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航海文化建设研究首页 单位简介 组织机构 资质证书 业务领域 科研成果 人才队伍主要业绩 组织文化 图书期刊当前栏目:航海日活动2009 年 6 月 18 日 作者:院办公室 返回中国航海文化建设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航海日网站 来源: 发布日期:2008-01-09改善“航海日”的运行机制中国“航海日”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海洋文化节日。它由政府主导、全民参加的全国性法定活动日,更是涉海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自己的节日,凸显航海及海洋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担当着“传承中华海洋文明,弘扬海洋文化,更新海洋观念”的教育平台。中国“航海日” 由交通部牵头、24个部委和省市领导参加组
2、成“航海日”活动组委会,是中国唯一的跨部门、跨行业进行统筹、协调和指导“航海日”工作的机构,也可以作为组织、推动全国航海文化建设的日常、长效的运行机制。“航海日”是国家法定文化节日,具有动员公众参与的约束力,为航海文化最稳定的机构,社会影响力最大。首先要在航海界自己普遍重视和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办成自己的喜庆节日。通过每年“航海日”活动,使之成为宣传航海文化的盛会,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造船、渔业等有关行业的共同节日,也是向全民宣传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全民族文化载体。将促进全社会更加关注海洋、关注航海,对进一步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航海意识,对于我国开
3、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履行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义务,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航海日”活动已经进行 3 年,逐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全民性文化节日。通过“航海日”活动,举办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等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各种海洋特色的文化活动,集聚中央到地方各方人士,进行国内外广泛交流,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推动城市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可以大大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提供展示文化实力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对外知名度,为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贡献,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然而,当前“航海日”活动,尚未形成浓烈的
4、举国同庆的节日气氛,甚至航海界本身尚未积极开展起来。所以,必须改变当前由“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与城市间磋商、轮流举办“航海日”的模式。国家有关部门应给予一定政策与经费,注入竞争机制,提升“航海日”的价值取向,激励承办城市的荣誉感,扩大“航海日”的影响力。可以启动像申办“奥运会”那样的竞争模式,激励全国港口、城市公开地竞相申办,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引发全民关注,使“航海日”开幕式上会旗的交接仪式,成为承办城市的一种荣誉和责任,像接力棒一样在全国传承航海传统与航海精神。 “航海日”组委会分工专人负责,建设长效运行机制,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使“航海日”活动越办越好。完善“航
5、海博物馆”的教育机制博物馆、纪念馆是发掘与弘扬当地文化和行业文化以及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博物馆文化,不只是文物的陈列与收藏,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导向,让观众知道其价值和心灵震憾、受到启迪。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建立“中国航海博物馆” ,是我国第一个大型国家级航海专题博物馆,将以实物展示中国航海文化的历史演变和航海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弘扬中国的航海文化,回眸历史,增强交流,展示未来,以提升中国在国际港航界的地位。中国是一个古航海国家,航海文化底蕴深远,各地航海发展均有特色。所以,可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中心,延展筹建更多层面各具特色的航海博物馆,以全面反映中国的航海文化。如:大连建设以东北地区航
6、海史和“黄海海战”等特色内容的“大连航海博物馆” 。在福州马尾应扩充完善“马尾航海博物馆” ,以展示“福建船政” 、 “马尾水师学堂”等对开创中国近代教育史、近代造船史和近代航海史的重要历史地位。并同台湾、澳门及内地各省的航海博物馆互补、配套,完善中国航海博物馆系列。此外,一些富有特色的个人博物馆是中国航海文博业的重要补充,如:建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仅有平方米面积,却穿越千年时光长廊,彰显中国古船和航运风采,也展示了“世界七大船王” 董浩云先生艰辛而辉煌的传奇经历。以航海博物馆为教育基地,有计划的开展航海知识培训,举办不同类型的航海科普展,邀请专家学者作航海文化专题
