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286852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学得会”摘要:中职入学新生实际文化水平很低,离散度极高,在文化课上的表现令人担忧。中职文化课应遵循满足需要、实事求是、尊重差异、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模块化的分层标准规范分层教学,提高文化课实效。关键词:起点水平、离散度、分层标准、模块化只有中职生“学得会”的文化课,才能完成提高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素质,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基础的任务。由上百个参研单位、上千位职教同仁共同努力完成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以下简称课题),于 2007 年 9 月上旬,在 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

2、调研。调研数据说明,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大中职文化课的改革力度,才能完成文化课肩负的重任。一、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的现状就当前而言,中职面对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即主要招收在选拔考试中被淘汰的学生。不少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低、学习习惯差,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一事实也被学生所认可。课题对 2007 年暑假后入学分布于东、中、西部地区城、乡的 53663位中职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別有 55.59%和 55.70%即半数以上的中职新生,觉得自己在初中学习时,“做数学题不困难”、“对所学英语单词记忆能力较好”,很不符合和不太符合自己的实际。在回答在初中“上课时,没有小动作,不与其他人讲话,坐得住”时,有

3、43.64%的学生,认为此类说法很不符合或不太符合自己的实际。在回答“上课时,常会坐着发呆或想别的事,或坐着时会动来动去”、“听讲时,容易被教室外面的声音吸引”时,分别有44.95%、49.16%的学生,承认这些说法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自己。为了确切把握中职入学新生的真实文化水平,为中职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依据,课题组从两个角度切入进行调研,数据相互印证,以保证结论的可信性。一是对 2007 年入学新生数学、英语实际水平进行测试,二是对 20052007 年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入学新生中考成绩进行统计。掌握中职入学新生的文化实际水平,即学生进入中职的实际起点水平,是课题重要的设计思想。因为实际起点水平

4、,是中职毕业生“可能”具有的“终点”水平的基础,即制定中职文化课标准的重要依据。从两种调研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论:第一,中职入学新生的文化水平很低。水平测试在 2007 年 9 月上旬进行,试题分小学四、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 4 组。由小学和初中的特级教师和教研员设计,试题难度低于相应年级中等生水平,即在难度系数为 0.75 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有 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45886 位和45596 位刚报到的中职入学新生,分别参加了数学、英语两科水平测试。从数学看,46.60%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59.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从英语看,38.63%

5、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就英语、数学两科比较,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困难更大。中职入学新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不但比数学更低,而且测试结果显示,英语学习掉队的学生随年级升高,增加幅度比数学大得多。从小学水平看,英语不及格比例小于数学,比数学不及格人数少 7.97%。而初二水平,英语不及格比例却迅速超过数学,比数学不及格人数多了 12.55%。与此同时,课题组对 20052007 年三年的入学新生,进行了中考情况资料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对三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的目的,也在于进一步提高结论的可信度。由于各省中考的科目、试题、单科满分和判分标准不同,难以进行

6、全国性分析。课题组以分布在东、中、西部的 8 个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三类)的 82 所学校(含县管学校),连续三年(20052007)通过中考招收新生的平均总分、最高分、最低分,折合为百分制,分市进行归纳。数据显示,中职入学新生总体处于不及格水平,而且大半处于 50 分以下水平。8 个城市中,只有一个城市的中职入学新生中考总分为 53.82 分,其余 7 个城市大多在 3049 分之间,还有一个城市仅有 15.02 分。要说明的是,各地在中考试卷设计上,为保证绝大多数考生能达到及格水平,在难度、区分度上是煞费苦心的。某个城市的分数低,并不说明此城市的中职新生文化水平比其它城市更低,多

7、数情况下是这些城市的试题设计者,对难度、区分度的把握与其它城市不同。中职入学新生中考“主科”即中职开设主要文化课的水平更低。其中,英语得分最低,数学次之,语文稍高。单科三年平均分,不但均低于及格线,而且低于三年中考总分的平均分。8 个城市,英语分最高的城市为 50.45 分,其余在 2446 分之间;数学分最高的城市为 54.48分,其余在 2650 分之间;语文有 6 个城市超过 50 分,最高的城市语文为 58.67 分,最低的两个城市分别为 45.93、33.70 分,也高于英语、数学平均分最低的城市。第二,中职入学新生的文化水平离散度极高。水平测试的数据说明,在有 60%以上的入学新生

