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 1 节 大气层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3、 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三、教学过程(一)大气的重要性大气层是_,空气也叫大气。补充大气的成分: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
2、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_)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_(二)大气的温度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特点: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2,在 012 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3,在 1255 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 4,5585 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5,在 85 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_(三)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 ,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
3、: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点 特点第一层(对流层) 0-17 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强烈的对流运动,大部分天气现象第二层(平流层) 17-50 千米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下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适合高空飞行第三层 50-80 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 流星体大部分在这燃尽,是气象研究(中间层) 低 的上界第四层(暖层) 80-500 千米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又称电离层,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第五层(外层)500-1000 千米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电话信息和电视图象通过卫星来传送(四)对流层的特点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薄,在赤道
4、厚。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探究实验 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结论: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小结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所以,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拓宽冷空调应该怎样装? 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课内练习1.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的(
5、)A. 1000 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B. 2000 千米左右的高度内C. 000 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D. 1500 千米左右的高度内2. 在 85 千米以上, 大气温度的变化是呈( )A. 迅速上升的趋势 B. 逐渐下降的趋势 C. .逐渐上升的趋势 D. 平稳的趋势3.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的大气质量是( )A. 1/2 B. 3/4 C. 2/5 D. 1/34. 复杂多变的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 A 平流层 B. 暖层出 C. 中间层 D. 对流层5.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那存在的是( )A. 火山喷发 B. 碧海蓝天 C. 狂风暴雨 D.雷电交加6. 下列词语中那些是描述气候的( )A
6、. 阴转 多云 B. 睛空万里 C. 烈日炎炎 D.四季如春7,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发生的现象中,仍然存在的是 ( C )A. 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 C. 火山喷发 D.天空出现彩虹8.大气中能够成云致雨的成分是 ( C )A.二氧化碳和水汽 B.臭氧和二氧化碳 C. 水汽和尘埃 D.氧和氮9.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 D )A.二氧化碳 B.氧气 C. 氮气 D.臭氧第 2 节 天气和气温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3、学会测量气温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气温的观测
7、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三、教学过程(一)天气是什么_称为天气。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读图26、27 感受天气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_。讨论题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2、说说当天的天气状况6. 下列词语中那些是描述气候的( )A. 阴转 多云 B. 睛空万里 C. 烈日炎炎 D.四季如春7. 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是A. 气温 B. 降水 C气压 D.风8.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A. 37 摄氏度 B. 30 摄氏度 C. 22 摄氏度 D. 26 摄氏度(二)气温1、 气温的含义:_。2、 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分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
