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科学家沈括小传古代科學家沈括小傳沈括(公元 10311095 年),字存中,浙江錢塘(今杭州)人。 沈括做過海州沭陽縣(今年在今江蘇省)主簿,並歷任東海(在今江蘇省) 、寧國(在今安徽省) 、宛丘(今河南省淮陽縣)等縣縣令。三十三歲考中進士。三年後,被推薦到京師昭文館編校書籍,在這裡他開始研究天文歷算。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年) ,兼任提舉司天監,職掌觀測天象,推算曆書。接著,沈括又擔任了史館檢討,熙寧六年(公元年)做集賢院校理 。 哲宗元二年(公元年) ,沈括花二十年編修的天下州縣圖完成。次年,他定居於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夢溪園。 沈括學識淵博,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就。在農業和水利方面,沈括
2、撰寫了圩田五說 、 萬春圩圖書等關於圩田方面的著作。 沈括是一個傑出的天文學家。熙寧五年(公元年) ,沈括負責任職司天監,改進了渾儀(測量天體方位的儀器) 、浮漏和影表等舊式的天文觀測儀器。還製造了測日影的圭表,改進了測影方法,並將之寫成渾儀議 、 浮漏議和景表議等三篇文章,成為中國天文學史上的重要文獻。在晚年,沈括提出了用“十二氣歷” (純粹的陽曆)代替原來的曆法(陰陽合歷)的主張,這個曆法既符合天體運行的實際,也有利於農業活動的安排。這可以與現在世界各國採用的公曆(陽曆)媲美。沈括在數學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他創立了“隙積術”和“會圓術” 。是平面幾何學和天文計算的先驅。 沈括對物理學的知識
3、也極其豐富。 夢溪筆談中的記載涉及力學、光學、磁學、聲學等各個領域,特別是磁學,沈括第一次明確地談到磁針偏角。他指出:“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 ”這是世界上關於地磁偏角的最早記錄,西方要到公元年哥倫布第一次航行美洲的時候才發現 ,比沈括的發現晚了四百年。 在化學方面,沈括注意到石油資源豐富, “生於地中無窮” ,還預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 ,這一遠見已為今天所驗證。 “石油”這個名稱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沈括在地學方面也有許多卓越的觀點,他明確指出化石是古代動物和植物的遺跡,並且根據化石推論了古代的自然環境。在歐洲,直到四百多年後的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達?芬奇才對化
4、石的性質開始有所論述。 沈括晚年在夢溪園寫出了科學巨著夢溪筆談 。他一生著作多達幾十種,保存到現在的,除夢溪筆談外,僅有綜合性文集長興集和醫藥著作良方等少數幾部了。 在夢溪筆談一書中。這部以筆記體裁形式寫成的科學著作,除上面談到的幾方面之外,內容還包括考古、語言、史學、文學、音樂、繪畫以及財政、經濟等等,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應有盡有。夢溪筆談原有二十六卷,後來增加補筆談三卷, 續筆談一卷,總計三十卷。全書分成十七類,共六百零九條,十幾萬字,是一部內容十分豐富可以說是集中國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的巨著。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沈括這個人是誰?沈括,字存中。浙江錢塘(杭州)人。生於北宋天聖
5、九年(1031) ,卒於紹聖二年(1095) 。生於官宦:沈括生於官宦之家,不但父親和祖父都曾任大理寺丞,而且他的母親也是來自官宦之家。外曾祖父曾任刑部尚書,外公許仲容曾任太子洗馬,二舅許洞(976-1015)不但是咸平三年(1000)的進士,也是軍事名著虎鈐經的作者(成於景德元年,共二十卷,210 篇,是一部綜合性兵書,現仍存。 ) ,這些家族背景對他未來的影響不小。少年時期的沈括隨父親宦游,得以見到各地的風物,在夢溪筆談一書中有許多紀錄就是來自這一時期。十二歲時,父親沈周在泉州為他延師,開展對禮樂制度的興趣。十八歲至南京,他又對醫藥產生極大的興趣。蔭官生涯:皇祐三年(1051)父親沈周去世