8、的英语、数学没有达到初二及格水平,还有不少没达到小学四年级水平的同时,有 9.62%的学生达到了初二英语优秀水平;有 20.92%的学生达到了数学优秀水平(85 分以上)。即中职入学新生中,既有大量文化水平很低的学生,也有一些成绩优良甚至优秀的学生。在中职 20052007 年通过中考录取新生情况的调研中,离散度最高的城市,中职入学新生中考总分最高分为 73.92 分,最低分为 10.52 分,两者相差63.40 分。其余 7 个城市两者相差在 4160 分之间。三门“主科”即中职开设的主要文化课的离散度更令人担忧。单科中考最高分与最低分的比较,除语文外,英语、数学离散度高于中考总分的离散度。

9、英语两者相差最高的城市为 71.45 分,其余 7 个城市在 5068 分之间;数学两者相差最高的城市为 72.69 分,其余 7 个城市在 5069 分之间;语文两者相差最高的城市为58.08 分,其余 7 个城市在 4458 分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除了通过中考招生外,还有面试入学、自主招生、“推荐”入学、“保送”入学等多种渠道招收新生。通过这些渠道入学的中职新生,既没有中考总分,更没有数学、英语等“主科”单科成绩。在剔除这些没有分数可查的学生后,仅从参加中考的中职入学新生最高分与最低分看,相差如此悬殊,即极大的离散度,在其它各类各级学校教育中很难找到同样情况。随着普及

10、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师范生免费、中职生资助政策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教育公平问题逐步解决,中职入学新生的整体文化水平必然会有改善。但就当前现实看,众多学生基于入学时文化水平过低,“学不会”是当前中职文化课教学的一大难题。二、中职生在文化课上的表现课题组对分布于东、中、地部地区城、乡学校的 7862 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教师对中职生的评价和课后情绪,来了解中职生在学习文化课时的表现。从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教师对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的评价不高。本课题对分布于 11 个省、2 个自治区、3 个直辖市的 7862 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有 60.8%的教师认为中职生学习

11、习惯比较差和很差,只有 7.12%的教师认为中职生学习习惯好和比较好。有 53.01%的教师认为中职生学习方法比较差和很差,只有 6.03%的教师认为中职生学习方法好和比较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养成,与学习动力密切相关。多数教师认为中职生学习动力不足,只有 8.45%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动力高和较高,却有 50.69%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动力很差和较差。第二,不同科目的教师对中职生学习能力和自觉性的评价不同。不同科目教师对中职生的评价不同,语文、英语、数学教师的评价低于其它科目。现以教师对中职生注意力、记忆力的评价为例分析。认识能力即窄义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特性,如思维力、理

12、解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等,还包含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应用能力,是今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潜在能力。本课题调研数据显示,不同科目的任课教师,对学生注意力的评价有区别。计算机、专业课、实训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语文、英语、数学教师高。语文、英语、数学教师认为学生注意力高和比较高的分別为 9.93%、10.67%、14.14%,认为学生注意力较差、很差的则为 42.35%、38.18%、44.39%,高于总体的 36.99%,对学生注意力的评价很低。而计算机、专业课、实训课教师认为学生注意力高和比较高的分別为14.07%、13.65%、19.29%,认为学生记忆力较差、很差的分别 33

13、.98%、35.18%和 24.29%,低于总体的 36.99%。不同科目教师对学生注意力评价,虽然在高和比较高的见解上区別不显著,但在较差、很差的见解上有明显区別,特別是实训课教师对学生注意力的评价,明显高于文化课教师。对记忆力的评价,也有相同的结论。对背诵课文、记忆单词、公式和定理记忆要求较高的语文、英语、数学教师,认为学生记忆力高和比较高的分別为 12.33%、11.03%、11.43%,认为学生记忆力较差、很差的则为 27.40%、30.18%、31.46%。而计算机、专业课、实训课认为学生记忆力高和比较高的分別为 21.00%、16.48%、20.47%,认为学生记忆力较差、很差的分

14、别24.45%、25.25%和 21.19%。计算机、专业课、实训课教师对学生记忆力的评价,高于语文、英语、数学教师。体育教师的评价,与计算机、专业课、实训课教师大致相同。 从不同科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难看出,中职生在计算机、专业课、实训课学习时表现出来的注意力、记忆力,高于语文、英语、数学课。教师上课的感觉,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学生的能力特长,反映了学生对不同类别科目的兴趣取向和原有的学习基础。此结论,从另一侧面印证了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应关注学生特长的发挥和基础,应改变文化课教材编写思路。第三,中职生学习文化课的自觉性最差。在分析教师对中职生在学习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的学习自觉性评价时,发

