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291424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以贵州织金洞为例摘要:溶洞是地质遗迹的结晶、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这项不可再生的风景旅游资源比生态旅游的保护更为艰巨,是危及子孙后代永续利用的大课题。如何开发?怎样保护?如何管理?怎样利用?给溶洞建设管理者提出了持久的挑战,探索实施贵州织金洞旅游洞穴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深远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永不停留的科研项目。贵州织金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中国最美的地方旅游洞穴第一名、中国自然遗产单位。织金洞位于贵州西部的织金县境内,景区总面积 307 平方公里,由一个中心片区和一个独立景区组成,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地下溶洞景区是旅游的中心景

2、区。织金洞已勘察长 12.1 公里,洞腔最宽跨度 175 米,相对高差 150 米,一般高度均在 60100 米之间,洞内总面积 70 余万平方米。岩溶堆积物的种类达 120 多种,囊括了世界所有溶洞的的各种形态和类别。 织金洞地质遗迹的构造形成,在两亿多年前三叠系处于潜海环境中,沉积了大量石灰岩。由于构造运动,地壳不断抬升,海水逐渐退去。2300 万年以来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使地壳大面积总体隆升,水流被地表、地下岩石的侵蚀、溶蚀,形成了以织金洞为代表的典型喀斯特溶洞、峡谷、天生桥、地下河、天坑等地质遗迹景观。 织金洞的发育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首先,水流沿石灰岩裂隙层面渗入地下,对岩层不断溶蚀

3、、侵蚀形成织金洞的雏形。随着洞腔的不断扩大,洞顶发生大面积坍塌。距今 35万年至 10 万年,进入洞中的水量充沛,沉积了大量粗大石笋为主的地质遗迹景观。10 万年以来,由于洞顶滴水量减少,沉积了以细长的杆状石笋为主的地质遗迹景观。整个洞体分为四层洞道,星罗棋布的景观气象万千,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傲立挺拔的“雪压青松”;虚无缥缈的“铁山云雾”;一望无际的“寂静群山”;神妙莫测的“灵霄殿”;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纤细玲珑的“卷曲石”;深奥难穷的“广寒宫”;珠光玑点的“霸王盔”;气势辉煌、延绵起伏长两百余米的“大壁画”;举世无双、豪壮、秀逸、精巧的“银雨树”;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

4、”;晶莹剔透、亭亭玉立的“姊妹树”、“螺旋树”;波光粼粼的边石坝;琴弦分明的琵琶;群峰巍峨、丛林众生的“十万大山”。一幅幅大画卷,一处处小情景,令人心魄震惊,叹为观止。据专家考察比较,织金洞的规模体量、形态类别、景观效果都比誉冠全球的法国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为宏大、齐全、美观。高度评价为“行星上的一大奇观”、“地下艺术宝库”、“洞中王”、“岩溶博物馆”等。 织金洞勘察发现于 1980 年 4 月 8 日,1985 年对外开放。走过 20 多年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发展历程,这个以地下溶洞为主的旅游景区,长期以来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坚持贯彻执行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贵州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

5、,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继利用”的方针,坚持贯彻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的工作要求。那么,旅游洞穴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才能使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呢? 一、树立永续保护与利用的责任意识 旅游洞穴资源是极其珍贵的风景旅游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专家称是“溶洞资源是一次性不可再生资源”,其意义非常深远,因它与其它资源不同,人文景观损坏还可再造,而洞穴景观不可再造,所以保护不好将成为人类历史的罪人。根据地质、地貌、洞穴资源的特殊性,风景区建设管理者必须树立永续利用的保护意识和为人类传承的责任意识是重中之重,并通过景区队伍保护意识的建立扩大到

6、旅游者乃至全人类。以资源为本、以环境为本、而以人为本是保护的关键,旅游洞穴的保护是永恒的课题,既要有长远永续利用的规划保护意识,又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指导实践中的保护。建立再好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措施,靠的是以人为本的贯彻执行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因此,风景区管理队伍担负着保护的重担,只有通过当代乃至世世代代科学的全力措施保护,才能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才能永续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作用。 二、选择参观照明的冷光源灯具 旅游洞穴资源是不可再资源,是在具备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一定的涵养水分条件下才能保持它的持续发育或保持稳定不变。因此,溶洞保护与灯光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发现,织金洞洞

7、腔宏大、宽广,景观高大密集,这样特殊条件下要使资源完全体现自然而更具魅力,就必须使用大功率、高功能的灯具才体现资源特色,并且灯具数量要求多,而更多的大功率的灯具的起用必然会产生热量,热量过大将会导致洞内空气升温,湿度降低,对众多的钟乳石的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织金洞景区建设管理者在洞内资源保护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专项与生产灯具的厂家订购适宜洞内资源保护和利于发育生长不产生热量的冷光源灯具,此保护措施杜绝发出的热量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同时在游人非常集中状态下采取分段式开关,导游员控制开关对参观过的厅堂或区域关闭时,再开启下一参观区域,既杜绝长明灯和热量,又节约电费符合洞穴保护的客观

8、规律。 三、控制人群活动的污染 洞内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脆弱性强,一旦损坏不能再恢复。旅游洞穴控制游人量,减少人为污染是对资源的有效保护。从国内看,一些开发较早或忽视保护的溶洞,一味追求眼前经济效益,越规划、超负荷、超容量接待,大批量的游人潮水般进洞参观,眼前利益产生了,但实质是一种破坏,人群呼出的二氧化碳和人群活动的影响,保护上的不当导致资源受损,污染现象严重,晶莹透亮的资源景物将会出现暗淡失色,权衡眼前利益与永续利用互相形成极大的矛盾。7 月 11 日中央台公报露西藏通铁“布达拉宫”日限接待游人 2300 人以告示要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织金洞在游览容量上,按总规(原进出一口)

