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木香 Radix Aucklandiae【来源】为菊科 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 根【产地】主产于云南省, 为栽培品。【采收加工】秋、冬两季采挖 23 年生的根,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切段或纵剖为块,晒干或风干,撞去粗皮。【性状鉴别】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形如枯骨,长约 515cm,直径 0.55cm。表面黄棕色,可见不规则菱形网纹,有显著纵沟及侧根痕,质坚,体重,不易折断,断面形成层环棕色,并可见散在的褐色油点。老根中心常呈朽木状。气香特异,味微苦。【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木栓层由多列木栓细胞组成。 韧皮部宽厚,射线明显,纤维束散在。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由导管、
2、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 根的中心为四原型初生木质部。 薄壁组织中有大型油室散在,油室常含有黄色分泌物。 薄壁细胞中含有菊糖。粉末:黄棕色。 木栓细胞黄棕色,多角形。 木纤维多成束,黄色,梭状,直径 1624m ,纹孔及孔沟明显。 导管以网纹较多,亦有具缘纹孔,直径 3090m 。 油室碎片内含黄色或棕色分泌物。 菊糖多,有时表面现放射状线纹。【成分】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木香酸、- 木香醇等。木香碱(saussurine) 、菊糖等。【理化鉴别】(1)经 70%乙醇浸软后的切片 +15%- 萘酚溶液 1 滴+硫酸 1 滴,显紫色。 (检查糖类)(2)异羟
3、肟酸铁反应:木香挥发油少许+异羟肟酸铁试剂 23 滴, 显橙红色反应。 (检查内酯类) (1) TLC 以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为对照.(2) HPLC 测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总量不得小于 1.8%。2川木香(Radix Vladimiriae)【来源】为菊科 川木香 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 灰毛川木香 Vladimiria souliei var. cinerea Ling 的根。【性状鉴别】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稍弯曲,长 1030cm,直径 13c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黑
4、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体较轻,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有深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质部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枯朽状。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成分】含挥发油,川木香内酯,菊糖。炮制 除去油头,洗净,切片;夹草纸烘煨,烘至挥发油渗至草纸上。白术(Radix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来源】为菊科 白术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根茎【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等省。多为栽培。【采收加工】霜降前后,挖取 23 年生的根茎,除去茎叶及细根,烘干,称烘术;晒干,称晒术。【性状鉴别】呈肥厚拳状团块,长 3
5、13cm,直径 1.57cm。表面有瘤状突起、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生晒术断面外圈皮部黄白色,中间木部淡黄色或淡棕色,略有菊花纹及分散的棕黄色油点,常显油性。烘术断面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有裂隙;气清香,味甜微辛,嚼之略带粘性。【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扁平细胞,其内侧常夹有断续的石细胞环。 皮层、韧皮部及木射线中有大型油室散在,油室圆形至长圆形,长径 180340m,短径135180m。 形成层环明显。 导管群放射状排列,中部有纤维束围绕导管,二者共形成菱形,靠近中央有时亦可见纤维束。 中央有髓部。 薄壁细胞中含菊糖及草酸钙针晶。粉末
6、:淡黄棕色。3 草酸钙针晶细小,长 1032m。 纤维黄色,大多成束,长梭形,直径约至 40m,壁甚厚,木化,孔沟明显。 石细胞淡黄色,类圆形、多角形、长方形或少数纺锤形,直径 3764m,胞腔明显,有不规则孔沟。 导管分子较短小,为网纹及具缘纹孔,直径至 48m。 薄壁细胞含菊糖。【成分】含挥发油:苍术酮(atractylon) 、白术内酯 A、白术内酯 B、3- 乙酰氧基苍术酮等多种成分。【理化鉴别】粗粉 2g+乙醚 20ml,振摇 10min,滤过。(1)取滤液 10ml 挥干后,加 10% 香草醛的硫酸溶液,显紫色。 (检查挥发油)(2)滤液 2ml,待乙醚挥散后,加含 5%对二甲氨基
