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反切常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272762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切常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反切常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反切常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反切常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反切常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反切常识一、反切简介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反”、“切”同义,都是拼合的意思)。汉语本来的注音方式是读如某字,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其声明学(念唱之学)为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据历史学家范文澜研究,音韵学开始于东汉末年,当时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字理的启示,创反切法来注字音。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一般认孙炎为反切的创始人。(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一章,人民出版社 1965 年 11 月版)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汉语中就本就有很多自然的合音现象,如“有之乎”可以写作“有诸” , “什么”可以写成“舍” 。又如诗经中的

2、“墙有茨” ,“茨”就是“蒺藜”的合音。古人写信时常用“愿勉旃” , “旃”也就是“之焉”的合音。南朝梁任昉评论别人的诗为“高厚” (两次反切) ,其实是在骂别人的诗是“狗号” 。而东汉服虔注汉书就出现了“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也采用了反切。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芨,读若急)、直音(朗,音蓢/烺;糗)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资料,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反切的一大优点可以不受时空(古今南北)

3、的限制。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运用的是双声叠韵的原理,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双声),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相同(叠韵,包括声调),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当然这里指的相同是古时的相同,而非现代的相同。如“古”、“见”,古代声母相同,都是k,而现代则不同了,前为k, 后为。二、反切原理反切的基本方法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调。锻 丁贯切 dng+gun=dun两 良奖切 ling+jing =ling反

4、切与拼音主要有 3 点不同:拼音是用一个或几个音素符号来表示声母、韵母的实际音值,而反切所用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音节,单纯表示辅音的汉字不存在,以元音开头的汉字也是少数。所以代表声母的反切上字不能不带韵母,代表韵母的反切下字又常常带有声母。这样,代表声母和韵母的反切上下字都含有多余的成分,在拼合的时候,必须去掉多余的成分上字的韵母、下字的声母。进一步细说反切的原则应该是这样:反切上字只取它的声母,不计较它的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只取它的韵母和声调,不计较它的声母。 理想的拼音字中的一个声母或一个韵母,只能用固定的一个或一组字母表示,绝不允许随意更动;反切上下字的选用则是灵活的,选用与被切字声母

5、、韵母相同的任何字做反切上下字,都不会改变被切字的实际读音。例如,“孤,古胡切”。假如上字不用“古”,而用“过”、“姑”、“公”等字,下字不用“胡”,而用“乎”、“吴”、“都”等字,被切字的读音都不会变。这是因为前者声母都是k,后者韵母都是u。从原则上说,同一类声母或韵母,各用一个字表示就可以了。假如规定只用一个字来表示,那么就无法给这个字自身注音,因此同一类声母或韵母至少得用两个字,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远不止两个。广韵同类声母的上字最多有 17 个,同类韵母的下字也基本类似。现代汉语拼音除了有双拼法之外,还有三拼法、四拼法。从书写形式上看,一个音节可以用 14 个音素字母表示;而反切只能用双

6、拼,只容许用两个字。即使是零声母字,也必须有反切上字。例如在普通话里,“爱,乌代切”,被切字“爱”ai是零声母。如果是拼音,声母就可以不必表示了。反切注音法,则必须用一个“乌”字代表零声母来做反切上字。即使是既有韵头又有韵尾的韵母,也只能用整个字做反切下字。例如,“劝,去愿切。”被切字“劝”的韵母是 an,包含 3 个音素。反切注音法只用一个与“劝”韵母相同的“愿”字做反切下字。反切刚刚产生的时候是容易学习和掌握的。当时一般人不仅可以通过反切认字,制造反切来注音,而且还能用反切来打哑谜、说隐语。后来反切变得难懂了,甚至有些读书人也往往不懂。这是因为语音不断发展变化,用当代音去读古人造的反切,自

