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299220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一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一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一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一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生命和信息等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诸多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例题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围的是( )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解析】A 项属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B、D 项与物理学科有关,而 C 项利用石油可以加工制成各种新产品,此过程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答案】C二、化学的发展历程人类的祖先学会用火,改善了生存条件和自身素质;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实用的化学工艺和

2、技术;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现代化学逐步发展成为实用的、不断创新的中心学科。【例题 2】绿色化学是 21 世纪化学与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它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 “绿色销毁”是根据绿色化学思想所采用的无污染销毁。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绿色销毁”。【解析】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我们可以用秸秆处理、垃圾处理等阐明这些观点。【答案】秸秆可放入沼气池中,这样不污染环境,同时能得到燃料,不应该焚烧。垃圾应该分类处理,有的可以回收再利用。盗版光盘可以用压路机轧碎后回收利用,盗版书籍可以送造纸厂打成纸浆再利用,假冒伪劣商品可分门别类,回收利

3、用,不应该用焚烧的方法销毁。三、化学的学科特点与学习方法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要注意: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动手动脑,认真实验;关注社会,开阔视野。【例题 3】课本图 10 中,鸟与鱼生活在一起,是因为鸟笼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高分子薄膜,请你推测制作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或性能是( )A.绝热 B. 透气 C.导电 D. 隔水【解析】我们知道,鸟生活在天空中,鱼生活在水中。鸟与鱼一起生存,要求制作鸟笼的材料应有良好的透气、隔水性能。【答案】B基础检测1.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

4、物质的性质C.物体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变化规律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B.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C.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与化学没有关系D.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和环境保护与化学有密切关系3.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这块板材具有的性质是( )A.透气 B. 耐高温 C.防水 D. 绝热4.下列关于纳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为“nm” B.人们发现纳米材料有很多新的性能C.我国的纳米技术研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D.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与纳米技术有关5.下列叙述符合绿色

5、化学要求的是( )A.化工厂的烟囱中排放出未经处理的烟尘 B.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C.农民焚烧作物秸秆 D.垃圾分类回收,并进行化学加工再利用6.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科学。7.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环境、粮食、能源等问题,你知道化学家们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努力?试各列举一个事例。(1)健康方面 ;(2)粮食方面 ;(3)能源方面 ;(4)环境方面 。基础检测参考答案1.C2.C3.D4.D5.D6.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7.(1)利用化学保障人体健康,如合成药物,研制人造器官等(2 )利用化学增加粮食产量,如生产化肥、农药等(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如氢能源

6、的研究等(4)利用化学保护环境,如研制可降解塑料、无氟制冷剂、汽车尾气的净化等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铝压成铝箔、抽成铝线等。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同时还发生能量变化。化学变化常伴有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3.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蜡的熔化等物理变化。【例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通电后发亮 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C.食物腐败 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解析】因为化学变化常伴有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这

7、些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化学变化,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在 A、B、D 的变化前后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因此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而 C 的食物腐败是由于食物与空气等发生了反应,变成了其他的物质而不能食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答案】C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区别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判断直接或由仪器间接观察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可判断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判断其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如受热是否易分解)等【例题 2】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

8、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铝的物理性质有_ ;(2)铝的化学性质有_ 。【解析】根据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与铝不同的氧化铝,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气,铝本身也发生改变,这些都属于铝的化学性质;其余则属于它的物理性质。【答案】 (1)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地较软、密度较小,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 2)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

9、化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基础检测1.下列描述涉及一些物质的变化,其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 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 D. 滴水成冰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甲烷(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极难溶于水C.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燃烧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铁、铝制作炊具 B.用汞(俗称水银)作体温计

10、的指示液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制作导线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C.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D.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化学性质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B.物理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C.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D.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的现象7.下列家庭常用品中,可根据哪些物理性质来区别?(1)盐和糖_;(2)铜制品和铁制品_;(3)酒和醋_;(4)瓷勺和塑料勺_。8. 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木炭能燃烧;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将木炭粉碎; 木炭可制黑火药;取一

11、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填序号,下同)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属于用途的是_。基础检测参考答案1.C2.C3.B4.C5.C6.C7.味道 颜色 气味 硬度8. 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在实验探究中,一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二要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燃烧时是否熔化等;三要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如发光、放热、有气体生成等。请将你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与下列描述进行比较。点燃前: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制成不同颜

