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篇 中国近代教育.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319430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篇  中国近代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二篇  中国近代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二篇  中国近代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二篇  中国近代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二篇  中国近代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篇 中国近代教育第二篇 中国近代教育第一章 洋务教育的兴起与近代教育的起步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个不是封建教育衰败的表现( )A官学名存实亡 B闭关锁国 C教育内容空疏 D科举弊病丛生2以下哪一项不是清末改革派的新主张(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不拘一格降人才”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复兴“经世致用”之学风3清末,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A龚自珍 B颜元 C林则徐 D魏源4 “不拘一格降人才”反映的是清末 的教育主张。 ( )A改革派 B启蒙家 C改良派 D洋务派5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最早的学校是( )A圣约翰大学 B马里逊学堂 C英华书院 D圣保罗书院6对于外国

2、人在中国开办的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以下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宗教方面的内容B不为中国学生开设外语课程C西学也是教育内容之一D教会学校不设中国儒家经典的课程7对教会学校的性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成果B是西方国家在教育事业上对中国的大力支持C是一种文化侵略,对中国百害而无一利D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中国半殖民地的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表现8以下不属于洋务学堂教学内容的是( )A西方军事技术 B西方政体制度 C外国语 D外交准则9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广州同文馆10中国最早创办的官方新式学堂是( )A福建船政学堂 B

3、上海广方言馆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11福建船政学堂最初的创办者是( )A张之洞 B沈葆桢 C左宗棠 D曾国藩12.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的人才范围( )A.政治人才 B.军事人才 C.军工技术人才 D.艺术人才13洋务派所创办的学堂,在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所是( )A.京师同文官 B.福建船政学堂 C.广东水陆师学堂 D.天津电报学堂14清朝最早提出派遣留学生留美建议的是( )A.容闳 B.沈葆桢 C.左宗棠 D.李鸿章15以下几位,没有提出国派遣留学生建议的是( )A.李鸿章 B.林则徐 C.沈保桢 D.容闳16张之洞的 使“中体西用”的思想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4、 )A.劝学篇 B.中体西用 C.洋务教育 D.大同书17 “西学”中的“西艺”指的是( )A.西方文化艺术 B.西方政治体制 C.西方历史 D.西方科技18. 洋务派的教育宗旨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全盘西化”二、辨析题1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校,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三、简答题1介绍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第二章 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与近代学制的建立一、选择题1早期改良派对向西方学习的态度是( )A “中体西用” B “全面学习西方”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全盘否定2以下哪一个是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

5、 )A张之洞 B严复 C郑观应 D魏源3中国最早倡导把书院改为学堂的人是( )A郑观应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颜元4以下哪一个不是维新派兴办的学堂( ) A经正女学 B万木草堂 C时务学堂 D陕北公学5强学会是 的宣传组织。 ( )A改革派 B改良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6 京师大学堂的章程是由 起草的。 ( )A.梁启超 B.康有为 C.邹韬奋 D.陈天华7康有为在 一书中论述了他所理想的学制体系。 ( )A 变法通议 B 请开学校折 C 猛回头 D 大同书8康有为设想的学制系统不包括( )A慈幼院 B通儒院 C人本院 D大学院9以下几项中,对康有为的学制系统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学前

6、教育B特别强调师范教育C提倡实施公费教育D主张男女教育平等10在中国,最早提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来确定学制阶段和年限的人是( )A康有为 B容闳 C梁启超 D严复11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是( )A 大同书 B 劝学篇 C 变法通议.论师范 D 学记1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没有涉及的教育领域是( )A职业教育 B师范教育 C女子教育 D幼儿教育13中国教育史上,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谭嗣同 C蔡元培 D梁启超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严复的教育目标( )A鼓民力 B保民生 C兴民德 D开民智15中国近代政府最早颁布的全国性学制系统是( )A

7、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16中国近代最早得以实施的学制系统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17癸卯学制将整个教育过程分为( )A两段七级 B三段五级 C三段七级 D两段五级18癸卯学制中的最高级是( )A人本院 B大学院 C研究生院 D通儒院19科举制正式废除的时间是( )A1902 年 B1875 年 C1905 年 D1915 年20清末新政设立的学部最高长官是( )A祭酒 B学监 C提学司 D尚书21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颁布的教育宗旨是( )A自由、平等、博爱B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C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

