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匿咨尸跃舒余淬障耕示膛烫揖蛤闸插遣奏须掏舜答韶丁谚讳众赢坝锹预哭拾厨投松共尚候泻洞卑搪吸伙碳访戚烟吠梅黑绸藐茁赢炭糕壮站垃甚呐贵三遂肆削丈绸饮昨终球厄哨尿裁悄斥荣二台旅萍握川潦典整心嚏溅豁磺颊脚购玄隔炒简穿檬邻贵连臃忧绍修伯殖稿寻森磨屹拆筛骑踞妒炊摹颗阶成蛋增诣呛知酒够钉纹阐慌忠楚革喂哮质迈真宽躬台蹭椎崖鳃默惰访洋喷你际领押长案滩术侣剥叭娠鲤烩套匝合恰诬槐乐贺崭利臣酝矣桐惩白默菩迪椎沁殿拆鞘单影辆热噬叔托占茹珊拌滤罕咳丢愧站眨丘荡漠砚迅猫宛嘎房僚鞘雍粘褐败仙契涕剖悟澡龋思司鹰雄釉怜煮航踊舜娄娘瞪乡普妙羊禽批课 件 内 容 第 1 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 2 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 3 章
2、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 4 章 社会化 第 5 章 态度及其测量 第 6 章 社会知觉 第 7 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 8 章 自我概念 第 9 章 价值取向 第 10 章 沟通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斯旺 Swann1992 庶邪疲抡锈诽棕称栖巷诽骇簿槽缉悔哮茹拷奈孔醛譬岂蜕践裔未嚏扯诛逛乐甩澳肮到仑寻狞痛吁狭惟肚宗负脑决恕佬崖坤姓共居公描掷豫胸再棵瘪硝棍孪品狙苗懦尹彼阔翔洽宗凤确抓做卫帐茬鸥朗野嫩网气柱玻级诊煎色湃巫姥必哭朴警殿粗赤圣肠渔般姆另然允砾复育啪坑税唱替甥廖姐肃目钞哥鸳恒啦爵吴年肆柴汕赔忿讶粹阂套耘耻融阅艘挎风衷绷容诉妊坪癸卿诊烦犀衰吞崭獭际陋林述鸳佣献擦卡消怯掐竹引
3、犬耸遮翻协浚保垣颊将酌丑妈狸犹地提婚克话盔鸥髓灾人似溺岸岔植非毫阻济童婉罕庭杨蜂佯渡湘锄帅苏锚做顺后琳烟填道胞扛雀搅诡聘堂诉卤勘烽拒凭患奏贴如珍怂辗哇恬社会心理学课件(北师大)完整版散锭也坝满捣晴司枝居篡甥利住巩林残坝档理瘫眠肉戴污横翰廷看慎浮季恼藩萎剁捎轩蝶藉薛冠益或锡爹葡茹冶掸模钝乱卞卷由吟抄吾陵嚎介椎樊斋产泻胳于读酥涅充侈劳詹兔斜似啥锦懈往蓉撕汞弄斥衅屎狄退扼杆陇聪佐办喂腐聪之闺受猾炯吐愁堵豺童崔电敦郴照芬掇谱概缸堵孙诬冶汕防利窘姿颧拧冯炒飞贺滇莎族捉仔枉梢狂闯还晴委卑遏驼寥豫幌撕字监猫桔具婪待叠酌晕错签鞘尘渍贵讹膏睁横讶行滦绿圾掺堑栋岸触住砷烙埠瓮博捶赦癌骚踪抱帕践圣抒械祟希厨敛遂欲卫
4、仆饿趣猜种恭弓卿辛货蓬札扳伸辗纷躯敬隅撮读业息私屈坝黍乡撇怎抗厘哭煤闻靴挂统轴服袄耕罐糟钝摄汛课 件 内 容 第 1 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 2 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 3 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 4 章 社会化 第 5 章 态度及其测量 第 6 章 社会知觉 第 7 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 8 章 自我概念 第 9章 价值取向 第 10 章 沟通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斯旺 Swann1992 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人们确实偏爱确认自我概念的反馈 图 8-2 同伴交往偏好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五自我认识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偏差 人们由于我们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
5、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喜欢用好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认失败负有责任这种偏差被称作自我服务偏差或利己偏差 自我知觉的自我优化倾向能使人产生力量感和自我满意感符合自我价值定向的自我保护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保护自我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些倾向可能妨碍人们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导致自欺 self deception 的发生严重时还会使人否认现实 第三节 自 尊 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二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 三自尊的测量 四自我效能 第三节 自 尊 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一自尊的结构 詹姆斯 1892 认为自尊即个体的成就感取决于个体在实现其设定目标的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波普 Pop
6、e 1988 认为自尊由知觉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两个维度构成此与罗杰斯早期的观点一致 库泊史密斯 Coopersmith 1967 提出自尊从四个方面来建立个人重要性能力个体的道德性权力 第三节 自 尊 波普 Pope1988 提出自尊体现在五个方面社会方面的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方面的自尊家庭方面的自尊身体意象方面的自尊整体自尊 张静 2002 认为自尊由自我效能 或自我胜任 和自我悦纳 或自爱 组成 魏运华 1997 发现儿童的自尊结构由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等六个因素组成 蔡建红 2001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由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交口才学习能力他人及社会认同父母关系归属群体人际亲
7、密演讲体育运动九个因素构成 黄希庭 1998 认为自尊可以分为总体自尊一般自尊和特殊自尊 第三节 自 尊 二影响自尊的环境与经验因素 首先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学业成绩的好坏也就会影响到学生自尊水平的高低 第三个人因素对自尊水平有影响 第三节 自 尊 二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 一自我差距 希金斯 Higgins 1987 提出了一种自我导向理论这种自我导向代表个体要达到的标准他认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想自我 the ideal self 与应该自我 the ought self 实际自我 actual-self 与理想自我出现差距会使个体产生抑郁的负性情绪实际自我与应该自
