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教案及反思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是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单元中的第二节课,第一节学生已经对一些中外表现春天的美术作品进行了欣赏和评述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美的感受,了解了春天的象征含义,学习了形式和色彩手段的选择应用对表现情感和主题的作用,其后要引导学生完成一幅表现春天的创作,在此之间,安排学生学习一下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习调色的基本常规,对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以及运用色彩表现的能力应该是有益的。 本课为一课时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因为只有一节课的安排,色彩基础理论不可能做全系统的学习,所以内容的选择围绕着怎样调色展开,色调、色彩情感、色彩的对比
2、和调和等问题只能留待今后适时解决。 新教材的优点在于,没有给教学规定必须要讲到的知识点或必须要执行的教学模式,而只是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给了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只要不脱离课程标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来组织教学材料。原教材教参的“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提示” 是“从色彩特性的角度比较春天的主要色彩与夏、秋、冬主要色彩的不同特点。 ”和“ 运用造型为主表现春天和以运用色彩表现春天的不同观察角度。 ”以及“ 抽象艺术作品与色彩的关系。 ”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而根据现在的设计作出的内容选择,这节课变成了一节以基础知识讲解为主的课程,似乎与新课标要求的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
3、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脱节,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单元众多活动中的一项,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会采用这种授课方式。个人一直认为,没有知识体系的支撑,学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也开始逐渐重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没有知识体系支撑的学科,会让学生觉得简单,没意思。所以,虽然提倡以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为主,但帮助学生建立最基本的知识体系框架,与此并不矛盾,反而是有益的。能力的提高依靠练习,而知识的学习需要传授,即便学生自学,也要依靠查阅,然后在传授和查阅的基础上理解和吸收,而不可能依靠凭空的想象,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以讲授法为主是恰当的。 颜料使用的学习,也是一种对美术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4、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随着一些方便的涂色工具的推广,例如水彩笔和油画棒,学生使用颜料的能力严重退化,导致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停留在很低级的阶段,甚至用颜料调配不出很简单的颜色,严重妨碍了学生对色彩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所以系统的学学调色的相关知识,也算是补补以前的漏洞。 虽然内容虽然经过反复选择,但量还是很大,要完成预定的知识内容学习,课堂上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学生将没有足够的课堂活动时间来完成作业。如果砍掉一部分教学内容,给学生留足够的练习时间,课看起来很完整,但整个知识框架将不牢固,就好像在屋里拆掉一些梁柱,整堂课就会成为一节作秀课,而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所以考虑还是讲完整,大部分的练习留到课后去
5、做,课堂上只要求完成部分练习,以便于教师纠正错误。 选定的教学内容,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能学懂但难掌握。仅仅一节课,所以对学生掌握的程度不能预期太高,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框架,感觉自己对色彩的认识有升华,即可视为达到教学目标。调色方面,目标设定为体验,所以安排了任意复色的练习,而把其它练习列为选做,体现分层次教学。并不要求学生通过一节课能把颜色调得非常准确,只要学生在今后调色时,不感到特别的盲目,能够进一步在自我学习中提高,就达到目的。这节课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学习打下基础。 对一些技巧的学习,如填涂和水分的掌握,交给学生自主探索,互相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意
6、识和能力。 三、学情分析 1、初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逐步形成逻辑思维的认识和思考方式,开始对事物的一般规律和内在关系产生兴趣,知识和规律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产生持久兴趣的重要手段。 2、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随着一些方便的涂色工具的推广,例如水彩笔和油画棒,学生使用颜料的能力严重退化,导致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停留在很低级的阶段,甚至用颜料调配不出很简单的颜色,严重妨碍了学生对色彩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所以系统的学学调色的相关知识,也算是补补以前的漏洞。 3、初一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选定的教学内容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概念能学懂但技巧难掌握。仅仅一节课,所以对学生掌握的程度不能预期太高。 4、初一学生有较强的表现