8、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复习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_3、 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设问一般把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为什么?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探究实验 2探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实验结论: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2 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4、 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举例1、人类的生产方面:-_;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2、人类的生活方面:_;3、生物的行为:_、蛙的产卵等。第 3 节 大气的压强一、教学
9、目标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气压的观测 2、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3、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难点:1、大气压的大小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三、教学过程(一)大气压的存在1科学探究(1).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当左手拿开后,水是否会流出来? 。思考:这是为什么?(2).在空可乐罐里灌些热水,然后到掉,再旋紧
10、瓶盖,过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大量现象表明, ,这个压强称为 ,简称 。2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例能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例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被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因为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当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时,就把空气从橡皮管内排出,使橡皮管里的气压变小,管外墨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橡皮管里去了。3模仿上例解释课本图 2-13、2-14、2-15 中的现象。图 2-13 是因为 图 2-14 是因为 图 2-15 是因为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及日常生活经验得知在气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解释图 214、215、216( 学生动手实验体会吸盘的作用)倘若没有大气
11、压强作用在液体的表面,各种液体就不可能被抽吸起来。从这个含义上讲,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4.读图 2-16 并回答:1654 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的惊人实验 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5.阅读:人体内的“马德堡半球”课内练习1.注射器抽取药液,也是利用 进行的。当把针头放人药液中,向外拉活塞时,针头内的气体体积变大,气体压强 ,大气压把药液沿针头压人针管内。2.如图所示,在瓶底铺层沙子,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将剥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当火焰熄灭后,鸡蛋将 ,这是因为 4.如图所示,将试管口朝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35 分钟,立刻竖直插入盛水的容器中不动
12、。(1)你猜想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二)大气压的大小大气压的大小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1、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出示空盒压强计( 或叫金属盒压强计、无液压强计) 观察:其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为单位,一行以毫米汞柱为单位。说明它的原理和构造。简单比较 :两种压强计的优缺点_2、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的大小与_ 有关解释:大气压的产生是由于大气有重力。2)大气压的大小随着_ 而减小解释: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而减小。实例:高山上气压很低。有些登山运动员在进入高山地区后,会发生高山病。高山病的症状差别很大,包括: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
13、脉搏和呼吸加速、四肢麻木等。每个人的反应随一系列的条件而不同,主要决定于训练的程度和海拔高度的转变速度等。高山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山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低,人们呼吸时吸入的氧气的分压也低,造成肺泡中的氧分压降低,血液中含氧量减少。3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_规定:这个大气压值称为标准大气压。问题这么大的压强,我们为什么没有受压的感觉?解释:人对环境的适应,人的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教案 3.2.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能说出晴朗的天气气压较高,阴雨的天气气压较低。2、了解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气压变化过大会使人产生不良的反应。3、了解液体的
14、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降低。并会用这一结论来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了解大气压在真空保存袋、吸尘器等生活用具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探究吸尘器内部结构的过程,学习黑箱问题的解决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难点:探究吸尘器内部结构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实验、实物展示四、教学过程(一)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1、大气压的特点: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2)、同一高度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也不一定相同3)、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大气压也会不同2、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高气压多晴朗天气,低气压区多阴雨天气。 (画图说明)(二)大气
