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文化调研总结2010 年暑假,一个平凡而重要的夏季,我们零八级物理系黄河调研小分队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成立了。一直以来暑期实践调研就是我们的传统,通过身体力行的实地调查与研究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并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经验,暑期实践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可或缺的锻炼机会。烈日炎炎,我们的热情也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增加。由活动前的策划准备到活动的实施与完善,我们调研小分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尽其所能,努力把活动搞好!经过大家的讨论“饮水思源,携手保护母亲河!”成为了我们的口号,伴随着了解母亲河的迫切心情和对黄河的美好祝福我们黄河实践调研小分队在七月十一日上午抵达黄河桥村。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
2、。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 5464 公里,水面落差 4480 米。.流域总面积 79.5 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 4.2 万平方公里)。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轻的河流.在距今 115 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 105 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 10 万至 1 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1948 年,毛泽东曾和周恩来等人乘坐小木舟过
3、黄河,面对滔天的江水,他心潮澎湃,沉思良久,深深地感叹道;“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言犹在耳 ,好一个不可藐视的黄河,好一个不可藐视的中华民族.任何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 我们的小分队此次实践的主要对象是黄河沿岸的城镇发展及民生民情,以及黄河现状和黄河对其的影响。刚刚抵达黄河桥村的我们略显疲惫,但是一切因素都削减不了我们的热情,没有片刻的休息我们就开始了分组走访,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村民,到农家小院里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当我们向村民们介绍了这次活动及其意义后,大家非常热情的接待我们而且尽其所能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在走访过程中
4、,我们遇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他想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黄河的故事。有鲤鱼跳龙门,大禹治水,她还拿了自己用秸秆和废弃材料制作的工艺品,教我们制作,临走时老奶奶还送给我们几个小工艺品做留念。经过走访调查我们还了解到黄河桥村因为临近黄河,由于风景区的扩大建设,村民的土地都被征用,所以大部分的青壮年都靠外出打工作为经济来源,在这个还不算不大的村庄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人和儿童,但是却很少见到青壮年,而且由于景区的管理制度,部分村民也不得不放弃靠些小买卖来养家糊口,值得欣慰的是国家一些优惠的政策比如农村医疗保险等让他们获得了切实的利益!在黄河桥村逗留了一天,小分队步行来到了离村庄较近的黄河边,终于见到了
5、波澜壮阔的黄河。站在岸上,我们的视野变得宽广起来,看着河对岸若以若现的边界,内心一种无以名状的感情油然而生,有激动,也有崇拜,难以言辞,终于明白黄河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是精神上无价的鼓舞!岸边字啊列这几艘采沙船,还有几名采砂工人悠闲的坐在那里,当听到我们说想取黄河水样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热情的给我们出主意,帮我们取到了黄河水样,我们的计划到此完成了一部分。取到黄河水样大家又马不停蹄的来到孙庄另一个靠近黄河的村镇。走访了几户人家,我们了解到这里的主要问题是黄河部分河段的污染问题,由于村镇的印刷产业,废水处理的不当,污染物都排放到了邻近的小河沟,最后流进了黄河,这些污染已经对当地
6、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影响,由于现在大家的饮用水源主要是地下水,所以污染对地下水质也产生了影响,有村民呼吁加强对地方企业的管理,避免污染。所以了解到我们的活动目的是保护母亲河后,大家表示愿意为环保公益尽自己的一份力。经过调研我们多方面的了解了黄河。自古以来黄河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和断流。黄河流域在公元前 3000-2000 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 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 ,
7、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 11 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 3 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从 1972 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首先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
8、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其次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另外再加上灌溉技术的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据历史记载,在 1946 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
9、到近 1593 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 26 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 1855 年(清咸丰帝 5 年)。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缐,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於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
10、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再加上最近风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专家说,如果人类再滥砍滥伐的话,黄河的源头很可能会被淹没在风沙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但是这条被誉