7、苯甲醛的 10%硫酸溶液 1ml,玫瑰红色,再于100烘 5min,显紫色。(3) TLC 以对照药材为对照。应显一桃红色主斑点(苍术酮) 。苍术(Radix Atractylodis)【来源】菊科 茅苍术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北苍术 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 根茎【产地】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北苍术主产于华北及西北地区。【采收加工】春、秋两季挖取根茎,除去茎、叶、细根、泥土,晒干,撞去须根。【性状鉴别】茅苍术 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长 310cm,直径 12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
8、横曲纹及残留的须根,顶端具茎痕及残留的茎基。质坚实,断面有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 ,暴露稍久,可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香气特异,味微甘、辛、苦。北苍术 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长 49cm。表面棕黑色,除去外皮者黄棕色。质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点,无白毛状结晶析出。香气较淡,味辛、苦。【显微鉴别】茅苍术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间夹有石细胞带 1 至数条不等,每一石细胞带约有 23 层类长方形的石细胞集成。 皮层宽广,其间散有大型油室,长径 225810m ,短径 135450m 。韧皮部狭小。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内侧有纤维束,和导管群相间排列。 射线较宽,中央为髓部,射
9、线和髓部均散有油室。 薄壁细胞含有菊糖和细小的草酸钙针晶。4粉末:棕黄色。 石细胞单个或成群,类圆形、长方形或多角形,淡黄色或黄色,长 2080m,壁极厚,木化,纹孔或孔沟明显,常和木栓细胞连在一起。 纤维梭状,常成束,胞腔较窄,有的一端钝圆,腔较大。 导管节较短,主为网纹,也有具缘纹孔。 草酸钙针晶细小,长 530m ,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 油室碎片多见。 菊糖表面常现放射状纹理。【成分】 茅苍术根茎含挥发油:茅术醇(hinesol) 、-桉油醇(-eudesmol) 、苍术素及苍术酮(atractylol) 。北苍术根茎含挥发油 3%5%:苍术素、茅术醇、- 桉油醇、苍术醇及苍术酮。
10、【理化鉴别】(1)粉末 1g+乙醚 5ml 浸渍 15min、滤过 滤液 2ml,放于蒸发皿内,待乙醚挥散后,加含 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 10%硫酸溶液 1ml,玫瑰红色,再于 100烘 5min, 绿色。(2)TLC 检苍术素以对照药材为对照品,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应显有一相同的污绿色主斑点。 (检查苍术素)紫菀(Radix Asteris)【来源】为菊科 紫菀 Aster tataricus L. f. 根及根茎【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多数茎基及叶柄残痕。多数细根簇生于根茎上,长 315cm,直径 0.10.3cm,多编成辫状
11、;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断面灰白色,有紫边。气微香,味甜、微苦。三棱(Rhizoma Sparganii)【来源】为黑三棱科 黑三棱 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 -Ham. 削去外皮的块茎。药材商品称荆三棱。【性状鉴别】呈圆锥形,略扁,长 26cm,宽 24cm。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小点状须根痕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极难折断。断面黄白色,中柱有不明显的维管束小点。无臭,味淡,嚼之有麻辣感。【附注】荆三棱莎草科 三棱 Scirpus yagara Ohwi 块茎呈类球形或倒圆锥形。长 24cm,直径 1.53cm。表面黑褐色或
12、棕褐色,皱缩,略有光泽。有圆疤状的茎痕,体侧有 58 环状节痕和多数呈小突起状的须根痕。削去外皮的呈不规则球形,表面黄白色或黄5棕色,有刀削痕、茎痕及残存外皮。质轻而硬,极难折断,入水一般不下沉。断面平坦,黄棕色,有散在的棕色小点。气微,味淡,嚼之味微辛涩。泽泻(Rhizoma Alismatis)【来源】为泽泻科 泽泻 Alisma orientalis (Sam. ) Juzep. 块茎【产地】主产于福建、江西,称建泽泻;产于四川,称川泽泻,多系栽培。习惯认为建泽泻质较佳。【采收加工】冬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削去粗皮,洗净,炕干,或装入竹筐中撞去须根及粗皮,再用硫黄熏白,晒干。【性状鉴别
