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9.130.10K 43DB 41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DB 41/T XXXXXXXXX混合绝缘气体回收及处理装置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河 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DB41/T XXXXXXXXXI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要求 25 试验方法 66 检验规则 87 标志 98 包装、运输、贮存 .10DB41/T XXXXXXXXX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计量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
2、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茜、王兰兰、乔宝建、毛森、李博、宋笑明、孙晓萍、李琛、孔小平。DB41/T XXXXXXXXX1混合绝缘气体回收及处理装置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混合绝缘气体回收及处理装置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电气设备中的混合绝缘气体的回收和处理装置(以下简称装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2008 包装
3、储运图示标志GB/T 150.12011 压力容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37682017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 采用反射面上GB/T 5832.22016 气体分析 微量水分的测定 第2部分:露点法GB/T 110232018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GB/T 120222014 工业六氟化硫GB/T 133062011 标牌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243432009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绝缘电阻试验规范DL/T 6622009 六氟化硫气体回收装置技术条件DL/T 13532014 六氟化硫处理系统技术条件3 术语
4、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混合绝缘气体六氟化硫气体与氮气、六氟化硫气体与四氟化碳气体按照一定比例的混合气体,具有良好的电器灭弧及绝缘性能。3.2 混合绝缘气体回收装置将混合绝缘气体从电气设备或压力容器中抽出,进而压入钢瓶或储气罐,并可将气体回充入电气设备或压力容器中的设备。3.3 混合绝缘气体回收及净化处理装置混合绝缘气体回收及净化处理装置是将回收的混合绝缘气体通过吸附单元,除去其中的水分、分解产物、金属絮状物以及粉尘等杂质,然后对混合绝缘气体净化提纯,去除气体中的空气等杂质,再将处理后的六氟化硫气体低温液态灌瓶,尾气排向碱液箱经中和后无害化排入大气。3.4 DB41/T XX
5、XXXXXXX2处理回收率六氟化硫气体净化处理时,成品产出量与原始出入量之比。4 要求 4.1 工作条件装置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 环境温度:-30 40 ; b) 海拔高度:装置使用地点海拔高度应不大于 4000 m;c) 相对湿度:10%RH95%RH。注 1:周围环境空气不应有腐蚀性气体和可燃性气体等明显污染。注 2:除非另有规定,混合绝缘气体回收及处理装置应在 4.1 列出的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4.2 外观要求装置外观应满足以下要求:a) 装置各组成部分显示应清晰完整,不应有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外观损伤,新制造的装置的表面应无腐蚀、涂(包)覆层脱落和起泡现象,铭牌清晰;b) 装置各部
6、分连接可靠,各旋钮或按键应能正常操作和控制,紧固部件应无松动;布局合理、管路排列整齐;c) 装置面板操作系统图清晰明了;d) 装置应有可靠的接地螺栓,并置于明显位置和具有接地符号标志。4.3 结构要求装置至少应包括以下部分:a) 装置主要由回收系统、充气系统、抽真空系统、储气罐、净化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组成;b) 装置结构布置应紧凑、合理,各部件应具有良好的防锈、防震能力,安装牢固,使用可靠;c) 装置各管线的连接、拆装及设备和部件应方便维修,易于操作;d) 装置的旋转部分须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不得危及人身安全;e) 移动式回收及处理设备的移动轮应大小适中,转动方向灵活,便于移动;f) 气体管路应
