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氟化硫(SF6)气体分解产物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9274143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氟化硫(SF6)气体分解产物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氟化硫(SF6)气体分解产物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氟化硫(SF6)气体分解产物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氟化硫(SF6)气体分解产物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氟化硫(SF6)气体分解产物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9.240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T/CECXXXXX201X六氟化硫(SF 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仪器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F6Decomposition Products Detector(征求意见稿)T/CEC中 国 电 力 企 业 联 合 会 标 准XXXX-XX-XX 实施中 国 电 力 企 业 联 合 会 发 布XXXX-XX-XX 发布T/CEC XXXXX201X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使用条件 25 技术要求 26 试验方法 67 检验规则 .118 标志、包装、运输、

2、贮存 .13T/CEC XXXXX201XII前 言本标准规范六氟化硫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仪的设计、生产、采购和检验,促进电力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技术的应用,提高电网的运行可靠性。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力设备状态维修与在线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21)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制定。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

3、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T/CEC XXXXX201X1六氟化硫(SF 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仪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六氟化硫(SF 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仪的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规范性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电化学传感器原理的六氟化硫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仪(以下简称检测仪)的设计、生产、采购和检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4、)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T 6587-2012 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 SF 6 gas in

5、sulated equipment使用六氟化硫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的电气设备,以下简称设备。3.2 六氟化硫气体分解产物 SF 6 decomposition products设备中六氟化硫气体中各种反应生成的气态杂质。3.3 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在通常条件下,检测仪从进气至达到稳定示值的时间,规定为仪器示值达到输入气体稳定值90%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3.4 T/CEC XXXXX201X2准确度 degree of accuracy检测仪的仪器示值与参考量值之间的差,可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3.5 重复性 repeatability在相同条件下,检测仪对同一气源被测气体进行连

6、续多次检测,仪器示值间的重复程度。4 使用条件4.1 环境条件检测仪使用的环境条件满足以下要求:a)环境温度:-1040(通用型);-2540(低温型)。b)相对湿度:15%90%;c)海拔高度:3000m。4.2 工作电源检测仪使用的工作电源满足以下要求:a)交流电源:(22022 )V ,频率(502.5 )Hz;b)内置充电电池:5V36V。5 技术要求5.1 结构和外观结构和外观应满足以下要求:a)检测仪应有铭牌,标明仪器型号、仪器名称、制造厂名称及商标、仪器参数、出厂日期和编号、重量。b)检测仪外壳应无毛刺和粗糙不平,外壳涂层不应有明显的颜色不匀和剥落,各部件接合处应平整。c)检测仪

7、的各调节件应能正常调节,各紧固件应无松动。d)检测仪的显示应清晰完整。5.2 功能5.2.1 基本功能检测仪的基本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应具有数据查询、存储和导出功能。b)应具有流量调节、零点校正、温度动态补偿和气体浓度超量程保护的功能。c)应具有进气流量、电池电量显示和异常报警功能。d)应具有内置空气吹扫功能。e)应具有干扰抑制功能。f)应采用内置充电电池独立供电,单次持续工作时间不低于10h。5.2.2 气体管路要求T/CEC XXXXX201X3检测仪连接的气体管路应满足以下要求:a)气体管路应使用聚四氟乙烯管,或其它不吸附SO 2和H 2S气体的材料,壁厚不应小于1mm、内径为2mm

8、4mm,管路内壁应光滑清洁。b)气体管路连接接头内垫宜用聚四氟乙烯垫片,接头应清洁,无焊剂和油脂等污染物。5.3 性能特性5.3.1 检测组分能同时检测SF 6气体分解产物中SO 2、H 2S和CO三种组分,或SO 2和H 2S两种组分。5.3.2 量程对SO 2和H 2S气体的检测量程不应低于100L/L,对CO气体的检测量程不应低于500L/L。5.3.3 检测流量检测流量不应大于300mL/min。5.3.4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不应大于60s。5.3.5 主要性能指标5.3.5.1 准确度根据检测仪的性能指标,可分为A类和B类检测仪。A类检测仪为高性能检测仪,B类检测仪为普通性能检测仪。检

9、测仪的准确度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 1 SF 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仪的最大示值误差检测仪类别 检测组分 检测范围 L/L 准确度010 0.5L/LSO2和H 2S10100 5%050 2L/L型式试验、交接试验CO50500 4%010 1L/LSO2和 H2S10100 10%050 3L/LA类定期试验CO50500 6%010 3L/LB 类型式试验、交接试验和定期试验SO2和 H2S10100 30%5.3.5.2 重复性A类和B类检测仪的重复性应满足表2的要求。表 2 SF 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仪的重复性检测仪类别 检测组分 检测范围 重复性T/CEC XXXXX201X4L/L010