7、然不免隔膜。三、反切类型我们先摆出根据古反切推求今普通话读音可能碰到的两类 8 种情况:(一)音和切(能直接拼出被切字今读的切语)1.中 zhng 陟 zh 弓 gng 切 从反切上下字能顺利推出今音。乃故切 式轨切 则古切 防无切 子苟切 胡怪切 得按切(二)类隔切(不能直接拼出被切字声韵调的切语)2.从 cng 墙 qing 容 rng 切 被切字“从”和反切上字“墙”今声母不同。3.蒙 mng 莫 m 红 hng 切被切字“蒙”和反切下字“红”今韵母不同。4.户 h 侯 hu 古 g 切被切字“户”和反切下字“古”今声调不同。5.蓬 png 薄 b 红 hng 切 被切字“蓬”和反切上字

8、“薄”今声母不同,和反切下字“红”今韵母不同。6.虫 chng 直 zh 弓 gng 切 被切字“虫”和反切上字“直”今声母不同,和反切下字“弓”今声调不同。7.穷 qing 渠 q 弓 gng 切 被切字“穷”和反切下字“弓”今韵母、声调不同。8.雄 xing 羽 y 弓 gng 切 被切字“雄”和反切上字“羽”今声母不同,和反切下字“弓”韵母、声调都不同。四、反切拼读(一)声调类隔的拼读从中古到现代,汉语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正是近现代人使用中古反切感到不方便的根本原因。语音变化对反切原则的影响很大,但大体上有规律可循。1.如何确定阴阳平?反切下字阴阳平,上清阴平、浊阳平。反切的

9、基本要求之一是被切字的声调与反切下字相同。下字是平声,被切字也读平声。但今音平声分阴阳,被切字如果是平声,读阴平还是读阳平,则由上字决定。这是因为中古平声不分阴阳,今音的阴阳是由中古的清浊变来的。中古清声母字归阴,浊声母字归阳。例如:“刊,苦寒切。”下字“寒”是阳平字,但被切字“刊”读阴平,这是因为上字“苦”是中古清声母字。又如:“坛,徒干切。”下字“干”是阴平字,但被切字“坛”读阳平,这是因为上字“徒”是中古浊声母字。例如:徒哀切 胡光切 蒲奔切 苦胡切 都滕切 鲁当切 五刚切2.如何确定上、去声?反切下字今上声,上字全浊切去声;例如:昨宰切 侯楷切 胡口切 徐两切 胡感切 鲁感切 都感切

10、反切下字全浊上,上非全浊切为上。例如:多动切 康杜切 奴亥切 卢皓切 都皓切 呼后切3.如何确定入声今读?全浊入声定阳平,次浊入声定去声。宋元之际,“入派三声”,但规律性很强:全浊入声(拔、浊、泽、协)归阳平,次浊入声(灭、纳、勒、肉、业)归去声。古清声母字入声,散归阴、阳、上、去四声中,没有显著规律可循,就不介绍了。(阳平不送气,中古入声字:拔、浊、泽)拔,蒲八切 夺,徒活切 雳,郎击切 木,莫卜切 业,鱼怯切(二)声母类隔的拼读1. 如何确定声母送气、不送气?上字全浊下定夺:平声切送仄不送。有一类反切按今音读,被切字与反切上字的送气和不送气不一致。这是因为中古全浊声母今天普通话里已变成送气

11、和不送气两类清声母,平声送气,仄(上去入)声不送气。当上字是全浊声母时,下字是平声,被切字今音为送气清声母;下字是仄声,被切字今音为不送气清声母。例如:“权,巨员切。”上字“巨”今读不送气声母,被切字“权”今读送气声母,这是因为下字“员”是中古平声字,而上字“巨”又属中古全浊声母。又如:“度,徒故切。”上字“徒”今读送气声母,被切字“度”今读不送气声母,这是因为下字“故”是仄声字,而上字“徒”又属中古全浊声母。如何根据普通话判断全浊声母?一般说来,“阳平送气”就是读平声的全浊声母的标志(如其、从、权、渠)。仄声的全浊声母北京音没有什么口头标志,要靠多查、多记。反切上字中的古全浊声母字:(1)普