13、】呈类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 47cm,直径 35cm。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者显淡棕色,有不规则横向环状浅沟纹,并散有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于块茎底部尤密。质坚实,破折面黄白色,颗粒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 外皮多除去,有残留的皮层通气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甚大。 内侧可见 1 列内皮层细胞,壁增厚,木化,有纹孔。 中柱通气组织中,散有周木型维管束和淡黄色的分泌腔。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粉末:淡黄色或略带棕色。 淀粉粒众多,单粒长卵形、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 314m,脐点人字形、短缝状、十字状或三叉状,位于中央或较大的一端;复粒由 23 分粒组成。 薄
14、壁细胞多角形,侧壁有连珠状增厚,纹孔明显。有些薄壁细胞具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 内皮层细胞形大,垂周壁波状弯曲,壁厚,木化,有明显的孔沟。 导管有螺纹、梯纹、网纹、单纹孔及具缘纹孔,直径 1024m。 纤维少见,直径 1624m ,壁较厚、木化。 可见分泌腔及其碎片。【成分】含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泽泻醇(alisol)A、B 、C 及泽泻醇 A 乙酸酯、泽泻醇 B 乙酸酯、泽泻醇 C 乙酸酯、表泽泻醇 A、24-乙酰基泽泻醇 A 等。挥发油、胆碱、卵磷脂、甾醇等。香附(Rhizoma Cyperi)【来源】 为莎草科 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 根茎【性状鉴别】 呈纺锤
15、形,有的略弯曲,长 23cm,直径 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数个略隆起的环节,“毛香附”在节上常有棕色的毛须,并残留根痕;“光香附”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6晒干者断面色白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部色较深,维管束点清晰可见。气芳香,味微苦。【成分】含挥发油:香附烯(cyperene) 、-芹子烯、- 香附酮、-香附酮。天南星(Rhizoma Arisaematis)【来源】为天南星科 天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东北天南星 Arisaema amurense Maxim. 异叶天
16、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 块茎【性状鉴别】 呈扁球形,高 12cm,直径 1.56.5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有的块茎周边具球状侧芽。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气微辛,味麻辣。【显微鉴别】 粉末:类白色。 淀粉粒以单粒为主,类圆形,直径 217m。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粘液细胞中,针晶长 63131m。 草酸钙方晶多见于导管旁的薄壁细胞中。【成分】 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谷氨酸、r-氨基丁酸、天门冬氨酸。加酸水解后有原儿茶醛,D-葡萄糖。【附注】虎掌南星为天南星科 虎掌南星 Pinellia pedatisecta Sc
17、hott 块茎呈不规则扁球形,由主块茎及多数附着的小块茎组成,似虎掌。每一块茎中心各有一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螃蟹七为天南星科 螃蟹七 Arisaema fargesii Buchet 块茎呈扁平类圆球状。直径 3 5cm。表面棕色,光滑。顶端茎痕平坦,根痕较粗。茎痕周围有多数突起的球状侧芽,质坚硬。半夏(Rhizoma Pinelliae)【来源】 为天南星科 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块茎【产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等省。【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均可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法半夏 水浸 明矾水浸、煮 甘草石灰液浸 至内外色黄
18、,微有麻辣感。姜半夏 水浸 明矾水浸、煮,生姜明矾水煮至内无白心【性状鉴别】 呈类球形,有的稍扁斜,直径 11.5cm。7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显微鉴别】 粉末:类白色。 淀粉粒众多,单粒呈类圆形、半圆形或多角形,直径 220m,脐点呈裂缝状或星状,稍偏心性,复粒由 26 分粒组成。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粘液细胞中,针晶长 3085m。 导管为螺纹或环纹。【成分】 含 -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氨基酸:黑尿酸及天门冬氨酸等;胆碱、微量挥发油;原儿茶醛,为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左旋盐酸麻黄碱
