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实验与研究.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218988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实验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实验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实验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实验与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实验与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实验与研究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又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 则不进;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解,而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学生特有的财富,是发现的设想和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以疑导学,让学生敢问、敢说、敢想、敢做,即围绕所学内容敢问与众不同的问题,敢说与众不同的话,敢想与众不同的办法,敢做与众不同的学习。这“ 与众不同”本身就体现着创新,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是,冷静地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缺乏师生问、学生问的互动与交流,缺乏让学生通过

2、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学生也很少有真正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更谈不上对现实情景提出自己的问题。所谓的“启发 式” 教学就是循 规蹈矩的教师问 ,学生答;所谓的“精讲多练”就是教师为 主精讲 例题,学生大量解答练习题。我 们的一些优质课、观摩课中教师预设的问题过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少。即使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也往往是肤浅的、无探究价值的。更有教师把提问作为惩治那些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学生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落到实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被要求去求解由他人提出的问题,他在“答”的过程中,是作为一个“ 信息受体” 出现的,“师牵生从、师问生答”成

3、 为如今课 堂教学的主旋律,这样何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等于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把“有问题” 的学生教成“没问题”, 这是教育的失败,而把“没有问题” 的学生教成“ 有问题”,则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既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就课堂教学来说,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创新教育的必然选择。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有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的尝试,让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启他们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在教学中,充分融洽师生关系,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让他们自己预习新知识

4、,在预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 问题,在 课堂上营造一个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学 习氛围。二、研究目 标本课题实验研究旨在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意在超越传统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局限,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让学生在大预习(寒暑假为主的预习)、中预习(双休日为主的预习)、小预习(自习课和课前为主的预习)等自主学

5、习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质疑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自己学习结果的能力。第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与探究中展示和交流各自的质疑学习情况和体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第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 产生认知冲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争论、辩论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平等竞争、彼此交往、合作交流的良好心理素质。第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 过程中,由不敢问到敢问,由敢问再到善问,由善问到常问,使学生头脑时时充满问题,在经历“ 质疑解疑获知”的螺旋上升 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提高。三、 实 施办法(一)创设 情境,让学生敢问、想问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应该是学生

6、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在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前提下,教 师要下定决心从方法、心理等方面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为了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要以问引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质疑、创新的动力,引起认知冲突,产生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句号,又产生新的问号,提出新的问题。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仅仅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思维等特点,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他们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 讲故事、辩论、 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活泼、趣味四溢的问题情境,使之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发问,提高提问能力。 (

7、二)指导方法,让学生会问、善问初中生正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没有掌握好找问题、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课堂上学生往往表现出害怕心理,提出的问题质量也不容乐观。因此,要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必须“授予其 渔”。掌握提问的方法是会提问的关键。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从两种事物的异同点的比较中提出问题;在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发现问题;在自己认为值得怀疑的事物上发现问题等等。教师主要从观察提问、比较提问、联想提问等方面引导学生不断尝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要为提问而提问,要逐步提高提问的质

8、量,使提问切实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三)增 强信心,让学生乐问、常问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问题欲望和情感的诱发,教学中,我们可针对学生的提问开展竞赛,根据问题的质量和数量,评选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学生在感受成功中逐渐增强提问的情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思考之中,又促进了提问水平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表扬成功者时,千万不能贬低失败者,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更要为他们的闪光喝彩。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或者举行辩论,有效提高问题质量,增强提问乐趣。(四)在自主学 习中培养提问能力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订学习进度,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进

9、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让学生在自主预习新知识、练习新的习题或情景互动中,独立思考问题,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五)在合作探究中培养问题意识实验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的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质疑、批判等;在合作探究中,懂得进行小组间人员分工,特别是对于偏好独立学习,不善交际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投入小组学习活动,学习、 实践与他人合作、交流、表达,在合作探究中去争辩、去猜想,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结论,发挥各自学习中的潜能,在相互争论、交流中产生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0、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六)积极创造条件,让“问题意识”培养成为常规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都能意识到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努力让“ 问题意识”培养成为教学中的常规,那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强化。具体做法是:1、带着问题走进课堂;2、课中确定有价值的问题;3、带着问题走出课堂;4、完善评价手段,让学生提真问题;5、通过巧妙拓展,让问号走向问号;6、时时质疑策略四、 检测 与评价方法课题组对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行动研究和相关测评。评价学生的重点是看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的能力)、解疑(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的发展情况。评价教师,看方法是否

11、灵活实用,课堂教学是否紧扣目标有特色,教学效果是否明显,论文、教案是否独具匠心,反思是否深刻和得体。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有自主学习评价、合作学习评价、探究学习评价、问题意识评价等。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有上公开课、案例反思等形式。实践中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实现了由教师满堂讲到学生满堂答再到学生满堂问的飞跃,整个课堂成了同学们不断创新的天地。初步探索出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问题意识培养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为依托,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常规为目标,建立“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中研究确定有价值的问题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问号走向问号”的问题意识培养机制。两年来,课题组致力于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实践证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小课题研究报告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实验与研究边院镇过村初级中学 高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