10、 0.2L/LSO2和H 2S 10100 2%050 1.5L/LA类CO 50500 3%010 3L/LB类 SO2和H 2S 10100 30%5.3.5.3 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对检测仪在40、-10或-25温度条件下进行性能特性测试,试验期间及试验后应满足以下要求:a)试验期间,检测仪应能正常工作,准确度、重复性分别满足表 1 和表 2 的要求;b)试验后,检测仪应无锈蚀、裂纹、涂覆层剥落等损伤,文字和标示应清晰,各调节件应灵活,各紧固件应无松动。5.4 使用寿命检测仪的电化学传感器使用寿命应不低于 2 年。5.5 安全性检测仪的安全性应满足以下要求:a) 应符合 GB 4793.1的

11、要求;b)检测仪在工作时不应改变主设备的连接方式、密封性能以及绝缘性能,不应影响现场设备的安全运行;c)检测仪接口能连接设备的取气阀门,且能承受设备内部的气体压力不应小于 1.0MPa,并确保接口和管路具有良好的气密性;d)任何已知的化学危害和环境危害应在仪器使用说明书或用户手册中明确;e)检测仪应能够承受历时1min 的介电强度试验,试验电压满足表 3中的要求。试验中不应出现击穿或重复飞弧,但允许出现电晕效应和类似现象。表 3 SF 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仪的介电强度试验电压序号 受试绝缘 试验电压 V1 电源回路和机壳间的绝缘2 电源回路和保护接地端子间的绝缘15003 仪器的电路和机壳间的绝

12、缘(电压试验时,电路应互相连接)5005.6 环境适应性5.6.1 振动5.6.1.1 性能要求检测仪应能够承受GB/T 6587-2012 中5.9.3 条款所规定的组别为的振动试验。5.6.1.2 性能判据检测仪的振动性能判据如下:T/CEC XXXXX201X5a)试验后应对检测仪进行目测检查,机械构件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或紧固件松动等现象;b)试验后受试仪器功能正常;c)试验后受试仪器的性能特性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5.6.2 冲击5.6.2.1 性能要求检测仪应能够承受GB/T 65872012 中中5.9.4 条款所规定的组别为的冲击试验。5.6.2.2 性能判据检测仪的冲击性能

13、判据如下:a)试验后应对检测仪进行目测检查,机械构件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电器部件应无明显位移或脱落等现象;b)试验后受试仪器功能正常;c)试验后受试仪器的性能特性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5.7 包装运输5.7.1 性能要求检测仪应能够承受GB/T 65872012 中5.10 条款所规定的流通条件等级为2级的包装运输试验。5.7.2 性能判据检测仪的包装运输性能判据如下:a)试验后应对包装箱、仪器及附件进行外观检查,包装箱不应有较大的变形和损伤。仪器及其附件不应有变形松脱、涂覆层剥落等机械损伤;b)试验后受试仪器功能正常;c)试验后受试仪器的性能特性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要求。5.8 电磁兼容性

14、5.8.1 电磁兼容性要求检测仪的抗扰度应符合表 4 的要求。表 4 SF 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仪的电磁兼容性要求部件 试验项目 应符合的基础标准 试验等级 性能判据静电放电(ESD)GB/T 17626.2 4 级 B外壳工频磁场 GB/T 17626.8 5 级 A电压暂降 GB/T 17626.11 3 级 B短时中断 GB/T 17626.11 3 级 C脉冲群 GB/T 17626.4 4 级 B交流电源浪涌 GB/T 17626.5 4 级 BI/O 信号/控制(包括功能接地端口的连 脉冲群 GB/T 17626.4 4 级 BT/CEC XXXXX201X6接线)直接与电源相连的I

15、/O 信号/控制脉冲群 GB/T 17626.4 4 级 B5.8.2 性能判据a)判据 A:试验时,检测仪在规范限制内性能正常。b)判据 B:试验时,检测仪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能自行恢复。c)判据 C:试验时,检测仪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需要操作者干预或系统复位。5.9 外壳防护性5.9.1 防尘检测仪应符合 GB 4208 中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 IP31 的要求。5.9.2 防水检测仪应符合 GB 4208 中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 IP31 的要求。6 试验方法6.1 试验环境条件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环境温度:1535; b) 相对湿度:25%75% ;

