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金融国企换帅风起企业 万建华竞聘国泰君安董事长本报近日独家获悉,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际集团” )副董事长、总经理万建华已报名参加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一职的公开选聘。而接近此次选聘评审组的人士透露说,万建华是最受评审组关注的参选者之一。上海市金融党工委的一位官员表示,万建华的金融行业任职经历相当丰富,市场化能力也一直广受认可。而另一方面,国泰君安的证券金融控股规划长期以来受到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其高管人选也自然更需要具备相应能力,因此在这位官员看来,万建华的“契合度”颇高。不过,如果万建华顺利赴任国泰君安董事长,是否还将同时担任国际集团总经理及副董事长尚无定论。但上海市政府的一位官员
2、认为, “由于国际集团不再定位金融控股,所以万建华兼任的可能性并不大” ,另外,国际集团董事长吉晓辉也可能在不久之后离职,这也意味着国际集团很可能将同时失去董事长及总经理,其何去何从则是更大悬念。新使命7 月 1 日,国泰君安董事长及申银万国总裁这两个重要岗位作为上海市属 16 家金融国资国企干部公开选聘的试点,开始接受报名。就在外界纷纷猜测公选的候选人名单时,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国际集团“二号”人物万建华在报名截止之前几天出现在国泰君安董事长公开选聘的候选名单中。之所以令人意外,是因为“万建华在国际集团向市场化发展中依然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国际集团一位管理人士对本报表示,国际集团虽然已经仅定
3、位为战略控股型的金融投资集团,但依然是上海金融国资整合的重要“棋子” 。“而且,如果万建华被聘为国泰君安董事长,继续兼任国际集团的职务的可能性不大。 ”上述上海市政府官员表示,这意味着万建华将被赋予新的使命。1956 年出生的万建华于 1985 年至 1992 年期间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3 年 3 月起担任招商银行(14.13,-0.05,-0.35%)总行副行长,1997 年 3 月任该行常务副行长。在招商银行期间,主持创建并兼任国通证券公司 (现招商证券(22.30,-0.03,-0.13%) )董事长、长城证券公司董事长、香港江南财务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虽然已经是十年前
4、的事情,但曾兼任过两家中型券商董事长的经历,将会大大增加万建华当选国泰君安董事长的筹码。 ”上述国际集团管理人士表示,如果从工作经历的角度而言,万建华的参选或许就不令人意外了。2001 年 5 月,万建华开始创建中国银联,并于 2002 年 3 月至2007 年 8 月担任中国银联党委书记、总裁,此后由于中国银联的迅猛发展而被外界称为“中国 VISA 之父” 。2007 年 8 月,万建华调任国际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当时万建华的任务就是用市场化的方式参与打造上海的金融控股平台,然而由于当时内部的种种行政化掣肘,这一任务却一直没有完成。 ”上述国际集团管理人士表示, “或许对于万
5、建华而言,国泰君安可能是其实现自己金控目标的最佳平台,因为国泰君安的市场化程度相比国际集团较高,更适合万建华施展拳脚。 ”而事实上,由于国际集团是国泰君安第一大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股东,因此万建华竞聘国泰君安董事长也有很大优势。国君金控作为上海本地老牌券商之一,国泰君安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拥有证券、基金、期货、直投等子公司,以证券为主的金融控股公司雏形已经逐渐形成。公开资料显示,国泰君安目前注册资本 47 亿元,现有净资本规模 160 亿元,第一、二、三大股东分别为上海国资公司、中央汇金公司和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下属的 4 家子公司、23 家直属营业部及 26 家分公司所辖的
6、共计 123 家营业部分布于全国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经营范围最宽、网点分布最广的证券公司之一。而在香港子公司完成港股 IPO 之后,国泰君安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就是实现母公司的 A 股 IPO.“由于 2007 年上海国资公司与国际集团采用行政划拨的重组,成为国泰君安不符合一参一控政策要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上汇金的注资,国泰君安 A 股 IPO 的工作一直无法真正启动。 ”接近国泰君安高层的人士透露, “不能上市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泰君安未来的战略发展。 ”2005 年,中央汇金公司对券商注入流动性,虽然此举对当时的国泰君安起到了相当大的支持作用,但如今却成
7、为阻碍其上市的最大门槛。“或许万建华在当选后要面临的第一难题就是国泰君安的 A 股上市。 ”上述接近国泰君安高层的人士猜测,国泰君安证券控股公司的战略规划必须是依托资本市场,因此解决“一参一控”是第一步的工作。不过,上海金融办的一位处长对本报表示,国泰君安“一参一控”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上海市政府与中央汇金公司之间的协调及国际集团自身的考虑,涉及到包括申银万国、上海证券、海际大和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在内的等其他上海本地券商。“但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上海市政府与汇金公司的协调上。 ”上述金融办处长称,只要汇金股权去向明确,剩下的问题仅仅是上海金融国资内部的沟通。然而,虽然最终起到决