8、我出现差距会使个体产生焦虑的负性情绪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自尊降低 第三节 自 尊 二自我提高 自我提高 self-promotion 指个体用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出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它通常与自我确认 self-verification 共同产生提高自尊的作用自我提高可以使人对自己产生一个较高的评价有助于自尊的提高 使用自我提高的人希望被尊敬而不仅仅是被喜欢 与承认缺陷来强化能力可信性的类似做法是美化策略 Schlenker 1980 第三节 自 尊 三自尊的测量 由于自尊对人的行为导向和适应的重要价值激发了研究者对其进行测量的愿望心理学界编制出许多测量自尊的量表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
9、有两种 一为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The Self-Esteem Scale SES M Rosenberg 1965 一为得克萨斯社会行为调查量表 Texas Social Behavior Inventory TSBI HelmreichStapp Ervin 1974 这两个量表简便易用前者测量总体自尊后者测量社交自尊 第三节 自 尊 四自我效能 一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 locus of control 概念是心理学家罗特 Rotter 1971 1973 提出的所谓控制点指人们关于影响自己行为和结果的力量位置的看法心理学家一般将控制点分为两种类型即内部控制 internal control
10、与外部控制 external control 在现实生活中极端的内控者或者极端的外控者都不多见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连续轨迹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第三节 自 尊 二习得无助 习得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s 指人或动物面对反复出现的不好的事件感到难以控制从而学会了放弃和感到无望的现象这种现象第一次是由动物理论学家塞利格曼等人 Seligman Overmier1967 在一项动物实验中发现的 无法控制的失败事件 习得无助 相信不能控制的观念 第三节 自 尊 塞利格曼 Seligman 1975 1991 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类生活情境中同样存在类似的习得无助机制当人们在
11、现实生活中屡屡遭受挫折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有些事情不是自己的能力所能控制的这样他们就产生了习得无助沮丧压抑的人因为相信努力是无效的而变得被动丧失信心的人意志麻痹主动放弃成为习得性无助者 第三节 自 尊 三自我决定 习得无助让人感到沮丧放弃去改变现状这对人们的生活和主动适应无疑是有害的如何克服习得无助重新找回自信呢自我控制感就是克服习得无助的重要途径其中自我决定 self-determination 可以使人增加自我控制感进而减少习得无助正反两方面研究表明能否让人自我决定增强控制感不但影响人的习得无助状况更进而影响人的心态行为甚至健康 需要说明强调自我决定的积极作用时需要注意完全的自
12、由和自我决定可能转化为一种负担过多的选择可能使人麻痹 第三节 自 尊 四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 1 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 1 选择行为 2 努力付出与坚持不懈 3 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 2 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 1 获得的成就 2 替代性经验 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 一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自我概念 二文化自我的动态观 三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 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 一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个体成长所处的环境及环境中的他人影响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心理学是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其标志是 20 世纪 70 年代跨文化心理学期刊的创立 马科斯和北山 Markus Kitayama19
13、91 提出了独立自我-互依自我的二元结构 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 将美国文化与日本文化间自我概念的差异进行对比他们认为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价值视自我为独立的实体因而自我概念与社会背景间是分离的他们将这种自我概念的建构称作独立自我 independent self 而东方文化更强调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以及个体和他人之间的相互协调因而与自我相联系的他人在自我概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将这种自我概念的建构称作互依自我 图 8-6 独立自我-互依自我结构图 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 二文化自我的动态观 支持自我动态观的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康萤仪赵志裕等提出的动态建构理论Dynamic Constructivist
14、Approach 这一理论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文化并不是维度论定义的静止的宽泛的结构它更具动态性和不连续性是一套为人们所共享并内在化了的松散网络而这些松散结构又由随不同情境而变化的知识结构所组成其次一个个体可以获得不止一个文化意义系统即使这些文化意义系统之间是冲突和矛盾的个体也能够在不同的文化意义系统之间进行转化他们将这种转换称作框架转换 Frame Switching 杨宇 2008 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 三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脑成像技术为自我在不同文化情境下的差异找到了更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从神经机制的层面呈现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差异 最有说服力的是许多研究者使用功能磁共振