16、c) 大气压力:86kPa106kPa。6.2 结构和外观检查采用目测和手触法,按 5.1 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6.3 功能检验按照 5.2 进行逐项检查。6.4 性能特性测试6.4.1 性能试验准备性能试验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测试用材料和装置:1)SF 6气体:纯度大于 99.99%。2)标准气体:SF 6 气体中的 SO2、H 2S 含量范围为 10L/L100L/L,SF 6 气体中的 CO 含量范围为 100L/L1000L/L,须具有国家标准物质证书,不确定度不应高于 4%(k=2) ,附带组分含量检验合格证并在有效使用期内。3)标准气体稀释装置:可实现 SO2、H 2S、CO

17、单一组分稀释或多个组分的混合稀释,附带具有国家认证资质单位出具的检验报告,流量误差不应大于满量程的 1%。4)秒表:精度为 0.1s。5)高低温试验箱:温度范围为-40150,温度波动度0.5,温度偏差2,仅需在T/CEC XXXXX201X7型式试验中准备该装置。b)启动检测仪进行自检,观察并记录仪器的工作状态及功能情况。c)将 SO2、H 2S 和 CO 标准气体同时通入标准气体稀释装置,配制出满量程 20%含量的混合气体,冲气体管路和检测仪 5min,再用 SF6气体冲洗气体管路和检测仪 15min,对有软件置零功能的检测仪清零。6.4.2 响应时间试验响应时间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a)采

18、用标准气体稀释装置产生满量程 80%90%含量的标准气体通入检测仪,待仪器示值稳定后(30s 内示值变化不应大于 2L/L) ,读取被测气体含量示值,撤去标准气体并用 SF6气体冲洗气体管路和检测仪至检测仪示值为零,冲洗时间不应超过 10min;b)再次通入 80%90%含量的标准气体,用秒表记录从通入标准气体时刻至检测仪示值为稳定值90%的时间。c)重复步骤 6.4.5b)3 次,取记录时间的算术平均值为检测仪的响应时间。d)每个检测组分均需进行响应时间试验。e)试验结果满足 5.3.4 要求。6.4.3 单组分准确度试验单组分准确度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a)采用标准气体稀释装置按表 5 规定

19、的气体含量(试验时根据情况可在30%内调整)配制单一组分的 SO2、H 2S 和 CO 气体,分别通入检测仪,待仪器示值稳定后记录各组分的含量示值。当 SO2 含量小于 10L/L 或 H2S 含量小于 10L/L 或 CO 含量小于 50L/L 时,仪器示值稳定时间不应超过 5min,其它情况下仪器示值稳定时间不应超过 3min。表 5 单组分准确度试验的气体含量参考值组分 含量参考值(L/L)SO2 1 2 5 10 20 50H2S 1 2 5 10 20 50CO 10 20 50 100 200 400b)每个组分检测完成后,用 SF6气体冲洗气体管路和检测仪至检测仪示值为零,冲洗时

20、间不应超过 10min。c)检测仪的准确度计算:1)当 SO2 气体含量10L/L 或 H2S 气体含量10L/L 或 CO 气体含量50L/L 时,按公式(1)计算检测仪的准确度:(1)CJe式中: e准确度;J仪器示值;C标准气体稀释装置显示的被测气体含量。2)当 SO2 气体含量10L/L 或 H2S 气体含量10L/L 或 CO 气体含量50L/L 时,按公式(2)计算检测仪的准确度:T/CEC XXXXX201X8(2)%10CJe式中: 准确度;J仪器示值;C标准气体稀释装置显示的被测气体含量。d)试验结果满足 5.3.5.1 要求。6.4.4 多组分准确度试验多组分准确度试验应符

21、合以下要求:a)采用标准气体稀释装置按表 6 规定的气体含量(试验时根据情况可在30%内调整)配制SO2、H 2S 和 CO 混合气体,通入检测仪,待仪器示值稳定后记录各组分的含量示值。仪器示值稳定时间不应超过 5min。表 6 多组分准确度试验的气体含量参考值含量参考值L/L序号SO2 H2S CO1 2 5 2002 5 10 1503 10 2 1004 10 1 1505 15 5 250b)每组混合气体检测完成后,用 SF6气体冲洗气体管路和检测仪至检测仪示值为零,冲洗时间不应超过 10min。c)采用公式(1)或公式(2)计算检测仪的准确度。d)试验结果满足 5.3.5.1 要求。

