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中国人之中华文化本体.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259386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人之中华文化本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中国人之中华文化本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中国人之中华文化本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中国人之中华文化本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中国人之中华文化本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论中国人之中华文化本体内容摘要; 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诸多创见性的理念,在学术上和实践上都受较大的突破。首先,作者对人的文化本体性作了先导性的阐述,指出了人的缺位和文化缺位的事实,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使文化和人归位和发展的策略,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作者对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本体性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对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及其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强调和着力;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伪问题的提出与论证,更具有批判性和独到的见地,发人深思,富有认真负责的创新性和高屋建瓴的力度。本文对中国人和中华文化的认识揭开新的一页,使得中国人与中华文化的创新步入一个新的高度。为了达

2、到这个目标,作者对如何使中国人和中华文化走出困境也十分关注,提出了具体力行的创见性的方法,比如,建构文化心理状态,实现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和人文教化等等;如果不迅速行动起来,改变现状,中国人和中华文化已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危机重重,甚至处在奴性自由的死亡的前夜。这是事实,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尽快地完成中华文化的振兴和繁盛的任务,不仅对中国人的真实存在和发展,而且对全人类的发展,都会发挥伟大的智慧和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人的文化本体,中华文化本体,人与文化的缺位与归位,人的存在与发展; 当我们的哲学远离了自己的存在,我们的认识就远离了人和文化,成为一种自说自话的虚妄。我们通过对中国哲学界的研

3、究现状的考察,发现了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不仅有假大空的低级俗套,更有远离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的心猿意马,甚至有的人仍旧把否定中华文化当作前卫,结果造成了中国当代哲学的颓废沮丧和不知所云的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有些人放弃了哲学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更多的人丢弃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一味地哗众取宠和为名利所累,把哲学变成了追名逐利的低级趣味的工具。如此障蔽了哲学和哲学家的慧眼,失去了慧根;看不到应该看到的东西,做不到应该做到的事情。 本人认为,在当今的中国哲学界的研究课题中,最急迫的课题之一是尽快完成“关于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归位和确立”的大事。因为,中国人得以立足的中华文化无论在思想上活在

4、现实中都被我们破坏的体无完肤,因而造成了中国人的非存在状况。虽然在讲所谓的“以人为本”,而这里的人是处于缺位状态的虚幻的人!人的缺位是因为文化的缺位!引起中国人的缺位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缺位所至。因此说,中国人得真实存在和发展有赖于中华文化的归位和创造性地发展。否则,没有中华文化的振兴和发展,就根本谈不上中国人的自由与发展。 一,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及其意义 人的文化本体 文化是人的根本,是人得以立足的基础,是人得以真正地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源泉。树大则根深,根深则叶茂,这是不言而喻的。同样,对于人的文化根本而言,人的存在和发展完全仰赖于文化的根基深厚,否则,无论是人的立足,还是人的存在与发展等

5、等都是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这也是不证自明的真理。在论语中,孔子说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朱熹在四书集注解释说, “本,犹根也。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为仁,犹曰行仁。与者,疑辞,谦退不敢质言也。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 ”又说,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尹氏曰:“ 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 ”这里所谓的根本和务本(关注和维护根本) ,就是人之成人的文化根本,是人的文化本体;而这里的“不知人”,即是不了解“人”,也就是心中无人的理念,眼里就没有看见人。这个“人”是真实性和普遍性的个体之人,这个“人”是文化之

6、人、道德之人、社会之人、人类之人。离开了文化的根基,不去关注/维护/ 培植文化根本,这个“ 人”及其各种属性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人的文化存在的本体性分析 们关于人的认识和阐述中,虽然已经掌握了人的各种属性,诸如,人的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和自然属性等等,如果没有人的文化属性将这些属性加以整合,它们就不会真正产生效力,正是文化的教化方才赋予人类各种基本属性。文化与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紧密相关的,正如论语中的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由此我们对人的认识有了超越性的发展!以往的研究对人的认识,只是强调了人的属性的把握,充其量对人的本质属性与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进行了揭