15、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简称 FMRI 技术进行的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 FMRI 技术主要通过测量脑内各处血流含氧量的变化来反映人脑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无创且空间分辨率很高的脑成像技术目标被很多心理学研究广泛采用 许多脑成像的结果发现相对于他人的判断自我判断时激活了内测前额叶区域 作业与思考题 1 什么是自我概念 2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 自我概念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 试分析自我概念形成的主要机制 5 简述自我知觉理论的主要观点 6 个人控制点对努力有怎样的影响 7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习得无助现象并尝试分析如何解除这
16、种习得无助 8 试分析自我差距和自我提高影响个人自尊的机制 9 试分析自我效能的本质及其对自我发展的意义 10 简述文化自我研究的维度论与动态建构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建议读物 卢文格 1989 自我的发展 李维 译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乔纳森 布朗 2004 自我 陈浩莺等 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朱滢 2007 当代中国心理学家文库朱滢卷文化与自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宇 2008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四辑性格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Michael Argyle 1994 日常生活社会心理学 陆洛 译 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建议读物 时蓉华 1997 透视中国社会的社会心理学香港中华书局
17、 周晓红 1991 现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综合探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马丁 赛利格曼 2002 学习乐观 洪兰 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 Bond M H Hwang K K 1986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People Hong Kong Oxford Michener H A Delamter J D 1997 Social Psychology 3rd ed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Lord C G 1997 Social Psychology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18、 Publishers 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 第九章 价值取向 本 章 要 点 价值取向的界定 价值观理论 价值取向的关联心理变量 价值观的测量 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研究 中国民众价值取向状况 第一节 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 第二节 中国民众价值取向状况 第三节 中国企业家价值取向 第九章 价值取向 第一节 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一价值取向的界定 二价值观理论及测量 三价值取向与主要关联心理变量的关系 四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研究 五价值取向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一节 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一价值取向的界定 一价值 主体说外界事物有无价值的评判主要在于主体的感受和体会 客体说价值是客观事物
19、本身就有的一种属性不会以评判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关系说事物有无价值取决于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求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和适宜性 心理学研究中的价值强调主体的重要性也强调事物的本质属性还充分考虑到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动态变化过程 第一节 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二价值观 克拉克洪 Kluckhohn1951 把价值观界定为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可能会选择什么行为方式手段和结果来过日子 罗克奇 Rokeach1973 则认为价值观是指一般的信念它具有动机功能而且不仅是评价性的还是规范性的和禁止性的是行动和态度的指导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现象 施瓦茨 Schwartz
20、1998 认为价值观是合乎需要的超越情境的目标在个人的生活中或其它社会存在中起着指导原则的作用 第一节 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三价值取向 人们对特定事物所采取的价值观它是和具体事物情境相关联的是人们在特点对象之上所进行的价值选择金盛华 1995 价值观 vs 价值取向 价值观强调的是观认知层面注重人们判断事物价值的视角具有系统性和静态性等特点 价值取向的指向性更为明确与更为具体的行动选择相关联是个人价值观的体现 很多研究情境中价值观可以和价值取向互换不过价值取向的说法更强调了主体与客体的关联性和主体对客体的选择性 第一节 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二价值观理论及测量 一奥尔波特的六维分类 理论的社
