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永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柳永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冲刺 2011 高考!高考状元谈高考语文,免费试听! 初三中考冲刺课程!免费试听!柳永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语文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2009-04-2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 在词的
2、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 2、 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三课 教学步骤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 “诗余” “曲子词” “曲词” “歌词”等。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
3、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 字以内) 、中调(5990 字) 、长调(91 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柳永的生平简介:(投影) 柳永(约 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
4、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 。他的“粉丝” ,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 论数量
5、,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 。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 ,虽然他羞
6、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论“副作用” ,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对当时社会效应,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蝶恋花和望海潮这两首词。 望海潮 一、相关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二、具体分析 (朗读练习 (
7、1)教师范读后作朗读要求。 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上阙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 “怒涛” 、“霜雪” 、 “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2)学生朗读体味。)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东南形胜” ,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 “三吴都会” ,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
8、聚集,故曰:“都会” 。 “钱塘自古繁华” ,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下面就对“形胜” 、 “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 ,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竞豪奢” ,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写杭
9、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 ,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饮湖上初晴后雨 )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 “重湖” ,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 ,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 。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 “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
10、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三秋” ,从时间着眼;“十里” ,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 “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 “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三、亮点探究 1、.本词
11、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提示: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 2、 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 “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12、 (3)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堪称千古丽句,加以赏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3、 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解释何为“点染手法” 。 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 “今宵”两句就上二
13、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不得有其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 ”“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2) 望海潮运用了点染手法,请加以说明。 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 “形胜” 、 “繁华”四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 “烟柳”等句作染,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华”也。 “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
14、貌之佳。 4、总结:(主旨)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雨霖铃 一、相关背景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 ,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 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与情人话别之作。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
15、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二、赏析 这首词是写作者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笔调恣意渲染,声情哀怨缠绵,可以从中看到柳永慢词的艺术特色。词中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 “寒蝉凄切” ,点明节令;“对长亭晚” ,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 ,点明气候。这是秋天骤雨刚停的黄昏,是舟楫齐备、急待出发的时刻。对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抒发离情别绪服务的。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以“寒蝉” “长亭” “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正当离人依依难舍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了,他们只有泪眼相向, “无语凝噎” ,万千话语只能堵在心里!“念去去,千里烟波,
16、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用一个“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南望,令人不胜伤感。上片,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 下片,词人从实写眼前之景转到预想别后之情,虚实相济,利用时间的跨越,多方位地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意。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词人先宕开一笔,说离人伤别,自古如此,是多情使然;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这样就拓宽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设想别后生活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7、”今宵酒醒,伊人不见,风清月冷,情何以堪?“杨柳岸” “晓风” “残月”本是无情物,但是在满心愁绪的词人眼中,却都成了“情语” 。而“经年”的“千种风情”便从此失去了意义,因为知音已远,良辰不再。这首词情事纷陈,铺叙委婉,语言清畅,音节幽咽,充分表现了慢词的优点和柳词的艺术特色。 三、亮点探究 1、精读雨霖铃 。教师范背,学生划出节拍,按教师范背的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 韵脚: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 2、思考、讨论:(1)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2)怎样体现“虚实相济”的特点? 【明确】 (1)上片写恋人离别,下片写别后心情。 (2)起头“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
18、 、时间(晚) 、地点(长亭) 、气候(骤雨初歇) ,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人景,暗寓离别之意。 “都门”二句是情事,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矛盾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进出“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 “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 “念去去”三句读时要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这二句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下片是虚写。下片开头“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 “更那堪”又转入现实, “冷落清秋节”既照应
19、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 “今宵”一句是名句,词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后的所见之景,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凄清的画面使离人更感孤单,言外之意无穷,以别后想象之景写离愁。“此去”四句是直接抒情,问句作结,言外之意是与离人分别以后,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兴致了。下片虚写着重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读罢回首上片,我们方能从景物中体验情思,从实境中探寻虚境。 意境由实境与虚镜组合而成,实境就是具体物象以及由物象构成的艺术整体的境界,虚境就是实境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境界。词中的事、景、态都是实境,词人的情思就是虚境。我们要透过实境看虚境。 3、 【提问】 雨霖铃词自上
20、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明确】一个“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绪:“去去”是说他将越行越远,直到楚天尽头;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远别;他更怕夜里酒醒后,看到在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这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将非常孤独、寂寞,美丽风景无心观赏,相思之情无处述说,他就更加忧郁、悲伤了! 4、 【提问】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明确】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 ,又不能,“明黏” 。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
21、渡到下片的虚写,真是既不“全脱”又不“明黏” 。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词家称这类句子为“换头” ,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一样) ,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5、 【提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明确】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
22、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菩萨蛮 )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 ”(七哀 )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 “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 ,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两首词,体悟词中意境。 2完成“研讨与练习”及相关练习。 教学信息反馈: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我有更好的资料】 量子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