8、其道德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21898 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在形式上唯一未被顽固派废除的新设学堂是( )A北洋西学堂 B南洋公学 C时务学堂 D京师大学堂231905 年,清政府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管理机构。 ( )A教育部 B学部 C学府衙门 D国子监24 “壬寅癸卯学制”是在什么时期颁布的? ( )A19121913 年 B19021903 年 C19221927 年 D18981899 年 25梁启超提出的 ,即普遍提高民众素质。 ( )A “开民智” B “伸民权” C “鼓民力” D “兴民德”二、辨析题1我国近代第一部由国家公布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三、简答题1

9、早期改良派的基本教育主张包括哪些内容?2 “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严复“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4简述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措施。四、分析论述题1试评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建立一、选择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在教育问题上的最大分歧是( )A革命派认为教育在救国问题上不起作用,改良派宣传教育救国B革命派坚持救国先发展教育,改良派认为应先革命后发展教育C革命派坚持先革命后发展教育,改良派认为要救国必须先发展教育D革命派主张教育救国,改良派认为教育无用2民国初年,五育并举的方针是由 提出来的。 ( )A蔡元培 B陈独秀 C李大钊 D吴玉章3民国初年

10、颁布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戊辰学制4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壬子癸卯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的进步之处( )A取消毕业奖励出身,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影B增加了师范和实业两个教育系统C女子教育取得一定地位,开创了男女同校D课程上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训练5以下几项,不属于蔡元培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是( )A爱国主义教育 B实利主义教育 C美感教育 D军国民教育6蔡元培在教师的聘用上所采取的原则是( )A品行第一 B政治清白 C兴趣第一 D学诣第一7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办理 的基本指导思想。 ( )A辅仁大学 B陕北公学 C中国教育 D北京大学8对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11、,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教育经费独立,不得挪为它用B教育行政独立,不属于政府部门,而由教育人士主持C教育权脱离国家而独立D教育方针稳定,不受政治干扰9新文化运动在教育方面,与前面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所不同的是( )A开始从技艺层面接受西方教育B开始从思想观念的层面接受西方教育C开始从制度层面上接受西方教育D开始批判西方教育10以下哪一项不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的特点( )A现代化 B实用化 C科学化 D个性化11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方法和内容受到欧美那种思潮的影响最大( )A新教育运动 B劳作学校 C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D要素主义教育12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教育思潮的是( )A工读主义

12、教育思潮 B职业教育思潮 C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D平民教育思潮13以下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平民教育代表人物的是( )A黄炎培 B胡适 C邓中夏 D孙中山14工读主义者分为四派,其中胡适代表的是( )A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B纯粹的工读主义C工学主义者 D无政府主义者15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是( )A杨贤江创立的中国职业总工会B黄炎培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C陶行知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D黄炎培创立的中国职业总工会16杜威的思想在五四时期表现为哪一种教育思潮?( )A科学教育思潮 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C平民教育思潮 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17率先发表文章提出“收回教育权”口号的是( )A余家菊

13、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18以下四项中与其余几项所指的内容不一样的一个是( )A1922 年学制 B壬戌学制 C戊辰学制 D “六三三学制”191923 年 8 月,由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成立了 ,从而将平民教育运动推向高潮。 ( )A平民教育讲演团 B平民教育社 C平民教育学校 D中华平民教与促进总会2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 )A孙中山 B蔡元培 C袁世凯 D李大钊21蔡元培于 1912 年发表 一文,奠定了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 )A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B 改革北京大学的设想C 学校系统改革案 D 教育独立议221919 年 10 月,第五次全国

14、教育会联合会通过了 的国民教育宗旨。 ( )A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B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C思想自由,兼容并包D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二、简答题1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观念的特点。21922 年学制的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三、分析论述题1试分析蔡元培先生改革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答案第二篇 中国近代教育第一章 洋务教育的兴起与近代教育的起步一、选择题1.B (解析:闭关锁国是封建教育衰败的原因之一,而不是表现)2.A 3.D 4.A 5.B 6.C 7.D 8.B 9.B 10.D 11.C 12.A 13.B 1

