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章 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253910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九章 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九章 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九章 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九章 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一音乐治疗的形式1.个体音乐治疗:一个治疗师与一个病人一对一的个体治疗形式。医患关系建立在共情、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治疗师与病人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主要应用范围:患者功能低、孤独症无法融入集体2.集体音乐治疗: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动力关系特点:为病人提供一个“小社会”的环境、通过音乐活动和音乐交流学习来促进自己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二.音乐治疗的技术1.接受式音乐治疗 歌曲讨论 音乐回忆 音乐同步 音乐想象(引导性/ 非引导性) 其他2.再创造式音乐治疗3.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流派:A.创造性音乐治疗:a.诺道夫-罗宾斯创造性音乐疗法是建立在对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音乐能力的信

2、任的基础之上的。b.通过即兴音乐使这种自我实现的潜力被有效的唤醒,要唤醒这种自我实现的潜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个人天生的即兴音乐创作能力来克服情绪、生理、以及认知上的障碍。c.在音乐技能上患者不需要有事先的经验和训练,很多乐器可以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通过特殊的技巧就可以演奏,而且在演奏的时候会让人感到愉悦。d.在创造性的过程中,患者和治疗师一起在各种特殊乐器上进行的即兴创作都对患者起到积极的作用。B.自由即兴演奏治疗:l 潜意识的概念一种不被察觉到的意识系统,但是这个不被察觉的意识对我们的行为、思想和情绪具有巨大的影响。这个概念的本质是过去影响现在的理论。l 移情和反移情的概念这是心理动力理论的

3、重要特点。指旧的关系模式在治疗环境中重现,并强调关系在改变过程中是如何成为中心点的。通过治疗过程中的移情引起治疗性的改变,也就是说,治疗过程是针对通过病人在潜意识中与治疗师的关系进行工作。因此,病人与治疗师的关系是治理的基本过程。l 防御与阻抗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无论病人多么努力想改变,改变的过程是充满障碍的。治疗师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病人超越阻抗。l 语言引发内省的概念虽然这一观念并没有为大部分心理动力音乐治疗师所接受,但是这一概念暗示着对增强对自我的了解和理解的重要性。l 节制的概念虽然节制的概念导致病人的需要在治疗中不能得到满足,受到主体间理论模式的质疑,但是治疗师的中立性的理论还是受到大部

4、分精神分析治疗师支持。l 症状来源解释的概念有关变态或症状起源的解释是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常用概念。佛洛伊德主张将变态或症状的起源解释为潜意识的冲突。而自我心理学则把起源解释为早期经验中某种需要的满足的缺乏。治疗师无论相信那一种理论,或相信两种理论,都会对他的临床治疗产生很大影响。与音乐有关的观念l 音乐可以作为自由联想的工具l 音乐可以作为投射的载体,成为自我分裂部分的载体。l 音乐可以作为转移的对象l 音乐可以作为情绪的容器或支持环境l 音乐可以作为镜子l 音乐可以承载移情和反移情以及主体间的反应客体关系理论:客体关系理论可以被视为佛洛伊德理论的延伸,它保持了佛洛伊德的大部分基本观念,但不同

5、的是把治疗的焦点从内驱力和内部的矛盾转移到了人际关系的领域。也就是说,治疗的焦点集中在病人的人际关系问题。治疗工作的过程是建立在通过对病人把自己内化的客体向治疗师投射的理解上的。在心理动力学派的理论中,所谓“客体” 是指人。“内化的客体” 是指外部的客体的内化的镜像,也就是他人在我们内心中的形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内心中形成一个对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的内心形象,例如父母、配偶、兄弟姐妹等。然后我们把这种对于他们的内心形象投射到他们身上。客体关系的心理动力治疗的目标就是要帮助病人意识到,他们的内化的客体关系是如何在当前的社会人际关系中重现的,而这正是他们目前的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的来源。治疗师

6、并不像经典的精神分析师那样扮演和参与到病人的过去的关系中去,而是聚焦在病人在成长过程中未能获得满足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补偿性的体验客体关系心理动力学派治疗师将佛洛伊德的“矛盾理论” (conflict theory)转变为“ 缺乏理论 ”(deficiency theory), 将症状视为由于最初的抚养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未能满足婴儿的心理需要所造成的结果。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的角色是通过鼓励病人的移情来理解病人早期的关系。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替代母亲” 来帮助病人体验“足够好”( good-enough)的关系体验,并以此来向病人的人际关系的观念挑战。而这一目的是通过治疗师对病人的思想、情感和思虑

7、的“支持”和 “接纳 ”来达到的。对于心理动力的音乐治疗来说,这就意味着治疗师对于病人的强烈情绪化的,激烈愤怒、或不谐和的悲伤等等的音乐体验的承受能力,这些对病人来说都将是新的体验。一个新的“足够好 ”的内化的客体可以导致一个安全的和归属的感觉,然后进一步导致一个基本的信任的感觉。病人进而能够继续完成心理成长的过程,歌曲可以起到一个过渡客体的功能,可以作为一种自我安慰物来使用。C.精神分析音乐治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世纪末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

8、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 1.精神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

9、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

10、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3.性本能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

11、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欲期;潜伏期;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儿童到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

12、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结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

13、。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被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4.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

14、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5.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

15、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像自己出街时遇车祸的危险,其实后一种的概率远比前者大,这是一种压抑机制的不自觉运用,因为当人意识到每次出街都要面临车祸的威胁时就会感到焦虑,人为了避免焦虑故意将其遗忘。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

16、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转化指

17、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 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D.奥尔夫即兴演奏模式E.音乐心里剧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