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蒙山仙茶”考.doc

  • 上传人:wspkg9802
  • 文档编号:9228121
  • 上传时间:2019-07-30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26.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蒙山仙茶”考.doc
    资源描述:

    1、1“蒙山仙茶”考摘要:“蒙山仙茶 ”传说由来已久,按古书记载较多;现代科学检测蒙顶山茶品质超群;但较散杂而没有相互联系。本文将古代道家阴阳五行学作为主线,尽力完整、系统地把蒙顶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奇特地形地貌与蒙顶山道家文化遗迹、蒙顶山茶有关文献资料相结合论述。说明“蒙山仙茶” 是符合当时历史文化条件,确有其事, “仙茶” 承载的茶文化信息量是巨大的,深入挖掘整理有利于“蒙顶山茶”品牌的打造和蒙山茶文化的弘扬。关键词:蒙山仙茶 史料 道教 文化品牌蒙山,又名蒙顶山,是我国历史地理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山名之一,地处名山县城西 5 公里,南北走向,长 10 公里,宽 4 公里,横跨名山、雨城、芦山和邛崃

    2、市。蒙山种茶历史有两千多年,是我国传统的老茶区。名山县又被世人誉为“仙茶故乡 ”。 “蒙山仙茶”流传有序,名副其实。一、蒙山仙茶神奇的传说由来已久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 53 年) ,本地人吴理真在蒙山驯化野生茶树,开创了人工植茶的先河,茶树人工种植由此推向全国,惠及世界,吴理真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人工植茶第一人,被后人奉为茶祖。茶祖吴理真与“仙茶” 息息相关。从现有资料看,最早记述蒙山茶与众不同的东汉图经云蒙山茶“受阳气全,故香。 ”唐李德裕入蜀 “得蒙茶饼以饫于汤瓶上,移时尽化。 ”以验其真假者即此。最为神奇的记述是五代毛文锡茶谱有一则传奇“昔有僧病冷且久,曾遇一老僧,谓曰蒙山中顶茶,尝以春

    3、分之先后,多搆人力,俟雷之发声,并手采摘,三日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为地仙矣。是僧因之,中顶筑室以候,及期获一两茶,服未竟而病瘥,时到城市,人见容貌,常若年三十余”。北宋东斋记事记蒙山“方茶之生,云雾覆其上,若有神物护持之。 ”北宋诗人吴中复亦有诗云:“ 我闻蒙顶之巅多秀岭,恶草不生生荈茗。 ”“今少有者,盖地既远,而蒙山有五峰,最高曰上清,方产此茶,且常有瑞云影相现。 ”北宋2诗人文同(10181079 年)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灵根托高顶,胜地发先春。 ”有关文史资料中不仅有神奇记述,而且佛教高僧也到蒙山参禅,把蒙山仙茶奉

    4、为敬佛祀祖的专用茶。宋代有不动上师,人称甘露大师,居于蒙山,曾为普济幽灵,集瑜伽焰口及密宗诸部,辑成蒙山施食仪 ,成为佛门必备课诵仪轨。 蒙山施食仪 ,旨在利济孤魂。 供养赞中有“ 虔诚献香花,智慧灯红焰交加,净瓶杨柳洒堪夸,橄榄共琵琶,蒙山雀舌茶奉献,酥酡普供养释迦,百宝明珠奉献佛菩萨,衣献法王家。”语。后有兴慈大师力倡蒙山施食,并加入六番开示,称为大蒙山施食。最为有说服力的是金石苑 “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 碑文,立碑时间为“绍熙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即公元 1193 年。碑中记述共四件事:祖师自西汉时已出山显露(道行) ,姓吴法名理真,从岭表(今阳山)来,在蒙顶山修练传法,用茶种子在山顶种茶

    5、七株。宋高宗时发生旱灾,法师入定请祖师显灵,降大雨救了灾。一日,祖师在他一直居住的山顶甘露井中化为一尊石像,被侍从找到供奉。淳熙十四年(1188 年)后又被孝宗皇帝封赏为“ 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 。四川通志载:“ 名山之西 15 里有蒙山,其山有五顶,中顶最高,名曰上清峰即种仙茶之处。 ”汉时甘露祖师吴理真手植茶树 7 株于山顶, “高不盈尺,不生不灭”,称曰 “仙茶”。并建立御茶园,遗址至今尚存。明代李时珍验证后在本草纲目记“ 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祛疾。 ”名山县志载:蒙山仙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 ”雍正十二年沈廉在退笔录写道“ 仙茶每年采送各上台,贮

    6、以银盒亦不过钱许,其矜如此”。仙茶成为皇室专门祀祖用品,时间较迟,赵懿在蒙顶茶说中记载“每岁采贡三百六十五叶,天子郊天及祀太庙用之。园以外产者曰陪茶” 。二、蒙顶山茶两千年来声播朝野蒙山在西汉时制成圣扬花、吉祥蕊。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蒙茶开始入贡皇室。宪宗元和 8 年(813) ,蒙茶进贡数量为蜀之最,在全国名列前茅。文宗开成 5 年(840) ,蒙顶茶传入日本。李肇著唐国史补记载“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五代司徒毛文锡著 茶谱 ,称赞蒙顶茶“ 露鋑芽、籛芽、压膏、井隆茶、研膏茶”品质和技术等。宋神宗 7 年提举茶马司先后3在名山、百丈设置“ 茶场”,尽“榷”全县茶叶

