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名称:毕业论文 年 级:2006 级 系 别:中文系 专 业:汉语言文学 保卫汉字 复兴中华文化从被字的用法用意浅论汉字的文化意义 系别 专业: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 姓名 学号: 年级 班别: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分类号:207密 级:无2教师 职称: 周殿龙 (教授) 2010 年 5 月 6 日I目 录目 录 I摘 要 .II英文摘要 .II一、自然闲适的人生态度 2二、忠贞贤良的“典型女性 3三、自由开放的意识 4参考文献 5II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耀眼的光环,它在中华民族传承文明和发展繁荣的进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也是开启中华文化巍巍大
2、厦的金钥匙。从“被”字古今用法和用意上的发展变化,我们更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保卫汉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关键词:被字的用法;被现象;汉字危机;汉字文化 Abstract“Moment in Peking“ is a life size Mr. Lin Yutang The largest works, his life is committed to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system“ construct, to shape his “ideal woman“ Mulan Yao, set leisurely attitude of th
3、e natural loyalty of the virtuous life of the Confucian ethic and a free and open spirit of the West all in one, the image of him reflects the unique aesthetic and women-oriented idea.Key words:Yao Mulan;Taoism ;Women though;Open awareness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摘要正文、英文关键词的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号与中文的相一致III1在人类社会
4、的发展过程之中,文字和文明是同步的,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发展经历了三种流变:实物记事阶段、图画记事阶段和文字阶段。在原始社会,原始先民们迫于劳动记录的需要,希望能够找到某种寄托记忆的载体,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条件之下,他们最先选择了可以就地取材的实物记事法,如结绳记事、刻木纪事等。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先民们发现此种实物记事过于繁琐且易于混淆,故而他们又找到了与事件相类似关联的图画记事,从而最终在规范图画图形的基础之上出现了简单的文字纪事。由图画到文字,人类历史从此有了新的发展。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先有汉
5、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 “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 ;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
6、用效率” ,2000 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 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由于汉字书写复杂, “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现在一般认为汉字也有突出优点,初始学习难度虽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 “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已实际上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目前汉字系统已经基本稳定,但汉字
7、的规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继续进行。如今,汉字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变化,个别字词在本字基础意义上已经有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的用法用意。以“被”字举例,从古义用法到被动语态再到如2今的“被现象” ,在时间的洪流中,被字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新的用法。本文将以被字为例,在简述汉字用法用意演变的同时,重点突出汉字的存在价值以及弘扬汉字文化的积极意义。一、被字的古今用法用意和性质分析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一字多音、一字多意现象比比皆是,被字即为其中代表之一。从汉字意义上来讲,将被字划分为五种解释:1、睡觉时遮盖身体的东西。例如被子、被单、棉被。2、盖,遮覆。例如被覆、被泽后世。3、遭遇、遭受。被