7、欲,所以,尝试后一部分学生能通过摸索掌握的内容,如水分的掌握和填涂技巧,留给学生探究、总结和互相学习。通过体验自学的收获带来的乐趣,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与调色相关的色彩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色彩体系的初步认识;体验用毛笔调色的过程,探索并总结水分的掌握和颜料填涂的要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1、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原色、间色、复色、色相、色相环及特性、明度、纯度、色立体、补色及补色效应。 2、通过分析色相、明度、纯度与色立体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体系性。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交流经验,学习水分的掌握和颜料填涂的要领
8、。 4、其中的关键点是复色,原因有二,第一,学生从只认识原色、间色到认识复色,体现了对色彩的认识由简单、割裂向复杂、深刻相互联系升华。第二、色的三维属性和色立体在本课中实质是对复色进一步的深化认识。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复色既是核心,又是其它知识的联结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习和调色体验,巩固所学相关知识。 1、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提问、举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学习原色、间色、复色、色相、色相环及特性、明度、纯度、色立体、补色及补色效应等基本概念。 2、通过演示,了解调色的基本规律和要领,并认识本课所学概念对掌握调色方法的意义。3、通过学生练习、自我总结、互评和交流,体验和巩固学习内容
9、,培养自我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色彩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集体荣誉感和分工协作的习惯。 1、引导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由初级、简单、笼统和机械的层面向丰富、微妙、深刻和体系性的层面升华,为更深刻的体会色彩美建立基础,并由此产生对色彩的持久兴趣,建立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基础上的兴趣。 2、通过对调色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体验自我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收获和乐趣,培养和巩固自我总结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 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
10、.Net的集体荣誉感和分工协作的意识和习惯。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复色的概念及其与其它知识点的关系 难点:复色与其它知识点的相互关系 六、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 学习环节 学生活动 开始,提问导入 教师提问,课件出示学习内容 知识内容学习 学生发言总结 教师点评 展示台演示调色过程 演示调色过程 学生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练习 学生分工练习,分别完成不同练习内容 教师点评 展示台展示学生作业 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课后拓展,布置预习作业,结束本课 (WORD 绘制的流程图无法粘贴到作业上,一贴就乱了,只好用这种形式代替) 七、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
11、秀教育资源网斐 .斐. 课.件. 园)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内容。 1、提问原色和间色的概念,并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对这两个概念的学习。这两个概念应该是小学学过的内容,之前又让学生做了预习,提问的目的在于减查预习效果,引导学生培养预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提问色相环的概念,进一步学习色相环的特性。 新知识点:色相环的渐变性和循环性 原色在色相环上呈点状分布 间色在色相环上呈线段状分布 3、提问引出复色,在色相环上分析复色的特点。 新知识点:复色同时含有三原色成分 复色在色相环上呈面状分布 4、学习色的基本属性,讲解色相,明度和纯度的概念。 新知识点:色相是色的样貌或色的名称 明度是
12、色的深浅 纯度是色彩的鲜艳程度或饱和度 5、学习补色的概念,并通过色相环分析补色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因为时间有限,邻近色和对比色的内容留待今后讲解,只把与调色密切相关的补色提出来学习。 新知识点:色相环上相邻 180 度的色彩互为补色 补色的对比效应和中和效应 6、引出色立体的概念,学习色立体。 (1) 、色立体的概念。 (2) 、出示色立体模型,使学生对色立体有更直观的印象。 新知识点:以色的基本属性作为三个维度形成的色彩立体空间称为色立体 (3) 、讲解色立体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色立体对调色的指导意义。 新知识点:色立体的意义 A、使自然界中的色彩相互联系成为一个体系,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刻的认
13、识色彩之间的关系。B、每一种色彩都同时具有三个属性,在色立体中都有自己对应的位置,因此能够给我们调色提供理论指导。 7、学习调色的基本方法,通过调色演示,使学生体会色的基本属性与调色方法的关系。 三、课堂活动,调色练习。 1、作业要求:利用教师发的模板,完成四组练习,分别是明度推移练习,补色和纯度推移练习,色相推移练习和任意复色调色练习,体验调色,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因为时间有限,为能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以便纠正,要求学生课堂上每人先完成一组练习,但要求组长分工协调,确保每项练习都有人做。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1、每组选派代表,通过展示台对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总