6、,三年後沈括因蔭官成為沭陽主簿。在這段期間,他歷任東海縣令、寧國縣令,他平定海州之亂,整治沭水和蕪湖,對於地方事務有深刻的體驗,這對他後來推行新政有極大的幫助。曆法天文:嘉祐八年(1063)沈括登進士第,於次年(1064)任揚州司理參軍。治平三年(1066) ,沈括入京,任昭文館編校。由於館職閒暇,沈括開始研究天文和曆法。到了熙寧五年(1072)沈括被任命為兼提舉司天監,正式主持司天監的修曆工作。這段期間,他整頓人事,推薦對曆算專精的民間人士衛朴進入司天監參校新曆,於八年修成奉元曆 。鑑於編曆時發現觀測天向的準確十分重要,他發現司天監和翰林天文院所用的渾儀、浮漏和圭表準確度有問題。因此,他詳加
7、研究後發表渾儀議 、 浮漏議 、 景表議和熙寧晷漏等文,討論並修訂了這些天文儀器的誤差。其後因製成新觀象儀,隨即在熙寧七年(1074)升遷為右正言、司天秋官正。右正言是八品官,擔任的工作是諫諍之職,而司天監的秋官正則是正五品上的官職,相當於國家天文台的專員,可見朝廷對他才華的肯定。新人新政:熙寧年間王安石推行新法,沈括很快的投入此一聲勢浩大的改革行動當中,他這一時期最關切的問題是軍事、經濟和外交:在軍事方面:熙寧七年九月沈括任河北西路察訪使,於次月再兼判軍器監,在這一職位任職兩年,撰寫了重定九軍陣法一書討論軍隊的戰術。為了建立更有效的城防制度,他又撰寫了修城法式條約一書。經濟方面:在王安石的保
8、舉下,他於熙寧六年出訪兩浙,並於兩浙推行保甲法和青苗法。並於熙寧八年十月被任命為權發遣三司使,掌邦國財用大計,對於鹽鈔、錢幣、役法等財政事務上貢獻良多。外交方面:沈括於熙寧七年十一月使遼,由於對敵情的認識,他於次年三月在資政殿上奏揭發遼國爭地無據的事實,並於次年閏四月再使遼,六月歸時,完成使契丹圖鈔 。掌兵守邊:沈括於元豐三年(1080)六月轉任鄜()延路經略,開始擔任軍事將領。元豐四年(1081)春,西夏引兵來犯,沈括師出上郡,克強敵七萬。但隨即因徐禧專擅,執意興建永樂城,西夏遂發兵三十萬圍永樂,以八萬襲沈括所駐綏德。沈括雖以一萬之眾力克強敵,但終因永樂城之不保,被責措置乖方 ,坐降為團練副
9、使。家居生活:沈括在揚州任司理參軍時,為淮南轉張芻所賞識。因此,當沈括喪妻時,張芻遂將女兒許配給沈括,然而,張氏悍虐,根據沈括姻親朱彧在萍洲可談的記載,他平時常毆虐沈括,並迫逐元配子。居秀州時,甚至每年驚動官府,父子被控,吵鬧不休。然而,沈括卻不念於此,張氏死後,曾投水尋短,於次年過世。著作等身:沈括的著作頗多,但目前存者僅十之一二,而存者又多為殘本,目前尚可見有以下幾種:圖畫歌 (存) 蘇沈良方 (存) 乙卯入國奏請并別錄 (殘) 忘懷錄 (殘) 筆談 (殘) 補筆談 (殘) 續筆談 (殘) 長興集 (殘) 亡佚書目如下:易解 喪服後傳 樂論 樂器圖 三樂譜 樂律 春秋機括 左氏記傳 南郊式
10、 閤門儀志 熙寧詳定諸色人廚料式 熙寧新修凡女道士給賜式 諸敕式 諸敕令格式 諸敕格式 使虜圖鈔 懷山錄 天下郡縣圖 清夜錄 熙寧奉元曆經 熙寧奉元曆立成 熙寧奉元曆備草 比較交食 熙寧晷漏 修城法式條約 茶論 良方 靈苑方 集賢院詩 詩話 夢溪餘生:元祐元年(1086) ,沈括重遊潤州,恍然乃壯年時夢遊之地,因築室為夢溪園。由於已淡出官場,遂致力於夢溪筆談一書的撰寫。他在此書中記述了自己一生的重要見聞,由於宦途之中沈括閱歷豐富,致使夢溪一書成為瞭解北宋科學發展的重要史籍。沈括博學多能, 京口耆舊傳稱他:博學善文,於天文、方志、律曆、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 在夢溪一書中可以略見
11、其梗概。一九八五年大陸鎮江市重建沈括的夢溪園,憑弔這一位中國科學史上的偉大科學家。沈括的幽默洪麗珠夢溪筆談中的譏謔門有些類似今日的珠璣集 ,其中的人物以委婉而簡短的語彙來陳述某些現象、人事等,以表達複雜的情緒,細讀之下,可以深刻地引發心靈的共鳴,這種語言技巧近於西方的幽默 (humor) 。沈括所記載的內容正是符合譏謔之名,譏為諷刺、勸諫之意,清楚一點說,就是用旁敲側擊或尖刻的話指摘或嘲笑對方的錯誤、缺點;謔則是開玩笑、嘲弄,通常具輕浮刻薄的意味,兩者皆以宛轉以及儘可能簡短的語言來表現,有時再搭配相宜的典故,其效果往往比平鋪直述的方式要好很多。例如 415 條:南朝宋人齊丘,自詡以己之智謀可當