7、排列整齐、清晰、美观,横平竖直;g) 气体管路接头必须牢固可靠,与外部设备相连的接头结构应与混合绝缘气体电气设备充气口配套,连接方便、可靠,并提供相应的专用扳手;h) 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整个气路系统的密封性必须良好。4.4 性能要求4.4.1 电源:三相交流 50 Hz,380(110%)V。4.4.2 最高储气压力:4 MPa(20 )。4.4.3 回收气体压力(20 ):初始压力0.8 MPa;终止压力510 -3 MPa 或1.3310 -3MPa。4.4.4 极限真空度10 Pa。4.4.5 气体系统不能把油、空气、金属粉尘等杂质带入 SF6-N2 或 SF6-CF4 气体中,装置本身
8、应不能降低原气体的质量。4.4.6 受压容器机械强度(包括安全阀动作)DB41/T XXXXXXXXX3受压容器机械强度至少应满足以下要求:a) 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按 GB/T 150.12011 的规定;b) 压力容器内部应清洁,无遗留杂质。内壁应进行防锈处理,外表面漆层应牢固光滑;c) 压力容器应具有压力指示器、安全阀、称重装置、手孔及排污孔、加热装置;d) 经破坏压力试验后的任何容器,不应出现变形和损伤;e) 从安全阀排放出来的气体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人身安全。4.4.7 过滤器过滤器至少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过滤器设计应能有效地过滤气体中的水分和微量固体杂质,使之不重新进入净化后的
9、气体;b) 过滤器结构应合理,便于更换。4.4.8 阀门阀门至少应满足以下要求:a) 各类阀门密封性良好,在任何位置均不应有渗漏现象;b) 各类阀门的操作应灵活、可靠,开闭指示应直观、正确;c) 各类阀门应具有良好的防锈能力和较长的使用寿命。4.4.9 面板控制系统面板控制系统至少应满足以下要求:a) 装置进出口应装有精度不低于 1.5 级的压力指示仪表;b) 反映真空度的真空计;c) 操作系统简图和操作顺序表;d) 操作阀门代号及气体进出口标志;e) 电磁阀工作指示灯。4.4.10 电气保护电气保护至少应具备以下功能:a) 过、欠压保护;b) 相序和缺相保护;c) 短路保护;d) 过流保护。
10、4.4.11 相序指示器及电源开关为防止压缩机及真空泵电机反转,应安装相序指示器,装置采用的总电源开关应便于改变相序。4.4.12 铭牌铭牌的位置在产品处于正常安装位置是应可见,铭牌形式及尺寸应符合GB/T 133062011的规定;出厂的每台装置应具有字迹清楚,又不易磨损的铭牌。铭牌应包括下列内容:a) 制造厂名称及商标;b) 产品型号及名称;c) 装置极限真空度;d) 回收初压力;DB41/T XXXXXXXXX4e) 回收终压力;f) 回收气体速度;g) 充气速度;h) 储气罐的最大储气量及储存方式;i) 电源电压及功率;j) 装置的重量;k) 装置的外形尺寸(长宽高);l) 出厂编号;
11、m) 出厂年月。4.5 技术要求4.5.1 回收气体速度将容积为1 m3、气压为0.8 MPa(20 )的SF 6气体回收到容积为 1 m3、初压为2 MPa的标准储气罐中:a) 当设备残压达到 510-3 MPa 时,回收气体时间不超过 1 h;b) 当设备残压达到 1.3310-3 MPa 时,回收气体时间不超过 2 h。4.5.2 充气速度 对初压低于133 Pa的1 m3容器充入混合绝缘气体至0.8 MPa(20 )压力时,充气时间不超过 0.25 h。4.5.3 抽真空速度对容积为1 m3、初压为0.1 MPa的容器抽真空至终止压力小于133 Pa条件下,抽真空速度为:1 m3/h、
12、2 m 3/h和5 m 3/h共3种。4.5.4 净化处理能力净化处理速度应能达到50 kg/h混合绝缘气体的净化处理能力:a) 处理回收率不应小于 95%。b) 灌装速度不应低于 50 kg/h。注:该项仅适用于混合绝缘气体回收及净化处理装置。4.5.5 装置真空度保持装置真空度达到133 Pa压力下,保持5 h后,装置真空度的上升值不超过67 Pa。注 1:如果上升值大于 67 Pa,其最大极限允许值为 133 Pa。注 2:真空度达到 133 Pa 开始计算时间,维持真空泵运转至少在 30 min 以上,停泵并与泵隔离,静观 30 min 后读取真空度 A,再静观 5 h 以上,读取真空
13、度 B,真空度上升值(B-A)67 Pa。4.5.6 净化气体质量4.5.6.1 六氟化硫与氮气混合绝缘气体净化后各气体组分指标见表 1。DB41/T XXXXXXXXX5表 1 净化后各气体组分指标项目名称 指标 (质量分数)/10 -6六氟化硫(SF 6)纯度 99.9空气含量 300四氟化碳(CF 4)含量 100六氟乙烷(C 2F6)含量 200八氟丙烷(C 3F8)含量 50水(H 2O)含量 5酸度(以HF计)含量 0.2可水解氟化物(以HF计)含量 1矿物油含量 4毒性 生物试验无毒4.5.6.2 六氟化硫与四氟化碳混合绝缘气体净化后各气体组分指标见表 2。表 2 净化后各气体组
14、分指标项目名称 指标 (质量分数)/10 -6空气含量(质量分数)/10 -6 300六氟乙烷(C 2F6)含量 200八氟丙烷(C 3F8)含量 50水(H 2O)含量 5酸度(以HF计)含量 0.2可水解氟化物(以HF计)含量 1矿物油含量 4毒性 生物试验无毒注:该项仅适用于混合绝缘气体回收及净化处理装置。4.5.7 噪声水平整机的噪声水平:75 dB。4.5.8 年泄漏率储气罐的试验在20 、充入压力不低于2 MPa的SF 6气体下测定。回收装置本体:1%;储气罐本体:0.5%。4.5.9 装置的密封性使用最低检测浓度不大于110 -6 mol/mol的气体检漏仪对气体各部件密封部分、