12、通话读阳平的字,除去次浊声母(m、n、l、r、 )字和“伯博得德拂格吉诘即识则职竹”(来自中古清声母入声)及“孚(郛俘莩)”(芳无切)等 14 个字外,其余都是(如:薄、直、值、食、宅); (2)仄声的全浊声母字有 44 个:杜渐 度步 部署 巨匠 弼丈 特视 似是 士仕 在市 户臼 俟夕附傍 捕获 俱坠 缚柱 蜀婢 暨氏 助寺 伫父 自便 治具 下跪其遇切 徂浪切 度侯切 部迷切2. 如何确定轻、重唇?上下皆唇音,依下定重轻。唐末以前,古汉语只有重唇(帮滂並),没有轻唇(非敷奉)。唐末宋初轻唇才从重唇分化出来,分化的条件是凡双唇音 b 或 p 与合口呼或撮口呼(合口三等)韵母相拼时,就变成唇

13、齿音 f,与开口呼或齐齿呼相拼则不变。方、甫、府(帮母) 抚、敷、芳(滂母)符、扶、房、防、父(並母)府眉切 芳杯切 符兵切 防无切 方遇切 符羁切 房连切 (帮) (帮) (滂) 3. 如何确定 zcs、gkh 与 jqx?清代以前,声母 zcs(古精组)与 gkh(古见组)与四呼的韵母均可相拼,而今日的普通话则只能与开、合口呼韵母相拼了。zcszcsjqxgkhgkh精(z)见( g)今不拼撮、齐,合流变读 j、q 、x。子礼切 子峻切 苍先切 似鱼切 此缘切古奚切 苦坚切 呼教切 火迥切 古迥切上字 jqx,适合拼撮、齐;若遇开合口,精(z)见(g)须琢磨。即两切 举卿切 朽居切 将此切

14、 七过切 居胃切 丘陇切广韵中常用作反切上字的 15 个精组字:疾徐 先秦 七旬 借息 即将 取相 详祥 千借官切 将遂切 七感切 秦醉切 先代切 止开三,通合三,精组通常不颚化。开、 合开、 合齐、 撮齐、 撮广韵中常用作反切下字的 7 个止开三韵字:几里利吏移夷义息移切 将几切 息利切 即移切 详里切 详吏切广韵中常用作反切下字的 8 个通合三韵字:用容弓供拱 玉逐足似用切 子用切 七玉切(三)韵母类隔的拼读1.如何确定 i 和-i ?在今日的普通话里,翘舌音声母是不能与带有 i 介音的齐齿呼韵母相拼的,但在元明以前的古代汉语里却是可以的(如:超然赡掌张)。(知照组只出现于三等韵)上字翘舌

15、音,下除 i 介音;i 为单韵母,变-i 再相拼。知演切 之亮切 尺救切 陟驾切 汝盐切支义切 昌里切 敕里切 知义切 时吏切上非翘舌音,下遇翘舌添 i 介音;下字若为-i ,变 i 才合理。力让切 尼展切 眉召切 以沼切力纸切 匹支切 居之切 尼质切2.如何确定 u 和 以及 u 的有无?上字翘舌看清楚,下遇撮口 变 u;人绢切 楚居切 昌据切 伤遇切 舒吕切下字合口复韵母,上拼唇音去掉 u;普火切 模卧切 甫微切 符况切 扶问切下字唇音要记住,上非唇音须添 u。古满切 古本切 武粉切 胡辈切 呼吠切3.下字 ong 变 eng上字声母是唇音,下字 ong 韵不好拼;要相拼,需变更,得把 o