15、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教师感觉学生学习实训课、专业课的自觉性,明显高于对文化课的学习。虽然有 23.70%和 32.70%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习实训课、专业课时自觉性很差和比较差。但是认为学生学习文化课自觉性很差和比较差的教师,比例却高达 62.74%。从教师对中职生在不同类别科目学习自觉性的评价,从另一角度反映现行文化课大纲、教材和教法,既与学生能力特点不符,也离学生知识水平实际太远。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学不会,不爱学,是自觉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四,教师课后情绪不高。教师课后情绪,是衡量中职生课堂表现的依据之一。调研数据显示,分别有 28.84%、25.57%的数学、英语教师,即 1/4 以

16、上的教师在上完数学、英语情绪比较差或很差。还有一半左右即 49.53%、52.0%的数学、英语教师课后感觉一般。即 3/4 以上的数学、英语教师,缺乏因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后应有的激情。中职生在文化课上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复杂,但“学不会”是重要原因。“学不会”,使中职生在“漫长”的文化课课堂上,因“听天书”而“痛苦难熬”,表现出令教师十分头痛的种种现象。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负担而言,与普通高中相比并不重,甚至是轻松的。学生感到压力、感到沉重的主要原因,主要来自文化课。文化课的压力,并非文化课量的多少,而是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即学生的压力,主要源自在文化课课堂上

17、难以忍受;教师的压力,主要源自于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如果不在文化课设置、教学内容及其标准上加大改革力度,只在文化课课时总量的增减上议论,把文化课总课时量一减再减,也无法解决现行文化课遇到的问题,无法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应肩负的任务。可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设置的主要矛盾,并非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而是文化课设置、教学内容及其标准、考核的深层次改革,即大纲、教材编写和教法、学法、考法指导思想的变革,要让中职生“学得会”,要在确实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上下功夫。三、通过课程模块化规范分层教学一线劳动者文化水平的高低,既是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劳动者

18、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然而,只有“学得会”的文化课,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让绝大多数中职生“学得会”,提高文化课实效,应成为新一轮中职文化课改革的首要任务。一线干部、教师从实际出发实施的分层教学,其实质是根据入学新生的实际文化水平选择教学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有的学校还结合分层教学实施成功教育,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文化课学习中,能够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在实践中,学校还对分层教学的“走班教学”、“复式教学”等组织形式的利弊作了探索。这些在实践中产生的成功经验,为下一轮文化课改革打下了基础。但在实践中,一些学校也出现了偏差。例如,在编班时把学生分为升学班、就业班。升学班举综合高中之旗

19、,行普教之实(其实与普通高中相差甚远,只开设对口升学要考的有限几门课)。就业班则少开甚至不开文化课,把职业学校教育混同于职业培训。此外,由于分层教学各行其是,国家标准形同虚设,教学质量难以评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难以落实。为此,新一轮文化课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编制模块化的分层教学大纲,规范分层教学的实施,确保绝大多数中职生能在“学得会”的基础上,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此处所说的模块化,不仅是按知识点类别切分的模块,而更多的是按知识深浅程度切分的模块。按知识深浅程度把学生离散度最高的英语、数学分为基本要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三层,离散度较低的语文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两层。各层标准,

20、均为中职生毕业的文化水平“终点”标准。不歧视文化课入学水平低的学生,是推行三类标准的关键。即三种标准的课时数应一致,给予相同的学分,是各专业的通用模块。即所得学分不按难度计算,一律按模块规定的学时计算。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文化课时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都能在原有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升,避免或减轻选用按基本要求、一般要求学习文化课的学生心理负担。有升学要求的学生,可在学习较高要求内容的基础上,再另行选修附加模块。直接就业的学生,可利用有升学要求的学生选修文化课的相应学时,多学一些专业课。在一所学校里,同专业的学生学习通用文化课的课时总量,应该相同或大致相同,以抑制一些学校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学

21、生少开甚至不开文化课的倾向。 每一层标准的教学内容,均应在注重学习能力训练的同时,注重学法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确保基础性。还可以用模块形式,把每一层的教学内容再分为必修、选修,进一步适应学生离散度大、发展方向不一的现实,确保每个学生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都在原有起点上有所提升。调整文化课内容的着力点,也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受到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改革,应从着重于知识的转承,转为以知识转承为载体,以学习能力提升、学习习惯培养为重点。不仅要考虑知识点的多少和知识的深浅度,更应着力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矫正、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通过文化课学习,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在学习能力上特别是用