12、色,不同形状) ,手感滑腻,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烧时:点燃的蜡烛可以持续燃烧,蜡烛缓慢变短。燃着的蜡烛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态石蜡贮于凹槽中,如果吹动蜡烛或受热不均匀,贮于凹槽中的液体会沿烛体流下,遇冷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时,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熄灭后:蜡烛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例题 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

13、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现象,千万别轻易忽略这些细节,许多发明和发现都是源自实验中发生的与期望不符合的现象或数据。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就是从类似的意外发现中,不断地探究进而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我们也应该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这也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在探究过程中,除了实验和观察外,查找资料、与他人交流等

14、也同样是获得证据的重要方式。因此 A、B、D 的做法都是可取的。【答案】C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均变浑浊,但后者白色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更多。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进行比较,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燃烧的时间更长,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相比较,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而空气中的没有,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例题 2】市场上销售的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设计

15、实验方案验证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解析】要检验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可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检验。【答案】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打开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三、科学探究的方法指导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收集证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测定到的数据或其他资料) 、分析、解释与结论。观察主要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或借助仪器了解实验现象。在学习中,观

16、察的内容主要有实验仪器和装置(仪器安装的顺序和方法) 、所用药品(颜色、状态、气味等) 、实验操作(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及注意事项) 、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束时) 。【例题 3】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_生成 _(填物质的颜色、状态) ,该过程发生了 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_ 。【解析】 (1)镁带燃烧前是银白色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粉末,所

17、以该过程生成了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2 )注意:不要将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结论等相混淆。例如,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应直接指明生成物的名称。本题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才是实验现象。【答案】 (1)银白色金属白色固体粉末化学变化( 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基础检测1.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 “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 C.观察 D. 做结论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B

18、.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 氧气3.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食盐水 B. 澄清石灰 水 C.纯净水 D. 蔗糖水.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 水和二氧化碳 D. 灰烬.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右图所示的 a、b 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 a 熄灭、b 变旺 B. a 变旺、b 熄灭C. a、b 都变旺 D. a、b 都熄灭7.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吸入的

19、气体全部是氧气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8.请完成下列空白。(1)金属铜是_色,水是_ 色,空气是_色;(2)描述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食盐_,二氧化碳_,汽油_ ;(3)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两例_ ;_ 。(4)豆油浮在水面上,说明豆油的密度_ 水的密度;(5)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两例能燃烧的物质:固体_;液体_;气体_。9.把某种金属用铁制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性质有:(1)硬度_ (填“较大”或“较小

20、”) ;(2 )熔点_ (填“较高”或“较低”) ;(3)密度比水的_(填“大”或“小”) ;(4)颜色。基础检测参考答案1.A 2.D 3.B 4.C 5.C 6.B 7.D8.(1)紫红无无(2)固态气态液态(3)醋、白酒(或其他合理答案)(4 )小于(5)木材、煤酒精、汽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 或其他合理答案)9.(1)较小(2)较低(3)比水小(4)银白色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注意事项(1)安全: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节约: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 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回收:实验

21、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2.药品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容器口,再慢慢竖立,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粉末: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的倾倒:瓶盖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液体: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会使读数偏大) ,也不能仰视(会使读数偏小) 。【例题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剩余的药品倒入下水道B

22、.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C.可以用品尝的方法区别实验室中的蔗糖和食盐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解析】实验剩下的药品应该放在指定的容器中,而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会污染别的试剂;蔗糖和食盐作为厨房里的调味品可以食用,但作为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却不能品尝。【答案】D二、酒精灯的使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2)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例题 2】小明同学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了,请你帮他分析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错

23、误操作。【解析】用酒精等给物质加热,一定要掌握酒精灯使用的常识和注意事项,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实验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将会导致试管破裂,这主要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或骤冷骤热引起的。【答案】加热前试管外壁水滴没有擦干;没有预热;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实验后将热的试管立即放入冷水中冲洗等。三、常见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1.物理方法:先倒净试管里的废液,注入水,振荡后再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不能用力过猛) ,再用水冲洗干净。2.化学方法:用相应试剂将难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后,再用水冲洗干净。【例题 3】下列叙述中表示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是( )A.光亮透明 B.