15、4.A 15.B 16.A 17.D 18.C 二、辨析题1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校,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答: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洋务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最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实质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鸦片战争后,中外交涉活动日渐纷繁,培养多方面的外交人才,特别是外国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都有两国交涉实用文种的规定,即以后在与中国的交涉中,只使用英文和法文,在三年内配送中文,待中国选派学生学习外文以后,即停附中文。这一歧视性的规定,迫使清政府做出了开办外语学校的决定。迫于外交需要,1862 年 6 月京师同文馆正式开学

16、。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取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初创时只有英文馆,1866 年增加天文算学馆,讲习天文、算学,自此,同文馆变为综合性学校,学习年限为八年。在同文馆的课程中,外语居于首位,汉文经学贯穿始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还向学生灌输殖民主义思想,帝国主义以宗教麻醉学生。在学校管理上,因经费由英国操纵的海关拨款门管理权由外国控制。1900 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停办。1902 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因此,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在教育上和外国资本主义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开端,具有新的办学形式,且使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

17、育之中,教育向前迈了一步,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局限性,殖民性。三、简答题1介绍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答: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这就不可避免的引出一个如何处理“西学” (“新学” )与“中学” (“旧学” )关系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洋务派与守旧派展开了论争,1898 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 ,围绕“旧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进行了集中阐述, “中体西用”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也称旧学,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即:

18、 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其中最注重的是三纲名教,三纲是维持封建王权和家族伦理的基本准则,三纲的废除必然招致封建社会秩序的崩溃。西学也称新学, “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西政指西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军事建制和法律行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即近代西方科技。中西学的关系:“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中学着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在会通篇中论证了二者的结合和共存:“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 “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

19、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只重儒学的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一代新人,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它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其本质还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次,中体西用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严复对“中体西用”的批驳说明了这一问题。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合之则两立,分之两亡。 ”;“中体西用”是“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

20、之实弊。 ”深刻地揭露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错误实质。第二章 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与近代学制的建立一、选择题1.B 2.C 3.A 4.D 5.C 6.A 7.D 8.B 9.B 10.C 11.C 12.A 13.A 14.B 15.B 16.A 17.C 18.D 19.C 20.D 21.B 22.D 23.B 24.B 25.A二、辨析题1我国近代第一部由国家公布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答:题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壬寅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国家颁布的学制,但它并没有得以实施,第一部公布实施的学制应该是癸卯学制。1902 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包括京师大

21、学堂章程 、 高等学堂章程 、 中等小学章程等共六件,通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然而,壬寅学制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第二年,即光绪二十九年(公元 1903 年)又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 ,1904 年 1 月颁布执行,这个章程,规定了学校系统,除制定各级各类学堂章程以外,还订了学校管理法、教授法等,因光绪二十九年为癸卯年,所以该学制也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纵的方面把整个学程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养院四

22、年,初等小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共三级十三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仅设中学堂一级,五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学堂三年到四年,通儒院五年,共三级十一年到十二年。儿童从七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共计二十六年。横的方面除直系各学堂外,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个系统。三、简答题1早期改良派的基本教育主张包括哪些内容?答:早期改良派是 19 世纪末 70 年代后逐渐形成的一个思想群体。他们成分复杂,所受教育和生活经历也不相同,但都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危机和洋务运动的局限东有较深刻地认识,带有名显的资产阶级意识,他们把改革封建传统教育制度,培养新型人才作为

23、实现整体改革方案的基础。代表人物有:王韬、容闳、郑观应等等,他们在教育上的基本主张是:(一)全面学习西方鸦片战争后不久,魏源就提出了“师夷长技夷制夷”的口号,要求向西方学习,但是主要局限于向西方学习军事。后来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模式,既是对魏源思想的继承,也是对魏源思想的限定。早期改良派则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推进了一步,认为西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要求扩大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和领域,深化学习的层次,全面学习西学。(二)改革科举制度随着新式学堂的产生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阻碍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早期改良派对科举考试进行了的猛烈抨击,并要求改革科举,如王韬指出“诗文不废,人才不生”