15、压对人体的影响大气压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1、人的情绪、心情受气压影响较大2、人对气压的变化有逐步适应的过程(高山病的说明)3、减压实验说明:人体内也有压强。当体内外压强失去平衡后,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讨论我们的周围的大气压大约有 105 帕,这么大的气压作用在我们身上,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猜测原因:可能时我们已经适应了,也可能时我们的体内也有压强,它跟体外的大气压相平衡。阅读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宇航服?(三)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提出问题 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实验研究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现象增大气压时原来沸腾的水不再沸腾减小气压时原来不在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结论液体的沸点与
16、气压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练习用该知识点解释现象:1、高压锅煮饭的原理2、低压锅的原理(四)生活用品与大气压1、真空压缩保存袋;2、吸尘器吸尘器是怎样工作的为什么做 吸尘器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你可能使用过它:当吸尘器接上电源工作时,外面带着尘垢的空气会从地刷的入口进入吸尘器,而净化的空气则从吸尘器的尾部排出。可是你知道吸尘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吗?恐怕很多同学和你一样不了解。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任务来进行下面的探究活动吧!怎样做首先让我们提出问题:吸尘器要达到吸尘的目的,内部应有什么结构?说说各个器件在吸尘器中的作用。 (要起尘,应该有
17、地面刷;要吸尘,必须使地面刷前端的空气能进入吸尘器,这就需要有风机使吸尘器中的空气高速排出;滤尘,则需要滤尘器(袋) ) 。那么,在吸尘器的工作过程中,大气压的作用又表现在哪里?(其实吸尘器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负压差越大风量越大,则吸尘能力也越大。 )接着根据你和同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你认为各个器件应该怎样连接呢?如长接管与地面刷、弯管、软管与吸尘器、吸尘器内部器件的连接等。最后,与其他小组交流,看看
18、谁的描述更合理;并与老师出示的吸尘器内部结构实物或图,看看你的描述与实际情形是否相接近?学到了什么 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你能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吸尘器就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你一定对你在探究中出现的偏差有了更深的认识,体验到了探索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也培养了我们探索科学的精神、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技术素养。我们从问题的提出、证据的收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到解释的形成,检验和结论的得出等等都是我们的自主发现。进一步的研究 知道了吸尘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你肯定很想知道使用吸尘器应该注意什么。下面就是有关吸尘器的使用及保养的小窍门,供你参考。1、吸尘器工作
19、时应避免开关频繁启动以免启动电流冲击过大,烧坏电器设备。2、注意墙壁电源及电源接线板插接牢固,以防止非人为因素电源开关的濒繁启动。3、桶外软管部分及按口部分,应避免用力拉撞,防止这些部件损坏。4、因吸尘器的轮子为万向轮,其运动方向有随意性,固在工作中拉动吸尘器时,应防止撞坏其他物品及自身轮子。5、吸尘器的过滤网罩应及时清洗以防灰尘杂物过多堵死过滤网,增大电机工作负荷。6、工作中,应将地毯上的较大杂物预先清理,以防止牙签、发卡、图钉等卡住软管及其他部位。 7、为使集尘箱内干净、整洁,建议使用吸尘袋(须另配) 。8、使用完毕后,应将吸尘器及尘桶内外、软管、扒头、电线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9、吸尘器
20、如无特殊吸水功能,严禁用于吸水处理。10、除尘刷上刷毛如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吸尘器的电机轴承,应定期加润滑油。吸尘器电机的炭刷,长期使用后如产生磨损,应更换新炭刷。吸尘器内的密封胶垫若老化,应更换新胶垫。11、如遇紧急情况出现故障时应马上停机,通报有关部门管理人员,找厂家及经销商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五、课后反思实验很成功。充分说明知识的呈现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来实现。本节课能联系实际,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对这块内容很感兴趣。第 5 节 风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2、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3、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的方法4、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
21、响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风的观测难点: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风速仪和风向标,并实地测试风向和风速四、教学过程演示并思考 把充满气体的气球充气口松开,会感到气球内的空气一涌而出,这是为什么?(一)风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1)风向是纸风吹来的方向。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 8 种风向。表示方法:用一短线段表示。用纸飞机测风向为什么做 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观测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由箭头、水平杆和尾翼三部分组成。那么风向标是怎样指示风向的呢?风向是由风向标箭头的方向来指示,还是由箭尾的方向来指示呢?风
