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现状1.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216268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现状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现状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现状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现状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现状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现状摘要:大学生的就业和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牵扯到个人,家庭和社会,意义重大。但是随着各高校的大规模招生以来,大学生大的就业成我社会焦点,所以分析大学生就业的苦难及现状十分必要。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困难 现状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曾幅较大,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昔日称为“国家栋梁,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带来一定就业压力与难度。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这不仅仅关系自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刚关系到高校的发展与建设。1、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1 大学应届毕业生增加,初次就业率降低近几年来,我国大学入学率急剧增长,自从 1998 年前批扩招的学生在20

2、02 年进入社会择业,1999 年以来的连续扩招,仅仅 1999 年、2000 年、2001年三年扩招让人数近 400 万,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从 19998 年的 7%提升至 2002 年的 15%。我国的高等教育达到“大众化”阶段。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8毕业生人数 115 万 145 万 212 万 250 万 599 万估计在以后还会继续增加。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压力势必增大,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就业率也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 。1.2 供需不平衡自 1999 年开始,我国各大普通高校面向社会正式大规模招生,毕业生数量大规模增加,按照马丁.特罗理论

3、,我国已经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2010 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 630 万,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累计起来,就是就业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此外,作为需求方的企业、事业单位等某些岗位存在这严重不足现象。产业的新生职业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毕业生需求,而且很多学生学所学的专业与单位的需要人才不对口,所以就不能满足毕业生最大限度的择业。尤其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某些企业破产,工作岗位减少而就业人数增加,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生严重的供过于求 。大学的扩招也相应的带动了中学的扩招,这样一来高中毕业考进大学的人也相应增加,扩招前中学生可以考上大学的占 40%,而扩招以后达到了 85%。大学的扩招甚至影响到了

4、大专、技校等专科学校的招生,有些甚至倒闭。出现了中国特色严重的就业不平衡现象。使得蓝领工薪一族人数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白领一族则人满为患,百人应聘一个岗位竞争极为激烈。1.3 专业、就业领域不平衡相对实力较强学校和一些较为热门的专业大部分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且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大部分集中在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如:东南沿海、江浙、京津唐、武汉、上海等地。这就造成了发达城市的人才拥挤,大部分的毕业生得不到发展,而相对落后的城市则是人才缺失,岗位空缺。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和政府单位分流下岗人员增多,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又转为“双向选择”等等社会影响,他们有一种普遍的不安全和

5、不稳定的感觉。他们都希望有一份稳定的高收入工作,有良好的物质保障和其他福利的保障。从最近几年的“考公务员热”就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追逐的还有高校爱哦、科研单位、医院、国企等,这些单位会因为毕业生人数和质量来提高就业门槛,由此也凸显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一致性导致了就业地区,部门选择不平衡,造成某些地区人才供过于求,又导致某些地区人才缺乏。在经济发到的地区和“很火”单位毕业生都是不请自来,导致有些企业跟不顾自身条件的需求只是,盲目追去高学历、多证书,抬高自己门槛是部分真正人才流失严重,例如有的研究生在中学做着与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在迫切需要人才的西部以及欠发达的地区在招

6、聘时招收不到。2、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2.1 国家扩招造成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高校近几年来在学校建设规模、招生规模等方面都获得了飞速发展,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广大教师对在校生整体素质的评价越来越低,学生管理人员也反映学生越来越难以管理,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2.2 发生了金融危机 2.1.1 金融危机掀起企业裁员风潮。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裁员风潮开始从美国向全球蔓延,开始从金融向汽车业、建筑业、航空业以及零售业扩散,当然互联网也不例外。金融业率先掀起裁员潮,处于旋涡中心的美国首当其冲。2008 年以来,华尔街已经减少了 12 万个工作岗位,2009 年还将进一步裁员 24万人。20

7、08 年 12 月,花旗集团宣布再裁员 5.2 万人,2008 年全年裁员规模将达到 7.5 万人,占集团员工总数的 20%;摩根大通银行将削减 7000 人,并从收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裁员 9200 人;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分别裁员 10%;美国银行也宣布裁员 3.5 万人。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在2009 年 2 月 24 日发布的一份有关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业影响的分析报告中指出,全球金融业是此次金融危机受冲击最大的行业,自 2007 年 8 月以来,全球金融业公开宣布的裁员人数已超过 32.5 万人,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

8、衰退和金融机构的资产继续受损,全球金融业裁员幅度将进一步加大。2.1.2 金融危机导致失业率骤升。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资金链骤然紧张,融资成本急剧上升,企业生产显著放缓,世界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陷入衰退,失业率大幅攀升。国际劳工组织 2009 年 1 月公布的2009 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显示,全球失业率将从 2007 年的 5.7%上升到 2009 年的 6.1%,这意味着 2009 年的失业人口与 2007 年相比将增加 1800 万;如果经济前景比预测的还要糟,失业率有可能上升到 6.5%,失业人口将比 2007年增加 3000 万。最坏的预计则是,2009 年

