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博物馆场地分析.doc

  • 上传人:w89153
  • 文档编号:9234166
  • 上传时间:2019-07-30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6.91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博物馆场地分析.doc
    资源描述:

    1、东莞松山湖艺术博物馆场地分析一、 松山湖科技园区位分析园区位于大朗、大岭山、寮步三镇之间,地处东莞市的几何中心以及穗-莞-深-港一小时生活圈黄金走廊腹地。松山湖园区以“生态城市”为目标,从园区大生态结构、松木山水库环境,园区道路设计和多式交通体系等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空间的大结构框架。通过以水为基、生态为系,实现“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的设计理念,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创造了“松山湖模式” 。一小时生活圈黄金走廊腹地兆示了松山湖的沉重使命, “生态城市”是松山湖科技园区里建筑设计的总纲二、 基地环境 基地周围环境基地与国云大厦、东莞市粤港技术培训中心,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东莞市泰通

    2、科技实业公司、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电子所、雨林木风计算机科技公司等蕴含大量高素质科研人员的科研机构毗邻。 基地周边建筑分析(图)基地附近有两座现代化建筑,松山湖图书馆,为线性排布,松山湖学术交流中心,两者均是体块穿插丰富,极具雕塑感的造型。 ; 深灰色的图书馆与白色的交流中心交相辉映,如何让艺术博物馆融入这片环境,与这黑白两幢建筑和谐共处,在设计中需要多加考虑。因此,新建的艺术馆其造型1、可以以体块穿插的手法设计,一方面与周边建筑协调,另一方面与艺术馆的性质切合。2、也可以简化造型,使环境不至于混乱。 基地详情基地原是一片荔枝林,从古自今,荔枝就与东莞有着不解之缘。荔枝林的去留或利用,是一个值

    3、得思考的问题基地与荔枝林设想:a.荔枝木遮荫,荔枝木下荔枝桌椅;b.荔枝荫停车场;C.荔枝木作为建筑材料或设计结合荔枝相关等D.保留部分荔枝林,作为休息空间,室外景观 水域在基地附近,有一大一小两个水塘,水塘的作用可以引起局部小气候,设计时若运用的好,不仅可以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还可以促进通风,在节能环保方面给设计加分。三、地域性分析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通风散热,遮荫避雨是岭南地域性对建筑的要求。 遮荫避雨的手法:风雨廊道、庭院四、景观分析湖景资源最大化,若条件允许,建议保留一部分荔枝林,将剩余荔枝林与两个湖作为后花园,满足人们的景观需求的同时为艺术馆提供一个相对宁静的环境。五、交通分析1. 人流(2 个来源:红棉路、科研区)2. 车流(3 个来源:红棉路、礼宾路)3. 入口设置车流方向辅路红棉路,通向新城路的交通要道,且周边有较多的高新产业,因此车流量较大;基地东北侧有两个停车场, (图中蓝色图块所示) ,为周边建筑所用,因此,该侧的辅路在上下班时期车流量会很多。结合上述分析,艺术馆的功能布局大体如下图所示,主入口开向红棉路,展览区在基地西北侧,该侧有成片的荔枝林和水池,景观较好;东北侧为办公区,靠近辅道和停车场。小组成员: 丘柏青 201241410213郑宜武 201251208113钟喜 201251208106入口展览区办公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博物馆场地分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923416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