8、灾、4、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例如他被辞退了。5、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例如被动、被告。其按词性划分,又可分为名词、动词、助词和介词四种词性。下面,我们就举例的方式逐一对其进行释义分析。1、名词。被,形声字,从衣,皮声。本义为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在“被,寝衣,长一身有半。 ”“翡翠珠被。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中,被字均为本义。此外,被字在做名词讲时,同时具有表面的意思。2、动词。被覆、遮盖。例句:“凝霜被野草。 ”三国魏 阮籍咏怀又如:被体(涂满全体);被覆(覆盖,掩蔽;亦专指覆盖在地面的草木等自然物)蒙受,遭受。例句:“寡人不详,被于宗
9、庙之祟。 ”战国策齐策又如:被水(遭水灾);被命(奉命;受命)及;到达。例句:“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书禹贡又如:被及(延及,广及)加;施加。例句:“允恭克让,光被四表。 ” 书尧典3、助词。被字在作为助词时,通常用在动词前面,构成被动词组。例句:别骗、被批评等。4、介词。3被字在作为介词时,表示被动,是叫、让的意思。此外,被字另有音为 p,通“披”字,其意与披字相同。“唐韻皮彼切集韻 韻會部靡切, 音罷。 說文寢衣也。 釋名被,被也,被覆人也。 傅 被銘被雖溫,無忘人之寒。無厚于己,無薄于人。 又唐韻皮義切,音髲。覆也。 詩大雅天被爾祿。 箋天覆被女以祿位,使祿福天下。 又及也。 書堯典
10、光被四表。又表也。 儀禮士昏禮笲緇被纁裹加于橋。 又具也。 戰國策械器被具。 又帶也。 前漢韓王信傳國被邊,匈奴數入。 又加也。 前漢高帝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註爲酒所加也。 又把中也。 周禮冬官廬人凡爲殳,五分其長。以其一爲之被而圍之。 又負也。 後漢賈充傳被羽先登。 又被廬,晉地名。晉語乃大蒐于被廬。 又韻會攀糜切,音披。 廣雅裮被,不帶也。屈原離騷何桀紂之猖被兮。 前漢揚雄傳被夫容之朱裳。 又荷衣曰被。左傳襄十四年被苫蓋。 又古今人表被衣,人名。 莊子知北遊齧缺問道乎被衣。 又姓。 前漢王褒傳宣帝時,徵能楚辭 ,九江被公召見誦讀。 通志氏族略鄭有大夫被詹, 漢書有牂牁太守被條。通作披。
11、” 经 1大量文史资料考证,被字的古今用法用意极为广泛,其在近代汉语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用法本文不做深究,在现代汉语中, “被”字句一般形成被动语态,就是被动句,无论是书面用语还是日常生活,被字丰富的词性和意义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 “被现象”的出现和深思传统文化随着时间流传,也会在时代的变迁中而产生新的寓意和影响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网络在语言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然,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汉字文化也收到了不小的冲击。2009 年在网络上暴出的雷人的词汇,其中含有的是更多的无奈和对现实的调侃。此时的“被”字已经脱离了原有的词语的含义,饱含着对当今社会的许多现象的
12、近似于“无奈”的情感!例如:“被就业” 、大学“被”上了、 “被”房子买了等等!此时的“被”字的词性也发生了变化,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副词等。(1)被代表:“近九成网友赞同抵制家乐福” 、 “九成网友大骂韩寒脑残”屡屡出现的“九成网友”是一群身份神秘的人,他们有时候又叫“近九成网友” ,或者“超4九成网友” ,他们的规模很难确定,500 人不算少,5 万人不算多,他们的爱好是到处发表看法,而且经常自相矛盾。(2)被自愿:据 2009 年 5 月新京报 ,重庆市铜梁县有学生家长反映,孩子读小学要交9000 元“教师节慰问金” 。学生家长反映至县教委后,被告知“要退钱就必须退人” 。铜梁县教育局局
13、长接受采访时称,此费系家长“自愿”缴纳。(3)被自杀:2008 年 3 月,曾多次进京举报原阜阳市颍泉区区委书记张治安违法占用耕地、修建豪华办公楼“白宫”等问题的举报人李国福,在监狱医院内死亡。检察机关出具的调查结果显示,李属于自缢身亡,但其家属不认可李自杀的结论,认为死亡原因蹊跷。2009 年 6 月,张治安以涉嫌报复陷害罪、受贿罪被提起公诉。在以上的三项实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被现象中,多为根据社会活动而产生的词组,被字的词性与用法用意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和突破。虽然,被字的原意仍未被取代,但是我们在追逐时尚流行的同时不妨想一想,迅速崛起的网络用语是否具有经得起时代冲刷的考量价值,我们经
14、典的汉字文化在这一潮接着一潮的洗礼中会越来越闪亮,还是会随波逐流,最后湮没在这来势汹涌的波涛之中?三、汉字文化的危机其实,被字只是这复杂的文化发展中的一个代表,我们既看到了它的传统价值意义,也体会了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转变。从小处着眼,这是被字的转变,从大处着眼,这是汉字的发展变化,是曲解还是进步,在汉字文化的大旗之下,我们应明辨利弊。近百年来,我们的民族母字汉字,曾遭受着多次蒙难与伤害,从五四运动前后的废弃汉字主张,到制定了汉字拼音方案 ,从盲目的迷恋英语学习,到个别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现象,这一切现象无不使我们都感受到了汉字的危机。盲目迷恋英语和所有严重伤害母字、母语的现象,引起了一切有识之士