24、,郑观应指出“选材于学校” ,即使不能做到,也应该改革科举。(三)建立近代学制作为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郑观应,在对中西方教育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较早勾画出了中国近代学制的轮廓。他提出仿照西方学制设立小学、中学、大学的三级学制系统,且大、中、小学均采取班级授课的形式,规定学习年限为三年,以考试的结果为升学的标准。 (四)倡导女子教育在近代西方男女平权观念的影响下,早期改良派开始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到甲午战争前夕,他们普遍发出了重视女子教育的呼声。2 “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维新派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实践主要有四个方面:(1)兴办学堂维新性质的学堂包括两类,一类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

25、物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如康有为在广州设立的万木草堂、陈宝箴、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创办的湖南时务学堂等。另一类是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的学堂,如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经正女学等。(2)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为了宣传维新思想,维新派还创办了各种学会,如北京强学会、上海强学会等,并发行了各种报刊,如万国公报 (后更名为中外纪闻 ) 、 强学报 、 时务报等。(3)创办京师大学堂1896 年 6 月,刑部侍郎李端棻在请推广学校折中首次向朝廷正式提出设立京师大学堂的建议,此后,康有为、王鹏运等也多次奏请开办京师大学堂,但因一些

26、大臣的反对未能实施。1898 年,在光绪皇帝的严令督促下,总理衙门委托由梁启超起草了京师大学堂章程 ,并于 7 月 3 日上报,光绪皇帝当即批准,并派吏部尚书孙家鼐为官学大臣,管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早在百日维新前就有议论, “新政”开始,便着手开办。将原设官书局和译书局并入大学堂,利用官书局原址。由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京师大学堂章程,以“欲培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为宗旨,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京师大学堂的任务,不仅在管理自身,还要成为各省学堂的表率,而且还有统辖各省学堂的大权。1898 年 9 月政变发生,新政停止,但京师大学堂并没封闭,只是逐渐有名无实。民国初

27、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4)改革科举制度 1898 年 6 月 23 日,光绪皇帝下诏废除八股,此后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学问,客观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不久,光绪皇帝再次下诏催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3简述严复“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答:严复的“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1倡导对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要一体学习,此时他的“体用一致”思想表现为“全盘西化”和西学自成体用的倾向。2对西学的整体性和发展性的认识。他把近代科学按从基础到应用的层次划分为三类:玄学(逻辑学和数学) 、玄著学(如物理学、化学等) 、著学(如天学、地学等) ,认为这三类学科连成一体,相资相用交叉

28、发明。他还认为西学是一个发展的体系,运用考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创造新知和验证学理,不断更新、改进和发展。3后来严复改变了以前“全盘西化”的倾向,提出了要构建一种融会中西,兼备体用的新文化体系的设想。从“体用一致”等观点出发,严复设想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是:小学阶段以十分之九的时间学习“中学” ,并用明白易懂的汉文翻译西学中“最浅最实之普通学” ,作为学生的辅助读物,小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作“条达妥适之文” ,粗通经义史事。教学法应“减其记诵之功,益以讲解之业” 。中学阶段西学占十之七,中学占十之三,主要教授西学,并且一切功课皆用洋文授课。高等学堂先经预科后进入专业学习,只设西学教习,不

29、设中学教习。4简述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措施。答:19 世纪末,美国抛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将中国视为可瓜分的稳定市场。1900 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西逃,震撼了中国朝野。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 ,改革图强,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颁布新学制1902 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包括京师大学堂章程 、 高等学堂章程 、 中等小学章程等共六件,8 月 15 日奏呈颁布,通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

30、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壬寅学制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第二年,即光绪二十九年(公元 1903 年)又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 年 1 月颁布执行,这个章程,规定了学校系统,除制定各级各类学堂章程以外,还订了学校管理法、教授法等,因光绪二十九年为癸卯年,所以该学制也称癸卯学制。2废科举,兴学堂科举制度一直是清末影响新式学堂发展的重大障碍,所以在制定学制的同时,就开始了如何处置科举考试的讨论。总的来看,科举制度从改革到废除共经历了改革科举内容、递减科举中额、到完全废止三个步骤。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八月,下诏乡试、会试一律停考,各省岁科考试也随即停靠,至此,共实行了