8、定作用的是市政府,但国泰君安董事会最为具体执行者也将承担大量工作,这对于可能当选董事长的万建华而言也是巨大挑战。MBAMBA 是英文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工管硕” 。工管硕士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工管硕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工管硕士是商业界普遍认为是晋身管理阶层的一块垫脚石。现时不少学校为了开拓财源增加收入,都与世界知名大学商学院学术合作,销售他们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工管硕士培养的是高质量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使他们掌握生产、财
9、务、金融、营销、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等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第一种是供任职公司高层管理者报读的课程,通常利用工作时间之余修习,名为高阶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 MBA,简称 EMBA) 。第二种是供现职管理者或大学毕业生报读,以增进其管理知识的普通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此即工商管理硕士的基本原型。第三种是供现职从业或具备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以强化其企管专业基础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亦名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 MScBA ) 。辅导教材前 MBA 考试辅导教材较多,一般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系列MBA、MPA、
10、MPACC 入学考试辅助教材:分为综合和英语两门。由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写,教材右上角有华章教育字样。本段授课方式MBA第一种是面授 MBA 项目,1908 年诞生于美国 Harvard University,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就是通过面对面的形式进行授课。第二种是远程 MBA 项目,1995 年由美国 McCann University率先提出,至今也有 10 多年的历史了。就是通过网络多媒体形式进行授课。本段学位特点MBA 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 ,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 ,技巧和思维的培养
11、重于理论分析能力。它要求其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等)。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运筹能力、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MBA 是一个具有工作经验以后的学位,现实中,它被很多人看成已有 3 年职业经验之后的一个事业加速器或转换手段,即升职和跳槽的手段。而 MBA 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这个产生很好的帮助作用。MBA 作为一种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硕士研究生有所不同。首先是培养目标不同:MBA 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
12、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而其他硕士研究生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的高层次科研型和教学型人才;其次是培养对象不同,MBA 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大学本科毕业、具有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而其他硕士研究生可以招收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在职人员;第三是培养方式不同,MBA 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职业训练,特别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而其他研究生则侧重于理论学习、学术研究。尽管
13、MBA 与其他研究生在上述方面存在区别,但目前在招生录取和在校的教学管理方面却是基本相同的: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按国家划定的录取线统一录取;在取得学籍后按正规研究生标准进行教学管理;做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取得学位,这就更加显示了 MBA 的重要性。本段起源MBA 教育起源于美国。一般认为,美国最早的管理学院是 188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设立的 The 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而工商管理硕士培训计划(MBAProgram)要晚些,诞生于哈佛大学。管理教育刚刚起步时主要强调气度和性格的陶冶,而非实际专业知识。一时没有获得工
