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运动规律,实践与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成体系,(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物质性 和客观性 )(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运动、变化、发展 ) ( 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和怎样认识世界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构成,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认识是求知活动,是人的思维与外部世界的一种关系。认识论就是以人的认识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理论。认论研究认识的来源、对象、本质、认识过程及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等问题。,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内涵,实践 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首先,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
2、性的活动。,词源上,西文中的“实践”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具有“活动的、积极”的意思。在古汉语中,“实践”是由“实”(实际)和“践(践履)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概念,意思是实际的履行。,既然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离不开客观实在的主、客体以及物质工具。,第二,实践还是一种自觉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第三,人的实践活动还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实践活动只能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并且这种实践活动的对象,规模,深度,广度是都要受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条件的制约。,古代的信息传播,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劳动实践 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是处理人与人之间
3、关系的活动,即处理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3)科学实验 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实践的结构 (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 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的客体指进入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中介 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环节及其程序,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 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认识的涵义,认识 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
4、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以实践为基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坚持的就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反映论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坚持的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它的实质是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没有被反映者,就 不能有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反映论:是指确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原则,坚持从“
5、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先验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主观唯心主义者: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孟子(轲)主张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客观唯心主义者: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宣扬“知识就是回忆”。,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柏拉图的回忆说”,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6、荀 子,“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庄子和惠施有一次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 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 子矣;子非鱼,故不知鱼之乐也。”,庄子秋水篇,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它把人的认识简单的看成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人的认识只能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旧唯物主
7、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摹 写 是指主观对客体的反映,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为原型的。,创造,创 造 是指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活动,不仅再现客观对象本身的本质、结构和规律,而且要把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与主体自身的目的需求结合起来,在观念上创造出符合主体需要的理想客体。,认识的结构,*认识的主体 *认识的客体*认识中介,认识主体 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1.什么是认识的主体,主体的属性:自然性、社会性、思维属性等。其中社会性是最本质的。,主体的特征: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造性是主体的最本质特
8、征,认识客体 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2.什么是认识的客体,认识客体的特征: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其中对象性是客体最本质的属性。,认识客体的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如图),3.什么是认识的中介,认识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认识的中介系统就是认识工具 .,A、物质工具,认识中介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B、观念工具,C、语言工具,民族语言,世界语言,柴门霍夫,4.认识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价值关系,即主体和客
9、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审美关系,即主体在改造客体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体验美、感知美、创造美的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大型粒子对撞机,射电望远镜,第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别
10、我们认识的真与假。,二、认识的运动规律,辨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认识运动的发展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运动的总体规律,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运动的第一个阶段:,从实践到认识,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是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感性认识,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硬!,红!,甜!,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
11、知觉和表象,知觉 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感觉),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表象,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的形式,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感性认识的特点,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的含义,概念 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理性认
12、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形式,判断 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形式,推理 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反动派,理性认识的特点,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3、与感性认识的区别?,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需要深化,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F=GM1M2/R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来源于,有待于发展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花瓶碎片定律,碎片按大小排列并称过重量后即可发现:1O1OO克的最少,11O克的稍多,O.11克的和O.1克以下的最多!尤其有趣的是,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有着严整的倍数关系,即:最大碎片与次之碎片的重量比为l6:1,次大碎片与中等碎片的重量关系是16:1,中等碎片与较小碎片的重量关系是16:1,较小碎片与最小碎片的重量比也是16:1。于是,发现这一倍比关系的人便将此规律用于考古或天体研究,从而由已知文物、陨石的残肢碎片推测
14、它们的原状,并迅速恢复它们的原貌! 这位极善思考的聪明人,就是丹麦科学家雅各布博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物候学,风向仪,百叶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培根,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理性主义就像蜘蛛,只会从自己肚子里拉出丝来纺织知识之网,狭隘的经验主义就像蚂蚁,只会碰到东西就把它统统搬到洞穴,而不会加工制作。,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运动的第二个阶段:,从认识到实践,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15、,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模型(认识)到实物(实践),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理论付诸实践,需要一定的中介环节,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天圆地方,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成功地进行了环球航行,首次环球航行(15211523)的成功,在实践上第一次证实了大地是球形的,第一次证实了全球海洋是一个整体。这使地理学发生了一场真正的革命。,认识过程的无限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永远有尚未认识的东西存在。世界就像一个无限美好的东西在永远吸引着人去追求它,但永远也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