9、底会有 5100 万人丢掉饭碗,使得全球失业率上升到 7.1%。2.13 金融危机影响就业质量,致使工资水平下降。金融危机迫使劳动者寻找非全日制工作。2008 年 11 月份美国有 730 万人从事的是非全日制工作,尽管他们希望能做全日制工作,这一数字是创纪录的,比一年前增长了 62%,占到劳动人口的 5%,为 15 年来新高。这种非全日制工作趋势是就业市场有可能继续恶化的“另一个不祥之兆” 。当需求下降时,一些工厂往往转为雇用非全日制工人,如果销售状况没有改善,它们干脆裁员。2009 年 2 月,美国有 860 万原本需要全职工作的人,被迫接受了临时性的工作,一年之内上升了 370 万人;实

10、现非全日制就业(part-time employment)的劳动者占总就业人口的 6.1%,接近 2000 年同期的 3 倍。2.3 目前大学生学生数目过多,粥少僧多2,3.1 学生有求无职,单位只招不聘 如果光从校园招聘会或招聘信息数量看,今年的就业形势还算可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自去年 11 月 20 日到 12 月底,几乎保持着每天一家单位进校做招聘宣讲,可是探究一下各单位的招聘条件和人数,就会发现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学校的就业主管老师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普遍感到严峻,甚至有些老师对此避而不谈。但一些老师认为,如果学生期望别太高的话,找一个工作还是很容易。今年不少用人单位与

11、往年相比较,都削减了自己的用人计划,有的单位甚至一个毕业生不要,有的单位招几个人也是另有目的,招聘会往往成为公关会。去年 12 月上旬,南方一个全国知名的公司在北京几个高校进行了一次巡回招聘宣讲会,每次都要花 2 个小时的时间介绍自己公司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公司的规模和在同行业中的地位,还不时向在座的学生展望公司的美好前程,但介绍完公司的情况后就收简历,匆匆离去,许诺很快就给回音,但不久以后给的回音也就两三个人去面试。据介绍,这家公司以前每年要招好几百人,一些重点院校每个学校至少也有四五个。2.3.2 专业设置是按需生产,还是无视市场?每次就业不景气,所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那些传统专业。北京某校一

12、个基础学科系一直很难求职,今年更是雪上加霜,目前不仅没有人签协议,连有意向的学生都没有,该系的一个男生表示:“对于我来说,暂时还不奢求接收函,只要给我一次面试的机会,我就满足了。 ”但该系的老师整天大谈,21 世纪是他们这一学科的天下,只要学好这一专业,其他东西都能对付,这位老师自称瞧不起计算机、会计、法律等应用型专业。据该系的一位老师介绍,他们这个专业如果取消或不招生,老师评职称、加工资都没有依据,搞课题也不好申请经费。所以这一专业的招生计划年年增加,学生的就业率也连连下滑。一个女生表示“这实际上是牺牲大部分学生的前途来换取这些老师的前途,同时造就几年才出一个的学术天才” 。与其他一些热门专

13、业、应用学科相比,基础学科长期以来都处于就业的弱势,即使在一流的大学也无法避免。据北京各高校的反映,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本科生基本上还没人签协议,其他学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去年这些专业就业时主要打擦边球,文科冷门专业的学生普遍做文秘和编辑,理科冷门专业的学生计算机都不错,因此也就从事计算机工作了。2.4 大学生心态不对,高不成低不就。大多数刚毕业,都想找份能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学以致用,想着能学到知识及技术,觉得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跟自己没有关系,自己不是靠那个吃饭的;工作半年到一年以后,不满现在的工作,牢骚开始多起来,开始想着换工作,三年以后发现原来工作也就那么回事,开始懒散,没有拼搏和学

14、习的劲头,想找份稳定的工作,安稳的过日子。每个阶段的薪资都会是你发挥价值的体现,尽量去发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的发挥,有的人到老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技术和知识是基础和平台,让你的起点和理解的程度不一样,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积累才是工作和发展的阶梯。尽量去多接触,谦虚谨慎最重要,多看多想,说的都容易,做起来的就跟每个人的性格和从小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关系很大,性格很难改变,有一点谁都可以去尝试和培养,试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尽量回避能暴露别人缺点的事情,这样才能使关系融洽。 2.5 企业太过功利化,不找没经验的大学生。产业要升级转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个企业求贤若渴,逐渐形成了优良环境、健全机制等

15、来吸引人才,在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保障、医疗养老保障等方面,以优势留人,以情留人。当然,除了优厚的待遇,人才更要有发挥智慧的空间和土壤。引进人才不是请客吃饭,笔者以为,既要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爱惜和用好人才,也要防止使用人才上的过度功利化。如果一味地下指标、给任务,反而会伤了原本饱含激情的人才的心。因此,尊重人才的关键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但是在某些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要求:有几年的工作经验等。这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十分尴尬。中国的教育制度还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对于工作经验的积累。所以形成了用人单位的高标准而大学生恰好缺失这方面的才华。就造成就业困难的一大原因。结语:总之就业问题

16、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全社会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根据我国的现状来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改变招生和专业设置体制,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同时大学生需要改变就业观念,积极调整心态,充分了解社会发展,让自己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此外要坚持“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指导就业”的思路不断创新,完善现在有体制,不断实践找到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的最佳方法。参考文献1肖其.大学生就业工作现状与分析J.科技信息,2009 ,(5).2任凯.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仪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 ,(16).3王守勇.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J.理论界,2008, (8).4贾德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指导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5沈洁.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前景J.当代青年研究,200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