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 词 鉴 赏,表现手法专题复习,襄邑道中 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16、从“云”与“我”的关系角度,对后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4分),雨后池上 刘敛,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一、二句写:三、四句写: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清新明丽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从动静关系角度赏析作品。,(
2、2005) 望庐山瀑布 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要点: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越调 小桃红 江岸水灯 元盍西村,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1)赏析作品划线句中“涌”的表达效果。,要点:在夜间,这茫茫江面上浮现的辉煌璀璨的灯船确实给人以宛若仙山琼阁之感。 化静为动,生动表现出元宵节时灯火的灿烂夺目,远观宛若仙境,表现了元宵节的喜庆热闹非凡,表达了作
3、者的喜爱之情。,小结:动静关系,动静相衬 动静结合 动静转化,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结合全诗分析划线句景色描写的作用。划线句何景? 全诗写何情? 彼此何关系?,分析:白色的飞鸟在碧绿江水的映衬下更显洁白,在青山的映衬下山花鲜艳如火,描写了一幅鲜艳明丽的春天景色。景色的优美,勾起了漂泊的感伤,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诗人归心殷切,乡思之深厚,表达思归的感伤。,对比衬托(正衬,反衬),“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天台山的高大衬托天姥山之高峻雄伟。,小结,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犹发旧时花。(
4、1)从衬托的角度简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虚 实 结 合,雨霖铃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简析作品下阕表达离别伤感的表现手法。,用想象中未来的迷茫、孤独和凄凉,表达不忍离去之情,与上阕写分别时候凄凉伤感的场景结合,表达了更深切的离愁别绪。何谓“虚实结合”? “实”指;作者描写的客观景物,即”眼前之景”;“虚”指想象或者联想出的景物,即“心中之景。两者在作品中结合,以起到表情
5、达意的作用。教材中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代表作有哪些?,杨柳枝 温庭筠晚唐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本词抒写离情宛转别致,尤其后两句耐人咀嚼。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加以赏析。,要点:妻子由春色美好而更思念征人,想到征人面对着萧索的原野,对春天的来临茫然无知,不能遥知妻子思念之情,更添一份离别的悲伤,含蓄抒情,令人回味。,小结,虚实结合答题要点:虚写_;实写_;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_的思想情感。,托物言志,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赏析本词的主要表现手法。,
6、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情景交融,(2007) 阮郎归初夏 苏轼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小 结,情景交融答题要点:先描述景物,再概括景物特点,归纳思想情感。 描写了一幅_的画面,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