22、6.4.5 重复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a)采用标准气体稀释装置配制含量为 5L/L(实际试验时根据情况可在30%内调整)的 SO2气体通入检测仪,待仪器示值稳定后记录 SO2气体含量示值;b)用 SF6气体冲洗气体管路和检测仪至检测仪示值为零,冲洗时间不应超过 10min。c)重复步骤 6.4.8a)和 6.4.8b)6 次。d)按照步骤 6.4.8a)6.4.8c)进行 H2S 和 CO 气体的重复性试验,采用标准气体稀释装置配制H2S 含量为 5L/L、CO 含量为 50L/L。e)检测仪的重复性计算:1)当 SO2气体含量10L/L 或 H2S 气体含量10L/L 或 CO 气

23、体含量50L/L 时,按公式(3)计算检测仪的重复性:.(3)max|Cig式中:Cg重复性;T/CEC XXXXX201X9Ci第 i 次的仪器示值;仪器示值的算术平均值。2)当 SO2气体含量10L/L 或 H2S 气体含量10L/L 或 CO 气体含量50L/L 时,用相对标准偏差 CV表示重复性,按公式(4)计算检测仪的重复性:(4)%10)(12CnniiV式中:Cv重复性;Ci第 i 次的仪器示值;每次仪器示值的算术平均值;n检测次数。f)试验结果满足 5.3.5.2 要求。6.4.640的性能试验40的性能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a)将检测仪按正常放置放入高低温试验箱内,接通检测仪电

24、源。b)启动高低温试验箱,以不应大于 1/min 的升温速率,使试验箱内温度升至 403后保持2h,使检测仪处于正常监视状态不应超过 20min。c)按照 6.4.7 的步骤从表 6 中选取 4 组多组分气体含量进行多组分准确度试验,仪器示值稳定时间不超过 7min.d)按照 6.4.8 的步骤对每个组分进行 3 次重复性试验,仪器示值稳定时间不超过 5min。e)试验结束后,关掉检测仪电源,将高低温试验箱温度逐渐降至室温,温度变化速率不应大于1/min。f)检测仪应有足够的恢复时间使其达到稳定温度,不应少于 1h。g)试验结果满足 5.3.5.3 要求。6.4.7-10的性能试验-10的性能

25、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a)将检测仪按正常放置放入高低温试验箱内,接通检测仪电源。b)启动高低温试验箱,以不应大于 1/min 的降温速率,使试验箱内温度降至-103后保持2h,使检测仪处于正常监视状态不应超过 10min。c)按照 6.4.7 的步骤从表 6 中选取 4 组多组分气体含量进行多组分准确度试验,仪器示值稳定时间不应超过 7min.d)按照 6.4.8 的步骤对每个组分进行 3 次重复性试验,仪器示值稳定时间不应超过 5min。e)试验结束后,关掉检测仪电源,将高低温试验箱温度逐渐升至室温,温度变化速率不应大于1/min。f)检测仪应有足够的恢复时间使其达到稳定温度,不应少于 1h。

26、g)试验结果满足 5.3.5.3 要求。T/CEC XXXXX201X106.4.8-25的性能试验若检测仪需在-25低温环境下使用,应进行-25的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将检测仪按正常放置放入高低温试验箱内,接通检测仪电源。b)启动高低温试验箱,以不应大于 1/min 的降温速率,使试验箱内温度降至-253后保持2h,使检测仪处于正常监视状态不应超过 20min。c)按照 6.4.7 的步骤从表 6 中选取 4 组多组分气体含量进行多组分准确度试验,仪器示值稳定时间不超过 10min.d)按照 6.4.8 的步骤对每个组分进行 3 次重复性试验,仪器示值稳定时间不应超过 5min。e)

27、试验结束后,关掉检测仪电源,将高低温试验箱温度逐渐升至室温,温度变化速率不不应少于大于 1/min。f)检测仪应有足够的恢复时间使其达到稳定温度,不应少于 1h。g)试验结果满足 5.3.5.3 要求。6.5 安全性检查按照 5.5 要求进行逐项检查。6.6 介电强度试验按照 GB/T 4793.1-2007 中 6.8 条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试验,要求如下:a)试验时检测仪处于非工作状态,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按表 3 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对受试仪器进行试验。b)进行介电强度试验时,为避免瞬态跳变,试验电压应在 10s 或 10s 以内逐渐升到规定值,保持 1min,然后平稳下降到零。c)

28、试验结果应满足 5.5e)的要求。6.7 环境适应性试验6.7.1 振动试验a)按照 GB/T 65872012 中 5.9.3.3 条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组别为组的振动试验。b)试验结果满足 5.6.1.2 的要求。6.7.2 冲击试验a)按照 GB/T 65872012 中 5.9.4.3 条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组别为组的冲击试验。b)试验结果满足 5.6.2.2 的要求。6.8 包装运输试验a)按照 GB/T 65872012 中 5.10.2 条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流通条件等级为 2 级的包装运输试验。b)试验结果满足 5.7.2 的要求。6.9 电磁兼容性试验6.9

