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灵璧县禅堂中学 吴志飞2012 年度宿州市化学学科教育教学论文(初中组)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仪器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必要物质条件,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主要来源某些著名化学家的“经典实验” ,某些研究工作者的“改编实验” ,实验大都使用厂制的常规实验器材,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也受到限制,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根据教学实际自己动手、就地取材,让自制教具走进学生的课堂。关键词 化学教学 ;自制教具正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仪器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必要物质条件,实验是探究学习的有效
2、途径,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主要来源某些著名化学家的“经典实验” ,某些研究工作者的“改编实验” ,实验教学大都使用厂制的常规实验器材,所有实验器材配置基本相同,实验内容要求一致,实验教学的方式也基本相似。这种教学仪器只能满足实验教学的一般性要求,而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不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也受到限制,在新的理念“低成本,少污染,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和废弃物”的原则指导下,根据教学实际自己动手、就地取材,让自制教具走进学生的课堂。激发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想象、探索、研究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创造性。学生在动手制作和使用教具时将自己的设计、想象与智慧
3、融入其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创造氛围,为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一 自制教具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教具的解释是“教具是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 。 顾名思义,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自制教具首先具有教具的基本属性。其特点是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取材方便,贴近教学。只有制作方法简单,不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容易掌握;只有取材方便,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找到材料和工具;只有贴近教学,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有生命力。二 自制教具的基本方法:自制教具因为其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科学合理、使用可靠的原因,使
4、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因为自制教具从设计构思到具体制作,都由作者自行创意筹划,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使其更能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自制教具可以在课堂上边讲边做,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更可以和其他相关课题结合起来,使得自制教具有了更加灵活的表现,可以适应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是工业成品无法实现的。三 自制教具的使用原则:要在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吃透教材内容是先决条件。要知道教具在课程中的信息位置;教具本身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使用时所需要的环境和配合条件等。“提前制好”是自制教具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师应该提前将教具制好,提前实验,使教具处于完好状态,避免“现用现抓” 、 “仓促上阵
5、” 。把各个部位都动一动,看看使用效果;备好物料;选好使用条件(水、电、照明、支架、加热器皿等)。做学生分组实验,要多备几份。需要学生自己准备的东西要早打招呼,使学生有所准备。采集的物品要尽可能地加一些工,把重点突出出来。自制教具还要能满足全员参与的这一基本要求。因为是自制教具,成本不高,容易复制,要尽可能多做几个,让每生都有动手使用的机会。有些随堂制作的简易教具,必须人人动手。一般是先由教师或一、二名学生做示范,示范当中穿插着讲解,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或在使用方法上有所改动,或把原有的教具适当改动,那怕是不小心弄坏了,也不要责难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找出原因,鼓励学生再做一次。“自