7、示,没有从文化本体上对人的属性及其构成的相关性上揭示人的文化性存在,带有严重的局限性。我们的人学是从文化的本体上对人的文化根本和基础的认识和建造,因此,对人的文化本体性和具体性的认识和建造具有全面性、根本性和完整性的真实把握和辩证认识。 同样,在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也创建了各种各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他们都是与人的文化方式相关联的,离开了人的文化方式,任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这里所说的就是人的文化本体理念。人的文化本体理念的含义和意义并不难理解,这即是说,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产物。而人之为人的文化特性及其维护,首先是指文化本体性质,人文精神和

8、人的方式;确立人的文化本体,应该思考,如何使文化精神大放异彩,如何以人的方式来建造“人的世界”;其次是说人的语言、知识、技能和各种文化方式;第三是指,人文的教化内容和教化方式;第四是指,人的交往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建造;如此等等。 说到文化,必须从“人文” 互创、互动和统一的立场出发,揭示文化内涵意义。在文化释义中,本人体出了文化与人的相关性的六个命题:命题:文化人类掌握世界的独特方式;文化是人类形成自己的历史存在,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特征,是人类这种生物种居住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根本标志。命题 文化人类社会存在的复合条件;正是人类自己的创造物构成了人的生存发展的客观环境。然而。这种客观环境是由物质文

9、化,规范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构成了人真实存在和全面发展的复合条件。命题 文化人类自我相关的中介系统;所谓“自我相关”,就是文化与人类有着同构性,即保持信息的交换。即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是人类继续进行文化创造的中介系统客观的前提条件,思想的和物质的工具系统,以及其他必要的达到目的的手段等。命题 文化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和根本途径;由于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差异而形成了人类存在的实然性和应然性的对立,和人的需要、人性发展的实现与遭受压抑现实的差别,为了摆脱困境,人类必定追求自由和理想,以超越现实,其动力源泉和根本途径就是文化创造。命题 文化人类生活实践的总体性尺度;即指出,文化创造是人类“按照

10、美的规律塑造物体”的集中表现,在这里总体性尺度是人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统一,文化正是人类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活动的产物。命题 文化一个日新月异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文化表征着人类创造价值和意义,追求价值和意义的本性,由此而形成了一个新陈代谢的人类进化过程,文化价值从意义性到非意义性的转变,是创造新的价值形式和内容的指示器。 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作用 由此说来,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是中国人得以立足的根本。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符号,语言和知识,尤其是人之为人的仁义礼智信的根本;二方面,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价值和意义的理

11、解,三方面,特有的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决定着人的生活价值取向;四方面,独特的中国人的社会交往方式和生产方式,形成了民族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文化认同;这些文化符号所内涵的思想精神和情感,渗透到了每个人的身心和文化基因中,是实实在在的和根深蒂固的,历经各种世间风雨沧桑也无法改变,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当然,人的文化本体,乃至于中国人的文化本体是不断地创造和发展的,由此构成了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孔子在礼记中庸中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天命本性道理/ 道德/,均为文化创造和文化认识的结果;然而, “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

12、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在人的文化学习和修养过程中,自觉性和道德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庸与中和则是最为可贵的。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由此,根据文化获得的多少和自觉与否,把人分成了君子和小人,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 这就是说,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儒学

13、的本质是仁学,仁学即是人学。以仁者爱人的思想为基础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各司其职,各中其道;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实现天下大同,是多元文化的和谐统一;实现君子和圣贤的理想人格,如孔子所说,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要掌握中庸、中道的思想原则;等等。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伪问题 从文化考证学的立场看,20世纪的中国人是一个捧着今饭碗到处讨饭吃的“叫花子”。就好象是一个不肖子孙,败光了自己的祖业,变得一文不名、穷困潦倒,其惨状不堪入目,令人难忍的是其并不知道羞愧和难堪。 “没文化”成为许多中国人的真实写照,它们如此没

