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艾青.春doc.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257836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青.春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艾青.春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艾青.春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艾青.春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艾青.春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艾青春教学实录(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一、导语设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诗歌创作对现实的参与程度,诗歌技艺所达到的高超水平,以及对当代诗坛产生深远影响的诗人,艾青堪称大家。他是给现代中国人提供了无穷精神养料的诗人。是一位曾经感动了现在仍然感动着中国的诗人。二、学生介绍艾青及相关资料 (教师投影资料)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等。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归来的歌、艾青诗选等。被誉为“中国诗坛泰斗”三、共同感悟教师范

2、读、学生自由朗读师:作为一首政治抒情诗,这首诗的骨架非常清晰,请大家再次朗读并找出承担抒情骨架作用的语句。学生朗读并小组讨论生:龙华的桃花开了。生:大地舐吮着年青人的血液。生:血迹爆开蓓蕾,点缀春天。师:找得很正确,现在我们理解这首诗就容易多了。作者为什么特意点出龙华?学生自读注解并讨论生:龙华是蒋介石在上海屠杀革命者的地方。生:龙华除了地域含义以外,它还是监狱,是杀害烈士的刑场。生:龙华也是烈士灵魂的安息地,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师:看来作者要把烈士的牺牲与春天桃花的盛开要结合起来。那么,龙华的桃花是在什么情景中绽开的?生: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

3、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生:龙华的桃花开放时,是五烈士牺牲的时间,并且是在夜间开放的,这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夜间,在这里夜间象征着黑暗的社会环境。师:我也同意这个看法,艾青的诗歌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大师波德莱尔的影响,在这里是虚实结合。夜间就象征了黑暗。的确三十年代的旧中国,茫茫暗夜,漆黑一片,失却了光明,反动统治的淫威到处肆虐,苦难的人民在无望的哭泣,在受难负重!师:作者进而把视点转向了整个大地,为什么土地舐吮着年青人的血液?自由发言生:五烈士的鲜血流淌在龙华的土地上。在这里是实写。师:土地应是神圣的,在这里为什么说它是饥渴的野兽?学生热烈讨论,积极发言,教师归纳师:作者把土地比做饥渴的野兽,其实并不是对

4、土地本身的贬损。中国人习惯用洪水猛兽来比喻灾难,这里其实是对主宰着土地命运的统治者的愤怒控诉。师:“人之子”该怎样理解?生:这里的“人”是大写意义上的人,是积极探索光明,寻找民族出路,觉醒了的人们。他们希望有尊严的活着,希望呼吸到自由的空气。生:“人之子”是率先觉醒了的先行者,每个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先知先觉者,但他们往往充当了悲剧的角色,他们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代价,实现一种唤醒。师:读到此处,我们觉得异常沉重、窒息,我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读出了血腥,但艾青的可贵之处是引领着我们的灵魂穿越长长的暗夜,走过凄风苦雨,去寻找拯救的希望之光。师:让我们朗读以下诗句: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

5、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师:问:为什么血迹爆开了蓓蕾?生:蓓蕾象征着希望。生:烈士们用他们的牺牲,用他们抛洒的斑斑的血迹唤醒了一个民族复苏的春天。师:是的,这种唤醒,发生在东方的黑暗中国,那时的中国处在神话般荒唐的不可理喻的氛围中,难道不是吗?进步青年惨遭野蛮杀戮,荒唐之极。诗歌中连续几句写了唤醒的过程,请朗读:学生齐读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师:这三句,你读到了什么?生:悠长的冬日、冰雪的季节、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语句说明一种社会理想从付诸行动到取得收获,是一个异常艰巨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师:最后一节用问答体的形式重申了

6、诗歌的主旨: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墓窟是五烈士静静安息的坟茔,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民族的春天。我想,那些长眠于地下的先烈们如果在天有灵,看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一定会含笑九泉的。而拥有这份美好的我们该怎样倍加珍惜,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决断。让我们怀抱对先烈的敬仰感激之情,再次朗读诗歌。并且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四、板书设计:舐吮 土地血液爆开血液蓓蕾桃花开了 点缀春天春 艾青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语言赏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分析诗意体会诗歌情感2、品味诗歌语

7、言的精妙。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1931 年 2 月 7 日,“左联五烈士”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这五位年轻的革命者、作家和诗人,被敌人杀害现在上海华龙,艾青听到后,气愤异常,于是写诗以纪念为国牺牲的烈士而写。2、背景介绍春作于 1937 年 4 月。艾青说:“这是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的。胡风拿去发表在生活与学习上。”在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无情地杀害了。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当时震撼了全国。面对这一残酷的严重事件,革命的诗人、文学家们无不满腔怒火、义愤填膺。当时作为一个年轻诗人的艾青,同样也是怒不可遏。而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8、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来讴歌五烈士的革命精神,来唤起民众呢?为了反映这一事件,诗人本来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可以直抒胸臆,投枪匕首般地喷泻而出,可以直接具体刻划五烈士英勇就义的场面,也可以写五烈士革命的历程写一首长诗。而诗人没有这样选择,可能诗人觉得这样写会流于一般化,不足以撼动人心。因此诗人最终选择了春。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 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 5 岁回家。1928 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 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

