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9258170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 “统计”一词的含义有 A.统计活动 B.统计资料 C.统计机构 D.统计学 E.统计软件2.收集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关数据常用的方法有 A 直接观察法 B 采访法 C 报告法 D 通讯法 E 实验设计调查法3.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大量观察法 B综合指标法 C统计推断法 D统计比较法 E统计应用法4.统计研究包括的基本过程有 A.抽样调查 B.收集数据 C.统计分析 D.资料整理 E.编制统计表5.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 )A. 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 B.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 C.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 D.只能是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 E.不同研究目的下,总体

2、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6.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 机床数量 B.学生人数 C.耕地面积 D.粮食产量 E.汽车产量8.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 所有制 B生产能力 C职工人数 D增加值 E企业名称9. 考察全国的国有工业企业情况时,不变标志的有 A.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劳动生产率 D.所有制 E.年产值10.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 A1999 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 C某市年供水量 D某地区原煤生产量 E某学员

3、平均成绩11.要研究某市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与福利情况,下列各项属于统计指标的数据有( )12.A.老王年工资收入 3 万元 B.某市国有企业人均年工资 2.5 万元 C.李大妈年工资收入 1 万元 D.某市国有企业职工人数140 万人 E.某市国有企业职工年工资总额 350 亿元12. 据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的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 )A.某企业为亏损企业 B.全市工业产值 1. 2 亿元 13. C.全市机床台数 7500 台 D.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 30%E.全市工业企业职工人数 10 万人13. 质量指标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 钢材年产量 C 生产能力利用率 D单位生产总值的能

4、源消耗量 E资产收益率14.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 人均产值 B平均工资 C工资总额 D社会总产值 E产品合格率15、在工业普查中, ()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 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1.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A 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2. 非全面调查包括 ( )A. 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快速普查 E.统计年报3.普查是一种()A.专门组织的调查 B.连续性调查 C.不连续调查 D.全面调查 E.非全面调查4.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

5、 2010 年 11 月 1 日零点,以下应计算在人口总数内的有( )A2010 年 11 月 1 日 12 点出生的婴儿 B. 2010 年 10 月 31 日 8 点出生的婴儿 C2000 年 10 月 31 日 22 点死亡的人D2010 年 11 月 1 日 2 点死亡的人 E2010 年 10 月 31 日 23 点出生,24 小时后死亡的婴儿5.我国进行的五次人口普查属于( )A. 全面调查 B. 不定期调查 C. 定期调查 D. 经常性调查 E. 一次性调查 6.重点调查的“重点” 单位指( )A. 在国民经济中作用重要的单位 B.是全部单位中的一小部分单位C.能反映总体基本情况

6、的单位 D.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显赫的单位 E.其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大的单位 7.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下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有(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E. 典型调查8.下列应该采用经常性调查的有( )A. 年末人口数 B.人口死亡数 C.人口增长数 D.人口出生数 E.人口迁移数9. 抽样调查(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其目的是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C.它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D.其调查单位是随机抽取的 E.抽样推断的结果往往缺乏可靠性10.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

7、 ) 。A. 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 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D. 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11.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A.工人按出勤率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人口按年龄分组 D.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E.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12.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 )A. 工业企业设备普查 B.零售商店调查 C.人口普查 D.工业企业普查 E.学生健康状况调查13.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A.调查目的 B.调查对象 C.调查项目 D.调查时间与期限 E.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14.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

8、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 C.确定调查项目 D.确定调查时间与期限 E.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15.统计调查表的表式一般有( )A. 一览表 B.单一表 C.综合表 D.明细表 E.汇总表1.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 ( )A. 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 B.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C.要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选择 D.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 E.要根据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的不同来选择2.下列分组中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2A.工人按出勤率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E.人

9、口按年龄分组3.下列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 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口组中无法确定 D.就是组平均数 E.在开口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5.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 )A. 变量值的大小 B.变量性质的不同 C.选择的分组标志 D.组距和组数 E.组限和组中值6.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 ) 。A. 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100 B.各组的频率大于 0 C.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D.