19、0.002;结晶性蛋白质半夏蛋白 I;甲醇提取多糖组分具有 PMN 活化抗肿瘤作用。【附注】 水半夏,为同科植物鞭檐犁头尖 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 Blume 的块茎。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使用。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高 0.83cm,直径 0.51.5cm。表面淡黄色,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本品与半夏不同,不可代半夏使用。河北、河南、山西、江苏、四川等省的个别地区以掌叶半夏 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ott 的小形块茎作半夏使用。石菖蒲 (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
20、)【来源 】 为天南星科 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根茎【产地】 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西等省。【采收加工】 秋、冬两季挖取根茎,除去叶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性状鉴别】 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 320cm,直径 0.31cm。表面有疏密不均的环节,节间长 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鳞毛状的叶基残余。8质硬,易断。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可见内皮层环及棕色油细胞点。气芳香,味苦,微辛。【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红棕色物。 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束及叶迹
21、维管束;叶迹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成环,木化。内皮层明显。 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纤维束及维管束鞘纤维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并含淀粉粒。【成分】 含挥发油: ,细辛醚 (-asarone) 62.38、l-烯丙基-2,4,5 三甲氧基苯 18.24 %、顺-甲基异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细辛醚等。【理化鉴别】 TLC 以石菖蒲对照药材为对照。 供试品 挥发油溶于乙醚。对照品 细辛醚及甲基丁香酚的乙醚溶液。展开剂 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吸附剂 硅胶 G(250 目以下)CMCNa 板。显色剂 碘蒸气和紫外灯(波长 254nm)。【附
22、注】.水菖蒲为天南星科 水菖蒲 Acorus calamus L. 根茎较粗大,少有分枝。长 520cm,直径 11.5cm。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节间长 0.21.5cm。上侧有较大的类三角形叶痕,下侧有凹陷的圆点状根痕。质硬,折断面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横切面可见一明显的环,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气较浓烈而特异,味辛。.九节菖蒲为毛茛科 阿尔泰银莲花 Anemone altaica Fisch. ex C. A. Mey. 根茎根茎较细长纺锤形,中部直径 0.30.4cm。表面棕黄色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节,其上有鳞叶痕,斜向交互排列,节上可见点状突起的小根痕。质坚脆,断面白色,
23、显粉性。气微,味微酸而稍麻石。百部(Radix Stemonae)【来源】 为百部科 直立百部 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 Stemona japonica(Bi. )Miq. 对叶百部 Stemona tuberosa Lour. 根【产地】 直立百部和蔓生百部均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等省。9对叶百部主产于湖北、广东、福建等省。【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地上茎、叶及须根,蒸或在沸水中烫至无白心,取出,晒干。【性状鉴别】直立百部和蔓生百部块根单个或数个簇生,呈纺锤形,上端较细长,多皱缩而弯曲,长 512cm,直径 0.5l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
24、黄色,有不规则的深纵沟,间有横皱纹。质脆,易吸潮变软,断面微带角质,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宽广,中柱多扁缩。气微,味先甜后苦。对叶百部 块根粗大,长 1225cm,直径 0.82cm。表面浅棕色至灰棕色,皱纹较浅。质较坚实,断面黄白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显微鉴别】 直立百部根横切面: 根被为 34 列细胞,壁木化,具致密的细条纹。 皮层宽广,内皮层明显。 中柱韧皮部束及木质部束各 1927 个,交互排列;韧皮部束内侧有少数非木化纤维;木质部束导管类多角形,直径约至 48m ,偶有导管深入髓部,作二轮状排列。 髓部散有单个或 23 个成束的细小纤维。蔓生百部根横切面: 根被为 36 列细胞
