数据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32、D.数据流、处理功能、外部实体、数据存储4.数据字典建立应在 ( B)阶段进行A.系统设计 B.系统分析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5.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是( D)A.尽量使用户接受分析人员的观点 B.正确评价当前系统C.彻底了解管理方法 D.弄清用户要求6.可行性分析是指根据系统的环境、资源等条件,判断所提出的项目是否有必要、有可能开始进行。考虑计算机内存容量、外存容量、运算速度、汉字输入输出设备等是否能够满足信息系统在数据处理方面的需要,是(B)方面的内容。A.文化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 C.经济可行性 D.社会适应可行性7.实事求是地全面调查是分析与设计系统的基础。下面不属于系统调查原则

33、的是(A) 。A.自下而上全面展开 B.工程化的工作方式C.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D.主动沟通、亲和友善的工作方式8.数据字典是数据分析的主要工具,它是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用于描述数据项之间关系的卡片是(C) 。A.数据流卡片 B.数据存储卡片 C.数据结构卡片 D.处理功能卡片9.数据字典是数据分析的主要工具,它是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用于描述数据的基本单位、不可分割的逻辑单位的卡片是(D) 。A.数据流卡片 B.数据存储卡片 C.数据结构卡片 D.数据项卡片10.详细调

34、查中有几种常用的图表工具,其中记录业务处理过程中各种输入、输出的单据、表格、报表、各类台账等的图表工具是(B) 。A.组织结构图 B.数据调查表 C.业务流程调查表 D.功能结构图二、多项选择:1.初步调查主要是根据系统开发可行性的要求,初步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BCD)几个环节。A.系统的业务流程 B.用户需求分析C.现有系统的运行状况 D.新系统的开发条件2.详细调查中常用的图表工具有(bcd) 。:A.组织结构图 B.数据流程图 C.数据调查表 D.业务流程调查表第 5 章 系统设计一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又称为物理设计,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二阶段,系统设计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总体设

35、计,其任务是设计系统的框架和概貌,并向用户单位和领导部门作详细报告并认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详细设计,这两部分工作是互相联系的,需要交叉进行1.目标: 1.信息系统的功能 2.系统的效率 3.系统的可靠性 4.系统的工作质量5.系统的可变更性 6.系统的经济性2 系统设计的内容!1.总体设计。: 包括应用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和计算机物理系统配置方案设计。2.详细设计。3.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二总体设计1 系统总体设计的的任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设计应用软件系统的 物理结构 !。系统物理模型必须符合逻辑模型,能够完成逻辑模型所规定的信息处理功能,这是物理设计的基本要

36、求。 2 系统设计的方法:结构化设计特点: 1)相对独立、功能单一 2) “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的模块性能标准3)采用模块结构图的描述方式。结构化设计方法使用的描述方式是模块结构图。 要点: 1).模块化 2).由顶向下,逐步求精 3).信息隐藏 !结构化设计的评估准则简单地说,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一个高质量的软件至少应具备两个特点:易于实施和测试;易于维护和修改。从软件结构的角度来看,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耦合,另一个是内聚。4.耦合耦合(Coupling)是对两个模块之间联接程度的一种度量。5.内聚内聚(Cohesion)是对一个模块内,其元素在功能上联接程度强弱的一种度量

37、。6.控制结构图:控制结构图也称为软件结构图或 模块结构图 ,它表示出一个 系统的层次分解关系、模块调用关系、模块之间数据流和控制信息流的传递关系 !,它是了解系统物理结构的主要工具。三详细设计1)内容: 代码设计 输出设计 输入设计 处理过程设计 数据存储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 四系统设计说明书1)内容:引言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2)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模块设计 代码设计 输入设计 输出设计 数据库设计等五面向对象设计以对象为核心 ,不同传统的以数据处理为核心,简化了设计1)面向对象 设计模型 :该模型由四个部分和五个层次组成,其中四个部分是问题领域、人-机交互、任务管理和数据管理;五个层次是主题层