22、向又是怎么规定的呢?就让我们用纸飞机测风向这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解决吧!怎样做折一纸飞机,中间用铅笔穿过(要让纸飞机能在铅笔上轻松转动) 。用手握住铅笔,将纸飞机放在开启的电风扇前,观察纸飞机的机头和尾翼的指向。注意:此时人要站在纸飞机的后方。并借助指南针判断风向。学到了什么 通过实验,使我们对风和风向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纸飞机的箭头指向风来自的方向。同理,在气象观测中,风向是由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同时也使我们明白:实验可以使我们更简洁明了地了解事物,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 进一步的研究(1)用纸飞机测风向的实验使你明白了风向标指示风向的事实。你是否在想:这是运用了什么原理呢?为什么风向标会有
23、一定的指向呢?下面的文字,会帮助你有一个了解。风向标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风向仪器的主要部件。在风的作用下,尾翼产生旋转力矩使风向标转动,并不断调整指向杆指示风向。风向标感应的风向必须传递到地面的指示仪表上,以触点式最为简单,风向标带动触点,接通代表风向的灯泡或记录笔电磁铁,作出风向的指示或记录,但它的分辨只能做到一个方位(22.5) 。 地面风指离地平面 1012 米高的风。风的来向为风向,一般用十六方位或 360表示。以 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2)你知道了风向的测量方法,一定很想知道风速大小的测量方法。其实你也可以用简单的模拟实验来测量风速。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你就会用
24、生活中常见的小风车(参见三维风车式风速仪)或风压板来简单比较风速的大小了,动手试一试。2)风速:指单位时间里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其单位是:米秒、千米/时或海里/小时表示。测试风速的仪器叫风速计,它利用风杯在风作用下的旋转速度来测量风速。风速仪有以下几种:风杯风速表桨叶式风速表热力式风速表。风速常用风级表示。阅读各风级的名称、风速和目测结果3)风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补充风 车 荷兰利用风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世界闻名的“风车之乡”, 这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智慧是分不开的。荷兰位于北纬 5050北纬 5330之间,在全球大气环流所
25、形成的风系中,正好处于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由于荷兰国土的 60%海拔低于 1 米,近 40%的国土低于海平面,最高处海拔也仅 300 米左右,是世界上有名的“ 低地之国”, 来自大西洋的西风能够长驱直入内陆,全国风力资源极为丰富。风车是荷兰人智慧的结晶。据说,世界上第一台风车是荷兰人在同大自然的博斗中,于 1408 年发明的。到 19 世纪时,全国已拥有风车 18000 多台,最大的有 9 层楼高,风翼长达 20 米,无怪乎人们叫它“风车王国” 了。荷兰的风车种类很多,从最古老的建于 1450 年的塔式风车到后来的轴式风车,都是精工制作的,显示了荷兰人无比的智慧和高超的工艺。荷兰素以修筑海堤
26、围海造田而著称于世。拦海造田,成为荷兰人奋斗精神的象征,而风车则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的武器,大小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被广泛用于榨油、脱谷等生产劳动中,为荷兰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20 世纪以来,随着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传统的风车已难现昔日的辉煌,逐渐销声匿迹了,但仍有上千台被保留下来,成为供参观考察的景物。例如:在肯德代克,建于 1740 年的风车每年吸引着 20 万到 30 万的参观考察者。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大量矿物能源的使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风能利用重新得到人们的青睐,古老的风
27、车脱胎换骨,为荷兰的乡村和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电能。 五、课后反思学生能针对几个具体的实物风速仪和风向标,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值得肯定。这种课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生活常识,所以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外知识拓展这两个方面上下功夫。第 6 节 为什么会降水一、教学目标 1、理解空气湿度及其与气温之间的关系2、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仪器,学会测量空气湿度3、理解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4、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5、学会测量降水量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相对湿度的观测; 凝结与降水的的形成; 湿度与降水的关系。 难点:相对湿度的概念; 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 探究动物的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三、课程资源的准
28、备与开发实验、课件四、教学过程(一)空气的湿度1、对空气湿度的认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2、湿度的含义: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3、湿度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4、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实验探究不同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的多少。器材:一瓶开水,三只烧杯、三支温度计、一块玻璃为什么做 湿度和降水是天气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湿度又和降水又密切的联系。可是我们同学对什么是湿度,湿度又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却了解不多。所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感性地理解湿度和相对湿度。大气温度高低与所能包含的水
29、汽的多少现象:盛温度高的水的烧杯口,凝结的水汽多。结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5、观测湿度的仪器:湿度计湿度计种类: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等。其中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用实物讲解) 。干湿球湿度计的结构: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得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就越小。干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差值,能反映出空气中水汽得丰富程度。干湿球湿度计的使用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学