7、报告,到航海文化建设水平较高的地方考察学习,广泛开展各种层次的研讨会、座谈会、专题会,让社会更加关注海洋、关注航海事业。大力宣扬航海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不断提高全民对航海精神、航海文化价值观等核心理念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提升对航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在航海文化核心理念的统一框架下,打造具有行业特色和各地区特点的航海文化子文化,加强船文化、航运企业文化、安全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使之成为航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不断丰富完善航海文化理念体系,为促进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航海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一贯彻文化“软件” 、 “硬件”相结合的方针航海文化是伴随航海活动而产生的客观现象,随着航海
8、事业的高度发展,航海文化日趋臻成熟,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种先进文化。社会上通常把文化分为精神和物质两大层面,往往将前者称“软件” ,后者为“硬件” 。其实,精神文化的属性本身涵括有“软”和“硬”两个方面:把人生哲学、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划为文化“软件” ,而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归为文化“硬件” 。显然,文化“软件”制约、决定着“硬件” ,而“硬件”是精神文化的体现和反映。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美国的管理学者分析、对比了美国国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其产品大量冲击和占领美国曾居于优势的市场领域的事实,从而得出,美国人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注重管理的制度、管理方法;而日
9、本经济发展的成功在于既重视企业的“硬”管理,更注重企业中的“软”管理,讲究文化精神因素的积极作用,重视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由此倡导、优化了企业文化理论,成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将现代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软”层面发展,现代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热潮。人类在不断地探索、创新中前进,从世界大航海运动到今天的宇航时代,人类圆了登月梦想,进而计划探索更遥远的星球,实现星际生活的科学幻想。其中一脉相承支撑人类进步的精神动力便是不畏艰险、永远前进、不断创新的“航海精神” ,是人类不断开拓、创新的源泉之一 。中国古
10、代航海和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一直传承着“热爱祖国,勇于开拓,和平友好,科学航海”的郑和精神,是凝聚、激励、引导中华民族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塑造人、引导人为基本原则,注重塑造信念力量,道德力量和心理力量,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人员,自觉地形成企业群体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热爱、投身、做好本职工作,是企业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便是航海文化建设的灵魂。然而,精神的文化“软件” ,是要通过管理“硬件”与充足的文化设施来
11、反映与实现的。需要发挥政府和领导部门的管理职能,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健全管理机构、合理人才安排和疏通运行机制。通过行政手段,对文化领域的各种社会活动、包括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化活动的创作与交流、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流通,进行在合理的约、规范,最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最佳释放精神“软件”的潜能作用,达到航海文化建设的既定目标。二注重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全面发展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对航海提出了不同的历史要求,在共创“和谐海洋”和建设现代文明社会中,航海本身在发展中不断拓展和逐渐专业化。当今航海的内涵,已经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 ,而是根据特定的使命形成各自的系统,主要分为运输航海、科学与
12、工程航海、巡逻执法航海、救助打捞航海、军事航海、渔业航海、竞技与休闲航海等不同类型。其活动空间已拓展到水面、水体和海底的整个海洋立体空间,21 世纪的航海,将在不同的领域各显神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所以,航海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既要传承航海的优良传统,更要根据不同的航海特色,不断创新,向前拓展。“热爱祖国,勇于开拓,和平友好,科学航海”的郑和航海精神,是中国人民和航海工作者共同继承、弘扬的精神财富,是保证中国航海事业由航运大国向航海强国推进的不朽动力。当今世界,海洋既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是人类的希望。又将成为激烈利益争夺的战场,威胁着人类的和平生存坏境。胡锦涛主席指出:“海洋
13、是国际交往的大通道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无论推进发展还是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在海洋空间都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 ”现代航海是国家综合国力与对外开放的体现,是当代先进科技的集纳点,拉动沿海经济发展与繁荣的杠杆,海洋决定着世界的发展和中国美好的未来。当今航海文化建设,面对海洋新形势和航海担当的新使命,应当站在世界发展战略高度,不断塑造航海文化的新理念。如:在开发“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和建立“和谐海洋”的大战略下,树立“服务海上交通,繁荣世界经济”的航海职业荣誉感;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树立“和谐海洋”保卫者的使命感;为开发大洋、深海的海洋资源,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树立甘当耕耘大海开拓者的