24、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C.内壁上有水珠 D.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解析】玻璃仪器是否洗净,是根据其内壁附着的水来判断,如果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均匀分布形成一层水膜,表示仪器已洗干净。【答案】D基础检测1.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A.用镊子 B.用玻璃棒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2.下列仪器中不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D. 蒸发皿3.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A.量筒 B.集气瓶 C. 试管 D. 烧杯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固体、液体都可以取任意量B.使用试管

25、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C.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以免浪费药品D.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5.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B.加热结束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口可随意朝向D.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6.要准确量取 8 mL 的液体,需选用的量筒是( )A. 10mL B. 25mL C. 50mL D. 5mL7.下页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26、_;(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 _;(6 )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 _。8.用量筒量液体时,量筒必须_,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_保持水平,如果仰视的话,将会使读数_。9.不能用已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的原因是_,一旦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_。10.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_ ,也不_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基础检测参考答案1.C 2.B 3.A 4.D 5.B 6.A7.(1)试管夹(2)药匙(3)胶头滴管(4 )酒精灯(5)试管(6 )集气瓶8.放在水平桌面上 凹液面的最低处 偏小 9.防止酒精洒出而起火 用湿

27、抹布扑灭10.既不聚成水滴 成股留下知识梳理一、什么是化学二、化学实验与探究中考链接【例题 1】 (2005福建省厦门市)下列各项研究课题,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 的制取与性质研究B.从水中提取氢能源的有效方法研究C.制造太空电梯的碳纳米管材料研究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分析】利用化学变化可以改变自然界原有物质的组成,也能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可以合成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等,如 A、B、C。【答案】D【例题 2】 (2003江西省南昌市)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分析】化学实验要注意规范操作,A 中滴管不能伸进试管中,防止滴管被污染。【答案】A【例题

28、3】 (2004江苏省南京市)在 2004 年 5 月 31 日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设计了下页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气体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填左或右)移动。【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图所示,要使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可以向右拉动注射器的活塞。【答案】二氧化碳 右综合检测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B.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D.化学家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2.化学是一门以实

29、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 推理3.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可超过其容积的( )A. 3/4 B.1/4 C.2/3 D.1/34.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待 12 s 取下来,可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 中上部5.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A.带出实验室 B.放回原试剂瓶C.在实验室集中处理 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6.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集气瓶 B. 量筒 C. 试管 D. 烧杯7.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

30、所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 B.冰雪融化水的蒸发C.剩饭变馊高粱酿酒 D.灯泡发光钢铁生锈8.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B.研究用于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C.研究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D.研究合成新药物,保障人体健康9.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为保证安全,注意做到“三不”: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_,_,_。10.实验室取用盛在广口瓶里的块状的药品时,常用的仪器是_。11.量筒的用途是_,使用时,量筒必须 _,视线要跟_ 保持水平。右图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_mL。12.苯是一种没有颜色

31、、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苯的物理性质有_ ;(2)苯的化学性质有_ 。13.小明通过查阅有关甲烷的资料,知道甲烷是一种能燃烧的气体,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方案,用于验证这一结论。请你与小明共同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1)点燃甲烷(2)将光洁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3)将步骤(2)中的小烧杯取下,迅速向小烧杯中倒入少量,振荡(1)明亮的蓝色火焰(2)_(3)_甲烷燃烧生成了_参考答案1.A 2.C 3

32、.C 4.A 5.C 6.C 7.C 8.C9.不能用手拿药品 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10.镊子11.测量液体的体积 水平放置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4412.(1 )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3.实验步骤:(3)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2)烧杯内壁有白雾(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水和二氧化碳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按课本中图 23 进行实验,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气体,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

33、集气瓶中,最后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就是红磷燃烧消耗气体的体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结论: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例题 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集气瓶下端为开口(即没有瓶底) ,上端瓶口有一带有燃烧匙的橡皮塞,瓶上带有刻度线,把集气瓶离水面的位置与橡皮塞之间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实验时把点燃的红磷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不出现意外,实验中应观察到的主要的现象是 、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除此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小红所测氧气含量

34、与小明的有较明显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原因可能有(要求答出两种) 。【解析】本题实验可以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的结论。此外瓶中剩余的气体在相同的条件下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这部分气体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要取得正确的结论,必须保证燃烧消耗了密闭容器中的全部氧气,并且产物中不能有新的气体生成。【答案】 (1)红磷继续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最后大约上升 1/5 刻度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剩余气体不溶于水(或剩余气体不与水反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3)红磷不足、容器内温度还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或者装置漏气) 二