31、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终告废除。3建立教育行政体制随着新学制的颁布实行,教育的行政体制也发生了变化。1905 年,中央成立了学部,并将原来的国子监并入学部。学部的最高长官叫尚书,1906 年各省设提学使司,专管全省教育事务。设提学使一员。随后,又在府厅州县设劝学所,为各府州县的教育行政机构。劝学所设总董一人,下分若干学区,每区设劝学员,具体管理学务。4制定教育宗旨中国近代教育宗旨的正式颁布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 ,当时科举制度废除,学制已推行,中央学部已建立,为形式所需,由学部明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此外,这一时期,因

32、新政的实施,留学教育在掀热潮,以日本和美国为主,虽非新政的内容,但是新政直接导致的一种后果。四、分析论述题1试评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答:梁启超是清末维新变法时期极其重要的领导人物,在维新变法期间,他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很多的改革工作,写了大量文章宣传变法思想,参与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在近代中国教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教育思想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 “开民智” 、 “伸民权”与教育作用针对中国当时的现状,梁启超认为国势的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而转移,并明确地将“开民智”与“伸民权”联系起来,为“伸民权”而“开民智” ,权生于智,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专制与愚民、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

33、。他的“开民智”实具有科学与民主启蒙的内涵。后来梁启超觉察到“民智”和“民权”并不能划等号,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权利”意识,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奴隶性,因此他提出教育应该有宗旨。可见他对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剖析比较深刻,也是极为注重教育的作用。(二)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民,他所定义的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诸如国家思想、权利思想、政治能力、冒险精神以及公德、私德、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民气、毅力等。可以看出这种新民正是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民,因而梁启超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具

34、有资产阶级品质的新型国民。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相比洋务派、改良派等以培养效忠封建统治的人为目的的教育目标,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很具有时代意义的。(三)论学制梁启超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区分表 ,将受教育者划分为 5 岁以下(幼儿期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期) ,613 岁(儿童期小学校期) ,1421岁(少年期中学校期) ,2225 岁(成人期大学校期)四个年龄阶段,分别介绍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智、情、意、自观力(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基本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详细介绍了日本学者根据上述分期理论设计的教育制度表 ,其中,幼稚园 2 年、小学

35、 8 年、中学 8 年、大学 3 至 4 年,分别对应教育期区分表中的四个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确定学制的不同阶段和年限是近代西方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根据当时中国基础教育薄弱,中国留日学生因缺乏必要的普通知识,不适应高等专门学校的学习等事实和经验,他还提出了大办小学,缓办大学的建议。(四)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梁启超于 1896 年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 ,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在文章中,梁启超对新旧学堂中的教师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当时府州县学、书院和蒙馆等传统学校的教师都是一些不通六艺,不读

36、四史的人,更不了解西学的基本情况。中国急需普遍设立中、西学兼习的新式学堂,但不能依靠这些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师范学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在师范学堂的具体设置方法和课程安排上,他主张参照日本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应在办理大学堂之前,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同时设立小学和师范学堂,师范学堂的学生同时兼任小学堂的教习,以后逐步提高师范生的程度,以至于可以担任中学堂和大学堂的教习。师范学堂的课程包括“六经”大义、历朝掌故、文字源流、列国情状、格致专门等基础学科。另外,他认为有关“诲人之术”和“为教之道”的微言妙义,已略具于中国古代的学记 ,应加以发掘利用。重视女子教育也是梁启超维新教育思想的重要内

37、容。他在变法通议?论女学中,系统论述了女子教育问题,从女子自养自立、成才成德、教育子女、实施文明胎教等方面揭示了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指出接受教育是女子的天赋权利,也是男女平等的保障,提出女子有耐心、喜静、心细等特点,与男子相比,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中国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女性这一巨大的人才资源。他还指出女子教育的发展水平反映了国势的强弱,中国欲救亡图存,由弱变强,就必须大力发展女子教育,但发展女子教育必须从破除女子缠足陋习,给女子行动自由开始。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幼学中,倡导对中国儿童教育进行改革。通过对中、西儿童教育的比较,他指出西人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在中国则与之反;