11、为母亲河的源头今天却被荒山大围斩,风沙处处。专家指出,人类违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滥砍滥伐是破坏水源的主要原因,使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也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破坏下的另一个遗址。我们都知道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水资源的匮乏和浪费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黄河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的淡水资源,占可利用水资源的 95%以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对社会与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黄河己成为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生产建设的生命线。如何使水资源长期合理利用、有效
12、配置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非常重要。当前,从黄河三角洲地区水利发展的现状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农田灌溉科技含量落后,管理机制和体制滞后,浪费水的现象较为普遍。就整个黄河三角洲淡水资源的利用而言,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矛盾很突出,黄河三角洲要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实现工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利用好、保护好黄河水资源,解决水的利用率问题是关键所在。如果淡水资源象现在这样效率低下的浪费下去,到本世纪中期缺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会严重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与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全面保护和高效利用淡水资源对黄河三角洲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之我们要认识到淡水资源的有限
13、性,认识到水资源的危机,着力探索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黄河水资源、促进黄河水利事业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供水价格管理思路。进一步强化节水措施,加强工程物质保证,增强法律保证,坚持水资源统一管理与科学调度,努力克服目前灌溉管理水平较低、制体混乱、组织松散、工程残缺不全,用水浪费的现象。强化管理,树立水的商品观念,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实现节水管理的规范化。同时也要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现有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尽快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健全水权制度,形成有效地水价形成机制,加强总量控制,严格定额和需水管理,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加快工程节水,重
14、视经济和科技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好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淡水资源,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不管在经济上,还是生产生活上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保护黄河,保护好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对我们来说都意义重大。部分专家得到结论,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入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
15、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怀着对黄河的良好祝愿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黄河实践调研能够把黄河文化发扬出去,向更多的人宣传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因此我们把在黄河调研搜集的资料做成了图片展,在学校附近的绿荫广场里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展览,在展览过程中由我们的队员们向人们介绍黄河文化,介绍每一张图片的内容和意义,并在展览过程中插入了“黄河知识有奖答题”,“黄河大合唱”及“保卫母亲河万人签名”等活动,在提高大家积极性的同时也向更多的人宣传了黄河知识,在活动期间大到年过七旬的老者,小到两三水的孩童都热情的支持了我们的活动,在我们展出的图片前,有孩子们津津
16、有味的观看,也有中老年人热情的讨论,期间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爸爸,兴致勃勃的给他孩子讲述着每一幅图片的内容,也许他对黄河非常的熟悉,也许他也有着与黄河特别的故事。自古以来血浓于水,我想我们与黄河的关系就是这样,她像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不管曾经对我们无知的行为是否愤怒过,她都无悔的爱着我们。我们也像是她的子女,不管她曾经有多么的愤怒过我们依然爱她,离不开她。依旧清晰记得活动现场一幅感人的画面,一位老者,观看我们的展览后,走向我们的签名条幅,他告诉我们他不会写字,但是想留下自己的祝福,希望能为保护母亲河尽一份力,我们大家都特别的感动,最后他临摹者一位队员的字,在写着保护母亲河的大条幅上歪歪扭扭的写下了
17、两个大字“支持”,大家都被这幅画面感动了,我想这个万人签名不仅包含了我们的心血更是凝聚了无数环保志愿者的美好祝愿,它将会是我们这次黄河实践调研的一个永恒的纪念。到此为止,为期六天的实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队员们顶着烈日走访调查,搜集资料,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些资料和图片,更重要的是大家的意志得到了磨练,精神得到了升华,面对困境我们学会了拿出勇气面对,面对难题我们学会了主动克服而不是坐以待毙,在一家家一户户的走访中我们也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社会实践本身就是对成长的一种历练,经过这次活动我们确实成长了,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有些事情光想想是不行的,也许有些事做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硬着头皮做的话总会做出成果,有些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一旦付诸于行动便难上加难,寸步难行,还有一些事情我们觉得做起来很难,可是最终还是做到了!我想这次社会实践对大家来说意义是重大的,不管是在以后的生活还是学习,我们都受益匪浅。同时我们的热切的相信这次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宣传了黄河的民俗文化,也呼吁了大家对母亲河的关注和保护,相信通过这次黄河之行,大家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也许我们的能力有限,也许有些事情我们还不能完成,但我们会一直努力,相信其他人也是。无论何时何地请铭记:饮水思源,携手保护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