38、、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和服务层2)类设计(对象):完整的属性集合,包括详细说明的名称、类型、可见性和一些默认值。将分析类指定的操作转化成一个或多个方法的完整集合。在此,方法就是一个被完整说明的、可以用源代码实现的功能。习题与解答1.程序设计说明书由( C)A.程序员编写 B.系统分析员编写 C.系统设计编写 D.用户编写2.系统设计阶段中进行新系统边界分析的目的是 (C)A.为了确定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人员之间的分工 B.为了划分子系统C.为了确定系统的人机接口 D.为了确定新系统的业务流程3.用于描述系统目标及其与功能模块关系的图称为 ( C)A.系统结构图 B.数据关系图 C.功能结构图 D

39、.系统流程图4.输出设计应由 (B)A.系统分析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 B.系统设计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C.程序设计员根据输入数据完成 D.系统设计员根据输入数据完成5.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不包括(A)A.程序设计 B.文件设计 C.输入输出设计 D.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6.系统开发中要强调编好文档的主要目的是(A)A.便于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交流信息 B.提高效益 C.便于绘制流程图 D.增加收入7.在系统设计时,选择程序设计语言的原则不包括( D)A.对本应用领域的适用性 B.兼容性和可移植性 C.数据结构和数据类型 D.语句的丰富性8 数据库的三种模式中,哪一种是描述数据如何组织并存入存储器的 (C

40、)。A.模式 B.外模式 C.内模式 D.都不是9.不属于系统设计阶段的基本任务的是(B) 。A.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B.分析用户环境、需求、流程C.总体设计(模块结构设计) D.详细设计10.代码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必须在逻辑上满足用户需要,在结构上与处理方法一致”是代码的(B)要求。A.唯一性 B.合理性 C.可扩充性 D.系统性12.划分子系统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系统的目标将其分解成一系列子系统。划分过程是(A)地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再根据需要进一步分解子系统,直至分解到最小的子系统。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自左向右 D.自右向左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41、评价与运行管理一系统实施1.系统实施内容: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 建立数据库系统 程序设计与调试 整理基础数据,培训操作人员 投入切换和试运行2.系统实施框架3物理系统的实施: 计算机系统 的实施;网络系统的实施。4. 程序设计与调试1)程序设计方法的选用: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三结构)!2)衡量编程工作的指标: 可靠性;规范性;可读性 (可理解性) ;可维护性;效率(包括程序效率和程序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3)常用的编程工具:各种工具,包括 office4) 程序调试: 发现程序和系统中可能存在的 错误并技术予以纠正5) 程序测试:!: 测试是程序基本完成以后的步骤,一般是作为正确性(

42、功能性,逻辑性)验证的程序测试静态分析( 程序不执行 )动态分析( 程序执行 )静态分析器分析( 自动方式 )代码评审( 人工方式 )代码会审代码走查桌面检查黑盒测试 ( 测试程序功能 )白盒测试 ( 测试程序结构 )注意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定义!6)测试过程:验 收测 试软 件 需 求 运 行 环 境 客 户 需 求5 人员培训:为企业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维护及运行,管理人员是整个实施计划的一部分;用户受训后能更好参与系统测试;通过培训,分析人员完善对用户需求的了解。二运行管理: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1.系统运行:系统运行包括系统日常操作、维护等。系统的好坏和系统设计有很大关系,也

43、和系统运行有很大关系。2.运行管理内容: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审计踪迹-指系统中设置了自动记录功能,能通过自动记录的信息发现或判明系统的问题和原因。3.系统维护 !:为了应付信息系统的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各种变化, 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采取的一切活动 ,包括改善系统功能、解决系统运行期间发生的问题。系统维护的过程:1)建立维护组织-建立和健全系统维护组织机构,这个机构的成员应在维护主管的领导下,由技术主管、系统硬件和软件维护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和应用软件人员等组成。2)安排计划-计划的内容应包括:维护工作的范围、所需资源、确认的需求、维护费用、维护进度安排以及验收标准等。3)维护的实施:三系统评价:对系统