38、西人重视理解,而在中国注重识记;西人注意直观教学,实物教学,而在中国只注重言语文字。他建议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总的说来,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代表的是时代发展的一种方向,他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企图以教育改变国家的命运, “开民智”进而“伸民权” ,这一点具有进步意义,体现了它自身资产阶级的革命性;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资产阶级固有的妥协本性,梁启超无法认识到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企图借封建统治阶级的力量进行改良救国,是不可能的,因而其教育主张很多不能彻底实现,但其中的意识和趋向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尤其是在教育公平、女子教育和向西方学习方面,梁启超有很多思想是值得褒奖的。

39、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建立一、选择题1C 2.A 3.B 4.B 5.A 6.D 7.D 8.C 9.B 10.A 11.C 12.C 13.C 14.B 15.B 16.D 17.A 18.C (解析:1922年学制,又称“壬戌学制” ,同时因为效仿美国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为“六三三学制” )19.D 20.B 21.A 22.B 二、简答题1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观念的特点。答: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在继洋务教育在技艺层面上、维新教育在制度层面上接受西方教育之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开始在思想观念层面上自觉接受西方教育、跟上西方教育,表现出以下的特点:1教育的个性化个性主义

40、思想体现于教育主要是强调在教育上“使个人享自由平等之机会而不为政府、社会、家庭所抑制” ;要求在教育中尊重个人,又从尊重儿童始。同时,尊重个性意味着不以“不一单调”的模型塑造个人,让社会淹没个性。并且学校教育尤忌“随便教育” ,作为教师必须懂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2教育的平民化教育关注点的下移和重民是当时普遍可见的现象。当时不少人都提出必须坚持教育的“庶民”方向,打破以往社会有贵贱上下、劳心与劳力、治人与被治种种差别的阶级教育。提倡“庶民”教育是因为民众之苦和蕴藏于民众中的无限智能。3教育的实用化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务实教育成为共识。一方面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对社

41、会生产发展的适应的重要意义,致力于思考和解决“教育与生计关系”成为不少教育家孜孜以求的事业,从观念上解决了改革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学校内部须进行全面改革,强调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沟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强调学生主动、创造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均须适应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以求普通学校教育摆脱传统的束缚。4教育的科学化教育的科学化主要体现在陈独秀等民主主义者开始用科学的精神分析中国教育现状,指出学校引进了数理化生地之类学科,并不表示学校在进行科学教育,社会在讲究科学,重要的是要让科学内容和方法渗入到社会各项事业,渗入到教育,改变人

42、民的态度和观念。21922 年学制的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从 1919 年第五届年会起开始讨论修改学制系统,经过三届年会讨论决议,1922 年 9 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的学制草案稍作修改,又交同年 10 月在济南召开的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询意见,最终,于11 月 1 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 。这就是 1922 年的“新学制” ,或称“壬戌学制” 。由于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主要内容有: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新学制不订教育宗旨,而以七项标准作为指导,新学制的标准为:适应社会进化需要;发扬平民

43、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实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新学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 “六三三”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划分的,这在我国近代学制上是第一次;第二,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第三,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第四,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了升学与就业;第五,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第六,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三、分析论述题1试分析蔡元培先生改革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及其对

44、我们的启示。答:蔡元培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在五四时期,他接受了在当时学风低下、自由散漫的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指导思想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得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一)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指的是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内,允许各种学派自由发展,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只要这些思想言之有理,尚未达到自然淘汰的命运,即是彼此相反,野人他们自由发展。其实只是为新思想、新文化争取地位。这一办学理念反映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在这个原

45、则下,他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造,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二)改革北大的具体措施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这是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他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 ,但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只为做官,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大学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蔡元培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长。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要求学生从此以后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并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

46、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不论其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如何,都加以聘任。据此,他一方面延请了学有所成,富有声誉的专家学者来北京大学任教,另一方面也辞掉了一些不称职的中外教师。第三,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蔡元培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关,而且是要创新知识,推动学术进步的场所。据此,他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并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书,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在将北大导向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蔡元培还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要求学生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并成立了各种学生组织以培养学生兴趣。对于私生活糜烂,甚至于引诱学生与之堕落的教师则予以坚决解聘。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它不是研究某一家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他办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这一原则还体现在对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 ,罗致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这一思想体现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