14、责任感;为了人类更好地共享海洋,开辟新的生存、休闲空间,树立为人类和平生活的服务意识等。古代航海,开创了人类文明;现代航海,在构建“和平海洋”的伟大事业中将继续充当着开拓者的重要历史使命。三继承传统与弘扬优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古航海国家,航海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我们既要继承优秀的航海精神、航海传统,又要在新时期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是航海文化建设的使命与任务。弘扬妈祖精神 传承民俗文化妈祖文化源于中国的民俗文化,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拯溺济难,被民众尊称为“和平女神” 、 “航海女神” 。经过千年的传播演绎,妈祖已经走出单纯的民间信仰而形成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妈祖文化集纳了妈
15、祖不畏凶险和献身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真善美道德、乐于助人的品格。我国沿海出海渔民及航海商人往往寄托于“航海女神”的保佑,出海前隆重举行祭海活动,妈祖祭典习俗悠久、影响深远,妈祖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妈祖诞生地湄州则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妈祖文化人文景观,被誉为“东方麦加” 。妈祖文化经过千年岁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沟通世界各地的文化桥梁和精神纽带。十年前,湄洲妈祖金身以及湄洲妈祖祖庙的元代石雕妈祖像,前往台湾巡游 102 天,巡游 19 个县、市,接受信众朝拜达千万人次。台湾达到“万人空巷” 、 “全城沸腾”
16、 、 “十里长街迎妈祖,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空前盛况,称之为“千年走一回”的世纪之行。彰显妈祖文化深入人心,影响至巨,对两岸关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妈祖文化自成一体,核心内容是“安全航海”和“海难救助” ,反映了交通部职掌部门的两大功能,具有研究和保护价值。妈祖文化对弘扬民俗文化精粹,开展学术研究,进行联谊交流,具有典型意义。目前,中国大陆人民对妈祖及其妈祖文化的理解和崇敬远不如一些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台湾,将妈祖民俗文化,注入鲜活因素,与当代文化和现实工作相结合,对当今创建“海洋和谐”具有积极意义,也是航海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注入祭海文化的现代内涵祭海民俗,是最具航海特色的古老海洋文化,透
17、过民俗表层蕴含着科学文化。祭海,原是渔民出海前祈富求安的一种民间传统仪式,祭奠龙王祈望和平安康。现在,长期搏风击浪的渔民,通过节日般的盛典,以张扬个性、释放情感、展现力量,成为欢乐、喜庆的盛典。古代,在郑和下西洋出发前,都要举行盛大的祭海活动。今天,每年休渔完毕,也都按照古老仪式隆重举行“开渔节” ,进行颂祭文、奏祭乐、献祭果、敬祭酒、放海生,以祈求平安丰收,同时表达“保护海洋、人海共生”的新主题。时空跨越 600 多年,祭海民俗经久不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祭海这项古老民俗的内涵,不再是一种舞神弄鬼的迷信活动,而是借助民俗风情对搏风斗浪精神的激励,为闯海英雄出海的壮行、预祝丰收的民
18、间仪式,成为人们团结、和谐的喜庆佳节。航海文化建设中,既要继承古老的航海民俗文化,又要剔除其腐朽糟粕的东西,撷取积极向上的元素,注入时代特征,将它与当代文化和现实工作相结合,科学引导,合理组织,规范运作,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对当今创建“航海和谐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由于对祭海活动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成为人们崇敬海洋、欢歌航海、欢兆丰收、祈福平安的群众性自觉行为。而且,现代祭海活动与发展当地的经济、科学、旅游相结合,成为综合性节日,产生多元效果,规模越来越大,内容日渐丰富,祭海活动更加民俗化、大众化、艺术化,深受群众喜爱,成为海洋文化的一朵香艳奇葩, 盛开在中国从南到北广袤海疆。祭祀要有祭坛,岱山县政府
19、投入 2300 多万元,建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海坛” , 弥补了中国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 20 世纪建的“中华世纪坛” ,而海洋祭祀无祭坛的空缺。岱山海坛气势恢宏,造型别致,主题鲜明,充满对大海的崇敬,成为官方节日和民间祭海的“圣地” 。今年 9 月 14 日,在浙江省象山县举行“第十届中国开渔节” ,规模空前,内容丰富,寓意浓缩着当代的海洋意识和航海风情,是航海民俗文化的特有形式。节日“以感恩海洋为主题,以渔文化为主线,突出海洋保护理念,增强蓝色国土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成为我国海洋文化的盛会,是丰富而深厚的海洋资源和海洋文化百花齐放的舞台,是海洋系列学术研讨百家争鸣的平台,也是广大渔
20、民群众欢乐喜庆的节日。推动了海洋文化事业的繁荣,促进了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把群众动员起来,集纳民情、风俗,把历史沉积的优秀传统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航海文化丰富多彩、经久不衰。全国各地根据自身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对海洋有着不同的寄托和表达形式,集合成各种海洋节日。如舟山市岱山的“中国海洋文化节”和“中国开渔节” 、青岛的“海洋节” 、 荣成的“渔民节” 、秦皇岛的“秦皇望海求仙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欢迎,效果显著。应当积极鼓励、支持地区性的各种海洋与航海节庆活动,真正使航海文化做到制度化、社会化、大众化。四积极开展航海文化的研究与交流活动航海文化建设,还应围
21、绕上述基础建设辐射至整体社会和广大群众,体现其公共性、多样性和前瞻性。航海文化事业的首要特征在于它的公共性,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群众的文化需求千差万别,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引导,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习惯。应发挥文化的思想渗透和精神愉悦功能,将先进文化的优势体现到公共形态的大众文化服务中,不断提升公共文化的时代内涵。航海文化存在同其他文化相区别的特点才能被识别。航海文化建设,应当重视营航海人员的特殊环境与生活方式,营造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航海人员广泛,门类繁多,分布于海内外各领域,出国海员手持海员证,享有“世界公民“的特殊地位,接受着世界上多元文化的直接冲击和长期影响
