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作业 (网上形考_任务二) 成绩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结合第二章个人礼仪的内容从心灵美、外表美、行为美等方面谈谈您的理解? 答: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 这段话可以从各种层次上来理解和发挥。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 “质”是指人类朴素 的本质, “文” 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 “质胜文则野” 就是指人 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 “文胜质则史”就是指 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 基,所以要“ 文质彬彬”,文化
2、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小而言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 “质”是指质朴的品质, “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 “质胜文则野” 就是指一个人没 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 “文胜质则史” 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 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得节而不切实际。所谓 “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 文胜质则史” ,忘了做人的根本。 所以要 “文质彬彬” ,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 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广而言之, “文质彬彬” 还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 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以理解和发 挥,从而使“文”与“质” 成为一
3、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 2阅读毕淑敏教养的证据 (从网上下载) ,结合个人修养风度和得体行为礼仪习惯的养成谈谈您的体会? 答:修养里也包括了人生的阅历后的一种涵养,这是让人感到很舒服的一种感觉,一种气势。修养是一种人生体验到极至的感悟,是人生感悟极至的平静,那是一种更为简单纯净的心态。 风度是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审美观念和精神世界凝成的晶体,所以它折射的光辉也最富于理性,最富于感染性。如果你很平凡,优雅的风度能让你出类拔萃;如果你很优秀,翩翩风度能让你卓而不凡。拥有风度是每个人所梦想和追求的。因为拥有它,社会场合就可以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在事业上,便可平步青云。所有渴望成功的人
4、们,如何用美的心灵、丰富的知识及难得的阅历筑起风度的大厦,挖掘与培养自身的潜力;如何做一个有风度、有修养、成功、幸福的现代人;如何使自己塑造成一个魅力四射不同凡响的现代风度的人。这些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行举止等表现出来的。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走路的步态,待人接物的风度。朋友初交,互相打量,立即产生好的印象。这种好感除了来自言谈之外,就是来自作风举止了。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傲慢,就表露出一种高雅的气质。气质美还表现在性格上。这就涉及到平素的修养。要忌怒忌狂,能忍辱谦让,关怀体贴别人。忍让并非沉默,更不是逆来顺受,毫无主见。相反,开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大气凛然的风度,更易表
5、现出内心的情感。而富有感情的人,在气质上当然更添风采。我们想要加深修养,就应该要: 1.要改言,改性,改心. 2.要受教,受苦,受气. 3.要思考,思想,思虑. 4.要敢说,敢做.敢当. 3、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亲爱的学员,您了解六尺巷的故事吗?请查阅六尺巷的由来,并结合现实谈谈邻里相处的礼仪? 答:六尺巷的由来: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
6、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亲爱 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惟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
7、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他家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也不能太落后。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 得出邻里相处的礼仪: 第一,从思想上要重视与邻里和睦相处与友好往来。不论生活在哪里,总是离不开邻里相处,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邻居相处一般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做到和睦共处。由于邻里靠近,免不了你来他往,这就需要
8、以礼相待,以礼相交,相互关照,相互谦让,和善相处。第二,邻里之间每次相遇都要亲切地打招呼,相互尊重生活习惯,防止互相干扰。特别是有上夜班的人,或者有什么特殊情况时,就需要保持安静、相互照应。邻居家的一草一木、小动物、小孩子等都要如同自己家的一样爱护。离家外出时要招呼一声,请邻居帮忙照看一下家庭,回来时可以买点纪念品作为礼物送上。 第三,不要说邻居的坏话,即使看到一些事情,也不能对其他人讲,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就只当没看见。如有邻居家的孩子串门来玩,就像对待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吃东西、喝饮料时,也要给邻居家的孩子一份吃的或饮料;如果邻居家的孩子损坏了自己家的什么东西时,也不要生气,给予教育、指导和关照 第四,邻居之间如果发生了什么事,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一定要相互谦让。住楼房的要考虑到别人的安静,防止乱敲、乱蹭,发出很大的声音,弄得四邻都不得安宁。有的人放立体声收录机、电视机等,把声音调得很大,整栋楼房都能听得到;有的人安装空调,就紧贴在邻居家一边,又有热气,又有噪声,弄得邻居家夏天无法开窗户;有的人摆放东西就专爱挤占邻居家的门前等等。这些都是不顾别人,只图自己方便,有的甚至想占点便宜,而给别人带来不便,影响别人的生活。这是自私的表现,与礼仪的要求差之万里。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在自己说话、办事、乃至一举一动之前,首先要考虑到别人,最低限度是要做到不妨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