10、 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7.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最常用的形式,从构成形式上包括:()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栏标题 D.计量单位 E.指标数值1. 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 。A. 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进出口总额2.根据总量指标反映的现象的性质不同,计量单位一般有()A.实物单位 B.数量单位 C.劳动单位 D.价值单位 E.质量单位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 )A. 工业增加值 B.商品零售额 C.房屋竣工面积 D.工资总额 E.年末人口数4.下列哪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11、)A. 产品合格率 B.废品量 C.单位产品成本 D.资金利润率 E 上缴税利额5.指出下列指标中的质量指标( )A. 劳动生产率 B.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 C. 利税额 D. 设备利用率 E. 新产品品种数6. 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A. 百分数 B.千分数 C.系数或倍数 D.成数 E.复名数7.分子分母可以对换的指标有 A.比较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8.下列指标中分子为强度相对数的有( )A. 人均粮食产量 B.人均钢铁产量 C.平均分摊到每吨粮食上的水库容量数 D.平均分摊到每万人的零售商店数 E.平均分摊到每万元农

12、业产值上的农业机械马力数9. 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A.粮食平均亩产 B.平均每个家庭拥有小轿车数量 C.单位产品成品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某工厂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10.相对指标中,作为对比的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时间的有( )A.结构相对数 B.强度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比例相对数 E.动态相对数11.下列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A.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103.5% B.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 103.5% C.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百分数 103.5% D.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98.3% E.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 98.3%12.在各种集中趋势类指标中,要受到极端值影响的指

13、标是 A.众数 B.算术平均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13.平均数的种类有(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14. 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条件有(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 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15.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有( )A. 计算相对指标的两个指标计量单位必须相同 B.相对指标必须就同质总体计算C.所有指标都具有可加性 D.所有总量指标都具有可加性 E.平均指标必须就同质总体计算15.把某市 15 个大企业的产值进行平均,这是对( )A.15 个变

14、量值求平均 B.15 个变量求平均 C.15 个数量标志求平均 D.15 个指标求平均 E.15 个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求平均16.下列平均数要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有( )A. 生产同种产品的三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 B.前后工序的三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 C.以复利支付利息的年平均利率 D.平均发展速度 E.平均劳动生产率17.如果两个数列的标准差相同,那么( ) A两个数列的离散程度也就相同 B均值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C均值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小 D均值小的离散程度就小 E均值小的离散程度就大18.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离散程度的指标( )A. 只能是相对数 B. 只能是绝对数 C. 可以是相对数 D. 可

15、以是绝对数 E. 只能是平均数 1219、比较相对指标可用于( )A. 不同国家、地区、单位之间的比较 B. 不同时期的比较 C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D. 落后水平与先进水平的比较 E 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20、在统计中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已知资料的情况而定( )A. 如果掌握基本公式的分子资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 B. 如果掌握基本公式的分母资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C. 如果掌握基本公式的分母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D. 如果掌握基本公式的分子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E. 如果无基本公式的分子、分母资料,则无法计算平均数21、下列采用调和平均

16、数计算的有( )A. 已知各级工人的月工资水平和工资总额,求平均工资 B. 已知某工厂各车间废品率和废品量,求平均废品率 C. 已知各工厂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D. 假定企业按工人3劳动生产率分组,并已知道各组产量,求平均劳动生产率 E. 已知某工厂产品产量及单位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22. 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 1.03:1 B.人口出生率为 14.3% 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 500 斤 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113% 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500 元 F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 245元23. 中位数是(

17、) A由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 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23. 标志变异指标可以( ) 。A 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 B 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 C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 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E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24下列与变量计量单位相同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A标准差 B标准差系数 C平均差 D平均差系数 E全距25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中位数 D 几何平均数 E众数1. 动态数列的种类有( ) A.绝对数动态数列 B.相对数动态数列

18、C.平均数动态数列 D.指数数列 E.分配数列2.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A. 钢材库存量 B.居民收入 C.某企业职工人数 D.全市储蓄存款余额 E.汽车产量3.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A. 某工业企业历年利税总额 B.某金融机构历年年末贷款余额 C.某商业企业历年销售额D.某地区历年年末生猪存栏头数 E.某高校历年招生人数4. 时期数列的特点有A.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B.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C.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 D.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E.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的5.下列各指标构成

19、的时间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A.职工人数 B.商品库存量 C.商品销售额 D.工资总额 E.出生人口数6. 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有( )A. 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增减量 E.平均增减量7.报告期和基期数值之比可以称为 ( )A. 动态相对数 B.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比例相对数 E.统计指数8.平均发展水平一般也称为( )A. 平均增减量 B.动态平均数 C.平均增减速度 D.序时平均数 E.平均发展速度9.增长量因采用的基期的不同,可分为( ) A.累计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 C.逐期增长量 D.最末水平 E.中间水平10.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 )

20、A. 算术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方程式法 D.调和平均法 E.加权平均法11.下列属于动态平均指标的有(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 E.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12.下列属于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的有 A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列 B百元产值利润率动态数列 C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动态数列 D某单位人员构成动态数列 E各种商品销售额所占比重动态数列13.某企业某种产品原材料月末库存资料如下:月 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月末原材