15、的隐忧与惊呼。著名作家、原中央文化部部长王蒙,呼吁保卫汉字;著名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北京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文化大师任继愈呼吁复兴汉字文化,他说:“汉字问题,不只是文字学的课题,而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全局性的问题。 ”认为 “汉字在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凝聚方面,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统5一方面,功莫大焉。 ”他呼吁 “全民族都应推动汉字、汉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有通晓多种文字的专家作过这样的比较:汉字自产生以来,共创造了多个字;现在大部分都“死” 去了,不再被使用了。日常交往中的常用字仅左右,人们只要掌握字就足以应付一切了。而英文的单词有五六十万个,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年还有个左右的
16、新词被创造出来,也就是说即使是大学问家,每年都还需要再学个新词。但是,汉字由于具有特别的造词能力,仅仅依靠熟识字的重新组合,就可以了解掌握时代变化带来的任何新事物了,并不需要不断地重新学认新字。这种不需要“后续投入”的文字,给人们省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和现代价值,它理所当然值得大力弘扬。四、汉字文化的意义与弘扬价值汉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当然,我们这里所谓“文化” ,指的是广义的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汉字之所以能蕴涵文化意义并且在其发展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容量,这是由汉字的汉字本体、汉字思维、汉字构形以及汉
17、字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等性质决定的,也因为此等种种,汉字才成为世界上几种古老的表意体制文字中唯一生存至今且呈现出旺盛生命力的文字。弘扬汉字文化,让世界更多的人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才有利于中华文化以更大步伐走向世界,有利于世界人民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消除误解,增进中国与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弘扬汉字文化,有利于让世界更多的人认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得到更多独特的审美享受,也得到新的怡情养性、休闲娱乐的途径和方式。汉字是一种神奇的文字,在世界各种文字中,从书写印刷角度看,同一份文件作品,汉字的用纸量是最少的。有位联合国资深外交官说,在任何一堆文件中,他一眼就能看出哪是汉字文件,那就是最薄的那一本。显
18、然,汉字更合于经济的原则、环保的精神,汉字文化其实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汉字是一种伟大的文字,自从五笔字型等各种电脑数字化输录方法问世以后,实践证明,汉字的输录速度并不落后于任何一种拼音文字,弘扬汉字文化,至少有利于在汉字文化圈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在当今的电子信息时代,地球之大有若一村,中国正迅速融入世界,世界各6国都在对汉字、汉语刮目相看,现在全世界兴起了汉字、汉语热,已有约 3500 万人在学汉字、汉语,约有 100 多个国家的 2500 多所大学设置了中文课,有的国家中小学生亦开始学汉字、汉语,各国对中国需求 100 万汉语教师。不远的将来,上述数字也许将翻一倍或更多,汉语已开始成为世界的强势
19、语言之一,外国有专家预计,五十年内,汉语可能超越英语而在世界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东方文化正在世界兴起!国际的汉字、汉语热,与国内的汉字、汉语冷,反差如此之大,岂不令我们国人深长思之?保卫汉字,汉字文化必将成为世界上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参考文献1 林语堂.林语堂作品集八十自叙M.甘肃出版社 1998 年 5 月版2 林如斯.关于京华烟云 张振玉译京华烟云M.时代出版社 1987 年版。3 本文译文均自张振玉译京华烟云 ,M.时代出版社 1987 年版。4 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中国社会学科出版社。5 林语堂:林语堂文集第九卷,M.作家出版社 1995 年 10 月版6 林语堂: 林语堂文集第十卷,M.作家出版社 1995 年 10 月版7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郑陀译,M.德华出版社 1980 年版8 王兆胜:林语堂的文化情怀 ,M 社会学科出版社 1998 年版参考文献正文宋体,小四毕业论文材料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