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 莲 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注音。 甚蕃 _( ) 亵玩_( ) 宜乎众矣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3. 陶渊明“独爱菊” ,周敦颐“独爱莲” ,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_不同:_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
2、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答案:1 (每小题 1 分,共 3 分) (1)蕃:多 (2)亵:亲近而不庄重(3)宜:应当2. (4 分)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2 分)我只爱莲花, (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2 分)3. (5 分)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
3、度。 (1 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 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2 分)4. (8 分)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 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 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 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 莫能肖也 19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 “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A强迫 B接近,迫近
5、 C狭窄 D威胁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 分)香味:莲 ;兰 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24(甲)文以
6、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答案:18树立 少 说出 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 分。每格 l 分) 19B(2 分) 20A(2 分) 22B(2 分) 23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 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 05 分) 24洁身自好 高洁(2 分)(意思接近即可)【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8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 分)10 【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 分)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 分)答案;7(1)沾染;污染(
8、2) 我(3) 听说(4)等待;等 8莲,是花中的君子。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 、万花丛。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可爱者甚蕃 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9、 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 分)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2 分)答案:11多(0.5 分)树立或立(0.5 分)12D(2 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
10、(0.5 分) ,像我 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 分) 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0、5 分)14写出喜欢的句子 1 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 1 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 1 分。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 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15 (2 分)示例 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 2:赞成梅花, “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 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