21、料库存量(吨) 8 10 13 11 9则下列针对该动态数列的说法中正确时 ( )A各项指标数值是连续统计的结果 B各项指标数值是不连续统计的结果 C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量 D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 E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得到 5 个月原材料库存总量14.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可采用的公式有( )A B C D E na12.231naan ffaaf nn112312. bac015.平均增减量是( A.各期累计增减量的平均 B.各期逐期增减量的平均 C.累计增减量逐期增减量个数D.累计增减量(时间数列项数 1) E.各期累计增减量之和逐期增减量个数16

22、.某动态数列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 20%.10%.15%.20%;数列最初水平为 300,最末水平为 546,总速度为 1.82 倍。计算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有( A. B. C.4%205204%201510844D. E.%103546%10251024 17.某工业企业 1989 年产值为 2000 万元,1997 年产值为 1989 年的 150,则年平均增长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为( ) 。A.年平均增长速度6.25 B.年平均增长速度5.2% C.年平均增长速度4.6 D.年平均增长量125 万元 E.年平均增长量111.11 万元18.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 )A. 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

23、1 B.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1 C.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 D.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1 E.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9.定基增减速度等于( )A. 环比增减速度的连乘积 B.累积增减量除以固定基期水平 C.定基发展速度减 1(100%)D.逐期增减量除以固定基期水平 E.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减去 100%20. 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2

24、1.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A. 用分段平均速度补充总平均速度 B.联系每增长 1%的绝对值进行分析 C.联系基期水平进行分析 D.结合环比发展速度进行分析 E.正确选择报告期水平22.影响动态数列发展水平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A长期趋势 B循环变动 C季节变动 D季节比率 E不规则变动23. 下列属于季节变动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B.股票价格涨落 C.火车客运量增减 D.建筑施工队完成工程进度 E.北方地区服装销售情况变化24. 对时间序列长期趋势分析常用 A.按月(季)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 C.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D.时距扩大法 E.最小平方法1. 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 A.

25、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E.可随便确定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A商品零售量指数 B商品零售额指数 C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 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 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3.质量指标指数有( )A.产品成本指数 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商品销售额指数 E.产品产量指数4.下列指数中,属于狭义指数的有( )A.多种产品销售量指数 B.多种产品销售额指数 C.多种产品产量指数 D.多种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26、 E.多种产品价格指数5.我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是( )A. 平均数指数 B.综合法指数 C.综合指数的变形 D.调和平均法指数 E.动态指数6.下列指数中属于总指数的是()A. 我国发电量 1990 年为 1989 年的 107.2 B.某机床厂生产的某种自动车床的单位成本报告期与基期比较是 98.8 C.某工厂生产每平方米的丝织和麻织品的成本,2005 年和 2004 年比较时 103 D.某集市2006 年 3 月 10 日的每千克马铃薯的价格是 2005 年 3 月 10 日的 110.5 E.2005 年某地区零售物价水平与上年比较为102.97.平均数指数是( )A两个不同时期的平均

27、数相比的相对数 B总指数 C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D综合法指数的变形 E某些场合下是具有独特意义的总指数8.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A. 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 E.质量指标指数9. 下面的指标(破折号后)可以作为相应指数的同度量因素的有( )A.产品产量指数出场价格.单位成本 B.商品销售量指数销售收入 C.劳动生产率指数 职工人数 D.工人的平均工资指数工人数 E.单位成本指数产量10.编制综合法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 平衡作用 B.同度量作用 C.权数作用 D.抽象化作用 E.比较作用11.下列属于综合指数形式的有 ( )A. B

28、. C. D. E.01qppk110q0qpk101qp12.某百货商店第二季度全部商品销售量为第一季度的 110%,这个指数是( )A.平均指标指数 B.计划完成程度指数 C.总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13. 某厂 2007 年与 2006 年相比,五种产品的价格总指数为 108%,这说明( )A五种产品价格平均上涨了 8 B五种产品的总产值上涨了 8 C五种产品的生产总量上涨了 8D由于五种产品价格提高,使生产总量上涨 8 E由于五种产品价格提高,使总产值上涨 814.某企业今年三种不同产品的实际产量为计划产量的 108.2,这个指数是( )515.A.个体指数 B.总指

