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杨景芝言论.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318442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景芝言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杨景芝言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杨景芝言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杨景芝言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少儿美术序创新教育理念的形成和运用杨景芝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少儿美术创新教育理念的形成和运用,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升华的教育探索过程。实践证明,在创新教育中,我们以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儿童发展中的知识技能与生活取向儿童时期的学习是生活化的学习。儿童从生活中吸取滋养生命发育成长的丰富养料。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并学习知识、技能,体验证明的意义。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是融于一体的。儿童在游戏的、艺术的、好奇的、探索的、梦想的世界里,依靠本能进行无意识的创造性表现。因而,儿童绘画是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潜在能力的发挥。儿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

2、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绘画,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这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自主学习体验,然而,儿童的绘画潜能要在教育的相互作用中开发出来,因此,在儿童生命本能成长的这些无意识或潜意识表现中,需要我们理解、等待、包容、爱护、尊重和引导。在儿童的意识形态发展的过程中,本能、无意识是意识发展之根。没有本能和无意识的充分发展和展现、儿童的意识、他们的艺术创造就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儿童绘画技能是在窗在中发展的,儿童艺术发展的根就在儿童自身。教育的目的不是将成人的艺术技能嫁接或置换给儿童,而是在儿童自生创造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启迪、引导、培育,从而帮助他们得以成长。因此,要培养儿童健全的意识形态和在艺术创造上能够

3、健康发展,就不能割断儿童的本能、无意识之根、去另起炉灶,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教育中,我们不能在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各种能力还没有足够的接受能力时,过早地让他们承受知识、技能的种种压力,迫使他们成为脱离儿童实际的、缺乏儿童天性的、没有个性的、先天发育不全的小大人。儿童的绘画活动不能脱离他们的生活。儿童在生活中,通过观察、记忆、认识、感知,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用图画进行表现,从而使情感得以宣泄,心理获得平衡,兴趣得到满足。他们的绘画表现技能就在他们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取得经验,得到提升。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儿童的艺术发展因采取“不干预”做法,在他们眼里,“每个儿童都是大师”。这种认识

4、其实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没有教育的儿童不可能得到发展。问题是,该怎样 帮助儿童发展?儿童创作的确有可爱之处,教学中不能任意替代和修改,但也不能认为一切儿童画都具有审美价值。对儿童画过分拔高的评价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的提高,而且会导致教师工作的无所作为。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既要尊重儿童,又要提高他们的审美表现能力,这点正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科研问题。二、儿童发展中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创造思维是人类最高形式的心理功能,创造性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美术教育把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进步。发展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儿童创设虚拟的空间,激活其思维,让他们自

5、己去经历、体验、探索和领悟,达到培养其获得健康情感和美感的目的,这是生成教育的特点。传统教育强调“培养素质教育观”,即按照一定目标进行知识选择,忽视儿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儿童智能的培养,阻碍儿童独创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旧教育观指导下的儿童美术活动,是建立在教师的统一答案、统一框架下的被动行为,绘画结果强调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技能表现。这种一致性诱导儿童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导致儿童产生从众心理。从众者的智力水平往往低于惯于独立思考者,他们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思维刻板,不具有流畅性,缺乏应付危机的能力,出现焦虑、压抑、自卑、依赖,甚至形成固执的个性。儿童作为独立的社

6、会个体,身上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创造型儿童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创造力的根本特征是新颖独特性。艺术创造最可贵的不是对技巧的模仿,而是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力,是那种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个性化表现。儿童创作中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不再受写实框架限制,对于儿童画那种不合比例、没有透视、不合常理甚至荒诞的绘画表现,应给予理解和适当引导,以使他们的绘画能力都能得到正常发展。品评儿童画不能以再现性表现技能作为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应从儿童独特的创造力去考虑,赞赏那些反映儿童心理特征,有独创性、有艺术品位的好作品。三、儿童发展中的审美表现和审美意识的培养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以德育代替美育”,习惯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去解

7、决情感方面的问题,用道德方法去解决对象深层存在的情感、心理、欲望等问题,使被教育者丧失了审美教育功能。当前素质教育把美育放在了重要地位,使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协调了理性和感性、思想与感情、理智与身体健康的发展。当代审美教育十分强调主体性原则,注意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不是对艺术品进行逻辑分析,而是努力培养儿童敏感的感知力、丰富的相象和大胆的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感受,去体验和感受自然美,因为自然是启发人的创造灵感的最好教材,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形状与色彩易于激发人的想象力,进而促使儿童创作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改变着我们对美的意义的看法 。要通过艺术欣赏和创造去

8、影响、驯化儿童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儿童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判断力和审美创造 力。四、儿童发展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美术学习也可以说是文化学习,是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美术教育是学生从世界的、民族的多样性文化中吸取营养,认识文化的价值,认识和理解文化的多元性,从而使他们从多元的艺术创造中去发展个性,提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在现在教育发展中,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引发了人们对文化与美术教育关系的思考。文化在课程改革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含量越来越大,美术活动逐步从单纯技能技巧的教育实现转型。在众多的文化现象中,人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去尝试探索,进行

9、教育的创新实验,如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经典文化教育、流行文化教育,以及视觉文化教育。透过艺术教育使学生懂得文化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对自我文化的认同,并了解多元文化的涵义,这便是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在继承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中,对于民俗、民间美术的重视,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重新认识民俗文化的意义,认识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体会民俗活动和民间美术的造型特色,还民间美术在艺术发展中应有的地位。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任。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中,无疑应当了解和学习我国的民俗文化。民俗体现在我门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具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绽下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华服的兴起,古民居、古建筑的观光游

10、览,各种风格的美食文化,人们的视线被其所充斥。民俗表现为生活美,节日民俗就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民俗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东西。民俗、年俗一方面体现民族风情、习俗、信仰、饮食文化、游艺歌舞等;另一方面还反映社会交往、家庭团聚、社团集会,进而折射出人们增强民族凝聚力、建立和谐社会的愿望,以及憧憬未来的心理。通过儿童的绘画反映节目、民俗活动,培养其建立和谐的民族感情,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实现民族文化上自然的传承。每一种文化都有不可替代的文化特点和传统,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少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应是学习的重点。中国儿童美术集粹的出版集中展现了全国各地少儿美术教育的优秀成果,为大家搭建了互相学习和借监的平台,也是对爱好美术活动的小朋友们的褒奖和鼓励。我作为多年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研究的教师,对人民美术出版社这一创举表示敬意,希望它在大家的支持下真正成为一本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出版物。2007 年 3 月于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