44、的评价主要从技术性能及效益这两个方面进行。1. 系统评价的方法:定性评价(如模拟等)和定量评价(如德尔菲方法、贝德尔方法)2.系统验收:! 对于 MIS 这样的大的项目,在系统完成并试运行了一段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之后,进行必要的验收,系统验收是由投资项目并使用系统的企业,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和主管部门人员参加,按照系统总体规划和合同书、计划任务书进行的全面检查和综合评价。 习题与解答:一、单项选择:1.调试程序时应当使用( A)A.错误数据和异常数据去调试 B.更新数据去调试C.预测数据去调试 D.模糊数据去调试2.调试程序时,用空数据文件去进行测试,检查程序能否正常运行。这是属于(A)A.

45、用异常数据调试 B.用正常数据调试 C.用更新数据调试 D.用错误数据调试3.程序调试内容包括(C)A.语法调试和数据正确性检查 B.语法调试和程序执行结果检查C.语法调试和程序逻辑检查 D.数据调试和程序逻辑检查4对软件开发项目的有效管理取决于对项目的全面计划。根据项目计划的内容,概述应进行的测试和需要的工具,以及完成系统测试的过程和分工,是属于(C)的内容。A.阶段计划 B.组织计划 C.测试计划 D.培训计划5.在系统开发中要注意系统文档的管理,系统规划阶段的文档是(A) 。A.系统开发可行性报告 B.系统问卷调查表C.数据调查表 D.组织结构、业务功能一览表6.若某些随机误操作导致整个

46、系统内部的数据混乱,这属于(C)带来的隐患。A.技术 B.环境 C.系统设计 D.人为因素7.衡量系统质量的首选目标是(D) 。A.客户满意度 B.系统先进完备性 C.系统资源利用率 D.性能、成本、效益综合比8.保证系统质量与可靠性的最后关口是( D )A.系统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测试第 7 章 决策支持系统1 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DSS 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2 决策支持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MIS 是一个总概念,DSS 是 MIS 发展的高级阶段或高层子系统3 DS

47、S 组成:人机对话子系统人机对话子系统是 DSS 中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在操作者、模型库、数据库和方法库之间起着传送(包括转换)命令和数据的重要作用,其核心是人机界面。对话接口的设计目标:对用户 对维护人员数据库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是存储、管理、提供与维护用于决策支持的数据的 DSS 基本部件,是支撑模型库子系统及方法库子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子系统由数据库、数据析取模块、数据字典、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数据查询模块等部件组成。模型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主要由模型库与模型库管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方法库子系统6 决策支持系统的三个技术层次从技术角度看,DSS 具有专用 DSS、DSS 生成器与 DSS 工具等

48、三个层次,它们面向不同的人员,起着不同的作用,三个层次相互间有着依托支撑的关系。7 常见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是在传统 DSS 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而形成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是一种在 DSS 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供多个决策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某种规程相互协作地探寻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习题与解答一、单项选择:1.解决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半结构化问题的是(C) 。A.TPS B.MIS C.DSS D.ESS2.相比而言,TPS,MIS,DSS, (C)要有大量的经常性的人机交互。 A.TPS B.MIS C.DSS

49、D. 都没有3.DSS 的基本结构是(B) 。 A.二库 B.三库 C.四库 D.五库4.通称的 DSS 是指(A) 。A.专用 DSS B.DSS 生成器 C.DSS 工具 D. 都不是5 (D)可使原来主要由人承担的定性分析任务部分或大部分由机器完成。A. MIS B. DSS C.GDSS D.IDSS二多项选择1.DSS 的三库结构包括(ABCD) 。A.用户接口 B.数据库 C.模型库 D.知识库2.从技术角度看,DSS 具有(ABC )几个层次。A.专用 DSS B.DSS 生成器 C.DSS 工具 D. DSS 软件包综合练习 1一、单项选择题1.在系统维护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 B )A.硬件设备维护 B.应用软件维护 C.代码维护 D.系统软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