25、。 韧皮部纤维木化。 导管较大,径向直径至 184m,通常深入至髓部,大多呈三轮状排列。对叶百部根横切面: 根被为 3 列细胞,细胞壁强木化,无细条纹,其内层细胞的内壁特厚。 皮层外缘散有纤维,呈类方形,壁微木化。 中柱韧皮部束 3640 个; 木质部与韧皮部交相排列, 导管呈圆多角形,直径约至 107m ,与木纤维及微木化的薄壁细胞连接成环层。 髓部纤维少,常单个散在。【成分】 直立百部块根含直立百部碱(sessilistemonine)、霍多林碱、原百部碱等。蔓生百部块根含百部碱(stemonine) 、蔓生百部碱(stemonamine) 、次百部碱等。对叶百部块根含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
26、部碱、次对叶百部碱等。【理化鉴别】 粉末 5g+70乙醇 50ml,回流 1h,滤过,滤液蒸去乙醇,残留物加 环状的浓氨溶液调至 pH l011,再加氯仿 5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层,蒸干,残渣加 1盐酸溶液 5ml 使溶解,滤过。滤液碘化铋钾试液显橙红色沉淀;滤液硅钨酸试液,显乳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反应)10根被 导管 针晶 VB 纤维直立百部 3-4 列,具纹理 1-2 轮 针晶少见 19-27 韧、髓蔓生百部 3-6 列, 2-3 轮 14-19 韧皮部对叶百部 3 列,内层内壁特厚木化组织环 36-40 皮层、环髓圈(成分)直立百部碱,对叶百部碱,蔓生百部碱等(理化)乙醇提取物氨水
27、碱化,氯仿提取;氯仿提取物的 1%Hcl 酸水提取液加碘化铋钾 产生橙红色沉淀, 加硅钨酸产生乳白色沉淀。(附)湖北大百部,百合科肥厚石刁柏的块根。皮层针晶多,髓部无纤维。百合科川贝 浙贝 黄精 玉竹 重楼 土茯苓 天门冬 麦冬 知母 藜芦(显微)多含淀粉粒,粘液细胞针晶束,有时可见方晶。(成分)生物碱,甾体皂甙,甙类: 强心甙 ( 铃兰毒甙)、蒽醌甙川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来源】 为百合科 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
28、ia、甘肃贝母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鳞茎。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 ,后者药材习称“炉贝” 。【产地】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肃贝母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贝母主产于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采收加工】 采挖季节因地而异,西北山区多在雪融后上山采挖;一般在 67 月采挖。挖出后,洗净,用矾水擦去外皮,晒干,然后用硫黄熏后再晒干。【性状鉴别】 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球形,高 38mm,直径 39mm。表面类
29、白色。外层鳞叶 2 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 l2 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灰褐色的鳞茎盘。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11气微,味微苦。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 0.414cm,直径 0.416cm。外层两瓣鳞叶形态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 23 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气微,味微苦。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 0.72.5cm;直径 0.52.5cm,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 。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多开口。基部稍尖或较钝。气微,味微苦。【显微鉴别
30、】 松贝、青贝粉末:白色。 淀粉粒甚多,多为单粒,呈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沿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 564m,脐点呈点状、短缝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 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 螺纹导管,直径 226m 。炉贝粉末: 淀粉粒为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 660m,脐点呈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 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可达 64m 。【成分】 含多种甾体生物碱,均含川贝碱(fritimine)、西贝素(sipeimine)等。浙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来源】 为百合科 浙贝母 Friti