15、管道接头部分检漏,报警仪不应报警。4.5.10 无故障运转装置连续无故障运转时间应大于1000 h;累积无故障运转时间应大于10000 h。4.5.11 电气控制回路DB41/T XXXXXXXXX6使用交流供电电源的装置,有绝缘要求的外部带电端子、电源插头分别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应不小于100 M。5 试验方法 5.1 试验环境a) 环境温度:-30 40 ;b) 相对湿度:10%RH95%RH。注:周围环境空气不应有腐蚀性气体和可燃性气体等明显污染。5.2 试验设备5.2.1 秒表分度值不大于O.1 s 。5.2.2 声级计声级计:不低于2级。5.2.3 SF6泄漏检测仪最小
16、检测浓度:110 -6 mol/mol。5.2.4 气相色谱仪采用带有热导检测器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5.2.5 露点仪露点仪:测量范围露点温度(-70 40 ),MPE:0.6 5.2.6 分光光度计准确度等级:2 nm5.2.7 红外光谱仪或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范围(4000400) cm -1。5.2.5 绝缘电阻表输出电压500 V,准确度级别10.0级。5.2.6 电子秤200 kg,感量:1 g。5.3 试验方法5.3.1 外观用目视和手感等方法进行。5.3.2 结构DB41/T XXXXXXXXX7用目视方法进行。5.3.3 性能用目视方法进行。5.3.4 回收气体速度试
17、验时采用SF 6气体作为气体介质,当容积为1 m3、气压为0.8 MPa(20 )的SF 6气体开始回收至容积为1 m 3、初压为2 MPa的标准储气罐中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a) 当设备回收至残压达到 510-3 MPa 时,记录此时的时间,回收气体时间不超过 1 h;b) 当设备回收残压达到 1.3310-3 MPa 时,记录此时的时间,回收气体时间不超过 2 h。回收气体速度应符合4.5.1的规定。5.3.5 充气速度试验时应采用液态SF 6气体作为充气气源,当开始对初压低于133 Pa的1 m3容器充入混合绝缘气体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当压力达到0.8 MPa(20 )压力时,记录此时
18、的时间,充气速度应符合4.5.2的规定。5.3.6 抽真空速度对容积为1 m3、初压为0.1 MPa的容器开始抽真空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至终止压力小于133 Pa时,记录此时的时间,抽真空速度应符合4.5.3的规定。5.3.7 净化处理能力试验时应采用钢瓶(或储气罐)装液态六氟化硫气体作为气源,净化处理速度、处理回收率和灌装速度应符合4.5.4的规定。5.3.7.1 净化处理速度净化处理速度时间以气体进入混合绝缘气体回收及净化装置后开始净化时计时,至SF 6气体净化处理过程结束后SF 6气体灌瓶前截止。净化处理速度按公式(1)计算。(1)MVt式中:净化处理速度,kg/t;V处理的回收 SF
19、6气体的质量,kg;MSF6气体净化处理的时间, t。t5.3.7.2 处理回收率处理前SF 6气体质量为进入混合绝缘气体回收及净化处理装置的回收SF 6气体的质量,处理后SF 6气体质量为灌瓶后钢瓶质量减去灌瓶前钢瓶质量。处理回收率按公式(2)计算。(2)10%Mr式中:处理回收率,%;rDB41/T XXXXXXXXX8处理后 SF6气体质量,kg;M处理前SF 6气体质量,kg。15.3.7.3 灌装速度对净化处理后的六氟化硫气体进行灌瓶(用预先抽真空达到10 Pa以下40 L钢瓶),对灌瓶前后的钢瓶称重。灌装的时间为从开始灌装钢瓶到灌装钢瓶结束的时间。灌装速度按公式(3)计算。(3)
20、12MVt式中:灌装速度,kg/t;V灌装后钢瓶的质量,kg;1M灌装前钢瓶的质量,kg;2灌装的时间, t。t5.3.8 装置真空度保持真空度达到133 Pa时启动秒表开始计算时间,维持真空泵运转至少在30 min以上,停泵并与泵隔离,静观30 min后读取真空度 A,此时再静观5 h以上,读取真空度B,真空度上升值( B-A)67 Pa。如果上升值大于67 Pa,其最大极限允许值为133 Pa。装置真空保持试验按4.5.5的规定进行。5.3.9 净化气体质量试验净化气体质量按以下方法进行:a) 六氟化硫纯度的试验方法按 GB/T 120222014 中 5.1 进行。b) 空气、四氟化碳含
21、量的测定方法按 GB/T 120222014 中 5.2 进行。c) 六氟乙烷、八氟丙烷含量的测定方法按 GB/T 120222014 中 5.3 进行。d) 水含量的测定方法按 GB/T 120222014 中 5.5 进行。e) 酸度的测定方法按 GB/T 120222014 中 5.6 进行。f) 可水解氟化物的测定方法按 GB/T 120222014 中 5.7 进行。g) 矿物油的测定方法按 GB/T 120222014 中 5.8 进行。h) 毒性试验方法按 GB/T 120222014 中 5.9 进行。5.3.10 噪声水平按GB/T 37682017中6.4.3条款的规定进行
