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期希腊哲学一、晚期希腊哲学的特点1、延续时间长公元前 322-公元后 529 两个历史时期:希腊化时期:前 323 亚历山大去世-前 30 罗马征服埃及罗马帝国时期2、特征沿袭古希腊哲学传统,新老学派共存,有别于新兴的基督教哲学。 哲学关注的中心为伦理问题。二、斯多亚学派( Stoicism, 又译斯多葛主义)“斯多亚”(stoa)原意“画廊”(一)概况:1、延续五百多年。分早、中、晚三期。 2、创始人为芝诺( Zeno of Citium 前 336-264) )Zeno of Citium爱比克泰德 塞涅卡(Seneca)“无论如何都别说我失去了某物,而要说我已把它归还。您的孩子死了吗?
2、他被归还了。您妻子死了吗?她被归还了。您失去了财产?它们难道不也是归还了吗?”-塞涅卡(二)按照自然(本性)生活1、德行是最高的善。德性就是合乎或顺从本性而生活2、去掉欲望,保持理性,顺应自然,用意志战胜情感。3、神主宰世界,一切皆必然的,人要服从命运 (芝诺与奴隶)4、幸福就是“不动心”三、伊壁鸠鲁派创始人伊壁鸠鲁( epicurus 前 342-207),创“花园”学校。卢克莱修( Lucretius 前 99-前 55)是其学说的杰出阐述者。(一)发展原子论1、提出原子有重量(及形状有限) 2、原子下落有偏斜(二)快乐主义( hedonism)1、 感觉是善恶标准,快乐就是幸福2、静态快
3、乐高于动态快乐快乐就是: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3、人不应畏惧死亡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尚未来临;死 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了。四、怀疑主义( skepticism)创立于公元前 4 世纪后半叶,前后延续 500 年左右创始人:皮罗( Purron,又译为皮浪或毕洛,约公元前 360270 年)晚期怀疑主义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塞克斯都恩披里克( Sekstus Empiricus,公元 2 世纪中叶人)1、悬搁判断一切可感事物、一切可知对象都是相对的。任何一个命题都可说出相反的命题。因此“在一切情况下,我们对所显现出来的对象都不得不保留意见,不作判断”2、怀疑一切事物是非曲直不可能被论证清
4、楚,没有什么事物能被理解。3、不动心不受困扰,悬搁判断,预防独断,抑制情感,顺从风俗和法律,保持灵魂的宁静,才能达到幸福。( 皮浪:风浪中的猪五、新柏拉图主义( neoplatonism)(一)概况:是在广泛吸收以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为主流的希腊哲学和犹太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流行于公元 35 世纪的最重要的哲学派别,带有神秘主义色彩。先驱是萨卡斯(Ammonius Saccus,175242)主要代表是普罗提诺(Plotinus,一译柏罗丁,204270),其重要著作:九章集重要人物有波斐利(Porphyrius,233305)等。 普罗提诺 波斐利(二) 三大本体普罗提诺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改造
5、:将理念等级变成三大本体;将两个世界变成四个层次;将分有、摹仿变成流溢;将灵魂回忆变成灵魂观照。1、第一本体:“太一”是绝对的同一体,是单纯而单一的神本身和善本身,是存在物的最高原则和终极原因,是完满自足的源泉。它因其完满而流溢,因其流溢而产生一切。“一”作为一切在者的产生者,本身不是在者,也不是一切。超越了“是”所指示的属性,没有任何肯定的特征,不可言说。流溢(emanation):因自身完满而流出,又无损于自身的完满。2、第二本体:“理智”(努斯)是“太一”的影像及唯一的直接产物。包含原初的区分,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一与多的统一体(多样性的统一)。既是知识的真正对象,又是知识的主体。3、第
6、三本体:“灵魂”理智流出的影像 soul活跃的能动的创造力量既是一(回归太一时)又是多(分割为万物时)既是世界灵魂,也是个体灵魂。the_world_so(三)可感世界可感世界是灵魂的流溢物。可感事物的形式是存在于理智之中的理念形式的影像质料是和太一相对的极端,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漆黑的混沌。质料不是无,而是非是者,它本身不变,却作为载体承受形式的变化。三大本体四个层次总图(四)灵魂的上升灵魂受到肉体污染而堕落。人的使命就是使灵魂,经由理智达到与“太一”结合。这是灵魂的回归或上升之路上升之路主要为:德性修养,摆脱肉欲,净化灵魂。“观照”是最高的德性,灵魂出窍,舍弃肉体而与“太一”合而
7、为一的迷狂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解脱”(ekstasis)。在这种神人合一的状态中,灵魂获得了宁静,享受着至福,体验着奇妙无比的的欢悦。六、希腊哲学小结1、希腊哲学的衰落 始于于公元前 6 世纪,终于公元 6 世纪。三个时期: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和晚期希腊哲学。衰落标志: 415 年亚历山大的女哲学家希帕蒂亚的殉道529 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封闭雅典所有学园2、希腊哲学的特点:热爱智慧、崇尚理性(思辨),探索自然,深究本性。发展线索:自然-存在-伦理一、重点掌握的名词概念 始基 逻各斯 种子说 四根说 奴斯 影像说智者 理念 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 四因说 理想国 物理学 工具论
8、 形而上学 悬搁判断 太一二、下列命题要能理解,会简述1、 西方哲学史的开端(米利都学派)2、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3、 思维与存在同一(巴门尼德)4、 飞矢不动(芝诺)5、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戈拉)6、“精神接生术”和辩证法(苏格拉底);7、自知自无知(苏格拉底)8、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9、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柏拉图)10、回忆说(柏拉图); 11、第一哲学研究的对象(亚里士多德); 12、潜能与现实(亚里士多德): 五、下列问题重点掌握理解,会论述。1、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及伊壁鸠鲁的发展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及其哲学启示 3、柏拉图“理念论”在哲学史发展上的意义 4、柏拉图理想图的政治主张及意义 5、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6、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的学说7、亚里士多德关于“是者”的学说8、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 9、新柏拉图主义“太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