31、llaria thunbergii Miq的鳞茎。【产地】 主产于浙江宁波地区。江苏、安徽、湖南亦产。多系栽培。【采收加工】 初夏植株枯萎后采挖,洗净,按大小分两种规格,直径在 3.5cm 以上者摘除心芽加工成“大贝” 。直径在 3.5cm 以下者不摘除心芽加工成“ 珠贝” 。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晒干或烘干。【性状鉴别】 珠贝 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直径 12.5cm,高 11.50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 2 枚,大而肥厚,略呈肾形,互相抱合,内有 23 枚小鳞叶及干缩的残茎。质脆而结实,易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大贝 为鳞茎外层单瓣肥厚的鳞叶,
32、一面凹人,一面凸出,呈新月状,长 24cm。高 12.5cm,厚0.61.5cm。12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显微鉴别】 粉末:类白色。 淀粉粒多,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直径 656m,层纹不明显。 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 气孔扁圆形,副卫细胞 45 个; 表皮细胞中草酸钙结晶细小,方形、梭形或细杆状。 导管螺纹,直径约至 18m 。【成分】 含甾醇类生物碱:贝母素甲(verticine) 即贝母碱 (peimine)约 0.1、贝母素乙(vercinone)即 去氢贝母碱以及微量的贝母新碱、贝母芬碱、贝母替定碱。又含贝母碱苷(peiminoside)。【理化鉴别】(
33、1)横切片23 滴碘试液 蓝紫,边缘表皮一圈仍为类白色。(2)粗粉 2g+2醋酸溶液 4m1 振摇、浸泡 30min 滤过。滤液 5ml+碘化铋钾试液 3 滴 橙黄色沉淀;滤液 5ml+20硅钨酸试液数滴 白色絮状沉淀。 (检查生物碱)(3)粉末 紫外光灯下 亮淡绿色荧光。(4) 检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吸附剂 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 G 薄层板。展开剂 醋酸乙酯-甲醇-浓氨水(17:2:1) 试液。显色剂 稀碘化铋钾试液。【含量】HPLC 测定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总量不小于 0.080%。【附注】.非正品 土贝母为葫芦科 土贝母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
34、m.) Franquet 块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一轮贝母为百合科 一轮贝母 Fritillari maximowicaii Freyn 鳞茎呈圆锥形或卵圆形,高 0.41.2cm,直径 0.40.8cm。表面浅黄色或浅黄棕色,顶端渐尖,基部突出多数鳞芽,一侧有浅纵沟。质硬,难折断,断面胶质。气微,味淡。丽江山慈姑为百合科 丽江慈姑 Iphigenia indica Kunth ex Benth. 鳞茎呈不规则类圆锥形小块,顶端渐尖,基部平或呈脐状凹入,高 11.5cm,直径 0.61cm。表面黄白色,
35、黄棕色或灰棕色,光滑,一侧有一自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难折断,断面角质或粉性,类白色或黄色。气微,味苦而辛。光慈姑为百合科 老鸦瓣 Tulipa edulis Baker 鳞茎呈卵圆锥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平,中央凹入。高 11.5cm,直径 0.81cm。表面粉白色,黄白色或13浅棕色,光滑,一侧有一纵沟,自基部伸向顶端。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内有一圆锥形芯。味淡。.习用品皖贝母百合科 皖贝母 Fritillaria anhuiensis S. C. Chen et S. F. Yin 鳞茎呈扁球形,类圆形或心形,高 0.81.8cm,直径 0.61.7cm,表面类白色或微黄色,外层鳞
36、叶 2 枚,大小悬殊,有的内有小鳞叶 23 枚,商品多为单瓣,顶端钝或突起,基部凹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东贝为百合科 东贝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var. chekiangensis Hsiao et K. C. Hsia 鳞茎呈类卵圆形或长圆形,高 11.3cm,直径 0.71cm,表面白色至稍带黄色,由一枚较大的鳞叶和 12枚较小的鳞叶抱合而成,顶端钝圆,不裂或微裂。质坚实。气微,味苦。湖北贝母为百合科 湖北贝母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 C. Hsia 鳞茎呈扁圆球形,高 0.82.2cm