14、结,其他各组发言点评,教师补充。水分和填涂技巧掌握较好的同学借此机会介绍自己的经验。 2、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比并记入各组的学习记录,要求学生课后做完其余的练习,其中任意复色一题必做,其余选做。 3、课后拓展:本课的学习为下一节用色彩表现春天打下了基础,希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 中更加关注色彩和色彩形成的视觉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分析。 4、对下节课的安排进行要求。 八、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量规 学生姓名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课堂学习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有独到或深刻见解。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注意力始终关注课堂活动。 注意力没有放在课堂活动上。 课堂练习 学具准备充分,能够
15、很好的与其他组员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高,并能较好的进行自我总结。 学具准备充分,能够很好的与其他组员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高。 学具准备充分,能够努力的与其他组员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未准备学具或不能抓紧时间完成练习。 概念掌握 对教学内容有较全面和准确的理解,并能在实践中较好的运用。 对教学内容有基本准确的理解,并能自己尝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基本理解教学内容,运用时能够正确理解教师的提示。 概念不清,调色时完全盲目。 技巧掌握 填涂工整,涂色均匀。 填涂或水分的掌握至少一方面掌握教好。 填涂或水分的掌握两方面都不足,只是欠缺技巧但态度认真。练习不够认真,完全应付。 教师
16、评语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一个综合评价,对学生给予激励,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来的个性特点及发展方向,如学生对不同色彩的偏好等。 小组学习组织评价量规 组别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课堂学习 所有成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 所有成员注意力始终关注课堂活动,部分成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 所有成员注意力始终关注课堂活动。 部分成员注意力没有放在课堂活动上。 课堂练习 全体成员学具准备充分,能够有效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高。大部分成员学具准备充分,能够很好的与其他组员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高。大部分成员学具准备充分,但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 过半
17、成员未准备学具。 课堂总结 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总结,能够较全面和客观的对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并制定出今后解决问题的措施。 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总结,能够较全面的对小组学习进行评价。 能够较认真的对小组学习进行总结。 无法有效的组织对小组学习的总结。 教师评语 对小组的学习状况做一个综合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协作意识。九、板书设计 原色 点状分布 间色 线状分布 复色 面状分布 色相环 封闭性 循环性 色的基本属性 色相 明度 纯度 色立体 十、教学反思 因为这节课要进行录像,所以选择了自己较有把握的基础理论,但上完后,自己并不满意,感觉留有很多遗憾。 从教材的发掘来看,由于长期从事高中专
18、业基础教学,对教材的把握还是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的,例如对原色、间色、复色在色相环上的分布规律的总结,对于色立体对调色的指导意义,都是在所见过的基础理论书籍中不曾提到的。在教学的设计中,也考虑过初一学生对原本用于高中专业基础教学的内容能否适应,为此删节了部分内容,适当降低了难度,从课堂完成的情况来看,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对概念掌握的也不错,但没有想到很多学生从来没有用过颜料,练习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没有任何调色经验,以红色到黄色的渐变为例,正常情况应是红色先与少量黄色相调,填涂到纸上,然后增加黄色的量,调出另一个层次,再填涂另一格,以此类推,最后渐变到黄色,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先在纸上用红色从一
19、端到另一端涂满所有的格,然后再反向拿黄色涂一遍,结果可想而知,渐变效果出不来,因为他意识不到渐变是由配比逐渐改变形成的。再例如不会用毛笔,一个小小的方格,很少有人能够工工整整的把颜色填在里面,填出来什么形状都有,而且填涂速度很慢。再有水分的掌握,颜料填不成形,互相渗化,或者在纸面上流得到处都是,甚至混合的什么颜色都看不出来了,比比皆是,学生的这种基础状况,是我不曾预料到的。再加上因为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摸底,练习设计得偏难偏重,所以学生的练习情况完成不好,很多学生都没能按时完成作业,最后只得根据情况分层次要求来弥补,要求感觉困难的同学尽量完成任意复色练习,其余练习可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 课后反思一下,刚刚接触初中课,自己的思维状态和教学习惯并没有从高中基础教学中转变过来,整节课无论设计还是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 园) ,都留有浓重的高中基础教学的影子,还没有完全投入到初中课的教学状态中来,对新课程的理念体现得并不好,如何尽快的转变角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重上这节课,可能会考虑调整学习内容,多做一些其它方案的尝试,毕竟刚接触教材,还处于摸索阶段,应该不断地试验以期尽快地发掘到既适合学生又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