22、。所以,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和信息沟通作用,交通系统和本行业各种报刊、杂志,资料都应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通过对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重视正面引导和正面教育,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气。通过对先进事迹、突发事件、群体事件的引导,促进社会稳定,为建立和谐、向上的社会起到凝聚效应。航海文化建设是基础工程,具有一个积累、塑造的过程,通常具有较长的见效周期。所以,需要根据航海人员及其环境特点适度超前,通过“航海日”组委会和中国航海学会以及各地区航海学会、造船学会等社团组织,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围绕着传承航海文明,塑造人文精神,构建海洋和谐,建设航海强国等内
23、容,积极组织、策划多种形式的航海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形成制度化。进一步对航海文化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寻求理论创新,使航海文化建设不仅符合现实需要,更必须面向未来,体现超前性。航海文化建设主要内容一探索建立先进的航海文化体系海洋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系统研究航海文化理念、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化与开掘航海文化的新内涵,融入时代性特征,体现先进性特点,使内蕴更深刻更科学更实用。在航海文化理论探寻上,要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多个层面来把握和构建航海文化体系。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对航海文化建设要通盘考虑,既要注意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又要注意结合
24、实际,在一个时期或几个方面重点突破,推出精品,争创特色,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二是坚持行业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既要以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为核心,建设航海文化,又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良好的航海文化氛围。突破行业和地区限制,改变航海文化只是与沿海人民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传统观念。提升广大民众的“大航海”意识,认同航海文化核心价值。三是坚持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相结合。立足中国,借鉴历史,放眼世界,指导未来,构建更具开放性、和谐性和科学性的航海文化体系。在理论研究中,应树立“大文化”观念,把航海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的必要手段,努力实现海洋经济与航海文化相
25、互促进,共同发展。围绕如何持续传承和创新富有中国特色的航海文化、航海文化如何科学发展、航海文化怎样促进行业发展等内核,自主创新、专心研究、凝集成果,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航海文化架构。以航海文化建设研究、探讨航海文化价值观为契机,激励更多国人热爱并投身航海事业,将航海文化建设成为建设航海强国、海洋大国的精神支柱。充分调研,理性思考,全面审视,深刻挖掘,丰富发展完善富有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航海文化核心理念。以弘扬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重点,按照扬弃一批、继承一批、完善一批、发展一批的思路,不断创新和发展航海文化核心理念体系,不断赋予航海文化新新内涵、新元素,促进航海文化建设新发展,建
26、立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航海文化体系。二积极构建航海文化建设运行机制建立和健全航海文化建设的工作机构。交通部等有关部委、大型国有航运企业、港口企事业单位可按照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两种职责的模式,赋予相关职能部门航海文化建设职责。从不同层面成立航海文化建设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并开展经常性活动。定期召开一两次航海文化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航海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各层级航海文化工作部门要在航海文化建设委员会和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抓好航海文化建设的目标制定、决策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牵头、协调等工作。要层层制定航海文化发展战略目标。交通部等有关部委要在整合各成员单位的航海或企业理念的基础上,制订下发航海文
27、化建设纲要,各行业系统内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订航海文化建设推进和实施具体方案。交通部等部委要在构建航海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系统、行为规范系统、形象识别系统的基础上,编制全行业的航海文化手册(一般应包括航海文化建设纲要,行业使命、行业宗旨、行业精神等基本价值理念和单项价值理念等理念系统;行业制度、规定和行业礼仪等行业规范系统;行业标识、行旗、行歌等形象识别视听系统) 。各层面的成员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编制航海文化推进手册,真正把航海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认真构建航海文化建设的保证机制交通部委各级成员单位要树立对航海文化的投入就是对行业发展投资的理念,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