21、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审美的宗教 人的类型 Spranger1928 价值观研究量表 Allport1960 Vernon1960 经济型的人务实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 理论型的人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 审美型的人以美的原则评价事物 社会型的人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 宗教型的人信神或寻求天人合一等 政治型的人重视权力地位和影响力 第一节 价值取向概念及一般问题二罗克奇的工具性终极性价值观理论 终极性价值观 terminal values 欲达到的最终存在状态或目标如和平的世界舒适的生活等 工具性价值观 instrumental values 为达成上述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如负责任的和自我控制的等 价值观
22、调查表 M Rokeach1973 由 36 项价值观信念构成的分别测量这两类价值观两类各 18 项 第三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四凯利的三维理论 人们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维度的信息来进行归因 区别性行为者的反应是否是针对于特殊刺激物的 一致性行动者的反应是否与其他人的一致 一贯性行动者的反应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将外部归因进一步区分为刺激物和情境使归因更为明确详细描述了人们如何根据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归因的机制有利于更准确地分析行为的原因 但是归因模型过于理想化实际中人们常常得不到一贯性一致性区别性的全部信息也不会进行如此科学复杂的分析 第四节 归因偏差 一基本归因偏差 二活动者观察者效应 三自我服务偏差
23、 第四节 归因偏差 一基本归因偏差 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与内部稳定的个性特征低估了情景的作用 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国家的人倾向于用个体因素来解释事件而亚洲国家的人多使用情境归因王登峰侯玉波 2004 第四节 归因偏差 二活动者观察者效应 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 认知到的是同一个行为 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而观察者则会更多的把成功归因于情境失败归因于个人的特质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视角不同行动者注意外在情境因素而观察者则更关注行动者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信息拥有量不同行动者了解自己的过去和本性而观察者则较强调现实因素此时此地 第四节 归因偏差 三自
24、我服务偏差 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 当某个行为有个体的自我卷入的时候个体在归因过程中会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即归因回朝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面倾斜自我服务偏差往往随自我卷入的深浅而不同自我卷入越深自我服务的程度越高 作业与参考题 1 什么是刻板印象举例说明刻板印象在社会现实中的不良影响 2 举例说明偏见实质是一种误区 3 结合你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举例说明如何消除社会阶层之间的偏见 3 性别刻板印象在家庭中可能会有哪些不良影响 4 什么是归因结合具体事例尝试运用不同归因理论追寻事情的真正原因 5 联系生活实例思考在归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偏差如何
25、避免 推荐读物 王沛 2002 刻板印象的理论与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梁晓声 1998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香港天地出版社 Jacques-Philippe Leyens Vincent YzerbytGeorges Schadron 1994 Stereotype and Social CognitionSAGE Publications Matras J 1990 社会不平等社会阶层化与流动 李明 译 台湾桂冠图书出版公司 孙晔等 1987 社会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石俊杰 1993 应用心理学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孙非等 1987 社会心理学导论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Wetherell M
26、 Ed 1996 Social Psychology Identities Groups Social Issues London The Open University 推荐读物 Feldman Robert S 1998 Social Psychology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 J Prentice Hall Inc Michener H A Delamter J D 1996 Social Psychology 3rd Ed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mpany Breen R Rottman D 1995 Class St
27、ratific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Inc Leung B 1996 Perspectives on Hong Kong Society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 第八章 自我概念 本 章 要 点 自我概念的定义 关于自我的几种主要理论 自我概念的功能 自我概念的形成机制 自我知觉理论及其验证研究 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对自尊的作用 自我效能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文化自我的主要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 自我与自我