    7、;元丰 4 年下诏“ 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宋徽宗宣和年间创制了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两种名茶,蒙顶石花、露芽、谷芽、圣扬花、吉祥蕊、不压膏、石苍压膏等名茶,位居全国名茶前八名。元、明、清蒙顶茶生产不断,虽有起伏,但一直朝贡。宋以后各种茶谱、茶鉴等茶书收录、记载的就更多了。1958 年毛泽东主席在成都会议期间品尝了蒙山茶指示“蒙山茶要发展,要与群众见面” 。1959 年“蒙顶甘露”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长时期作为高级礼茶。改革开放后,蒙顶山茶在历年国际、国内茶叶评比活动中荣获金、银等奖项累计达 100 多项。现在, “蒙顶黄芽” 是中国黄茶类代表, “蒙顶石花 ”是中国绿茶中的顶尖之品, “

    8、蒙顶甘露”是中国绿茶中的佼佼者。“千山锦绣,其县独享 “名山 ”之名徽。 ”张昌余教授在 蒙顶山茶赋中点出了出“仙茶”的蒙山北魏之前就已是全国著名的神山,就是在公元 593 年朝庭把蒙山县改成名山县。唐之前就有各种文献、诗歌反映川茶已传播影响到全国各地,如西晋孙楚歌中“姜桂茶荈出巴蜀” 。唐代欧阳修的 新唐书记, “雅州芦山郡土贡有麸金、茶、石菖蒲、落雁木” ;膳夫经手录写道, “蜀茶重名蒙顶也” 。唐代欧阳修诗 “积雪犹封蒙顶树,惊雷未发建溪春。中州地暧萌芽早,入贡宜先百物新。 ”李肇称, “号为第一”; 宋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琴茶诗中“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诗书画家文同 “蜀土茶

    9、称圣,蒙山味独珍”更是具有代表性赞誉;唐名人孟郊“ 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刘禹锡“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还有韦处厚、黎阳王、施肩吾,宋苏轼、苏辙、黄庭坚、文彦博等等都写诗赞誉。明代陈绛辨物小志:“谚云:蒙山顶上茶,扬子江中水” 更是在明、清至民国广为流传,成为川内乃至外省茶店、茶馆的主要招牌。三、道家阴阳五行学说造就蒙顶仙山仙茶蒙顶山地处北纬 30 度,这是全世界一个神奇的地带,出现无数的自然奇观,也发生了不少神奇的事件,如波斯湾、苏伊士运河、百慕大、青藏高原等,黄山、庐山、三江并流、钱塘江潮、长江、密西西比河和尼罗河入海口等。同时,这一地带也是中国名优绿茶的最佳产地:蒙顶山

    10、茶、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等等。4蒙山虽不很大、也不很高,但蒙山出好茶、出仙茶却与道教有很深的渊源。道家学说最早是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起源,道教是汉代时从四川大邑县鹤鸣山、都江堰市青城山起源,蒙顶山相距鹤鸣山约五十公里、都江堰市约一百公里,唐以前特别汉代道教盛行,至今周围还有很多与道教相关的遗址和传说。从现有资料看,蒙山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尚书禹贡 “蔡蒙旅平,和夷厎绩”,水治理好后,和夷一带也取得了治理成功,于是登山蔡山(今周公山)蒙山祭祀上天。蒙山在大禹时代已是祭天的地方,已成为名山。蒙山又处于成都往西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远望巍峨雄伟,象征连天接地,蒙顶五峰也是道家所崇

    11、尚的五行学说理想的场所,五峰也代表金木水火土 5 种基本元素,五峰之中皇茶园突出表示为阳,甘露井下凹象征为阴,阴阳相济,中心栽种 7 株仙茶,象征北斗七星,用四面栏杆圈围,象征四方、四季等,总之蒙顶五峰所具备的特殊地理地形与道教崇尚的基本内涵相吻合,这样天造地设的灵异宝地才能出“仙茶 ”,所以蒙山又被世人誉为 “仙茶故乡” 。蒙顶五峰分别是上清、菱角、灵泉(毗罗) 、甘露、玉女峰,明代在灵泉峰上建毗罗石殿是佛家之名外,其它都是道家自然之名。汉代的吴理真这位西汉道人才有志在名山的蒙顶山修炼并种茶,才有可能种出“仙茶” ,才有晋、唐、五代和宋、明、清各种古籍、史书中记述的各种喝了蒙山上清峰的茶后长