29、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静态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15.已知某工业企业报告期生产费用(p 1q1)为 2850 万元,比基期增长 14,又知报告期假定生产费用(p 0q1)为 3 000万元,则 ( )A.成本降低 5 B.产量增加 20 C.报告期生产费用比基期增加 350 万元 D.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生产费用 150 万元 E.由于产量增加而多支出的生产费用为 500 万元16.某企业基期产值为 100 万元,报告期产值比基期增加了 14%,又知以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产值为 112 万元,则经计算可知 ( )A.产量增加了 12% B.价格增加了 12% C.由于价格变化使产值增加

30、2 万元 D.由于产量变化使产值增加 12 万元 E.由于产量变化使产值增加 20 万元17.如果用 p 表示商品价格,用 q 表示商品零售量,则公式p 1q1p0q1 的意义是 A.综合反映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C.综合反映总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D.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额 E.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18.指数的作用是( ) 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 B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C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D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 E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1

31、. 动态数列的种类有( )A. 绝对数动态数列 B.相对数动态数列 C.平均数动态数列 D.指数数列 E.分配数列2.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对客观现象作定性分析编制相关表 C 绘制相关图计算相关系数计算估计标准误3.测量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 A.编制相关表 B.绘制相关图 C.对客观现象做定性分析 D.计算估计标准误 E.配合回归方程4.变量之间的关系按相关程度分可分为( )A. 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完全相关 E.不完全相关5.在相关关系各现象之间( )A.一定存在严格的依存关系 B.存在关系但不确定 C.存在着不明显因果关系 D.存在着不固定依存关系 E.存在

32、着明显因果关系6.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各有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A.函数关系是一种不严格的相互依存关系 B.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精确表达 C.函数关系中各变量均为确定性的 D.现象为相关关系时,是有随机因素影响的依存关系 E.相关关系中现象之间仍然可以通过大量观察法来寻求其变化规律7. 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 A 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 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 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 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8.下列关系中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A. 圆的半径长度和周长的关系

33、 B.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 C.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 D.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的关系 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9. 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越多 B.流通费用能够随商品销售额增加而减少 C.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 D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减少 E 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10.两个变量间相关系数等于-1,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A.负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不相关 D.完全相关关系 E.不完全相关关系11.相关分析中A.相关系数既可测定直线相关,也可测定曲线相关 B.相关系数只可测定直线相关不可测

34、定曲线相关 C.相关指数既可测定直线相关,也可测定曲线相关 D.相关指数不可测定直线相关,只可测定曲线相关 E.相关系数为零,说明两现象之间毫无关系12.一个由 100 人组成的 25-64 岁男子的样本,测得其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 r 为 0.4671A.较高的男子趋于较重 B.身高与体重存在显著正相关 C.体重较重的男子趋于较高 D.身高与体重存在低度正相关 E.46%的较高的男子趋于较重13.指出下列肯定错误的表述 A y= 704 x r= 0.7128 B y= 40+6 x r = 0.7745 C y= 70+5 x r = 0.6521 D y= 507 x r = 0.874

35、6 E y= 90+2 x r = 1.201114.直线回归方程 yc= a + bx 中的 b 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 )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 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 C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D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 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15.直线趋势方程 = + t 中,b 表示( A 平均增长量 B 平均增长速度 C 平均发展速度 D 时间 t 每增加一个单位,现象 y 平均增加 b 个单位 E 现象 y 随着时间增长,每期以 b 的速度发展16. 直线回归分析中( A 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B.利用一个回归

36、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C.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D.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E.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求得两个回归方程17. 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 y=761.85x。这表示 ( )A.产量每增加 100 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 1.85 元; B.产量6每减少 100 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 1.85 元; C.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反方向变动; D.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同方向变动; E.当产量为 200 时,单位成本为 72.3 元;18.某样本资料得产量(万件)与单位产品成本(百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y= 9208 x,这意味着( )A.产量

37、与单位成本之间是负相关 B.产量与单位成本之间是正相关 C.产量为 1 万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为 912 百元D.产量每增加 1 万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 8 百元 E.产量每增加 1 万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 8 百元1. 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 ) A.重复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等距抽样 D.类型抽样 E.整群抽样2.重复抽样的特点是 A.各次抽选互不影响 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 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 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 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3.从全及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 A.简单随机抽样 B.重复抽样 C.概率抽样 D.不重复抽样 E.