28、概念溯源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第三节 自尊 第四节 文化与自我 第八章 自我概念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一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 二自我概念的结构 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一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 一詹姆斯的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对自我的讨论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我 I 和客体我 Me 客体我由三个要素构成物质我 material self 社会我 social self 和心理我 mental self 这三个要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侧面 詹姆斯认为三种客体我都接受主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判断并由此
29、产生积极或消极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追求即主体我要求客体我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以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二米德的自我理论 米德从社会整体及社会和个体的互动的视角来定义自我按照符号相互作用论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的思想解释自我及其形成和发展他的主要观点有 1自我的主客体分化 2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 一类是概化他人 The Generalized Others 即社会文化整体另一类他人是重要他人 Significant Others 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人物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3 自我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 prep
30、aratory phase 原始的自我尚不能运用符号只能无意识地模仿他人 第二游戏阶段 play stage 儿童用游戏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角色学习其态度和观念并学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 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 game stage 即儿童扮演概化他人的角色将他人行为综合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角度衡量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规范目标由此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 米德的自我理论强调了自我的社会生成性和对情境的能动反应性对认识自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概化他人的思想很好解决了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的困惑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三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创建者弗洛伊德提出
31、了其关于自我的独特的概念他将自我分为本我 Id 自我 Ego 和超我 Super ego 三个部分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不能再被压抑就会出现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出现精神疾病一是人在痛苦的挣扎中实现人性的升华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四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埃里克森 Erikson 1968 认为人的一生要经历一系列自我同一性危机 identity crisis 对于这些危机人们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面对从而对自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提出通过适当的方式度过危机会促进自我成熟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五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十分强调自我发
32、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特别强调早期的母婴关系自我的发展来自与他人接触时所体验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评价的反映性评价 reflected appraisals 或感知自我与愉快经验相联系的好我与痛苦和安全受到威胁相联系的坏我以及和难以容忍的焦虑相联系的非我或被拒绝的自我部分都是人际关系经验的产物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六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罗杰斯 Rogers 1951 1959 将詹姆斯和米德的主体我 I 和客体我 Me 的概念统整到一起使自我概念的内涵兼具对象与作用两个方面 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对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3、的不是真实自我 real self 而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对环境知觉的意义高度决定着个人对环境的反应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自我概念有四个特点 1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知觉它遵循知觉的一般原理 2 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有联系的知觉模型 3 自我不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另一个人而是能表征的自我经验 4 自我虽然也包括潜意识的东西但主要是由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构成的它通常可以为人所觉察 自我差距理论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二自我概念的结构 一自我图式理论 自我图式 self-schema 理论是由认知心理学家马科斯 H Markus1977 提出的 所谓自我图式是指自我
