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条矮缩病.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9218802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条矮缩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黑条矮缩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黑条矮缩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黑条矮缩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黑条矮缩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由来近年,在我国南部稻区发生一种与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十分相似的病毒病,经专家鉴 定该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能为害水稻、玉米、小麦、马唐、看麦娘、稗草等 20 多种粮食作物和杂草。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害水稻症状(一)典型症状1、发病植株矮化,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2、病株地上数节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面有白色烛泪状突起

2、,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二)苗期症状病株颜色深绿,心叶抽生缓慢,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能拔节,重病株常早枯死亡,而由除草剂引起的药害的症状是心叶枯黄,或形成假葱管苗。由植物生长调节剂引起药害的症状是心叶扭曲,而由杂交稻种性不纯引起的杂株在秧苗期症状不明显。(三)分蘖期症状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从下叶鞘2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皱折,叶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

3、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而处于分蘖期的药害植株,其所在叶片均叶形直立,心叶扭曲畸形,边缘白化;杂交水稻种性不纯的杂株则生长比较正常,一般株形矮小。(四)抽穗期症状多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而言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折;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这是当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最突出表现症状,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害玉米症状玉米各生育期均受该病毒侵染,侵染越早症状表现越明显。早期感病,植株严重矮缩(不及正常株高 1/3),不能拔节,叶片及果穗苞叶宽短僵直,叶

4、色深绿,节间粗短,叶片簇生,果穗短小畸型。拔节以后感病,植株稍矮化,能正常抽穗,上部叶片表现各种症状。叶片症状因品种不同而异,有些品种叶片正反面均产生腊白色瘤状突起,瘤突 13mm,与叶脉平行纵向排列;有些品种叶面皱褶不平,叶片内卷不平展,内卷严重时影响新叶抽出;有些品种叶片无明显瘤突和皱褶,仅新出叶表现轻度纵向褶纹。四、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区别病 原 水稻主要症状 传毒媒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SRBSDV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形成倒生以白背飞虱为主3须根水稻黑条矮缩病 RBSDV 无上述症状 以灰飞虱为主五、病毒发生规律病毒初侵染源:外地迁入的带毒白背飞虱为主(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南

5、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植株之间不相互传毒,白背飞虱不经卵传毒);冬后带毒寄主,如田间再生苗、杂草等也可成为初侵染源。传播及再侵染:主要是迁入带毒白背飞虱取食早稻、玉米、或杂草传毒,迁入带毒白背飞虱或本地白背飞虱取食带毒寄主再传毒至中稻、晚稻秧田及本田、玉米。田间发生趋势:年度间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及越冬毒源大量的积累,病害逐年加重;年度内中晚稻田发病重,早稻一般较轻;田块间发病轻重取处于水稻危险生育期是否与带毒白背飞虱迁入发生高峰期相吻合,田块间发病差异非常大。水稻 7叶期前为病毒侵染敏感期,且前期感病越早,危害越重。育秧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田。杂交稻发病一般要重于常规稻,病区田间尚未发现有明显抗

6、病的水稻品种。田块间发病程度差异显著。六、田间发病特点1、病害逐年加重;2、晚季稻发病重于早季稻;3、育秧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田;4、杂交水稻发病重于常规稻;5、田块间发病程度差异显著;6、病害普遍分布,但仅部分地区严重发生;47、病区田间尚未发现有明显抗性的水稻品种。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治虱防矮” 为重点, 应急补救为补充的防治策略。加强白背飞虱监测调查力度,及时准确测定关键传毒时期白背飞虱带毒率,为治虱防矮提供依据;抓住水稻 7 叶期前这一关键时期,做好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稻飞虱防治;对已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田,根据田间发病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

7、应急补救措施。(一)推行农业防治1、选育抗病品种。目前应注意避免种植本地区上年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品种。2、推广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地区,应适当加大播种量,合理密植,或预留备用苗,以备水稻分蘖期田间发病时“掰蘖补苗”之需。4、推行集中育秧,统一病虫防治管理,培育无病壮秧。(二)实施“治虱防矮”1、抓好秧田期防治,把住前期危害传毒关(1)种子拌种处理。拌种处理要求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吡蚜酮有效成份 0.5g 或高含量吡虫啉有效成份 1g,先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拌匀,再均匀拌 1kg 种子(以干种子计重)即可播种。(

8、2)秧苗期治虱防矮。要根据田间稻飞虱虫情监测情况,适时进行防治。经过上述药剂拌种的,秧苗移栽前一周要施药一次;没有经过拌种的,要施药二次,即秧苗二叶一心喷药 1 次,第二次在抛栽前 3-5 天,喷施“ 送嫁药”,施 药时秧田附近杂草必须同5时施药。2、抓好本田期防治,把好再次传毒关对于早稻,在分蘖期统筹兼顾安排好飞虱和其它害虫的防治,以减少当代白背飞虱带毒成虫的数量。6 月中旬,白背飞虱若虫盛发期做好大面积飞虱防治,努力压低白背飞虱迁移到中稻和晚稻秧田的虫口基数。对于中、晚稻,在移栽后约 7-10 天,施防治白背飞虱药剂一次。以后飞虱防治按照常年防治策略进行。3、合理选用农药大田防治飞虱应选用高效对口单剂,如吡蚜酮、高含量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噻嗪酮等药剂,要用足药剂量及药液量,确保防治效果。要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三)适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一是对发病秧田,要及时剔除病株。二是对大田分蘖期发病株,及时直接踩入泥中,然后从健丛中掰蘖补苗,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早发。三是对发病特别严重的丘块,建议及时翻耕改种下茬水稻或其它作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