9、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 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知文章内容。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文章通过对华龙这个地方的桃花的描述,写了烈士的血不会白流,他们的精神将化作战胜黑暗的力量。这里盛开的桃花,是社会解放的象征,表达作者必胜的信念。四、诗歌赏析1、内容赏析诗人写春,始终是围绕着“桃花”展开的。“桃花”这一形象,成为这首诗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来看,诗人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一开始,诗人就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春”,点出了“桃花”:“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这是实写,

10、也是虚写。实写:五烈士牺牲是在春天,春天,就有桃花开放。虚写:这“春天”,这“桃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新的社会。当然,光看这两句,还看不出这种象征意义,只有随着下面展开的诗句,才能了然。只读这两句,读者很难猜到诗人往下如何写。读了下面的诗句,就不能不惊叹诗人转折的高明了,而且这种转折极其自然。这首诗妙处多多。诗文开篇点题“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作者要写春,主要是写“龙华的挑花”。接下来就自然的导出挑花开放的具体时间,是在“血点斑斑夜间”,是在“没有星光”“刮着风的”“听着寡妇的咽泣”的夜间。诠释了黑夜,文笔突然回转,作者把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喻为“饥饿的野兽”,这个比喻

11、形象有力,既突出了龙华对春的渴盼之切,又暗示了龙华潜藏的强悍之盛,这只野兽它要舔舐血液“年轻人的”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诗文至此,做好了铺垫,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真正的主旨,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是因为“舐吮了年轻人的热血”,才得以”“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才得以“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这里提到的斑斑血迹,既明指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又暗喻芬芳满目的桃花,这些桃花和蓓蕾带来的理想结果“江南处处是春了”,但是“春从何处来?”“来自郊外的墓窟”,末两句其实凝结了作者深切的感悟,极具精神震撼力。2、修辞赏析一个时代当然有一个时代的诗歌。作

12、为现实主义大师,拥有“太阳与火把的歌手”的美誉的艾青,他的诗歌艺术就在于立足于现实而高于社会,起于现实而终于理智,他的作品大多都篆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像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等等,这首春也不例外。在诗中,龙华烈士的鲜血被喻为报春的桃花,比喻妥帖巧妙且震撼人心龙华的春天,其实就是烈士的春天,其实就是龙华的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春天,这样的春的代价是惨重的,这样的春天也是悲壮而刻骨铭心的;接着,他又用“无数的蓓蕾”暗喻烈士用鲜血培育出来的一代革命新人,用江南处处是春来明指革命事业的光明前程,指出革命事业在“经过悠长的”“无限困乏的”“冰雪的季节”之后,必将产生一种令人振奋的柳暗花明的伟大盛况。

13、作者字字惜春,其实是字字惜人,作者写春,其实是在写对烈士牺牲的感受,它所引发出来的感情是真挚而又强烈的,所以他说春“来自郊外的墓窟”,是墓窟里烈士的血和一个个不屈的灵魂滋润了东方的万物,哺育了神话般的春。这里的春是一种象征,是因烈士的血、烈士的灵魂以及作者的真切感悟而存在的一种象征,春其实就是烈士血。对于处在光明的春天中的我们读到此诗时理应明白“春”所蕴涵的深意,从而想到我们应该对烈士们或为烈士们做些什么。3、语言赏析此外,这首诗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它的谴词造句,在诗中,每一个名词经过作者的“匠心”经营都具备了特定的含义,和当下的一些现代诗歌不同,这首诗中找不到多余累赘的形容词;在

14、造句方面,全文多处运用了结构相似的造型,但一点也不闲罗嗦,像“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三个“经过”摆在一起,读起来有很好的层次感对于这些,就不多说了。当然,一首好诗,有作者的创作智慧,也有读者的阅读智慧,艾青老前辈早已把春创作完整,至于能读出什么味,读出什么感受和智慧,就全在于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读者了。五、学生自由质疑、理解。如:作者把土地比作野兽是否不当?作者把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喻为“饥饿的野兽”,这个比喻形象有力,既突出了龙华对春的渴盼之切,又暗示了龙华潜藏的强悍之盛,这只野兽它要舔舐血液“年轻人的”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指什么?革命烈士。本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那句?“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这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是这首诗的整个内涵浓缩而成的,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春天的到来,是由千万烈士的英勇牺牲换来的,这一思想,更集中地点了出来。六、朗读背诵。七、作业课后练习板书设计:板书:桃花血液春天(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