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锡伯文和满文的源流关系.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266477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锡伯文和满文的源流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锡伯文和满文的源流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锡伯文和满文的源流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锡伯文和满文的源流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锡伯文和满文的源流关系佘吐肯(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6 年 12 月 第 4 期作者简介:佘吐肯,男(锡伯族),伊犁师范学院副教授。 锡伯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中华民族中有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之一。锡伯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三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人口约 18 万余人。由于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东北的锡伯族通用汉语汉文,而居住在新疆伊犁的锡伯族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满语支。锡伯语同满语在语音、词法、句法、词汇诸方面基本相同或完全一致。书面语的突出特点是,在语音上有元音和谐律,即相同元音出现同一词里和谐适应

2、,且有重音;构词法属粘着语,动词除词根不变外,各种形态变化均可附加中缀或后缀;语法上语序是 sov 型,即主宾谓。文字属于拼音文字,有 121 个形体字母,其中有 5 个元音,18 个辅音,10 个拼写外来音的字母。字母的基本笔画有字头、齿牙、圈、点、字尾,各种方向不同的撇和连接字母的竖线。书写时,顺序从上到下,行款从左到右,同一个字母出现在不同位置上都有不同的字型,即独立、词首、词中、词尾四种不同形体。锡伯文的基本字型、拼写规则等等,都不是锡伯人的祖先创制的。锡伯文的基本笔画和书写特点,也不是锡伯文所特有的,而是有其历史演变过程和历史继承性。这个历史演变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粟特文回鹘文蒙古文老

3、满文新满文锡伯文。 粟特(Sogd),是中亚西亚古国,早期活动在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居民属于伊朗语族,主要经营农牧业,约公元前 6 世纪到 5 世纪形成阶级社会和国家。在历史上,突厥各部落首先畏兀尔人在 9、10 世纪的时候,曾和住在中亚西亚的粟特人其他伊朗支的部落进行过相当长的战争。连绵不断的战争,不仅使两个部族之间的政治经济相互渗透,而且文化的渗透也十分明显。这一战争是这样结束的:畏兀尔人战胜了粟特人和伊朗支其他部落,并建立了回鹘汗国。畏兀尔人在漠北时期使用的是鲁尼文(runic),用鲁尼文字母拼写突厥语,史称古突厥文。建立回鹘汗国后,国势逐渐强盛,粟特人受汗国统治,大量的

4、粟特人移居汗国境内,畏兀尔人开始利用粟特文记录畏兀尔语,后略加修改老粟特文,以粟特文字母为基础创制了拼写畏兀尔语言的回鹘文。回鹘文字母因年代差异而有所不同,文献中使用较少的为 18 个,最多的为 23 个。其中 8 个元音由 5 个字母表示,22 个辅音由 18 个字母表示。在早期文献中,一个字母有时表示两个以上的语音,后期才在相应的字母左右加一个点或两个点加以区别。字母分字头、字中、字尾,行款从左到右,书写从上到下竖写。现在回鹘文有碑铭和文献。碑铭中以九姓回鹘可汗碑为最久远、最有名;文献中以乌古斯可汗传说、金光明经、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高昌馆杂字、高昌馆来文等著名。11 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

5、、学者尤斯甫哈斯哈吉甫的古典叙事长诗库达德库比力格(KudatkuBlik即福乐智慧),就是用这种文字写的。这部著作的原本,现存在奥地利维也纳国立图书馆。 伊斯兰教还未巩固加强之前,住在西亚和蒙古的大多数突厥和蒙古部落使用回鹘文。这一文字当时使用的地区,曾经远达葱岭以西。后畏兀尔人在葱岭以西建立哈喇汗国,地域接近阿拉伯,所以他们首先接触伊斯兰教,10 世纪后半叶,伊斯兰教随同哈喇汗国的强盛向东发展进到喀什噶尔,继而传入叶儿羌,又传入和阗,到 13 世纪初年,畏兀尔人大都改信伊斯兰教了,随之他们用粟特文创制的回鹘文也逐渐被阿拉伯文排挤。回鹘文成为死亡了的历史文字。 11、12 世纪时,今蒙古草原

6、上及草原的周围,有大小许多部落,其中有蒙兀儿部(即蒙古部)、克烈部、塔塔儿部、蔑儿乞部、斡亦刺部、乃蛮部、翁吉利部、汪古部等。乃蛮部落的首领塔阳汗(Tayancian,Tayag Khan)在 1204 年,把回鹘文介绍到蒙古西部,乃蛮部落等开始使用回鹘文记录蒙古语。1206 年,铁木真结束了蒙古各部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蒙古国,并被各部尊称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时,曾经俘获乃蛮部掌印官畏兀尔人塔塔统阿(Tatatonga),以其尽忠职守,仍命居左右,掌理文书印鉴,教授蒙古诸王贵族子弟以回鹘文,后命用回鹘文拼写成蒙古国书,蒙古人从此使用回鹘文拼写蒙古语言,有了各部落通用的文字。一直到

7、14 世纪末为止,官方文件始终使用这一文字,习惯上把它称为“老蒙文”。 蒙古人起初毫不变动地使用了回鹘文,随着喇嘛教传入蒙古草原,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西藏学者彻基斡色尔(有的译为却吉斡斯尔)改进了回鹘文。这位西藏学者因为要把佛经译成蒙文,所以从藏文里借用了 5 个字母,补充了回鹘文,制定了与回鹘文不同的新书法,使之适合于蒙古语。他于元元贞至大(12951311)年间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大德九年(1305)自藏文翻译入菩提行经,至大四年(1311)著释菩提行经,后为了转译梵文,应用了名为“卡立克”的专用字母,自梵文翻译五护符及跋,特别是他所著的蒙古语早期语法著作蒙文启蒙,对蒙古文拼写方法作有系统

8、阐述,是其最著名的重要著作。 17 世纪,对蒙文作了进一步改进,使之更适合于蒙古语特点,字母中去掉了那些标记非蒙古语语音符号,并且改进了一些字母形式。通过多次改革,至 17 世纪回鹘文式蒙古文发展为两支:一支是使用于卫拉特方言区(清时亦称额鲁特、厄鲁特,分有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和硕特四部)对原有蒙古文稍加改进的托忒蒙古文,现仍在新疆的蒙古族中使用;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又称“扈杜蒙”蒙文。现行蒙古文有 29 个字母,其中 24 个辅音由 24 个辅音字母表示,7 个元音由 5 个元音字母表示。多数字母出现在词内位置不同而写法不同,有词首、词中、词尾三种变体,有转写非蒙古语的字母,书写从上到下,行款从左到右。这就是“新蒙文”。 满族的祖先女真人起初也没有自己的文字。女真人强大以后,与邻国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