38、非概率抽样4.下面属于分层抽样的是( A.为研究邮政信件传递速度,从普通信件和快递信件中各抽取一定信件组成样本 B.为研究某工厂工人平均工龄,把工厂工人划分为 100 个生产班组,从中抽出一定数量的班组组成样本 C.某产品的质量抽检从加工车床的性能(自动或半自动)分组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车床组成样本 D.农产量抽样按地理条件分组从中取样 E.为调查某市育龄妇女生育人数,把全市按户籍派出所的管辖范围分成许多区域,对抽中的区域全面调查育龄妇女的生育人数5.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

39、的属性6.抽样估计的抽样平均误差( 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 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消除的 C.是可以事先计算的 D.只有调查结束之后才能计算 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7.样本容量 n 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 A.总体方差 B.允许的最大估计误差 C.置信度 D.分布形式 E.抽样估计标准差8.抽样推断中,常用的总体参数有(A. 统计量 B.总体均值 C.总体成数 D.总体方差 E.总体标准差9.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 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总体参数的大小 E.抽样方法和抽样组织形式10.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由于总体方差是未知的,

40、通常有下列代替方法( ) 。A.大样本条件下,用样本方差代替 B.小样本条件下,用样本方差代替 C.用以前同类调查的总体方差代替 D.有多个参考数值时,应取其平均数代替 E.对于比率的方差,有多个参考数值时,应取其中最接近 0.5 的比率来计算11.置信度、概率度和精确关系表现在( A.概率度增大,估计的可靠性也增大 B.概率度增大,估计的精确度下降 C.概率度缩小,估计的精确度也缩小 D.概率度缩小,估计的置信度也缩小 E.概率度增大,估计的可靠性缩小1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抽样推断的置信度 越大,则( ) 。A.允许误差范围越大 B.允许误差范围越小 C.抽样推断的精确度越高 D.抽样推断

41、的精确度越低 E.抽样推断的可靠性越高13.点估计 A.考虑了抽样误差大小 B.没有考虑抽样误差大小 C.能说明估计结果的把握程度 D.是抽样估计的主要方法 E.不能说明估计结果的把握程度14.显著性水平(1-)与检验拒绝域的关系是A.显著性水平提高,意味着拒绝域缩小 B.显著性水平降低,意味着拒绝域扩大 C.显著性水平提高,意味着接受域扩大 D.显著性水平降低,意味着接受域扩大 E.显著性水平的变动与接受域范围的扩大缩小没有关系15.当原假设 H0 为真时而拒绝 H0 的错误又称()A.第一类错误 B.第二类错误 C.取伪错误 D.弃真错误 E.错误16.在假设检验中, 与 的关系是( )A

4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 ,必然会减少 B. 和 不可能同时减少 C.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 ,必然会增大 D.只能控制 不能控制 E.增加样本容量可以同时减少 和 17.在假设检验中,当我们作出拒绝原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的结论时,表示 A.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原假设 B.原假设必定是错误的 C.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 D.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 E.在 0H为真的假设下发生了小概率事件18.给定显著性水平 ,检验假设 H0 时,若我们接受 H0,则是( ) A.H0 必定为真 B.不应该否定 H0 C.小概率事件没有发生 D.H0 不真的概率不超过 E.H0 不真的概率等于 19.当我们所要检

43、验的是样本所取自总体的参数值是偏高或偏低某个特定值时,应选择( )A.双侧检验 B.Z 检验 C.t 检验 D.左侧检验 E.右侧检验20.Z 统计量可以为以下情况建立置信区间所用( ) A.总体 XN(, 2)且方差已知 B.总体 XN (, 2)但方差未知 C.总体分布未知,方差已知,且样本容量足够大 D.总体分布未知,且方差未知,但样本容量足够大 E.总体 XN(, 2)但方差未知,样本容量足够大21. 根据原假设的情况,假设检验中的临界值( ) 7A.只能有一个,不可能有两个 B.有时为一个,有时有两个 C.只会为正值 D.总是以零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E.有时会有负值22. 设总体为正

44、态总体,总体方差未知,在小样本条件下,对总体均值进行如下的假设检验: 0100 :;(: HH为 一 已 知 数 ),=0.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1.0,Z和 ,1.0为原假设的拒绝区域 B.5.,Z和 ,5.0为原假设的拒绝区域 C. 1.0,t和 ,.t为原假设的拒绝区域 D.05.,t和 0.t为原假设的拒绝区域 E.若检验统计量的绝对值越大,则原假设越容易被拒绝23.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 A 样本单位数 B 样本指标 C 全及指标 D 抽样误差范围 E 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24.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所谓优良估计的标准有( ) 。 A客观性 B无偏性 C. 一致性 D有效性 E优良性25. 要增大抽样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可采用的方法有( )A增加样本容量 B缩小抽样误差范围 C扩大抽样误差范围 D提高估计精度 E降低估计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