37、,直径 0.8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鳞叶 2 枚,肥厚,略呈肾开,大小相等或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内有鳞叶 24 枚及干缩的残茎,内表面淡黄色至类白色,基部凹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单瓣鳞叶呈元宝状,长 2.53.2cm,直径 1.82cm。质脆,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平贝母为百合科 平贝母 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 鳞茎呈扁球形,高 0.51cm,直径 0.62cm,表面乳白色或浅黄白色,外层鳞叶 2 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抱合,顶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断面粉性。气微,
38、味苦。黄精(Rhizoma Polygonati)【来源】 为百合科 黄精 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 、多花黄精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滇黄精 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 根茎按药材形状不同,习称“鸡头黄精” 、 “姜形黄精” 、 “大黄精” 。【性状鉴别】 鸡头黄精 呈不规则的圆锥形,头大尾细,形似鸡头 ,长 310cm,直径0.51.5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半透明,全体有稍隆起呈波状的环节及细皱纹,地上茎痕呈圆盘状,中心常凹陷,根痕多呈点状突起;断面淡棕色,角质,并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筋脉(
39、维管束) ;气微,味甜,有粘性。14姜形黄精 呈结节状,分枝粗短,形似生姜,长 218cm,宽 24cm,厚 12.5cm。表面较粗糙,有明显疣状突起的须根痕。茎痕呈凹陷的圆盘状。大黄精 呈肥厚块状或串珠状,长达 10cm 以上,宽 36cm,厚 23cm。每一结节均有茎痕,呈凹陷的圆盘状。玉竹(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 )【来源】 为百合科 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根茎【性状鉴别】 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粗细均匀,长约 418cm,直径 0.31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及微隆起的环节,节
40、上残留白色圆点状须根痕,有的有圆盘状的茎痕。干时硬而脆,受潮变软,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状。气微,味甘有粘性。天冬(Radix Asparagi)【来源】 为百合科 天冬 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块根【性状鉴别】 呈长纺锤形,两端渐细,略弯曲,长 518cm,直径 0.52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细纵纹及沟纹,偶有残存的外皮。对光透视,有一条不透明的木心中柱。干时质硬或柔润,有粘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附注】羊齿天门冬为百合科 羊齿天门冬 Asparagus filicinus Ham.ex D.Don 块
41、根 呈纺缍形。根较瘦小,长 28cm,直径 0.50.9cm。表面黄棕色,残存外皮棕褐色,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有的呈空壳状。气微,味苦,微麻舌。麦冬(Radix 0phiopogonis)【来源】 为百合科 麦冬 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 块根【产地】 主产浙江慈溪、余姚、肖山、杭州及江苏省者称杭麦冬,15主产四川绵阳地区三台县者称川麦冬。【采收加工】 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小满至夏至采挖。四川于栽培后第二年清明至谷雨采挖。剪取块根,洗净,反复曝晒,堆放,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性状鉴别】 呈纺锤形,两端略尖,略弯曲,长 1.53cm,
42、直径 o.3o.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细皱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显微鉴别】 横切面: 表皮细胞 1 列,根被 35 列木化细胞。 皮层宽广,散有含针晶束的粘液细胞;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外侧为 1列石细胞,其内壁及侧壁均增厚,纹孔细密。 中柱甚小,韧皮部束 1622 个,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木质部束由木化组织连接成环状。 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粉末;白色或黄白色。 根毛细长弯曲,长约 150m ,宽约 30m 。 根被细胞多角形,壁木化,有壁孔。 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粘液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 2550m。 石细胞呈长