12、十萬大軍,後來助徐溫養子篡位,徐氏一門男女老少皆為丘之謀所殺。其後齊丘因幼子生病而閉門謝客,連皇帝置宴召之亦不至,有一個瞽樂工遂作了一首詩,寫在紙鳶上,隨風放入齊丘宅中,詩曰:化家為國實良圖,總是先生畫計謨;一個小兒拋不得,上皇當日何如何?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將齊丘一生最大的功過清楚顯現,其對比之強烈,相信自負如齊丘也無法坦然以對。另外,419 條:吳人多稱梅子為曹公 ,以曹操嘗望梅止渴;又叫鵝為右軍 ,以王羲之好養鵝,所以有一個士人送人醋梅與燖鵝時,就留了一段話云:醋浸曹公一甏,湯燖右軍兩隻,聊備一饌。 簡簡單單的典故應用,卻使得尋常的往還禮節變得生動有趣多了,真正達到戲而不謔的效果。此
13、外,還有一個巧合之處,曹操猜忌妒才的個性在史上相當有名, 醋浸曹公四字實足以影射其人其事,不過這純屬個人的猜測,提供讀者作為參考。總之,沈括並非以玩笑的心態寫下這些記載,在他看來,言語技巧也是一種值得記述的知識 ,雖然從表面上看來, 譏謔門似乎是沈括在寫作夢溪筆談中高深學問之餘的娛樂,但是事實上其作為獨立的一類,自然有它在整個文本中該有的定位,這是閱讀筆談之前所應有的認知。在此門中沈括附了一條謬誤 ,相當地引人注目,其內容如下:司馬相如敘上林諸水曰:丹水、紫淵,灞、滻、涇、渭,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灝溔潢漾,東注太湖。 李善注:太湖,所謂震澤。 按,八水皆入大河,如何得東注震澤?又白樂天長恨歌
14、云: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峨嵋,在嘉州,與幸蜀路全無交涉。杜甫武侯廟柏詩云: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四十圍乃是徑七尺,無乃太細長乎?防風氏身廣九畝,長三丈。姬室畝廣六尺,九畝乃五丈四尺,如此防風之身,乃一餅餤耳。此亦文章之病也。筆談譏謔 謬誤附402 條在此沈括提出了幾個文人作文不求精確的例子,其中關於杜甫的侯廟柏詩引起最多的討論,例如宋人范鎮在東齋記事中即同樣以此詩為例,批評道:古之詩人,好大其事。 ;但是王得臣在麈史中則批評了沈括的算術,其曰:沈存中(即沈括)精於算數者,不知何法以準之?若徑七尺,則圍當二丈一尺。傳曰:孔子身大十圍夫以記其大也,故記之。如沈之言,纔今之三
15、尺七寸有畸耳,何足以為異耶?他以沈括徑七尺的說法往回算四十圍的確切寬度,然後再以之去推算孔子身大十圍究竟有多大,以致值得被特別記載下來,卻發現以這樣的標準來算根本平凡無奇。關於其間的運算過程筆者實無法真正明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王得臣以宋代的度量衡去推算久遠以前的記載是他犯的第一個錯誤,另外,所謂的身大十圍是否是客觀的描述也是很大的問題。關於沈括解答數學的眼光來矯正詩文也受到了一些批評,如宋人葛立方於韻語陽秋中即謂:詩意止言高大,不必以尺寸計也 ,所以認為沈括太矯枉過正;後人陳觀德在其修辭學發凡中以杜甫的詩所表現的是主觀情意的暢發,而非客觀事實的計錄 ,在修辭學上即為所謂的鋪張 ,沈括等人對詩
16、文內容的緇銖必較是犯了照字直解的錯誤 ,陳氏更說:我們可以原諒其算法上的錯誤,卻不能不埋怨他們的算盤聲,把鋪張辭的真聲音掩蓋了。 無論沈括的態度是否可議,這種期望解決問題的態度卻是他的一貫風格,此外,沈括究竟是不是不解風情並不是問題的重點,重要的是他把這一條記載安插在譏謔門中的用意何在。如果從譏謔門是記錄一種語言智慧的角度出發,筆者認為沈括或許想達到對比的效果,在譏謔門中往往是以簡短而寓意深遠的語句來表示為文者的情緒感受,這不僅需要才氣,更少不了技術,也就是除了舒發主觀的情感以外,牽涉到客觀環境因子時還是必須顧及事實,因此他把謬誤一條雜於他認為富含語言智慧的譏謔中,這樣的安排是沈括自創的一個譏謔 ,也是其特有的幽默 。更有趣的是,沈括在嚴肅地討論著用字遣辭問題時,他在同門中405 條中卻載道:梅詢為翰林學士,一日,書詔頗多,屬思甚苦, (持) 操觚循階而行。忽見一老卒,臥於日中,欠伸甚適。梅忽嘆曰:暢哉!徐問之曰:汝識字乎?曰:不識字。 梅曰:更快活也。 這表現出沈括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之餘,不免對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有所欣羨,故其實不用他人來批評沈括太過乏味 ,他早已用這個故事幽了自己一默,這並不表示沈括真的厭倦了對知識的追逐,反而更表現出他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