29、.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2 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试验,要求如下:a)检测仪在正常工作状态。T/CEC XXXXX201X11b)接触放电或空气放电。c)在外壳和工作人员经常可能触及的部位。d)试验电压:接触放电8kV ,空气放电15kV 。e)正负极性放电各10 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1s。f)试验结果应满足5.8.1 中的性能判据要求。6.9.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4 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试验,要求如下:a)检测仪在正常工作状态。b)试验电压:电源端口4kV ,数据端口2kV 。c)试验结果应满足5.8.1 中的性能判据要求

30、。6.9.3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5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试验,要求如下:a)检测仪在正常工作状态。b)试验电压:4kV。c)试验结果应满足 5.8.1 中的性能判据要求。6.9.4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8 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试验,要求如下:a)检测仪在正常工作状态。b)磁场强度:100A/m。c)试验结果应满足5.8.1 中的性能判据要求。6.9.5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按照GB/T 17626.11的规定和方法,对检测仪进行试验,要求如下:a)检测仪在正常工作状态;b)电压暂降试验按照下列试验等级依次进行:0%持续时间0.5

31、 周期、0% 持续时间1 周期、40%持续时间10 周期、70%持续时间 25 周期、80% 持续时间 250 周期;c)短时中断试验的试验等级和持续时间:0%持续时间250 周期。d)试验结果应满足5.8.1 中的性能判据要求。6.10 外壳防护性试验6.10.1 防尘试验按照GB/T 4208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要求。6.10.2 防水试验按照 GB/T 4208 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要求。7 检验规则检测仪的检验分为型式试验、交接试验和定期试验,各类试验的检验项目按表 7 的规定进行。表 7 SF 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仪检验项目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32、 型式试验 交接试验 定期试验1 结构和外观检查 5.1 6.2 2 功能检验 5.2 6.3 T/CEC XXXXX201X128 响应时间试验 5.3.4 6.4.5 9 单组分准确度试验 5.3.5.1 6.4.6 10 多组分准确度试验 5.3.5.1 6.4.7 11 重复性试验 5.3.5.2 6.4.8 12 40的性能试验 5.3.5.3 6.4.9 13 -10的性能试验 5.3.5.3 6.4.10 14性能特性测试-25的性能试验 5.3.5.3 6.4.11 15 安全性检查 5.5 6.5 16安全试验 介电强度试验5.5 6.6 19 振动试验 5.6 6.7.1

33、20环境适用性试验 冲击试验 5.6 6.7.2 21 振动试验 5.7 6.8 22包装运输试验 自由跌落试验 5.7 6.8 24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5.8.1 6.9.1 2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5.8.16.9.2 26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5.8.1 6.9.3 27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5.8.1 6.9.4 28电磁兼容性试验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5.8.1 6.9.5 29 防尘试验 5.9.1 6.10.1 30外壳防护性试验 防水试验 5.9.2 6.10.2 注:表示规定必须进行的检验项目; 表示选择进行的检验项目;表示可不进行的检验项目。7.1 型式试验 当出现

34、下列情形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检验项目见表7: a)新产品定型; b)产品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7.2 交接试验 每台新采购产品应用前,在正常试验条件下应逐台按规定进行检验,检验项目见表7。试验合格后T/CEC XXXXX201X13方可应用。7.3 定期试验 每年应进行一次定期试验,检验项目见表 7。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1 标志8.1.1 每台仪器应有明晰的标志,并应包括下列内容:a)仪器型号;b)产品名称;c)制造厂名称及商标;d)仪器参数;e)出厂年月及编号;f)仪器重量。8.1.

35、2 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a)发货厂名、产品名称、型号;b)包装箱外形及毛重;c)包装箱外面书写“防潮” 、 “小心轻放” 、 “不可倒置”等字样;d)包装箱的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要求。8.2 包装8.2.1 产品包装前,应检查下列内容:a)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出厂检测报告、装箱清单、附件、备品备件齐全;b)产品外观无损伤;c)产品表面无灰尘。8.2.2 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包装应有防尘、防雨、防水、防潮、防震等措施。 8.3 运输 产品应适用于陆运、空运、水(海)运,运输装卸包装箱上的标准进行操作。8.4 贮存 产品贮存应符合下列要求:a)包装好的仪器应存贮在环境温度为-40+60、湿度不大于85%的库房中,室内无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雨雪的侵蚀。b)每次检测工作结束后,应用空气吹扫电化学传感器后贮存。c)若长期贮存,每隔 36 个月开机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