30、生读懂相对湿度表的意义) ,得出相对湿度。6、湿度与人类生活、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越大。故能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趋势。讨论根据自身的体验,议一议相对湿度的大小与人体舒适感的关系相对湿度过小,会使人感到干燥,皮肤发生干裂等;相对湿度过大,在冬季会感到特别寒冷,夏季则会感到闷热。思考谚语中的科学道理“燕子低飞要下雨”是因为大雨前昆虫大多飞得很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蜻蜓低飞,不雨也阴”(二)降水实验水汽凝结实验现象:烧杯的空气中出现水雾即发生水汽凝结。结论: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容纳水汽得能力下降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就发生凝结。1、水汽凝
31、结的条件: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相对湿度达到 100以上 空气中微小的尘粒2、降水的形成: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增大、降水形成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最增多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以图 245 讨论与讲解) 降水的形成条件: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却降温)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基本条件讨论根据凝华、凝结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说云和降雨时怎样形成的?思考P80 的思考题3、降水量的观测:度量单位:毫米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刻度即为降水量(说明:雪、冰雹待熔化后测量
32、)讨论P80 的讨论题:降水是人类用水的主要来源。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降水的不稳定会对人类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补充根据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把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降水强度 1 小时降水量 24 小时降水量小雨 小于 2.5 毫米 小于 10 毫米中雨 2.6-8.0 毫米 10.0-24.9 毫米大雨 8.1-15.9 毫米 25.0-49.9 毫米暴雨 大于 16 毫米 大于 50 毫米制作课后自制一个简易的雨量筒阅读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的方法也可用于消雨:即在降雨云团移来前,对云团先期实施人工降雨,把雨下到其它地方。小结探究活动 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为什么做 生
33、活在一定自然环境中的生物为了生存,就要适应环境。在其与生存环境的协调过程中,往往通过其行为、生理或结构的改变来增加其存活和繁衍的机会。在对天气各要素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探究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知识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科学、探究自然的兴趣。怎样做1、先确定探究的任务,可以是教材提供的内容探究蟋蟀的鸣叫频率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也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探究任务。如蜘蛛的结网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或家鸡在晚上睡觉时,鸡头的睡相与天气变化的奇秒的联系等。2、确定探究的任务后,应提出一个科学而可行的研究问题,再建立假设。然后根据建立的假设设计观测实验,并对假设
34、逐一进行检验。这里重点是如何针对建立的假设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 。如要研究蟋蟀的鸣叫频率与气压的关系,就要创设气压不同的实验环境;要研究蟋蟀的鸣叫频率与气温的关系,就要有温度不同的实验条件。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我们往往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就是平常说的综合法。按要求准备好必需的仪器设备并进行实验。要求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作好观察记录。再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然后利用互联网或报刊书籍查阅资料,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正确。4、交流评价:将你的探究方法和结论,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看一看你的探究方法和结论是否合理。然后写篇小论文或探究报告
35、。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个探究活动,使我们确信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有密切的联系,了解了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培养了我们科学探究的能力。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网上的资料,在课外可以就其它动物的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作出进一步的探究。这里附一篇文章。趣谈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俗语说:“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这句话生动说明了天气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动物的生存、发展,必然与周围环境发生一定的联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沉积了许多本能,以适应自然界环境的变化,而有些先天行为是人类所无法比拟的,充分了解动物的本能,可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昆虫类1.蜜蜂 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一个
