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说明1.编制背景本部分依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 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 (国能综通科技(2017)52号)的要求,制定电力行业标准接入电网的反窃电监测设备技术规范 。为了有效维护供用电市场秩序,保障供电企业合法经营权益,积极应对窃电新特点,接入电网并用于监测线路负荷变化的反窃电监测设备大量投入运行,这些设备强化了用电在线监测,切实提升了反窃电能力。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用电安全等方面的隐患风险,甚至可能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需要制定反窃电在线监测设备技术标准,保障电网运行安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2.主要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遵循“通用性
2、” 、 “科学性” 、 “可操作性”的原则,主要突出接入电网的反窃电监测设备的通用技术要求,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1)本规范与相关行业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2)本规范不涉及行业内外的知识产权,不存在知识产权规避或保护的情况。(3)本规范的制订过程主要依据和参考文件如下:性能要求部分,电流采集模块主要依据GB 12082006 电流互感器 、 GB/T 328562016 高压电能表通用技术要求 ;对数据接收模块主要依据GB/T 17215.2112006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 。信息安全要求,主要依据DL/T 152
3、72016 用电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用电安全要求,主要参考了GB 268592011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GB 195172009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检验方法,主要依据JJG 3132010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 、 GB/T 17215.2112006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 11 部分:测量设备 。4.主要工作过程本部分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2017 年 7 月至 2017 年 8 月,调研接入电网的反窃电监测设备现状,收集有关资料,咨询专家意见,召开编制工作启动会,形成规范编制提纲。2017 年 9 月,按照标准编制计划,根据规范编制提纲部署开展接入
4、电网的反窃电监测设备技术规范的制订工作,并进行编制分工。2017 年 10 月,完成标准初稿编写,由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召开初稿研讨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规范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2017 年 12 月,由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中国电科院、北京电力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山东电力公司、天津电力公司、冀北电力公司、山西电力公司相关专家对标准初稿进行评审,针对规范给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2018 年 1 月,邀请了中国电科院、北京电力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的专家对修改后的技术规范进行再次评审,并统一了修改意见。2018 年 2 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邀请了相关专家根据评审会修改意见对技术规范进行再次讨论和修改,并提交国家电网公司。2018 年 3 月,通过邮件的提交征求意见稿,向各相关制造单位、使用单位等广泛征求意见。5.标准结构和内容本部分依据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编写要求进行了编制。标准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a) 前言。b) 标准正文共 8 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功能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要求、检验规则、铭牌、包装及贮运要求。c) 本规范有 2 个规范性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