14、商企业界的热烈反应。到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管理教育在工商界的推出有了初步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管理教育更是蓬勃发展起来,这主要源于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明显分离,产生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迅速膨胀的要求。战争结束时经济转变为和平时期经济,人们的消费能力大量释放,市场兴旺,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扩充时机。许多退伍人根据退伍军人教育法案进入大学就读,其中很多又都选择了商学院的 MBA 学习,哈佛大学辉煌的 1947 届就是这“出类拔萃的一代”中的佼佼者。需求的骤增最终暴露了美国的管理学院在目标、手段和学术水平上的诸多弱点,1958 年美国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各自的综合报告不约
15、而同地明确了管理教育的实务性质,主张加强定量分析能力,并基本形成了后来影响颇广的结构化的课程体系。这之后的六七十年代,美国教育的重点便放在了 MBA 上,美国每年授予的 MBA 学位数量达到授予硕士学位总数的 20%以上,再次进入空前的蓬勃发展时期。进入 80 年代,以 1984 年哈佛商业评论 “管理学院不能令人满意的管理教育,应对美国国际竞争力下降负有一定责任”的批评意见为代表,对美国 MBA 教育状况的批评,引起管理学院院长深刻的反思。但这一次并未走向统一的模式,而是走向各自的探索,这就形成了 80 年代的管理教育创新,包括:国际化;课程的整合;加强对领导才能、团队意识和管理技能的训练中
16、丰富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企业和企业家伦理的重视;网络大学与远程教学的实践(Virtual Bschool) ;等等。世界最著名的商学院哈佛商学院首创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对真实世界的实例分析,代替对学术理论的过分依赖。这一方法至今仍是 MBA 课程的基础,因此哈佛商学院 MBA 教育被看作是世界 MBA 教育的真正开始。在美国,MBA 学习包含了一个为期两年的课程。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之间的一个月暑假中,学生可以进行实习活动。在第一年中,学生学习核心商业学科,也就是必修课,包括财务、营销学、管理学总论、运营管理学和会计学。在第二年中,学生可以选修一些自己想学的选修科目。选修课中最受欢
17、迎的专业是:战略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和营销学,这些都是实用的专业。MBA 的学生一般在入学时处于 20 到 30 岁之间,已经有了 2 到 4 年的工作经验。欧洲 MBA 的发展最初受到政府规定的阻碍。在许多欧洲国家,政府不允许社会集资的大学创办“职业化”商务课程。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50 年代。法国的一批企业家开始建立私立商学院,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欧洲 MBA 教育。位于法国枫丹白露的 INSEAD 商学院就是在 1958 年成立的。瑞士的 IMEDE 商学院(即现在的 IMD)几年后也在瑞士洛桑成立。这种欧洲式的 MBA 与美国不同,只有一个学年,候选人的年龄必须是将近 30
18、 岁,或是 30 岁出头,因此可以把更多过去的管理经验带进教室,这点也和美国的商学院不同。从一开始,这些欧洲的商学院就特别关注国际化的全面管理教育。他们设计的课程既整合实用的技能,也强调全球文化和商业知识的学习。欧洲的商学院也采用案例研究,但是更加鼓励团队基础上的项目合作。由于英国政府有意建立“商业教学与研究的卓越中心” ,从而促成了伦敦商学院和曼彻斯特商学院在 1964 年的成立。两所商学院都采取美国的两年全日制教学模式。Cranfield、 华威(沃里克)Warwick 和 Lancaster 等商学院也相继在英国设立了 MBA 课程,它们采取欧洲的一年制的学制。不过,欧洲的商学院对美国在
19、 MBA 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只产生了很小的冲击。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更多的欧洲人选择在美国而不是欧洲学习 MBA。到 1979 年,美国一度拥有 500 个 MBA 课程,而欧洲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这一切的改观缘于汉迪教授(Professor Charles Handy)的一份用词轻蔑的报告,这份报告令英国政府猛然意识到英美商业教育的严重失衡。1979 年,英国打破了伦敦商学院和曼彻斯特商学院两家垄断的局面,允许任何一家英国大学开办自己的 MBA 课程。法国在 80 年代初也采取了同样的步骤。最后,德国也在 1998 年采纳了这一观点。在 MBA 教育领域,美国仍然是一枝独秀,拥有 600 个 MBA 课程,7 万名全日制 MBA 学生。不过,欧洲也在迎头赶上。今天,在英国共有超过 100 家商学院,法国超过 70 家,西班牙 50 家,德国 20 家。今天,欧洲大概有 1 万名全日制 MBA 学生和 1 万 5000 名半脱产 MBA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