14、文化皆因为他们“反文化”,甚至仇视自己的文化!在这里,我们要问:中国人为什么会在文化面前如此地穷困潦倒?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中国人怀有反自己的文化和仇视自己的文化的心理态度? 21世纪的中国人想到要改变形象,却往往崇洋媚外,以西方国家马首是瞻。凡是西方的都是他们所崇敬和顶礼膜拜的,即使不是西方的,只要不是中国的,他们都拿来崇敬和顶礼膜拜。为了改换自己的根基,在思想界,有人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了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目的就是想要用西方文化彻底改变中华文化!以能彻底丢弃中国文化达到“全盘西化”。毫无疑问,这完全彻底地是错误的!这种想法和做法,在逻辑上和现实结果上都是错误的。显然,这首先是自卑的文化心

15、理驱使下的一种妄自菲薄心态和行径,导致的却是中华文化遭贬抑和自我文化毁灭的悲剧后果;其次,这是维护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单边主义的奴性思维和行径,第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放弃了自己民族和文化的尊严,丢弃了自己文化的宝贵财富,匍匐在权势者的脚下,当奴才作马牛的卑劣行径;第四,这是对自己民族和对整个人类文明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造成了既不在乎又不负责、既不重视又不保护文化宝藏,只是一味任人宰割,任人掠夺,任人毁灭;第五,或许在原本意思上是想进行文化创新和改造,实际上在没有对自己的文化做到真正认同、没有文化自觉意识和自我创新意识情形下,最后导致在放弃了自己文化的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彻底丢弃了对自己文化的认同

16、,完全没有了文化学习、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等等意识;第六,在根本上讲,是丢弃了中国人做人的尊严和人格!丢弃了做人的要求,尤其丢弃了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任人欺凌,任人诬蔑,任人糟践! 从理论上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伪问题,是一个虚假命题。从实际上看,是极为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的。说到底,这一命题或提法中有本质区别的是,无理论分析且自命不凡,无思想内涵且空洞无物,逻辑混乱且自相矛盾,理解错误且纠缠不清。在此思想混乱的基础上,导致的结果是挖掘祖先根基,亦有卖国求荣、仰人鼻息之嫌。最终会有出卖民族独立、甚至最后导致彻底消灭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这样一来,于己于人有百害无一利! 那么,为

17、什么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伪问题,一个虚假命题呢? 首先,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命题中的“ 中华传统文化”的提法是一个误导,它突出地传递了对中华文化的错误信息,即错误地引导人们,使人觉得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死去的、停滞的、不再发展的文化。实际上,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不管人们如何看待,她仍然健在且生生不息地发展着。因此,应当直接称谓为“中华文化”,永恒的中华文化,既不是单单属于古人的,也不是驻足于古代一成而永固不变的,相反,中华文化是活着的文化!她活在13亿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无论语言和思想上,或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文化发展的历史传承上,都是有着活水源头,源远流长

18、,不断开拓创新的伟大文化。因此,把中华文化称作既成不变的“中华传统文化” ,是一种有严重的文化认识论和文化考证学错误的提法和做法。 其次,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命题中所谓的“ 传统”,也不是古代的,更不是死去的和一次不变的东西,而是在我们的建造中不断延续和不断生成的。所谓传统,就是指传承与统合,是文化创造在时间性和空间性上的统一。文化的传承是文化的时间性,强调了延续和传递我们文化中的最优秀的东西,文化的统合是文化的空间性概念,是指我们每一代人不断发展和创新中,把以往的优秀文化成果继承下来并与现代人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形式加以统合,是的文化发展不断在文化创新中融入崭新的内涵与形式,使文化不断得到

19、扩展和创新。文化传统之“海纳百川”,方使得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达到了博大精深的程度。 第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对中华文化的怀疑和丢弃,剥夺了中国人得以立足的根基,文化中国和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实质和根本内涵,无论何时何地,都须臾不可或缺,一旦中华文化或缺,就会导致中国人的或缺;有些人鼠目寸光,看不到中华文化中的伟大思想内涵和极其珍贵的文化精髓,把中华文化看作包袱,弃之如撇履,毫不留情地当作包袱抛弃掉;甚至提出要“换种”, “让中国做西方三百年的殖民地”。简直是对中国人的犯罪,是对中华文化的绝对否定和极度的污蔑!之后,中国人已经没有了立足的根基,中国人的精神以流离失所,不仅失去了精神的家园,