28、大力支持。要机构改革、组织变革中,各成员单位的航海文化建设工作部门只能增强,不能削弱,更不能取代。为确保航海文化建设健康发展,要把航海文化建设的必要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做到专款专用。有条件的成员单位要尝试建立航海文化发展基金。各成员单位要加大对航海文化建设阵地和活动场所、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航海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确保人员齐备、内容丰富、效果明显。四努力提升航海文化的管理制度水平建立和完善全行业整体行为的制度体系。将航海文化理念转化为工作流程、安全规程等各种制度规定,把文化成果渗透、融合到行业发展的内质中去,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规范体系。全行业各单位、各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机构领导并组织实施,对
29、照航海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特点,制定文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强化执行意识,维护制度权威,逐步完善自律与他律互相补充和促进的制度运行机制。建立航海行业形象统一制度。加强航海品牌的宣传维护,大力推行航海文化形象和品牌战略。以中远、中海等大型国有航运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整合吸纳,提炼升华,加强全行业 CI 识别系统的规范管理和使用,引导并鼓励全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依法合规制定和使用各自的识别系统,用整齐醒目的标识塑造和提升国家航海全行业的整体形象。五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人员文化素质一个社会,一个企业,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便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规
30、章制度不可能包罗社会、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细微规范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意识。只有凭借文化的无形约束力量,依靠统一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在润物无声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达到员工在思想和行动上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 ,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可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以保障、推动企业顺利发展。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并存,我国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航海人员手持海员证,享有“世界公民“的特殊地位,接受着世界上多元文化的直接冲击和长期影响,必须着眼于先进文化
31、熔铸的坚定理念,主要围绕着人的需求展开文化管理。所以,航海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先进的航海文化的引领作用,社会管理中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加社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实现社会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对人的权益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潜能的关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使人民群众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极大地发扬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文化从特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企业家文化” ,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意识、决心和行动。所以,不断提高领导层文化素质和战略视野是航海文化
32、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激励职工工作热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业动力,并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六完善评估、考核、激励机制,优化航海文化管理流程国家有关部委应不断加大对航海文化的管理力度,把航海事务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等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中。革除仅从部门性的、区域性的或事务性的层面实施和制定某些规划
33、或战略,而应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长远的航海文化建设规划战略。破除以往传统的条块分割式管理、多级管理、交叉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和健全一个系统的管理机制体系,将航海文化管理范畴内的所有事务统一归口一个职能部委来管理,增强航海文化管理的执行力。加强行为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形成良性互动工作机制。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阶段性的集中进行逐步走向常规化、制度化、实践化、教育化、系统化。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积极探索加强航海文化研究、建设的制度化手段。建立督查考评机制,要把航海文化建设纳入到各级成员单位党政工团职责范围之内,纳入行业发展战略和生产