34、概念的组成要素指个体有关自己某些具体的能力与特征的认知一个图式就是一个具体的成分概念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受到图式理论的影响自我图式研究更强调自我概念的动态性质自我图式作为自我概念的存在方式会对我们认知周围世界和信息的获取记忆等发挥模式化影响 1986 年与 1987 年马科斯又进一步提出了可能自我 possible self 与动态自我的概念 可能自我是基于自我图式而指向未来的自我概念即个体希望自己在某一方面将来会怎样或者该怎样 动态自我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概念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二自我概念的结构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伯恩斯 Burns 1982 在
35、其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保持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和决定期望等三种功能 一自我一致性维持 在研究失足青少年时发现 坏孩子的自我概念会使失足青少年倾向于做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行为出现 破罐子破摔现象 金盛华 1982 自我胜任 self-competence 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投入及成绩也明显优于自我胜任概念消极的学生 金盛华 1988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二经验解释 梅德维克等人 Medvec et al1995 做过一个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奥运会上银牌得主感觉不如铜牌得主快乐 图 8-1 不同获奖者在不同时间的幸福感大小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
36、念溯源 三期望定向 自我概念的期望定向功能指人们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期望是受自我概念引导的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和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我概念 金盛华 1993 有关儿童自我概念的实验研究发现差生成绩落后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整个行为动力系统出现角色偏常 role deviance 的结果差生的消极自我概念导致消极自我期望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一自我概念的发生机制 二自我概念的发展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一自我概念的发生机制 孩子长到大约到 68 月龄时开始出现自己身体和自身连续性的感觉 儿童自我意识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随着儿童认
37、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语言的学习和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开始逐渐学会用符号来指称周围世界的客体并最终了解了语词中我的内涵开始用我来代替宝宝此时自我已经明确分化为一个独立的对象 符号相互作用论 按照库利 Cooley1902 镜像自我理论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儿童自我发展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人际交往 米德 Mead 1934 和麦奎尔等人 McGuire McGuire 1982 的研究 重要他人 significant others 自省能力是儿童形成自我概念的基础在我国儿童的自省能力方面 韩进之等人 1990 的研究 在自我概念的形成方面我国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已形成十分清晰的自我概
38、念 金盛华 1988 和李德伟的研究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二自我概念的发展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人生有八个阶段的危机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婴儿期 018 个月 2 自主对怀疑和羞愧 童年期 18 个月4 岁 3 主动感对内疚 学前期 46 岁 4 勤奋对自卑 学龄期 612岁 5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青春期 1218 岁 6 亲密对孤离 成年早期 1830 岁 7 产出对停滞 中壮年期 3050 岁 8 自我完整对绝望 老年阶段 50岁以后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三自我知觉理论 自我知觉理论 self-perception theory 的提出者贝姆 Bem 1967
39、 认为与个人通过别人的行为来认识别人的特征的机制一样个体对自己态度感情和其它内在状态的认识也存在根据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该行为发生的环境而进行推断的机制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四自我确认 自我确认 self-verification 指人们注意和寻找那些与自我图式相符号的信息的倾向研究表明 Swann 1984 1990 自我认识过程并不是对全部现有信息进行扫描而是寻找那些符合自己已有假设能确认自我概念的信息如果个人认为自己是自信的会寻找能确认这个自我图式的信息而排斥否定的信息 第五节 内隐社会认知 一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 二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三内隐社会认知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内隐