16、ng 韵改成 eng。符容切 莫红切 冯贡切 敷空切 房戎切4.切下字为“兖”的切语“兖”今为齐齿呼,中古却属山合三獮韵。(iu)切下字为“兖”,i 把 来变;上字若翘舌,变 u 才周全。香兖切 思兖切 子兖切陟兖切 昌兖切 而兖切5.切下字为“六”的切语下字为“六”很特殊,要把韵母变成 u;上字声母“零”或 j,还得把 u 变成 。房六切 莫六切 直六切 丑六切余六切 於六切 居六切 6.切下字为“入”的切语切下字若是“入”,韵母是 i 不是 u。力入切 秦入切 七入切 羊入切广韵中与“入”字同一韵类的反切下字共 8 个:入立及戢执急汲汁类似的变化规律还有一二十条,但仍不能包括全部例外。四角

17、号码练习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反切练习府良切 書九切 胡口切 盧皓切 古華切 徂兮切 昨哉切胡改切 字秋切 與九切 植鄰切 祥里切 旨兖切 即里切子盈切 知庾切 古牢切 平小切 如六切 居銀切 知衍切如林切 居擬切 舒吕切 許救切 力軌切 林直切 卢管切直呂切 丘玉切 其兩切 直弓切 昌緣切 疾緣切 胡礼切ch r ien iuy lei反切释要 殷焕先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反切概说 林序达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反切拼读入门 许梦麟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5广韵反切今音手册 李葆嘉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第一个字(反切上字)注声母,第二个字(反切下字)注 韵

18、母。例如:酒子酉切。子声母为精母,酉韵母为有韵,故酒精声酉韵。因为唐朝的发音和现代的不一样,所以不能用普通话把当时的反切发音出来。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资料,是汉语音韵学的对反切术语本身的不同理解 大致说来可分为 3 种:模棱两可的解释。宋代丁度等编撰的礼部韵略(1037)中说:“音韵展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这种说法似乎认为“反”是指反切上下字与被切字声韵相合,“切”是指反切上下字的拼合过程。宋元之际黄公绍、熊忠古今韵会举要(1297)说: “一音展转谓之反,一韵展转相摩谓之切,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 ”这话好像在说反切上字叫反,反切下字叫切。但并不明

19、确。 清代顾炎武音学五书音论说:“反切之名,自南北朝以上皆谓之反,孙愐唐韵谓之切,盖当时讳反字,唐玄度九经字样序云:避以反言,但纽四声,定其音旨。其卷内之字,盖字下云公害翻,代反以翻, 字下云平表纽,代反以纽。是则反也,翻也,纽也,一也。”顾炎武认为“反 “就是“切“,“切”就是“反”,也有作“翻”和“纽”的。但他提出的南北朝以上称反、唐代以后称切的看法并不精密。孙炎尔雅音义保存下来的反切确实作反,但隋唐以前也有称切的。北齐颜之推(531?)颜氏家训音辞说:“徐仙民 (344397)毛诗音反骤为在遘,左传音切椽为徒缘”,“河北切攻字为古琮 “。颜氏 “反”、“切”并用。 从分析“切韵 “两个字

20、入手,认为反切上字叫 “切“,反切下字叫 “韵”。隋代陆法言切韵序批评前人说:“ 支脂鱼虞,共为一韵;先仙尤侯,俱论是切。”这是说“支脂”反切下字误为同类,“鱼虞”反切下字误为同类,陆氏称“韵”;“先仙“反切上字本不同类,“尤侯”反切上字本不同类( 曾运乾说), 陆氏称“切”。宋代沈括 (10291093)梦溪笔谈卷十五说:“所谓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金代韩道昭五音集韵序说:“夫切韵者,盖以上切下韵,合而翻之,因为号以为名。”沈、韩两家阐述得尤为清楚。各种说法不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作诗填词或者读古文,总会发现不大会用或者不认识的字,只好去查韵书或者字典,有的字新华字典或者辞海也解