22、,试验结果应符合4.5.7的规定。5.3.11 年漏气率按GB/T 110232018中4.1条款的规定进行,对储气罐的试验在20 、充入压力不低于2 MPa的SF6气体下测定,年漏气率应符合4.5.8的规定。5.3.12 装置的密封性按GB/T 110232018中5.1.3条款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5.9的规定。5.3.13 无故障运转DB41/T XXXXXXXXX9试验可采用连续或间断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中不得更换主要零部件,试验结果应符合4.5.9的规定。5.3.14 电气控制回路试验应包括动作正确性检查和控制回路的绝缘试验,装置的绝缘电阻试验按GB/T 243432009中5
23、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5.11的规定。6 检验规则6.1 出厂检验6.1.1 出厂检验由企业质检部门逐台进行,检验合格并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检验项目见表 3。6.1.2 出厂检验时有一个项目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表 3 检验项目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1 外观 4.2 目视和手感 2 结构 4.3 目视 3 性能 4.4 目视 4 回收气体速度 4.5.1 5.3.4 5 充气速度 4.5.2 5.3.5 6 抽真空速度 4.5.3 5.3.6 7 净化处理能力 4.5.4 5.3.7 8 装置真空度保持 4.5.5 5.3.8 9 净化气体质量 4.
24、5.6 5.3.9 10 噪声水平 4.5.7 5.3.10 11 年泄漏率 4.5.8 5.3.11 12 装置的密封性 4.5.9 5.3.12 13 无故障运转 4.5.10 5.3.13 14 电气控制回路 4.5.11 5.3.14 注: “”表示应检验的项目;“”表示不进行检验的项目。6.2 型式检验6.2.1 检验项目型式检验项目见表3。6.2.2 适用情况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或老产品转厂生产;b) 正式生产后,产品的结构、主要部件或元器件、生产工艺等有较大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c) 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d) 出厂检验结构与上次型式检验
25、有较大差异;DB41/T XXXXXXXXX10e)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f) 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6.2.3 判定规则用于型式检验的样机中,除外观和结构项目外,其他任一项目有1台及1台以上不合格 ,判定结果为不合格。7 标志7.1 产品标志每台装置均应有清晰、耐久的产品标志,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产品名称;b) 产品型号;c) 制造厂名称、地址;d)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e) 制造日期及产品编号。7.2 包装标志包装箱的储运图示应符合GB/T 1912008标准的要求,标志应清晰、整齐并至少包括:a) 产品名称与型号;b) 制造厂名称与厂址;c) 包装箱外形尺寸;d) 毛重;e) 出厂日期
26、;f) “小心轻放”、“向上”、“怕湿”等标记。8 包装、运输、贮存8.1 包装8.1.1 产品包装应符合 GB/T 133842008 标准的有关规定。8.1.2 每台装置出厂时应予以装箱,以防止运输过程中遭受损坏,并达到防尘防潮要求。整台装置和零部件的包装都要适合陆路和水路运输的要求。8.1.3 装置与大气相通的孔口,运输时应完全封闭。8.1.4 整体产品或分别运输的部件都要适合于运输及装卸的要求。8.1.5 装置的整机、备品备件及分离时高压储气罐等应分别整体包装。包装箱应牢固、可靠,并有有效的防尘、防雨、防震措施。8.1.6 包装箱应有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明显标志和符号(如上部位置、防潮、防雨、防震,起吊位置、开箱位置等)。标志和符号应符合 GB/T 1912008 中标准的有关规定。8.1.7 包装箱内应附下列文件:a) 产品合格证书及出厂试验数据;b) 产品使用说明书;c) 装箱单。8.2 运输、贮存DB41/T XXXXXXXXX11产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当满足:a) 运输、储存过程中,装置的储气罐及气路系统应充入 0.03 MPa0.05 MPa 干燥纯净的氮气封存与大气相通的接口应完全密闭;b) 包装箱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均不得遭受雨水侵袭;c) 装置储存应妥善存放,定期检查。应储存在通风干燥,具有防潮、防腐和防损坏的室内。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