34、经营管理工作之中,纳入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之中,实现航海文化建设与行业系统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管理。建立航海文化建设测评与考核机制,明确督查考评时机、方式方法及奖惩措施,定期分析行业航海文化建设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从航海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行业环境、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形象文化、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切实推动航海文化建设扎实有序地开展,将航海文化建设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建立激励机制。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和交流航海文化建设的新经验。对在开展航海文化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创作的优秀航海文化研究成果和优秀航海文化项目,予以适当奖励。在全行业选择不同类型的文化建设先进单
35、位作为航海文化建设示范,推动航海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航海文化建设管理水平。七抓好宣灌,植根航海文化理念 航海文化核心理念是中国航海历史的浓缩传承,是在市场与经贸活动中经验的高度凝炼,是航海行业文化思想成果的集成,更是赢得未来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一种行业的核心理念是该行业所独有的,具有长期指导性、基础性,能推动产力解放,促进生产关系和谐发展,支撑行业战略发展的思想资源。这种界定和定位,明确了航海文化核心理念与物力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一样是行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化影响观念,观念决定思路。在工作层面,必须抓好宣灌,使航海文化理念成为行业的主导思想,实现指导意识与行业掌控的资产流、信
36、息流、经营流、物质流协调统一。从思想资源配置的高度来筹划核心理念宣灌工作。通过开辟传播阵地、汇编系列教材、强化骨干培训、营造舆论氛围等形式畅通航海文化核心理念传输渠道,把航海文化核心理念植入行业员工头脑,将航海文化转化为航海建设的规范与动力。八强化主题实践,培植文化精品航海文化既是一种物质和精神财富沉积的历史概念,又是现代航海对航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它是海洋文化的主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使航海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入行业生产实践,并指导航海行业的发展,首先要精心设计好主题,作为引导行业员工和社会民众对核心理念的认知行为方式转化,形成自我内化、强化机制的主渠道。在开展活动中坚持以经济工作
37、为中心,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实施思想引导;坚持“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员工” ,在导向共识上体现敏捷性;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员工和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体现亲和力。要充分拓展和发挥中国“航海日”等主题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幅射功能,凸显航海及海洋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担当着“传承中华海洋文明,弘扬海洋文化,更新海洋观念”的教育平台。通过中国唯一的跨部门、跨行业的全国性机构“航海日”组委会,进行统筹、协调和指导“航海日”工作,不仅成为所有涉及航海、海洋、造船、渔业等有关行业的共同节日,也是向全民宣传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全民族文化载体,引
38、发全民关注,传承航海文化传统与航海文化精神。设立“航海文化基金” ,支持、鼓励广大航海人员编写航海图书,以丰富中国的航海文化。积极策划组织实施“航海文化精品工程” ,形成一批航海文化研究成果,创作一批航海文化文艺作品。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等大型国有航运企业均应组织力量编写航海图书,以丰富中国航海史书。中远从“光华”号开始起航,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本身就是一部辉煌的航海创业写照。通过修订、补充中远发展史 ,编写中国航海群英谱 、 蓝色崛起之路 、 中国功勋舰船等对社会和航海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系列书籍。组织评定和撰写年度的中国十大品牌港口 、 中国十佳船长 、 中国十大名船等纪实性文学作品
39、,以表彰先进和丰富中国的航海文库。当今,全国尚无海洋文化正式期刊。如有条件,积极申办、出版中国航海文化杂志。同时,全方位地规划建设一批突出展现航海文化资源和提升航海文化品位的标志性航海文化主题设施。如设立航海主体的陈列馆、广场等。并全面建设航海文化产业基地。全面增强航海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以文化保发展,用文化促经济,提高海洋行业的软实力。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的航海文化建设伴随航海事业的发展稳步发展、日臻成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和谐海洋”的创建,在同各国经贸往来过程中,各国文化的交融、传播和吸纳,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增强,进一步促进了航海文化的建设,航海文化将在中国由航海大国向航海强国过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陆儒德点击数:135 本周点击数:3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 8 号京 ICP 备 06006336 号制作维护单位Copyright 2001-2005 WT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