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生物(必修)1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主备人:彭超 辅备人:刘晓春 钱仁凯 程国胜主备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互动、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思考、表达能力(2)在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2)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教具准备相关资料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复习分离定律的知识,并总结孟德尔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情境创设】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同一对夫妇生下的孩子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传宗接代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的呢?授课人 补充意见高一生物(必修)2主备人教学设计孟德尔通过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揭示出了遗传的第二个基本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师生互动】孟德尔
3、揭示分离定律时所采用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任然经历这一科学研究过程是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的。1.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孟德尔采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来进行实验的,即豌豆种子的粒色:黄色和绿色;豌豆种子的粒形:圆粒和皱粒。F1 代的性状表现如下:无论正交和反交,F 1 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F 1 自交,F 2 代出现了性状表现如下:F2 代出现了四种性状表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其比例接近:9:3:3:1,与亲代相比,F 2 代不仅出现了两种与亲代相同的性状,即亲本性
4、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而且出现两种与亲本不同的新性状即重组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F 2 代两种新性状(重组性状)与亲本性状关系是刚好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的结果。如果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即黄:绿和圆、皱分别是 3:1;说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这两对相对性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并且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没有影响。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 是(3:1) 2 的展开式,通过前面分析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是每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结果 3:1 的乘积(3:1) 2,即(3 黄:1 绿) (3 圆:1 皱)=9 黄圆;3 黄皱:3 绿圆:1 绿皱2.对自由组合(提出假说)
5、现象的解释孟德尔首先假设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不同的遗传因子控制,且这两对遗传因子在传递中彼此独立。孟德尔认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他们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体细胞中有 2 对遗传因子,可用 YYRR 表示黄圆;yyrr 表示绿色皱粒。2.对自由组合(提出假说)现象的解释授课人 补充意见高一生物(必修)3主备人教学设计孟德尔首先假设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不同的遗传因子控制,且这两对因子在传递中彼此独立。孟德尔认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他们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体细胞中有 2 对遗传因子,可用 YYRR 表示黄圆;yyrr 表示绿色皱粒。因为遗
6、传因子在配子中是成单存在的,上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可用 YR 表示纯种黄色圆粒;yr 表示纯种绿色皱粒。两亲本杂交时产生的配子 YR 和 yr 结合,所产生 F1 的遗传因子组成就是 YyRr。因为 Y 对 y 具有显性作用,R对 r 具有显性作用,所以 F1 表现出来的是 Y 和 R 所对应性状,即黄色圆粒所以 F1 表现是黄色圆粒。根据分离定律了,每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同时孟德尔还假设,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 能产生的配子有 YR,Yy,yR,yr ,四种配子,并且这个过程中,每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及以及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且分离和组合
7、是同时进行的。这样,F1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并且它们的数量比为 1:1:1:1,受精时,配子结合方式如下:授课人 补充意见P配子YYRR X yyrr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YR yrF1 YyRr减数分裂F1 配子YR Yr yR yrF2 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受精作用高一生物(必修)4主备人教学设计教师精讲(1)F 1 配子组合方式 16 种(2)F 2 性状表现 4 种黄色圆粒=Y-R-(YYRR ,YYRr,
8、YyRR,YyRr)共占9/16黄色皱粒(Y-rr) (YYrr ,Yyrr)共占 3/16绿色圆粒(yyR-)(yyRR,yyRr),共占 3/16绿色皱粒(yyrr)出现于一个点上(yyrr) ,共占 1/16(3)F 2 遗传因子的组成方式 9 种纯合子(YYRR,YYrr ,yyRR,yyrr)每种各占 1/16,共占 4/16双杂合子即两对遗传因子的杂合子(YyRr )共占 4/16单杂合子即一对遗传因子的杂合子(YYRr,YyRR,Yyrr,yyRr)每种各占 2/16,共占 8/16(4)9 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可作如下规律性、排列,每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前的系数即为其比例数,见下表
9、:1YY(黄) 2Yy(黄) 1yy(绿)1RR(圆) 1YYRR( 黄 圆 ) 2YyRR( 黄圆 )1yyRR( 绿 圆 )2Rr(圆) 2YYRr( 黄 圆 ) 4YyRr( 黄 圆 ) 2yyRr( 绿 圆 )1rr(皱) 1YYrr( 黄 皱 ) 2Yyrr( 黄 皱 ) 1yyrr( 绿 皱 )教师小结1.利用分离定律结合数学概率来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几个关键性结论。第一步:利用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各对相对性状 F2 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第二步:利用数学概率乘法原理进行计算子代基因型的数量比应该是各对基因型相应比值的乘积;子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也应该是各对表现型相应比值乘积。反
10、馈练习1.假定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AaBbCcDdEEFf,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为( )A.5 种 B.8 种C.16 种D.32 种授课人 补充意见F1 黄色(Yy)圆粒(Rr)F2 遗传 YY Yy yy RR Rr rr因子组成比例 1/4 1/2 1/4 1/4 1/2 1/4性状表现 黄色 绿色 圆粒 皱粒比例 3/4 1/4 3/4 1/4高一生物(必修)5主备人教学设计2.若遗传因子组成 AaBbCCDDee 与 AABbCcDDEe 交配,在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A.1/4 B.1/8 C.1/16 D.1/32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11、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解释,重点掌握子二代(F 2)出现新性状是由于遗传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此外还应对子二代(F 2)中 9 种基因型和 4 种表现型规律进行的理解记忆。布置作业P12 基础题 2.P12 拓展题课后拓展尝试用当地某种生物(如豌豆、玉米、番茄)做有性杂交实验,分析该生物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并写成小论文。板书设计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F2 代中结合方式 16 种,遗传因子组合形成 9 种,性状表现 4 种,比例为 9:3:3:1.授课人 补充意见P 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比例 9 :3 :3 :1P配子YYRR X yyrr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YR yrF1 YyRr减数分裂F1 配子YR Yr yR yrF2 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受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