    12、生、成仙的神奇传说。宋代的蒙山名茶“万春银叶 ”、 “玉叶长春”名字也是道家一脉相承。在这里还要讲一下蒙顶山茶入贡唐皇宫的时间偶合: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非常信仰道教的人,在登基皇位后,便在全国找寻与长生有关的仙道、仙品与灵丹妙药,并在大明宫内设置道观,以利于道士练丹和个人修道。蒙顶山茶在西汉时就有名气,与青城山、鹤鸣山相距很近,成为贡茶并在唐时成为第一,无不与“仙” 有关。“宋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晚年在叙州(今宜宾市)品茶作词西江月茶中就对蒙顶神奇五峰、仙茶传说有了注解:“龙焙头纲春早,谷帘第一泉香。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兔褐金丝玉碗,松风蟹眼新汤。无因更发次风狂,甘露来从仙

    13、掌。 ”词描述的是:(想起)把建窑制作贡皇帝用的早春龙茶团用谷帘泉水(陆羽评的天下第一泉点茶) ,想象嫩鹅黄色茶经冲点后白花浮面涌浪如雪的样子,用外为褐色的兔毫金丝碗冲点, (壶里)松涛声响、蟹眼(水二开)冲出来的茶汤(妙不可言) ,最后使自己发狂的还是来自如仙人手掌(蒙顶)五5峰之间的甘露茶。从东汉起佛教在四川等地一带传播,已有僧人进入蒙山传佛、修炼、种茶。唐宋以来,特别是被宋孝宗皇帝封赏为“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后,蒙顶山佛教更为盛行,多数时间压住了道教与儒教的风头,从蒙山现存历史遗迹看宋以后的蒙山以佛教为主与道教与儒教并存。宋代不动上师辑成蒙山施食仪 ,成为佛门必备课诵仪轨,把“蒙山仙茶

    14、” 在大乘佛教地区传播更广、名气更大。四、现代科学检测验证、生产生活证实蒙山茶优异品质。蒙山,海拔 948-1456 米,靠近北纬 3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壤为茶末土,土层深厚,呈微酸性,PH4.56。蒙山是全国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之一,常年降水量 20002200 毫米。雨日 225 天,且白天多雾,烟雨濛濛达半年之久。旧有“西蜀漏天,中心蒙山 ”之说。宋晁之晁氏客话云:“蒙山阴雨,谓之漏天,诗云:漏天常泄雨,蒙顶半藏云。 ”光绪年间名山县令徐元禧诗云, “漏天难望蔚蓝明,十日曾无一日晴;刚得曦阳来借照,阴云又已满空生。 ”蒙山茶生长在这种最优越的条件下,成为嘉品乃至绝品

    15、自然天成。蒙山现存的几株几百年老茶树原始品种与清光绪版名山县志记载的蒙山茶“其叶细长,叶脉对分” 完全吻合,是典型的披针柳叶型灌木树种,进一步证明了名山茶源于蒙顶野生茶训化而来,即后人称之为川茶“小叶种” (小叶元茶) 。经化验,蒙山茶原始小叶种内含物质极为丰富:茶多酚 28.91%、氨基酸4.85%、可溶性糖 2.13%、咖啡碱 4.56%、维生素 202259 毫克/100 克、水浸出物 43.49%,非常适于饮用。蒙山原产的群体种制成的茶叶,具有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美、叶底黄绿匀亮的特点。据医家分析证明:蒙顶山茶,饮量适度,可以清热利尿、健胃消脂、强心益神和降低冠心病发

    16、病率等有奇效;对防治伤寒、霍乱病菌的传染、对肾炎、气管炎、慢性肝炎和血液系的疾病等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是茶树育种家们求之难得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原始材料。据李家光等蒙山 9 号选育报告 、 蒙山 11 号选育报告 (2 品种均选自蒙山茶园):春茶鲜叶按 1 芽 3 叶采摘 1 芽 2 叶标准制蒸青样,蒙山 9 号和蒙山 11 号与福鼎大白三年数据相比,茶多酚高出 6.89%和 7.65%,咖啡碱高出61.77%和 0.64%,儿茶素高出 44.75%和 42.82%,可溶性糖高出 0.44%和0.10%,水浸出物高出 6.57%和 5.00%,氨基酸低于 1.23%和 0.79%。蒙山 9 号制成的

    17、炒青绿茶滋味鲜醇度高于福鼎大白。在香气方面,栗香、花香突出持久,可与梅占媲美。蒙山 11 号制成的炒青绿茶香气纯正,栗香持久,滋味浓醇爽。在蒙山选育的蒙山 16 号、23 号和名山其它山区选育的名山白毫 131、名山早311 等品种内质上也优于对照组福鼎大白。历年来,蒙山上比名山其它山区和平坝地区采摘的同等标准鲜叶收购价格高要高出 30%以上,其成品茶通常作为企业保留茶、政府礼品茶、本地老茶客自饮茶,可见对其本身品质的认同度。参考文献:李家光蒙山名茶的形成与历史演变1980 年张栩为等名山茶业志1988 年名山县茶业协会名山茶经2010 年杨天炯名山茶事通览2004 年董存荣蒙山茶话2004 年作者:钟国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蒙山仙茶”考.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922812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