36、蜂群由 3 种蜂组成,即蜂王、雄蜂和工蜂。蜂王、雄蜂负责繁殖后代,而工蜂负责群体的日常生活,分工非常细致。常言道:“蜜蜂窝里叫,大雨就来到;蜂不出窝,风雨快如梭。 ”生动地说明了蜜蜂的行为与天气变化。2.蚊子 蚊子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常见种类有库蚊、按蚊、伊蚊 3 种。雌雄异体,雄蚊吸食草汁,雌蚊吸食人血,且能传播疾病。民间常言:“蚊子集堂中,明朝带斗篷;蚊子乱咬人,不久雨来临;蚊虫咬得凶,雨在三日中。 ”3.蚂蚁 蚂蚁是昆虫纲,膜翅目昆虫,营社会性生活,一群蚂蚁中有 20 多种类型,蚂蚁也是一种非常忙碌的昆虫,行为复杂。民间常言:“蚂蚁排成行,大雨茫茫;蚂蚁搬家,大雨哗哗,蚂蚁衔蛋跑,大雨就
37、来到。 ”4.蜘蛛 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动物,种类较多,且有结网的行为。常言道:“蜘蛛结网准送睛,蜘蛛收网准阴。 ”道出了蜘蛛收结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鸟类1.喜鹊 喜鹊是鸟纲,雀形目,鸦科动物。在我国民间,喜鹊是一种吉祥鸟,有传报喜讯之说,喜鹊巢居,有在古树叉上筑巢的行为,据笔者观察,喜鹊筑巢的高低与常年雨水的多少有一定关系,如果看到喜鹊在高处筑巢,常年雨水则会偏多,如果看到喜鹊在低处筑巢,则预示常年雨水偏少。2.鸡 鸡是鸟纲,鸡形目动物。我国鸡形目种类十分丰富,而家鸡是其中的一种。家鸡营巢居生活,据笔者观察,家鸡在晚上睡觉时,鸡头的睡相与天气变化有奇秒的联系,如果鸡头向外睡,则天气晴朗;
38、如果鸡头向里睡,则天气要变有雨;如果鸡头不里不外,身体横向鸡窝,则天气阴郁。民间又言:“鸡登高鸣晴” 。哺乳动物狗和猫 狗为食肉目,犬科动物。狗的种类较多,看家狗性情温和忠实于主人,故有“狗不嫌家贫”之说。近年来有些名贵家犬,成为上流社会的宠物,身价倍增,而狗的行为复杂。家猫为食肉目,猫科,性情机灵,善长捕鼠。民间常言:“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狗卧灰堆,天阴雨摧。 ”道出了两种动动的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五、课后反思动物的行为与天气变化的探究活动,实用性不强。而且蟋蟀的鸣叫频率对于城市学生来说,确实存在着认识上的空白一般都不大会去注意。但从理论上讲作为探究思维
39、的训练倒是可以的。干湿球湿度计学生经过老师的实验和讲解能够理解,也很有兴趣。第 7 节 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一、教学目标 1、知道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2、学会看天气预报。3、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4、利用天气图判断天气状况,并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5、知道天气预报信息的主要收集方法。6、调查当地的天气谚语,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天气系统;天气图和天气形势;难点: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统;简单的天气预报。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四、教学过程引入根据学生预习作业交流收集当天当地的天气预报的方法。(一)获取天气预报的常用
40、方法: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拨气象预报电话、互联网上查看等获取气象预报信息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二)怎样看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用语的含意“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 8/10 以上, “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 5/10 到 7/10,5/10 到 3/10 为少云,3/10 以下为晴。12 小时内降水小于 5 毫米为小雨,515 毫米为中雨,大于 15 毫米为大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表示方法。空气质量指数(三)天气图用来表示天气形势,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分析天气图时,首先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术语(以图 247 为例)等
41、压线: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高压、低压、台风等。还要明白锋面系统的移动机理,高气压和的气压系统的移动机理等。观测天气图上的图例,如暖锋、冷锋,还有天气图上的日期等。明确冷锋、暖锋系统及锋面,同时关注等压线上的数字来得知高压区和低压区。然后根据锋面系统的移动方向来判断该锋面系统对所预报地区产生的影响,判断该地的天气趋势。学生练习 制作天气预报参考资料人类关于天气图预报方法的进
42、展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现将目前我国气象台、站天气预报的一些方法、思路、依据的原理、步骤以及预报技术中的一些问题作一简括的介绍。天气图预报方法已有 100 多年历史,自从有电报后, 各地同时间观测的气象资料能及时集中到各国的气象中心,分析出天气图。从天气图上看到一个个高、低压系统在移动着,这类天气系统在移动过程中给各地带来了天气变化。我们从天气图上分析出天气系统,预报它们在未来的移动和强度变化(包括生成和消亡) ,就能推论各地区未来天气的变化,这就是天气图预报方法的主要依据。我们分析各种天气
43、图或其他辅助图表,目的就在于及时分析出引起各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天气图分析正确与否,是天气图预报方法的前提。天气图预报方法首先要做出天气形势预报,即预报出天气图上已有的天气系统,它们未来的移动和强度变化,同时还要判断有无新生的天气系统产生。在天气形势预报中,最简单的方法是外推法,即假定未来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变化与起始时刻的情况相同,这种方法也称作持续性法。其次是气象员在长期天气预报的实践中,总结出有关天气系统移动或强度变化的经验预报规则,这些经验规则在天气形势预报中也有很大作用。此外,从动力气象学的一些理论中,也可以推论出一些有关天气形势预报的规则。气象员根据这些就可以作出未来的天气形势预报。
44、近 30 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趋向于改由机器作天气形势预报图,这种预报称作数值预报,图表示数值预报的内容。数值预报的第一步要求对所预报的天气系统从生成到消亡的主要物理过程有所认识,并将其概括成一组物理定律;第二步将这组物理定律用数学方程组表达出来,并且对这个方程组用电子计算机来求解。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速度和容量有限,对方程组必须作适当简化;第三步将起始时刻的各层天气图资料编入机器;第四步由机器对这组议程进行求解,便算出未来各个时刻、各个地点和各高度上的高压面高度、温度、湿度和风速矢量的三个分量 u,v,w 的预报值。电子计算机在作压、温、湿、风的预报时,是一小段一小段时间往前预报的。例如,根据起始时刻的天气图,先算出 10 分钟以后的预报图,然后将这张预报图作为起始时刻的天气图,算出 10 分钟以后的预报图。这样一步一步连续作下去,便能算出未来 24 小时或 48 小时的预报图。如果得到一张 24 小时预报图,先后要作一百次左右的预报。假如我们要计算的站点( 在数值预报中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