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226472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Mg-24 Fe-56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 )A还原性 B氧化性 C漂白性 D酸性2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 Ba(HCO 3) 2 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A、Na 2O B、 AlCl3 C、FeCl 2 D、SiO 23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 NaOH 溶液吸收尾气B制氯气时,用饱和 NaHCO3 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D制

2、氧气时,用 Na2O2 或 H2O2 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4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 B. C. D.5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 CuO 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 Na2O2 粉末C铝与 Fe2O3 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 Cu(NO3)2 溶液6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检验 CH3CH2Br 在 NaOH 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将 CH3CH2Br 与 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 酸化,加入 AgNO3 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B 检验 Fe(NO3)2 晶

3、体是否已氧化变 质将 Fe(NO3)2 样品溶于稀 H2SO4 后,滴加 KSCN 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C 验证 Br2 的氧化性强于 I2将少量溴水加入 KI 溶液中,再加入 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D 验证 Fe(OH)3 的溶解度小于Mg(OH)2将 FeCl3 溶液加入 Mg(OH)2 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A.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 污 Na2CO3 可直接与油污反 应B. 源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 质漂白粉中的 CaCl2 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生成CaC

4、O3C.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 K2CO3)不能与NH4Cl 混合使用K2CO3 与 HN4Cl 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D. FeCl3 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 能从含 Cu2 的溶液中置换出铜8. 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干至质量不变,最终不能得到纯净物的是( )A向漂白粉浊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B向带有氧化膜的铝片中加入盐酸2 C向含有 1 mol Ca(HCO3)2 的溶液中加入 1 mol Na2O2D向含有 1 mol KAl(SO4)2 的溶液中加入 2 mol Ba(OH)29、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

5、确的是(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 ClC向氯水中加入 NaHCO3 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 HD向 FeCl2 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HClO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 2 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 KMnO4 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 NaOH 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用 AgNO3 溶液可以鉴别 KCl 和 KI二、填空题 (共 4 个小题,共 56 分)12、(13 分)短

6、周期元素 A、B、C、D、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元素阳离子的原子核外没有电子,B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倍;C 与 D 可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工业上常用电解 C 与E 的化合物来制备 E 单质。 (1)画出 D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 、 D、E 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 ( 用离子符号表示)。(2)工业上常用 A 和 B 的单质合成一种常见气体,该气体的电子式 。检验该气体的常用方法是 。(3)D 2C2 与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D 2C2 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4)A、B、C 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常见

7、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呈酸性,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电动汽车的某种燃料电池,通常用 NaOH 作电解质,用 E 单质、石墨作电极,在石墨电极一侧通入空气,该电池的负极反应: 。13、(14 分)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作脱水剂、吸水剂、氧化剂和催化剂等。(1)工业制硫酸铜的方法很多。 方法一、用浓硫酸和铜制取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此法的最大缺点是_。 方法二、用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制取硫酸铜,生产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向混合溶液中通入热空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由滤液得到无水硫酸铜的实验操作是_。(2)氨法脱硫技术可吸收硫

8、酸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同时制得硫酸铵。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有数据表明,吸收塔中溶液的 pH 在 5.56.0 之间,生产效率较高。当控制一定流量的尾气时,调节溶液的 pH 的方法是_。14、 (14 分)蛇纹石可用于生产氢氧化镁,简要工艺流程如下:I制取粗硫酸镁:用酸液浸泡蛇纹石矿粉,过滤;并在常温常压下结晶,制得粗硫酸镁(其中常含有少量 Fe3+、Al 3+、Fe 2+等杂质离子)。II提纯粗硫酸镁:将粗硫酸镁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加入适量的 0.1 mol/L H2O2 溶液,再调节溶液 pH 至 78,并分离提纯。III制取氢氧化镁:向步骤 II

9、 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3 已知:金属离子氢氧化物沉淀所需 pHFe3+ Al3+ Fe2+ Mg2+开始沉淀时1.5 3.3 6.5 9.4沉淀完全时3.7 5.2 9.7 12.4请回答:(1)步骤 II 中,可用于调节溶液 pH 至 78 的最佳试剂是 (填字母序号)。A. MgO B. Na2CO3 C. 蒸馏水 (2)工业上,常通过测定使铁氰化钾(K 3Fe(CN) 6)溶液不变色所需 H2O2溶液的量来确定粗硫酸镁中 Fe2+的含量。已知,测定 123 g 粗硫酸镁样品所消耗的 0.1 mol/L H2O2 溶液的体积如下表所示。 平行测定数据实验编号 1 2 3 4平均值消耗

10、H2O2 溶液的体积/mL0.320.300.300.320.31Fe 2+与 H2O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根据该表数据,可计算出 123 g 粗硫酸镁样品中含 Fe2+ mol。(3)工业上常以 Mg2+的转化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步骤 III 制备氢氧化镁工艺过程的适宜条件。其中,反应温度与 Mg2+转化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步骤 III 中制备氢氧化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根据图中所示 50 前温度与 Mg2+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可判断此反应是 (填“吸热”或“ 放热”)反应。图中,温度升高至 50 以上 Mg2+转化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 Ksp 表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已知:Mg(

11、OH)2(s) Mg2+ (aq)+ 2OH- (aq) Ksp = c(Mg2+)c2(OH-) = 5.610-12Ca(OH)2(s) Ca2+ (aq) + 2OH- (aq) sp = c(Ca2+)c2(OH-) = 4.710-6若用石灰乳替代氨水, (填“能”或“不能”)制得氢氧化镁,理由是 。15、 (15 分)某小组同学利用铝和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得到的固体进行如下实验。(1)铝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固体成分的初步确定。实验序号操作及现象 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 H2),溶液呈浅黄色 向中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 KSCN

12、溶液,溶液呈浅红色,再加入 H2O2 溶液至过量,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 O2),溶液变为深红色,且红色很快褪去 由上述实验可知:溶液中 Fe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 。 中产生 H2 的原因是样品中除含 Fe 外,可能有未反应的 Al,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含 Al 单质,设计了相关实验,依据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生成 O2 的化学方程式是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上述固体样品中 Fe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Fe、Fe 2O3、Fe 3O4。(3)该小组同学对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做进一步探究。 实验序号操作、现象4 将中剩余溶液均分为两份,一份滴加 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另一份滴加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取 2 mL 0.1 mol/L FeCl3 溶液,滴入 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通入一段时间 O2,无明显变化。再加入 H2O2 溶液,红色很快褪去提示:KSCN 中 S 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实验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结合实验和分析,实验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 查阅资料得知: Cl-对溶液红色褪去的反应有催化作用,验证该说法应补充的实验和现象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