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11 学年度下学期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二政治练习题(一)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命题单位: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总计 60 分)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 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 辈。那 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 “很痛吧!可是, 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据此回答 12 题。1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 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的活动中形成的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D人人都有哲学2.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 )A.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3、2010 年 4 月 20 日人民日报报道,目前,中学生相信星座与命运有关的占 70%,教师占 50%。从哲学上看相信星座和命运有关的思想属于( )A 朴素唯物主义 B 机械唯物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李嘉
3、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2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艰苦奋斗 独立自主A. B.C. D.6.改革开放的 30 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 30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C.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7.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由哈勃望远镜的照相机于 2009 年 7 月 23 日拍摄的
4、木星照片,这张照片清晰地显示出了这个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大气层上有一个巨大的“黑斑 ”。材料体现了( )A意识只能用文字来记录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要受主观因素的影响D人类思维转化成了物质财富8、右图漫画“都有水分”启示我们,办事情应该( )A.从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B.规律是客观的,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C.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9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对这件事的看法正确的是( )富人之子和邻人之父
5、想问题是从实际出发的 富人“大亡其财”而疑邻人之父,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富人凭个人好恶而智子疑邻,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富人的做法是唯心主义3A B C D10.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1、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气者,理之依也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孔子提出“畏天命”“ 获罪于天,无可祷也”理在事先,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世界就是经验 世界就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6、A B C D12一个有梦想的人,才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有伟大梦想的人,才会去做伟大的事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 )A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B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有问题,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13、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 B C D142010 年 2 月 17 日, 文学报载文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
7、 “灰色文化”呈现出形式多样、现象复杂、危害更加深远的态势,对其进一步加强管理势在必行。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B精神的作用是无所不能的C错误的意识是脱离客观现实的 D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15.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自主创新、和谐社会、博客、物流等新名词不断涌现。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4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B.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物质16与上一辈克勤克俭、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不同, “80 后”超前消费意识崛起,花钱没有节制,挣多少花多少,很少考虑为将来而储蓄,敢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表明( )A
8、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7正在编制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A客观性 B规律性 C反复性 D无限性18.“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有( )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19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
9、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B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C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D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20 首家太空旅馆 “银河套房”将于 2012 年对外开放,它将以每 80 分钟环绕地球一次的速度运行,不过费用也是银河系中最昂贵的,入住 3 天需要花费 400 万美元。人们能够建成“银河套房”说明( )A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尊重客观规律是办事情的前提和基础C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1、2010 年 8 月 7 日夜 22 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
10、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重5大人员伤亡。此次泥石流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其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以及降水量大等自然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地一些过度的、不合理的开采活动诱发泥石流。上述材料表明( )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做事要考虑事物间的有利联系,割裂那些不利的联系A B C D22早在 1898 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 2009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 280ppm(1ppm 为百万分之一)升至 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
11、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A B C D23.漫画事出有因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实事求是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树立全局观念242010 年 9 月,面对疯狂上涨的房价,国家再次出台调控措施: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房贷;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 30%;房价过高、过快上涨城市将限
12、定家庭购房套数;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材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有(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6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A B C D25.2010 年 10 月 28 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东亚领导人会议中,就如何推进东亚合作一体化进程、提高竞争能力水平,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与各国交换了意见。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哲学依据是( )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 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26.“世界无车日” 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
13、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 A B C D27.“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B. C. D.28. 2010 年 12 月 10 日至 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5 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
14、神财富影响深远。这说明( )A.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D.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29.在过去,家庭大量使用轿车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现在,世界各国纷纷着手改变放任私家车增长的公共政策,大力推行公共交通和环保交通工具。这说明 ( )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30.2010 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 爱德华兹,而这距第一名试管婴儿出生至今已有 32 年的时间了,全世界迄今也已降生大约 400 万名
15、试管婴儿。在时隔这么久之后才为其颁奖,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人的认识决定实践C.实践具有历史性 D.真理需要实践检验二、非选择题(40 分)31、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概念不断涌现,低碳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同时,低碳理念也催生了“低碳一族” ,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请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树立低碳理念的正确性。 (8 分)32、.建国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第一阶段,1958 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1954 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第二阶段,1958 年1978
16、 年,为严格控制期。1958 年和 1959 年的户口制度对人口流动作了严格限制。1975 年宪法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第三阶段,1978 年以后,为半开放期。1984 年制定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是对户籍政策的重大调整,人们对户口问题的认识有了新变化。2010 年 5 月,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 9 分)833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过去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现在几乎年年都会遇到。在遭遇重大损失后,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于是,有人对人类认识的使命产生了动摇。然而,专家指出,人们完全能够在实践
17、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对极端天气的正确认识。材料中“人类认识的使命” 是什么? (1 分)专家的观点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道理,请对这一道理进行简要说明:(8 分)342009 年 4 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甲型 H1N1 流感。世卫组织表示,甲型 H1NI 流感病毒还可能继续变异成毒性更强的病毒,对于甲型 HINI 流感病毒,专家认为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不必过于惊慌。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国外
18、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做好防控工作。(1)请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对世卫组织和专家的观点进行评析。 (8 分)(2)从认识论角度,谈谈人类对甲型 H1N1 流感的研究过程哪些哲学道理 ?(6 分)91011 学年度下学期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二政治练习题(一)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D 4.A 5.B 6.D 7.B 8.A 9.D 10.A 11.B 12.C 13.C 14.A 15.C 16.
19、A 17.D 18.B 19.D 20.C 21.B 22.A 23.B 24.A 25.C 26.B 27.D 28.B 29.C 30.D二、非选择题3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低碳理念。 (4 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树立低碳理念,能指导我们践行低碳生活,更好地建设资源节、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 分)32.(l)认识具有反复性。1954 年宪法规定公民迁徙自由,1975 年宪法又取消了迁徙自由,2010 年实行居住证制度,这些变化说明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3
20、 分)(2)认识具有无限性。我国对户口管理问题的认识、对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化的。 (3 分)(3)认识具有上升性。我国对户口问题的认识、对户籍管理制度的10改革,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3 分)33.人类认识的使命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 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 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 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 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 分)34.(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
21、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办事情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2 分)甲流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蔓延,并且可能继续变异成毒性更强的病毒说明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遵循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 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的目的。 (2 分)针对甲型 H1N1 流感防治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 分)(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防控甲流的实践中,人们不断深化对甲流病毒的认识。 (2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对甲流病毒的认识经过多次反复而不断发展。 (2 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们和疾病作斗争的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