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基培训之中药内容目录1、 总论1、药典2、中药性能-四气(阴阳) 、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二、各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的代表中药三、典型中药的形状鉴别、理化鉴别、四、易混淆中药鉴别五、贵重中药的鉴别六、炮制七、其他1.我国第一部记述外来药的本草专著是海药本草中国第一部官修药典新修本草 ,也称唐本草 ,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2.生津养阴类药物的性味大多为甘寒3.中药“毒性”作用指药物的毒性、不良反应及治疗作用4.中药七情配伍中的增毒配伍是相反,既大家所知道的十八反和十九畏5.解表药的代表:麻黄,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其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温散寒邪+桂枝,其性味辛
2、、甘,温,入肺、心、膀胱经,其功效助阳解表、温通经脉、温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两药合用:治风寒表实无汗6.生姜,性温,归胃经,有止呕之功,善治胃寒呕吐。7.荆芥,味辛,微温,风寒表证,风热表证都可用8.藁本,太阳伤寒,颠顶头痛,如蒙如裹9.羌活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治上半身风湿痹痛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0.泻下药的代表:大黄 用法:用于泻下时,生用-入汤剂后下。用于活血时,酒制番泻叶 用法:入汤剂后下或泡服11.杏仁和桃仁杏仁和桃仁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两种药物,二者均属蔷薇科,但是不同植物 ,杏仁为止咳平喘药,桃仁为活血祛瘀药.它们既有润肠通便相同之功, 又有明显区别,杏仁性微温、
3、味苦,归肺、大肠经,属止咳平喘药, 有苦涩降气、止咳平喘之功, 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桃仁性平,味苦,归心、肝、肺、大肠经,属活血祛痰药, 有活血化淤之功,主要治疗痛经、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肠痛等症 .但杏仁和桃仁外观相似,12.姜科:姜黄、片姜黄、莪术、郁金13.胡黄连和黄连的区别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胡黄连属于玄参科,善退虚热,除疳热;断面棕色,易则断而黄连则属于毛茛科,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断面金黄色14.天花粉和瓜蒌的关系天花粉,中药名。 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天花
4、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药,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治疗糖尿病。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瓜蒌,天花粉是瓜蒌的根,瓜蒌是果实, 它们是母子关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15.天麻:鹦哥嘴、肚挤眼、起镜面16.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虽然叫草,其实它是动物17.显微鉴定:含菊糖的药材有桔梗、南沙参、白术、木香、党参、苍术、麦冬18.种子植物器官分类 1.营养器官根、茎、叶 2.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19.过江
5、枝-黄连;狮子盘头-党参;珍珠盘头-银柴胡;-云锦纹-何首乌;-星点 -大黄;-帮骨- 龙骨;- 通天眼-羚羊角;马牙边-犀角。20.桃仁-蔷薇科、甘草-豆科;当归-伞形科、红花-菊科、贝母-百合科、郁金-姜科21.常见的毒性中药有哪些根据卫生部卫药字(89)第 27 号文件规定,常见毒性中药有:砒石(红砒、白砒) 、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22.中草药一般采用的药物分类方法1 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清热药
6、、气药、活血化瘀药等。 2 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 3 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含甙类的中草药等。 4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原动物的亲缘关系来分类和排列次序。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莨科等等。24.怎样用阴阳来概括药药物的性能,主要依靠其性、味和升降浮沉来决定,此又皆可用阴阳来归纳说明。 药性:主要有寒、热、温、凉四种,又称“四气” 。其中寒、凉属阴,热、温属阳。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药味:主要有酸、苦、甘、辛、咸五种
7、,称为“五味” ,另还有一种淡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泄利。升与降、浮与沉的性质都是相反的,用阴阳来归纳,升浮之药,其性多有上升、发散的特点,故属阳。沉降之药,其性多有收涩、泻下、重镇的特点,故属阴。23.解表药共分类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辛温解表药。辛 以散风,温可祛寒,故有发散风寒的作用。 又称发散风寒药。主要用于恶寒发热、无汗头痛、 肢体酸痛、鼻塞涕清、喉痒咳嗽、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的风寒表证。常用药有麻黄、桂枝、 细辛、紫苏
8、叶、荆芥、防风、羌活、藁本、白芷、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生姜、葱白、 香薷、胡荽、柽柳等。辛凉解表药。辛以散风,凉可祛热,故有发散风热的作用。又称发 散风热药。主要用于发热恶寒、头痛目赤、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的风热表证, 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常用药有薄荷、牛蒡子、蝉蜕、菊花、桑叶、蔓荆子、淡豆豉、 葛根、升麻、柴胡、浮萍、木贼等24.清热药的概念及分类按其性能及临床应用之别,习惯分为五类:1.清热泻火药主要清泻湿热郁火,主治外感热病气分高热症,以及肺热、胃火、肝火、心火等脏腑火热证等。2.清热燥湿药主清热燥湿,兼以清热泻火、主治无论外感或内伤治湿热火毒诸症。3.清热凉血药多入
9、心肝经,功主清热凉血,兼以滋润、活血,主治外感热病热入营血之神昏谵语,以及火热内生之火热妄行诸证。4.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主治外感或内生湿热火毒诸证。5.清虚热药清虚热、除疳热,兼凉血。主治热病后期之阴伤发热、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热。25.祛风活血药代表:川芎 张元素称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能散肝经之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也”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带着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披荆斩棘采集药材。一天,师徒二人累了,便在混无顶的青松林内歇脚。忽见林中山洞边一只大雌鹤,正带着几只小鹤嬉戏。药王正看得出神,猛然听见几只小鹤惊叫,只见那只大雌鹤头颈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地哀鸣
10、。药王当即明白,这只雌鹤患了急病。药王兴奋地随口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这药就叫川芎吧!” “川芎”由此而得名。26.阿胶的真伪、外观检查:阿胶表面黑褐色,平滑而有光泽,碎片对光照视显琥珀色半透明状,质坚脆易碎,不发软粘合;伪品质硬不易碎,或碎后易发软粘合。、水试法:阿胶 1520 克,置烧杯中,加适量水,加热溶化,溶液呈红茶色,透明,清而不浊;伪品常伴有沉淀、混浊或油状漂浮物。、口尝:取阿胶水溶液口尝,微带腥味,味甜;伪品带有强烈的肉皮汤味(猪皮胶) 、豆油味(杂质胶)或特殊的臭味。27.酒制的目的是加强药物活血通脉作用比较典型的还有醋制,引药入肝。盐制,引药如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