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生活总复习哲学生活第一单元复习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1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P4)(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5)(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6)(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来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6)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两者是不能简单地等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会自发地形成某种世界观,但那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只有当哲
2、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才是哲学。概括地讲,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
3、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注意: 1、 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2、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 【注意:不是辩证关系】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
4、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折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或谁决定谁)的问题展开的。4什么是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形态?(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世界上先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
5、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所理解的“物质”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前进了一步,但它仍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它具有三大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5
6、什么是唯心主义(或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1)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P151
7、7)2真正的哲学的含义。 (P16)真正的哲学就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表现在哪两方面?(P1617)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注意选择题:三大自然科学理论和理论来源】 (P1819)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
8、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三个统一) (P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其革
9、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P20)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产生精髓(是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P21)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P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主题(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P2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总体结构:第四课、第五课是辨证唯物论;第六课是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一概念:1
10、什么是物质?(P29)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什么是运动?(P31) 4什么是静止?(P32) 5什么是规律? (P33)二重要原理及其方法论 1物质和运动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了运动谈物质和离开了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11、 2运动和静止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坚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
12、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
13、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 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一概念:1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二重要原理及其方法论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 】: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4、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4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的指导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5、【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5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方法论】 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要树立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用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充分发挥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6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6、】:(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现实中常见词汇:因地制宜、根据、从出发等。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17、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概念:1什么是实践?(P42)2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P4243)3什么是真理?其最基本属性是什么?(P47)二重要原理及其方法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分析和解决重大
18、的现实问题时,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也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真理也会变成谬误。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谬误往往是人们获得真理的一个必经环节,因此在人们探索真理
19、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谬误、克服谬误而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所以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辩证法)总体框架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
20、“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对这一问题的基本回答。 一基本结构: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第七课、第八课)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3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基本原理和重要观点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
21、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应用范围】: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
22、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原理内容】:(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3)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方法论】
23、: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小注: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部分对整体的影响:部分会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小注: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
24、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误区警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错)联系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错)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错)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25、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注意: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 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的、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6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
26、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应用范围】: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去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经济结构调整 小注: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
27、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指的是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质变不一定是发展,但发展一定是质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5)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 8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
28、,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坚持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的一点论。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关系;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邓小平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说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说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
29、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矛盾。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 小注: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事事有矛盾但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9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 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
30、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种种表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 ) 【应用范围】:因为“万物莫不相异” ;说明我国农村在致富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状况所走的路子不相同;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地区、领域、部门、行业和不同的时期,二者相结合的范围、 ;我国提出“一国两制” 。我国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1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
31、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即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解剖麻雀” , “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小
32、注: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前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认识事物的秩序: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1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
33、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说明实行“一国两制”以后的中国,国家
34、的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国的国家性质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两点论就是在处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在处理复杂事物中的各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
35、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4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 (辨证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
36、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 (即要求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更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 要求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 15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相连的 (1)要创新,就必须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即要求我们,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
37、,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16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Why) 1、 (1)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原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技术创新。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例如: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原因: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发展。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 (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38、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2、创新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依据: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辩证法依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精神;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精 认识论依据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人的认识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作用: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
39、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重要观点: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what why (1)what: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2)why: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 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2.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是: (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
40、统一。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最根本的分歧在: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四.重要区别: 1.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两者的区别:含义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办法。依据的原理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依据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要求,属于唯物辩证法。着重点不同:从
41、实际出发,强调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矛盾的特点,反对“一刀切” 。二者又有着一致性:都要求了解实际情况,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都要求我们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统一。 2.明确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难点、易混点切记!): (1)深刻理解含义: a.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 (2)方
42、法论不同a.、主要矛盾的方法论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同时又重视次要矛盾的解决b.、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方法论是看问题要看主流,看本质,但不能忽视支流的影响 (3)把握关键性词语: 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主题,重点、核心、 第一、牛蛇马贼刀(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荷花好汉篱笆琴(荷花好看还须绿叶扶持、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根桩、谈钢琴的工作方法)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九个指头、分析人和形势等。 (4)明确命题旨意: 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
43、 ,解决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 ,认识事物。在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强调对这个事物当前状况的认识。 能力训练:1、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这说明。在发展农村经济中A 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B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C 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 要首先抓主要矛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不放松答以下 23题2、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是指A 抓住主
44、要矛 B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 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3、 “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都不能放松所体现的哲理是A 事物的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 B 我们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C 事物发展过程中主次矛盾是相互影响的 D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4、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围魏救赵”被列为用兵三十六计第二计。此计妙就妙在孙膑善于“牵牛鼻子” 。牵牛要牵牛鼻子,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善于A抓主要矛盾 B把握矛盾 C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D分清主流和支流5、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后,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
45、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6、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但是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关键在于搞好防治荒漠化工作,要讲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但主要是生态效益,总体规划,同时,要认真搞好配套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A. 生态效益比经济效益更重要 B.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存在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C. 占据支配地位的矛盾规定事物的性质 D.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7、 在当代日本,右翼势力愈来愈猖獗,而爱好和平的力量始终不能占上风,因此,日本国内否认侵略,歪曲历史的事件不断出现。这说明:A. 事物的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相
46、互影响的 B.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C. 矛盾的主次方面因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D.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8、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党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重点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从哲学上看,材料中的要求:A.抓住了主要矛盾 B.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C 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D.坚持全面的观点9、江泽民同志指出:“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47、,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B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是事物不可缺少的方面C、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有影响10、农民赵某只知木棒是“绝缘体” ,天晴时,他用木捧拨电线没事。下雨天,他又拿那根被雨淋湿的木棒去拨电线,结果触电身亡。这个事例说明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B主次矛盾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事物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D.符合客观规律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2、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包含的哲学道理有:主次矛盾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发生影响;次要矛盾处理好了,可以为解决主要矛盾创造条件,反之,会增加解决主要矛盾的困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就能比较顺利地解决其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