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教师:强丽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教材第 93-95 页的内容,“ 想想做做”第1、第 2 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的标准下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热爱数学的情感。4、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感受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
2、样性和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必要性教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1、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2、揭示课题:板书:统计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按运动项目统计(1)谈话:想知道参加跳高和长跑的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按运动项目分类)(2)同桌合作,完成表格。项 目 合 计 跳 高 长 跑只 数(3)学生合作,汇报统计结果。(4)提问:看到这张统计表,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参加跳高的有多少只
3、,参加长跑的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2、按动物种类统计(1)谈话:还可以怎样分类呢?(按动物种类分类)(2)同桌合作,完成表格动物种类 合 计 狗 兔 猴只 数(3)学生汇报统计结果。(4)看着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小狗有多少只,小猴有多少只,小兔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归纳小结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不同?(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别按运动项目和动物种类分类)“合 计” 一栏的数量为 什么相同?如果不同,说明了什么?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比较两次统计过程的不同,感受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和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必要性。)三、实践应用1、完成课本第 95 页“想想做做”
4、 第 1 题课件出示第 1 题,问:商店买来一些茶杯,我们可以怎么分类呢?1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引导学生按形状分类,按价格分类。2 学生自己独立填写表格形状 合计 有把杯 无把杯个数 9 5 4价格 合计 2 元 3 元 4 元个数 9 3 4 2(3)交流统计结果,提醒学生查看“合计” 一栏数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该怎么办?(说明数据找错了,重新找数据)2、“想想做做第 2 题 ”(1)出示第 2 题,观察这些图形,我们可以怎么分类?学生独立完成,并填写表格。(2)交流统计结果(3)提问:比较两次统计的结果,我们知道了说明?四、课后延伸师: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的知识统计我们班的同学情况吗?引导学生从性别和年龄两方面来统计学生完成表格性 别 合 计 男 生 女 生人 数年 龄 合 计 7 岁 8 岁 9 岁 10 岁人 数统计学生年龄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要满 6 周岁才能读一年级,满 6 周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五、回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