3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2.物质的成分与状态无关。例如,冰与水是相同物质的两种状态,但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是一种物质成分,属于纯净物。3.混合物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保持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多种成分可以稳定的存在,氧气仍然具有助燃的性质,不受其他物质的影响,其他物质也仍然具有它们各自的性质。 4.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一般达到一定的纯度,就可认为是纯净物。高纯硅的纯度可达到 99.999 999 999%。【例题 2】右图是空气成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右图中的有关填空;(2)仔细观察右图,写出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 ; 。【

36、解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组成较为稳定。【答案】 (1)氮气 21% (2 )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等空气是混合物(或氮气、氧气占空气的绝大部分等)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的成分 性质 用途供给呼吸 潜水、登山、医疗救护氧气支持燃烧 炼钢、气焊、宇宙航行、化工生产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作保护气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制硝酸和氮肥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作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稀有气体通电时稀有气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用作光源【例题 3】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

37、接金属的保护气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它们的用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决定它们可以作为保护气,灯泡中填充的稀有气体也是由于它们的性质很不活泼;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但氧气本身不是燃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二氧化碳。【答案】 四、保护大气环境.任意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易造成空气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等都是大气环境恶化的表现。 2.我们可以采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保护大气,宣传、立法和国际合作也很重要。【例题 4】

38、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的是( )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 C.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D.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解析】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不会造成空气污染。而 A、B、C 三选项中的物质含有有害气体或可吸入颗粒,都会造成空气污染。【答案】D 课题 1 空气 基础检测1.早期以拉瓦锡为代表的科学家研究空气后认为,空气中约有 1/5 的气体比较活泼,这种气体可能是( )A.氮气 B. 氧气 C.水蒸气 D. 稀有气体2.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二氧化碳 B. 氮气 C.水蒸气

39、D. 氧气3. 2004 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下图所示是火星的大气组成火星的大气组成示意图(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和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相同B.地球和火星大气中都含有氮气和氩气C.地球和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相同D.地球和火星大气中组成完全相同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它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蜡烛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 N2、O2、CO2 和稀有气体5.有关空气成分的填空:(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

40、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6.拉瓦锡为了研究空气的成分,曾把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了氧化汞红色粉末,这时在密闭容器中减少的气体是 ,该气体完全反应后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7.以下物质: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液氮;空气中 0.03%的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新鲜的空气。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请选出一混合物并分析其中的成分 ;请再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混合物 、 。8.大约 L 空气中含有 8 L 氧气,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 L

41、。9.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在 19 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的密度有 0.006 4 kg/m3 的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的差异,在与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 1884 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下列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19 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瑞利发现,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大于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10.根据课本实验 2-1 回答下列问题。(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42、,该实验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2)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 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11.两位学生对着桌上一只空玻璃杯讨论,小红同学说:“玻璃杯内没有任何物质,是空的。 ”小明说:“玻璃杯内有物质。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向他们证明你的观点。12.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 )A.炼钢 B. 医疗 C.填充灯泡 D. 宇航13.下列有关氮气的性质错误的是( )A.氮气可溶于水 B.无色无味C.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D.氮气不活泼14.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 )A.颜色 B. 能否使火焰熄灭 C.状态 D.能

43、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5.下列有关稀有气体说法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说明它的性质不活泼B.填充稀有气体可以使灯泡经久耐用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利用氦气密度小且较为稳定,来充填探空气球1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是有用的,其他成分都有害B.空气主要提供人们呼吸,而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不大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氧气,更有益于人类D.空气维持生命活动,所以防止空气污染是极其重要的17.氧气瓶是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此时氧气的作用是 ;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同时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44、体是 ;燃料燃烧也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的 性质。18.某同学要对化学实验室里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需要对室内气体取样。他取样时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操作方法是 。19.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近年来一些地区的空气污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请举出你所知道的空气污染的两种危害 、 。保护空气人人有责,你能参与提高空气质量的行动是 。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时,不要死记硬背,应结合具体的氧气,采用比较的方法,抓住重点,如氧气的熔沸点较低、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等。2.化学性质(1)氧气的助燃性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常用这种

45、方法检验氧气。(2)与硫反应硫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并放出热量。其反应可以表示如下:硫+氧气 二氧化硫(3)与铁反应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这个反应可以表示如下: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例题 1】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右图所示,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瓶中,木条复燃,而且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上述实验证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解析】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证明氧气的助燃性。木条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可以证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由于乙中的氧气逸散较快,所以,木条不能像在甲中那样长久地燃烧。【答案】氧气能支持可燃物燃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不同分类标准的反应,不要混淆。(2)缓慢氧化是氧化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进行,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觉察。【例题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