6、制教具贵在使用” 。做就是为了使用,使用是自制教具的生命力所在。许多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使用中发现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加以改进,使之不断完善,直到满意为止。持有这种追求精神的教师,不但在教具改革上能够做出成绩,同时还从制做过程中受到磨炼,增长才干,在精神上获得很大的乐趣。四 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实例1、在化学实验室中经常要进行药品的取用,漏斗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仪器,到了实验室发现实验室的漏斗五成以上都存在损伤,因为学生的实验操作存在着不规范和不小心,损伤仪器比较正常。而且农村中学的仪器更新比较慢,有时会因为短缺仪器而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我就根据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经验制作了一种纸漏斗。首先
7、用硬纸板制成漏斗的形状,然后把石蜡和清漆涂抹在制成的漏斗表面,因为石蜡不溶于水和一般的盐溶液,所以制成的纸漏斗有一定防水浸、防盐渍腐蚀、防变形的效果。这种教具制作简单,取材方便,还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制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发现了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2、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比较常用的一种仪器,初中化学有好几个实验都要用到。实验室环境虽然比较封闭,但是风和气流还是会对酒精灯的火焰产生影响,影响到实验效果和实验速度。我根据美国 ZIPPO打火机的防风原理,给酒精灯做了一个防风灯罩,制作简单,效果明显,材料易得。制作方法是:用一个长 10 厘米宽 5 厘
8、米的铁片,用铁钉和锤子在上面打上许多孔,把铁片卷成圆筒状套在酒精灯灯头上,不仅防风效果好,还能起到扩焰作用,增加火焰凝聚力,提高火焰温度。要注意的是,我在教学实验的时候让每个小组的同学给本小组自制这种装置,结果有的同学为了省事用易拉罐皮做的,由于易拉罐是铝的,会被烧化,所以要给学生强调要用铁皮制作。3、在“粉尘爆炸”试验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爆炸现象,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我利用废弃的可口可乐饮料透明塑料瓶、小漏斗、玻璃球、橡胶管、细支蜡烛、硬纸板等,自制了一个煤粉尘爆炸演示器。该演示器直观性强,器材简单易得,效果特别好。具体制法是:将塑料瓶由瓶座上分离下来,将瓶的圆形
9、底部割掉。按瓶的周长大小将硬纸剪成圆形,在纸板上打两个孔,一个孔插入小漏斗,另一个孔插蜡烛;漏斗下端连接一段约半米长的橡胶管,漏斗里放入一个直径稍大于漏斗颈口的玻璃球;在瓶座的壁上打一个比橡胶管直径稍大的孔,橡胶管由孔中央穿过,将插好漏斗和蜡烛的硬纸板放入瓶座内既可。演示时,取一小匙细煤粉,放入小漏斗内,将蜡烛点燃,再将去掉底部的塑料瓶罩在上面并插入瓶座内,将瓶盖拧掉,然后通过橡胶管吹气,使煤粉尘飞扬,与瓶内空气混合,遇火急速燃烧,生成高温气体,使瓶内气体急速膨胀,产生较大压力,由瓶口向外喷出。这样,从实验中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是爆炸,看到了爆炸的威力,生活中会更加注意安全,防止火患。五 自制教具
10、在教学中的意义:1、使教学方法得心应手:应用自己做的教具,针对性强,容易在最需要使用教具的时侯,发挥它的作用,加以口头启发,道理讲得清楚,学生容易理解。2、创造精神和科技意识得到培养:自制教具的设计是应用科技知识与教学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任何一件教具的设计都是经过一番思考,然后出现创意、构思和修正。只要不是单纯模仿,必然会有所创新。这种创新的实践过程包含着制做者的创造精神。同时,由于教具的创作和使用过程必然涉及科学知识与生产技术,在创造性思维物化的过程中,对人的科技意识会起到强化作用。3、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师生参与,实际动手制作教具,从选材到加工乃至试验,由粗到精,由不满意到满意,由失败到成
11、功,多次反复,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动手能力自然会得到锻炼。4、敬业精神得到增强:教师自制教具是很辛苦的事情,这就首先要有敬业精神,有目标,有追求,苦心钻研,克服困难,精益求精,这种自制教具的过程是对教师敬业精神的磨练。学生参与制作,哪怕很简单的作品,也会不同程度的凝结他们的心力,加上互相比较,看谁作得更好一些,无形中对学生心理上会激起上进之心。5、知识水平得到提高:“教具凝结科技知识和作者的劳动” ,只有参与制作的人,才能有这种体会。学生自己动手作出来的东西,自然会倍加爱护。久而久之,会养成尊重科技成果,尊重他人劳动的好思想好习惯。 总之,自制教具不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好处,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人的素质培养也有好处。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从改革、创新、质量、素质培养的高度来看待自制教具的积极作用,积极的参与,让自制教具真正地走进课堂,服务课堂。 参考文献1 刘雅维 冯丹君创 新理念在自制教具过程中的充分体现J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北京市 56 中学 2 梅益.中国大百科全 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年 3 教育部.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王晶.关于中学化学 实验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教学仪器与实验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