43、方形,常成群存在,细胞壁木化,壁孔细密,有的一边薄壁性,孔沟极明显。 木纤维细长,细胞壁木化,壁孔呈稀疏点状,孔沟明显。 导管及管胞多单纹孔及网纹,少数为具缘纹孔,直径可至 35m,常与木纤维相连。【成分】 块根含多种皂苷:麦冬皂苷(ophiopogonin)A、B、B 、C、C 、D 、D ,其中以苷 A 的含量最高,约占 0.05。苷 B 含量次之,约占 0.01,苷 C 及苷 D 含量均很低。含黄酮类化合物:麦冬黄酮 A,B(ophiopogononeA,B)、甲基麦冬黄酮A,B(methylophiopogononeA ,B)、二氢麦冬黄酮 A,B(ophiopogonanoneA,B
44、)、甲基二氢麦冬黄酮、6醛基异麦冬黄烷酮(6aldehydoisoophiopogonanoneA ,B)及 6醛基异麦冬黄酮 A,B。含植物甾醇、71的单糖类、寡糖类成分、挥发油等。【理化鉴别】 薄片 紫外光灯下 浅蓝色荧光。山麦冬(Radix Liriopes)【来源】 为百合科 湖北麦冬 Liriope spicata(Thunb )Lour.var.prolifera Y.T.Ma短葶山麦冬 Liriope muscari(Desne)Baily 块根【性状鉴别】 湖北麦冬 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 1.23cm,直径 0.40.7cm。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具不规则纵皱纹。16质柔韧,干
45、后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至棕黄色,角质样,中柱细小。气微,味甜,嚼之发粘。短葶山麦冬 稍扁,长 25cm,直径 0.30.8 cm,具粗纵纹。味甘、微苦。根被 内皮层外 韧皮束 荧光麦冬 3-5 列 1 列石 cell 16-22 浅蓝色湖北麦冬 1 列 1-2 列 7-15 浅蓝色短葶山麦冬 3-6 列 1 列 16-20 浅蓝色阔叶麦冬 2-3 列 19-24 蓝色知母(Rhizoma Anemarrhenae)【来源】为百合科 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 根茎【性状鉴别】 毛知母 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少有分枝,长 315cm,直径 0.8
46、1.5cm。顶端有残留的浅黄棕色的叶痕及茎痕,习称“金包头”;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较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无臭,味微甘,嚼之带粘性。知母肉 已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有扭曲的沟纹,有的可见叶痕及根痕。【成分】含有多种甾体皂苷。山药(Rhizoma Dioscoreae)【来源】为薯蓣科 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根茎【产地】主产于河南省新乡地区的温县、武陟、博爱、泌阳等县(旧怀庆府) 。含均为栽培品。【采收加工】冬季采挖,切去芦头,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晒干,即为“毛
47、山药” ;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用木扳搓成圆柱状,切齐两端,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性状鉴别】毛山药 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 1530cm,直径 1.56cm,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未去尽外皮则显浅棕色。有纵沟及纵皱纹、斑点或须根痕,两头不整齐,质脆易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味淡,微酸,嚼之发粘。17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齐平,长 918cm,直径 1.53cm,粗细均匀,挺直。全体洁白,光滑,粉性足。【显微鉴别】粉末:白色或淡黄白色。 淀粉粒众多,主要为单粒,呈椭圆形、卵形或类圆形,直径 617m,长 1731m ,脐点呈点状、飞鸟状,位
48、于较小端,大粒者层纹明显。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长约 80240m。 导管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也有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 1248m。 筛管邻近于导管旁,筛管分子复筛板上的筛域极为明显,排列成网状。 纤维少数,细长,直径约 14m ,壁甚厚,木化。【成分】含淀粉 16%、粘液质、胆碱、糖蛋白、多酚氧化酶、维生素 C。粘液质中含甘露聚糖(mannan)和植酸(phytic acid ) 、3.4二羟基苯乙胺、16 种氨基酸等。【理化鉴别】(1)粗粉 5g+水 煮沸 滤过,滤液供试验用:滤液 1ml+5%氢氧化钠液 2 滴 +稀硫酸铜液 2 滴 蓝紫色。 (检查蛋白质)滤液 1ml+费林氏试液 1ml 水浴 红色沉淀。 (检查还原糖类)滤液滴于滤纸上,滴加 1%茚三酮丙酮液, 立即显紫色。 (检查氨基酸)(2)药材粉末或切片少许+浓硝酸 1ml 鲜黄色。 (检查蛋白质)【附注】参薯为薯蓣科 参薯 Dioscorea alata L. 根茎略呈不规则圆柱形,长 714cm,直径 24cm。表面浅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迹。质坚实,断面白色至淡黄色。气微,味淡。山薯为薯蓣科 山薯 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