22、人单位关注的学习能力上有真正的提高。例如,文化课教学可以通过书写训练提高学生的精细动作能力,通过在教材中编写活动建议,拉动教师使用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教法,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教材编写的改革,促使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提高学生理解力、注意力。应该要求文化课教学大纲编写者,在深入一线调研的基础上,在文化课教学大纲中体现着力点的调整,来拉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改革。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监控体系和可操作性强的手段,教学标准就形同虚设,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为防止文化课设置和教学“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发生,建议颁布以下要求:由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23、,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规定,在允许的范围内,初步设定文化课执行标准;由当地教研部门把关,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建立由省级教研部门指导、地级教研部门监控、学校具体操作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分层教学规范化的关键。四、中职文化课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改革,除了遵循一般课程应有的科学性、系统性、互补性、准备性、转换性、可行性,以及价值统一、法规依据、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等原则外,在通过课程模块化规范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我国国情、职教特点和中职现实,应突出强调以下四项原则:第一,满足需要的原则。满足需要的原则,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为,

24、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文化知识、学习能力的现实要求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长远需要。用人单位对一线劳动者文化知识、学习能力的倾向性,在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中应有所体现(此点在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用得上”一文中另行剖析,以下有关论点同此)。二是满足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在社会公平所起作用的需要。温家宝总理 2007 年 9 月 7 日在大连轻工业学校视察时指出,“职业教育的大门是向所有的孩子们开的”。中职生大多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由于在小学、初中时难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等多种复杂的原因,文化知识、学习能力水平比较低,职业教育要正视生源特点,让“所有的孩子”在原有文化知识、学习能力基础上有所提高。

25、三是满足受教育者发展的需要。一个人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不同于职业培训的职业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毕业后在相关职业群中转岗、晋升奠定基础,必须为学生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第二,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文化水平起点。必须正视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总体文化水平低的现实,实事求是地制定文化课标准。二是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学习能力特点。必须正视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学习能力的特点,实事求是地编制文化课教学大纲和教材,改革教法、学法和考法。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制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正视中等职业学校学制和培养

26、目标,对学生文化水平提高程度的制约,实事求是地确定包含于公共课范畴内的文化课总量。第三,尊重差异的原则。尊重差异的原则,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文化水平离散度高形成的多起点差异。生源文化水平离散度极高,是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以及其 它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生源文化水平离散度高形成的多起点差异,必须在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标准中得到体现,不宜“一刀切”。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多途径引起的差异。就业是中等职业学校“出口”的主渠道,但部分学生有直接升学的意愿,此类意愿在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设置及其标准中应该得到体现。三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多样性对文化课需求不同造成的差异。

27、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文化知识种类、内容和水平的要求不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应在文化课设置及其标准中有所反映。第四,促进发展的原则。促 进发展的原则,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是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这一本质特点。二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智能基础上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地得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应在职教界得到重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项和弱项,只有职教工作者具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学生观,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

28、的信念。繁花似锦的职业大千世界,每个职业对从业者文化知识的种类和水平要求不同,为中职生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地得到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不必也不应该套用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一刀切”的模式,通过多重文化课标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特有优势。总之,中职入学新生的文化实际水平,即中职生学习文化课的起点水平,是制定文化课标准的重要依据。中职入学新生的文化水平不但很低,而且离散度极高,是文化课开发不能回避的现实。以使学生“学得会”为改革方向,通过模块化的分层文化课标准,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规范中职文化课分层教学,提高文化课实效性,才能发挥职业学校开设文化课的应有作用。中等职

29、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基础的任务,其目的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温家宝总理 2007 年 9 月 7 日在大连轻工业学校视察时指出:“教育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根本。我们的目标是使人人都享有教育的权利。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学校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其课程设置必须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化课也必须如此。 作者简介:蒋乃平(1943 ),男,特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中等职

30、业教育教学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研究方向:职教课程、职教德育。注释:本文是是上百个参研单位和上千名参研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主要参研单位为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重庆市教科院、武汉市教科院、福州市职教中心、洛阳市教育局职业教育教研室、株洲市教科院、柳州市教科所、保定市教科所、三明市教科所、芜湖市职教室、阜阳工业经济学校、宁国市职业高级中学、芜湖工业学校、芜湖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芜湖师范学校、芜湖市河运学校、芜湖市职业教育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北京商业学校、北京市供销学校、北京求实职业学校、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广州市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百色农业学校、广西人民医院附

31、属卫生学校、柳州市卫生学校、柳州市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柳州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石家庄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平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清苑职教中心、保定市第二职业中学、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徐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唐县职教中心、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郑州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新安县职业高中、偃师市第一职业高中、洛阳财经学校、洛阳市卫生学校、洛阳拖厂职业高中、洛阳旅游职业中专、洛阳第四职业高中、洛阳第一职业中专、洛阳市第一职业高中、三峡科技学校、江汉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武汉市中等职业艺术学校、武汉市第一轻工业学校、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武汉市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武汉市农业学校、武汉市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吉林航空工程学校、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德阳市黄许职业中专学校、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排名不分先后,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