9、日游量控制在 3000 人以内,现开通一线游不走回头路为总规的修编提供了增容基础。作为溶洞旅游来说,控制游人数是保护的重点,要把保护放在首位,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再考虑效益的产生,这样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永续利用。织金洞现行的管理方法:一是控制游人数同时分批由导游带入洞参观,杜绝收了门票放任游客在洞内乱游的现象,强化导游向游客宣传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和遵守有关规定的要求;二是加大洞内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配备设置 30 多人的保护保洁专业队伍,分段分负责洞内灯光维护、环境卫生、公厕保洁、资源保护、游览秩序和旅游安全管理,实行区域责任追究负责制,区域保卫人员配合导游做资源保护、旅游秩序管理和环境的保护,

10、有效控制游人好奇、不守规矩攀摸、敲打、乱画等破坏资源和违规污染环境的现象,环保员负责清理垃圾和污染物外运处理。 四、合理设置洞穴游览所需设施是保护的根本 织金洞洞内游览长度达 6.6 公里,参观时间达 2 个小时左右,为游客提供方便,避免污染是重要问题。因此,织金洞景区采取措施:一是在洞内游线上设置与环境相协调的免水冲环保无臭公厕,粪便采取打包封闭运出洞外处理。溶洞忌用水冲厕所,缺点:是不易消臭,污染空气;污水排放难,污染严重。二是设置一定数量与环境协调的果皮箱,保洁员随时清理。没有果品箱,游人产生的垃圾杂物往小洞、小缝穴和难以清除的死角地方乱扔,这些垃圾杂物在洞内严重潮湿的环境里,产生变质发

11、霉发生异味,导致污染空气和对资源的影响。三是在重点部位和游人便于攀摸的地段设置保护网、围拦和警示牌,避免损毁资源现象发生。 五、定期监测为管理保护提供依据 长期以来,织金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坚持对洞内环境情况监测。项目:有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因为洞内资源的正常发育生长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生长发育的,从历年洞内监测的情况看,各洞厅地段不同,最低温度 7.5 C,最高温度 18 C,常年恒温在 1213 C 之间。长期以来,织金洞洞内空气循环良好,气候宜人,无严寒酷暑,温度无大的变化,从洞穴旅游的角度来说,现行气候条件每天可接待容纳游人 1.5 万人仍保持最佳状态,与规划容量比还预留着较大的

12、空间。 织金洞是典型的高位旱溶洞,各层各洞厅区域的气候条件不同,按空气要素指标划分为低温潮湿区、温凉干燥区、温凉湿润区、温凉潮湿区及温暖潮湿区。测试年变化相对湿度95为潮湿。这些指标基本是旱溶洞的特点,多年来始终没有变迁。 洞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情况下高于地表二氧化碳浓度。根据二氧化碳浓度卫生标准,对旅游洞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分为三级:一级标准(限值 1000ppm 以下);二级标准(限值 10003000ppm 之间);三级标准(限值 30005000ppm 之间)。织金洞分为四层洞道,各洞道地段均有不同,多年实测总体数据达一级标准值,个别洞厅数据在二级标准之间的最低值。由此看出,织

13、金洞洞内在长期情况下,保持原始最佳适宜的空气质量,未发生任何影响,碳酸钙堆积环境无变化,游人适宜不影响健康。洞内长期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是与洞内规模大、空间宏大、洞腔开阔和采取的环境保护治理分不开的。 六、加大绿化建设和生态植被保护是基础 织金洞洞内勘察长度为 12.1 公里,总面积 70 多万平方米。洞内千姿百态的景观景物的形成靠的是水和时间,大约在 10 万年开始至今,是靠地表生态水渗透漫流沿洞壁下流加高加宽形成,是水的作用才能保持各种钟乳石形态的正常发育生长,保持资源原始的形状和自然本体色彩。由于历史的原因,人类活动生存的毁林开荒、生态植被破坏、水土流水,造成洞内资源有的地方堆积物因水流

14、碳酸钙成份杂质多,水质不纯净,导致有的钟乳石表层视如泥色现象。因此,织金洞自开发以来,溶洞建设管理者高度重视资源的保护工作,在各级部门的重视下:一是加大对洞体对应地表和周边地带的绿化;二是禁止开山取石、挖矿掘土、铲草烧灰、割草放牧等毁损植被现象;三是退耕还林还草,逐步举迁洞内对应地表农户,减少人群活动。多年来的工作效果明显,现中心景区森林植被覆盖率已达 68%以上。 被誉为天下第一洞的织金洞,她的美、她的奇,被专家又誉为梦幻织金洞。她的保护、开发、管理和利用,真正体现了和谐自然与人类共存。难怪在评选“中国最美的地方”活动中织金洞名列中国近 400 个旅游洞穴榜首。中国旅游洞穴研究专家林均枢评价:“织金洞的洞穴系统规模宏大,沉积物种类多样,有的晶莹透亮,有的造型奇特,曾被誉为“国宝”,前期的管理保护也比较得力”。中国洞穴研究专家陈伟海评语:“织金洞洞厅宏大、沉积物种类丰富、形象壮观,在我心目中高居国内旅游洞穴之首”。而今,织金洞这个天然的“聚宝盆”,溶洞建设管理者仍按有关管理法规坚持把保护作为首要任务而赋予她的永续利用,惠及子孙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