21、释得不大详细,就只能去查古代类书。比较常见的有佩文诗韵、诗韵合壁、词林正韵、康熙字典、辞源等等,不过韵书里注音的字很少,多得是典(这三本只合壁有典),所以还是要查字典。查了字典,不免要有个大大滴疑问:那字是啥啥切的,都是怎么读。下面偶就来简要地说说反切法。一、说字声为了通俗,采用部分汉语拼音,也可能说不大明白。三十六声母全清:帮端精凡心非知照影审次清:滂透清溪敷彻穿晓全浊:并定从群邪奉澄床匣禅次浊:明泥疑来微娘喻日这一组-浊擦声:鼻音、元音 边音:来。康熙字典前边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四声图,有条件的自己看书。全清次清全浊次浊重唇-帮滂并明轻唇-非敷奉微舌头-端透定泥舌上-知彻澄娘齿头-精心 清 从

22、邪 正齿-照审 穿 床禅 牙音-见溪群疑 喉音-影(喉) 晓(舌根) 匣(舌根) 喻(半元音)舌尖- 来舌面- 日简单说一下中古 JQX(今读)这几个音的分化1、见:GJ(清)2、溪:KQ(清)3、群:上 GJ 阳平 KQ(浊)4、晓:HX(清)5、匣:HX(浊)6、精:JZ(清)7、清:KQ(清)8、从:上 J 去 Z 阳平 QC(浊)9、心:XS(清)10、邪:阳平 XC 去 XS(浊)平:阴平、阳平=清、浊上:清、次浊(为上)、全浊(变去声)去:清、浊入声:清=阴平-上-去 全浊和一部分不送气的塞声=阳平 次浊=去偶总结了三句话来说入声:全浊入声多阳平,次浊入声派去声,全清入声派四声。四

23、呼字音的韵头或者韵腹。共有开口、齐齿、合口、撮口这四种。开口:韵母 IUV齐齿:韵头 I 或韵腹 I合口:韵头 U 或韵腹 U撮口:韵头 V 或韵腹 V反切和上字的清浊、以及下字的四呼有些关系,所以先简要地说说字声。另外,填词也要分四声的,对于去声的应用尤其要注意,个别词牌对四声的清浊也是很严格的。曲子就更严了,所有曲牌都要分四声,不过现代人填曲,能分四声固然好,不分也没什么,毕竟会唱的不多。二、说反切反切的第一字叫做上字,第二个字叫做下字,得出来的字叫做被切字.今人要用普通话读上字、下字和切字,所以下边仍用拼音。一般的字只取其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拼在一起,如:住-之戍切 等还有大约有十种情

24、况:1)下字仄声,上字是送气阳声,则切字不送气。如:忌-渠记切2)上字全浊,下字上声,则切字读去声。如:杜-徒古切3)上字是微母,有时候切字的声母可能是 M(一般都正常)。如:绵-武延切4)上字是元音或者半元音,切字声母从下字的韵母。 如:王-余狂切 奥-乌到切5)下字 ZH CH SH,且是开口或者合口呼,则切字为齐齿或者撮口。如:骗-匹占切具:举朱切6)上字 ZH CH SH,下字齐齿或者撮口,则切字为开口或合口。 如:贞-知婴切 煮-章与切7)上字 GKH,下字齐齿或者撮口,则切字的声母是 JQX。 如:价-古讶切 穴-胡决切 犬-苦泫切8) 上字 JQX,下字开口或者河口,则切字声母为 GKH 如:恭-九容切 恐-丘陇切挥-许归切9)上字 JQX,下字开口或者合口,则切字声母为 ZCS 如:紫-将此切 操-七刀切遂-徐醉切10) 上字 ZCS,下字齐齿或者撮口,则切字声母为 JQX 如:精-子盈切 徐-似鱼切千-苍先切我又总结了四句话。上字阴阳定声母,下字四声定韵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