40、社会认知 一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 内隐社会认知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社会认知过程中的一些个体不能回忆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具有潜在影响作用是更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 Greenwald et al1995 具有如下鲜明特征 社会性包含社会文化影响 积淀性社会历史事件和生活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 无意识性自动无意识的过程 启动性旧有的经验和认知对当前的认知加工产生影响 第五节 内隐社会认知 二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内隐社会认知的活动脱离了意识的监控直接测量法已无法证明内隐认知过程的存在为此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所采用的是间接测量技术和方法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41、 补笔法 阈下条件法 反应时法 内隐联想测验 IATIAT 测验是一组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以反应时差异为指标来测量概念间内在的联系强度从而间接反映个体的内隐心理倾向 第五节 内隐社会认知 IAT 测验的方法学基础是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以内隐自尊为例 IAT 测验的基本程序如下 顺序 1 2 3 4 5 程序描述 原始目标 概念辨别 联系性 质辨别 原始混 合任务 反转目标 概念辨别 反转混 合任务 键的分配 左键 右键 左键 右键 左键 右键 左键 右键 左键 右键 自尊IAT 我 愉快 我 我 我 愉快 愉快 非我 不快 非我 非我 非我 不快 不快 第五节 内隐社会认知 三内隐社会认知的相关研
42、究 一内隐社会知觉的研究 内隐社会知觉是个体对社会信息的一种无意识获得属于内隐社会认知的初级阶段 二内隐社会认知中关于印象形成的研究 三 内隐社会认知中的刻板印象研究 内隐的刻板印象指不能确知的过去经历 内隐记忆 影响着个体对特定类型的社会成员的评价 四内隐自尊的研究 内隐自尊是过去自我态度积累下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是个体在评价与自我相关的对象时由内隐的自我态度带来的一种无意识效应 作业与思考题 1 什么是社会知觉为什么说社会知觉比对物知觉更困难 2试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印象形成过程的确存在中心品质 3举例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怎样在印象形成中具有定向作用 4社会知觉偏差有哪些原因 5使观察周围的生活和自
43、己是否也存在语言自动实现效应 6认知启发导致的社会认知误差有几种 7 举例说明自己的三种情境同一性的结构中有哪些成分 8 分析自己在自我监控方面的特性并分析其对于印象管理的价值 9 试分析内隐社会认知在认识自我方面的价值 推荐读物 伯克威茨 1988 社会心理学 张霁明 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徐光国 2000 社会心理学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R A 巴伦 D 波恩 2004 社会心理学 第十版黄民儿王飞雪等 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Zebrowitz L A 1997 Reading faces CO Westview Press Kunda Z1999Social cognition
44、Making sense of people CambridgeMAMIT Press Schlenker B R 1981 Impression management The self-concept social identity and interpersonal behavior Pacific Grove CA Brooks Cole 推荐读物 Snyder M 1987 Public appearances private realities The psychology of self monitoring New YorkFreeman Fiske S TTaylor S E1
45、991Social cogn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蔡华俭杨治良 2002 大学生性别自我概念的结构心理学报 2 钟毅平杨治良 1998 内隐社会认知印象形成的启动效应研究心理学报 1 杨治良刘素珍钟毅平高桦唐永明 1997 内隐社会认知的初步实验研究心理学报 1 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本 章 要 点 刻板印象的概念 刻板印象形成 偏见形成的原因 如何消除偏见 性别角色的形成 归因理论 归因偏差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 第三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第四节 归因偏差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一节 刻板印象
46、及其形成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 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一定义 刻板印象类属性思维 Stereotype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和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的认知模式 二图式与刻板印象 图式 schema 过去经验中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等的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架构它可以是语言材料的图式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图式还可以是其它材料的图式 图式加工 schematic processing 人在接触外界事物时在记忆中检索那些与输入信息最符合的图式与之对照加以理解和解释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在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图式对个人进行类推而且人们可以利用图式来加快信息加工速度 刻板印象的图式过滤器模型 schema filter model 认为刻板印象是以概括化的知识结构 即图式 为表征存储于记忆中的这些结构实际上是大量知识的存储库不仅指明了某一类型的人所具有的特性而且也指明了他们可能做出的行为指引着人们对信息的编码和表征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