20、而且失去了文化家园。在文化缺位的时期,中国人已经沦落为文化的“乞丐”!不认自己的家门,不认自己的根本,不认自己的祖先,不是立足根本,广收博纳,而是要用其他的文明取而代之。这种极端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是极为有害的!这一切都表现了对中华文化的无知和浅薄!这种想法和做法,非但不能解决中获得发展和社会矛盾,而且对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都会导致一种破坏性结果的。 第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我们社会和人自身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的课题,不是传统文化需要现代化,任何文化都需要不断地进取而时时保持现代化。这里的“现代化”是指“西方化”,提倡“ 全盘西化 ”,要用西方文化来取代中华文化。这是完全错误的,也

21、是完全不可能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在逻辑上是一个悖论:“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这一悖论是说,乌龟是爬得很慢的动物,阿基利斯是古希腊跑得最快的人,跑得最快的人却追不上爬得很慢的动物乌龟。这种相悖的情形恰恰出现在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中国和发达的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中。中国发展虽然快速,可以在20多年的时间里追赶西方缩短了50年的距离,但与西方的距离还相差几百年。但是,中国社会发展以这种方式,是永远也追赶不上西方的发展的。 从发展态度和心理上看,不仅在思想认识上是没有独立性的和缺乏创造性的;而且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以“洋奴主义” 为指针,爬行在别人的后面,纯粹是害人的、奴性十足的和没

22、有根基的状态。这种心态与学习西方文化的态度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没有主体性和自尊心,后者是有根基的主体自主地和创造性地吸收和进取。从发展方式上看,近年来中国社会发展采取了掠夺性地和竭泽而渔性地开发,极大地破坏或不可弥补地毁坏了资源和生态环境,在世界经济体系的某个微不足道的GDP数字进取中,却使用了占世界经济全部的1/3近1/2资源和人力。在发展模式上看,中国使用的是跟随西方的和单打一的,导致了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和各种矛盾凸现。虽然现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使认真执行,可是要见到效果需要等待时日;在发展道路上,对西方社会的跟随是亦步亦趋的,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看,在价值观上,采取了金钱至上和舍义逐利的价

23、值取向。 归根到底一句话,中国已经完全进入到西方话语世界之中,以西方话语权、西方的话语方式和话语规则为准则,由西方文化作承载的基础,中华文化找不到自己的根基。中国人的西化或者异族化,就如同“邯郸学步” ,已经不会走路,迈不开腿了,只好亦步亦趋地爬行。所谓的中国发展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彻底丧失了中华文化的本体和中华文化的精神!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成了没有根基,没有头脑的乱碰乱撞的盲人瞎马!这哪里是文化的现代化?纯粹是一场文化的灾难!更何谈实现所谓对文化的变革和现代化建设? 因此,对文化的心理态度和思想观念决定了发展的选择和活动的结果。而要说到文化现代化和先进文化和先进文化创建,我们必

24、须指出,努力使中华文化本体回归、建构中国人的中华文化本体、是我们的正道。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人们已经看到,中华文化就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早在1980年代,几十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带给人类毁灭性的灾难时,急切地呼吁,我们要回到2500年以前,去学习孔子的思想智慧,就会对人类的发展有更好的作为!而不是用现今西方的科技和资本的方式,毁灭世界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导致人类的最终的灭亡! 中华文化是世界的文化宝藏,与中国人的态度截然相反,世界各国有品味的人们和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成就是极为珍视和爱护的,在法兰西的宪法中明文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格言,以法兰西的民主自由思想立国的美国,在其宪法中也写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格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的入门大厅里,也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格言! 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格言正是实践孔子儒学的核心“仁”的“忠恕之道”,是践履“ 仁”的正道。西方学习孔子的智慧抓住了最核心最根本的东西。而我们中国人自己却将自己的根基中华文化本体掘掉了,失却了最宝贵的东西!不仅如此,中国人还把大量的毁灭性的灾难当成宝贝高价买来,造成了中国非持续性的发展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