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潮宏基首饰博物馆潮宏基首饰博物馆成立于 2013 年 3 月,以典藏文明、传承文化为使命,由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造,是中国首家由企业发起的首饰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约 2200 平方米,登记在库藏品超过 3000 件,向世界展现濒临失传的工艺,高度体现和物化了潮宏基的企业使命和愿景,也为弘扬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行业中树立了新的典范。中文名称:潮宏基首饰博物馆外文名称:CHJ Museum of Jewellery类 别:首饰博物馆竣工时间:2013 年 03 月开放时间:馆藏精品:花丝风雨桥,唐錾花双凤粉盒,宋皇家二十一头金发钗等建筑布局博物馆分为风雨桥展区、汉族展区、少
2、数民族展区和现代展区,以汉族贵金属传统首饰为主体,并收藏有苗族、水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首饰,登记在库藏品超过 3000件,品类包括发饰、耳饰、项饰、手镯、戒指、佩饰和其他摆件,其不仅展现了民族工艺出神入化的技法,更反映了时代精神风貌的变迁。风雨桥展区本展区重点呈现镇馆之宝“花丝风雨桥 ”的原材料及配件细节,并以纪录片形式通过视频循环播放将“花丝风雨桥”制作全过程展现出来,突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丝镶嵌“工艺的精巧。汉族展区汉族传统首饰,集美学与传统文化为一体,是物美与意美的集合,造图多用吉祥富有象征意义的纹样,工艺上展现了细腻精巧的审美追求。依照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宫廷流派和民间流派。
3、宫廷珍品大气浑厚、精致典雅,如清皇妃凤冠帽饰、清代点翠头饰等;而民间饰品纹样多变,多为银饰,生动活泼,像各类的簪钗、银手镯、银锁等。少数民族展区少数民族的首饰种类繁多、用材丰富、造型夸张、选色大胆,由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的不同,孕育了各具民族特色的首饰文化。其中,银饰以苗、侗、水、瑶、壮等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蒙古族头饰多为花丝工艺成型,做工极为讲究;维吾尔族、藏族的首饰又各有不同特点。现代饰品展区本展区的展品是现代中国珠宝业发展的缩影,也均是潮宏基历年来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上的获奖作品。设计是珠宝行业的核心驱动力,为了推动我国珠宝行业的健康发展,潮宏基自 1999 年以来曾三次冠名赞助中
4、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奖赛,并于 2006 年代表中国珠宝界首登国际珠宝舞台,以一场“ 紫气东来” 走秀艳惊巴塞尔。潮宏基将坚持经典时尚的品牌路线,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美学和价值观,紧跟时代步伐,谨记历史使命。馆藏文物錾花双凤银粉盒唐代该粉盒是古代女子用来装胭脂水粉的用具。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女子都很讲究面部的装饰打扮,用来存放脂粉的化妆盒应运而生,成为妇女闺房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继而也成为才子佳人的定情信物。粉盒造型小巧玲珑,做工精美,两面均錾有凤鸟和卷草纹样,有典型的唐风。皇家二十一头金质发钗宋代上部为扇形状,每个花头都錾刻有不同形状的花型,并列二十一头,数量之多实
5、属少见。宋代宫中妃嫔以佩戴头饰的大小、数量定尊卑。据记载,皇后的冠饰大小花朵达二十五株,皇妃则最少减至十七株,各个等级均有严格的戒律,不可随意佩戴,因此推测此件藏品为皇妃以上级别方可使用。清乾隆皇妃累丝凤冠帽饰清中期此套凤冠帽饰是清宫皇妃所用,采用金累丝镶嵌工艺,缀前额金凤五只,帽顶别有展翅金凰两只,搭配如意、荷叶等吉祥金饰,荷叶上的金蛙可以跳动,镶有碧玺、珍珠等宝石,造型华丽,做工极致,体现了清代花丝镶嵌工艺的最高水平。点翠嵌宝七凤钿子清代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此为凤钿,冠口环绕七凤,展翅伸喙,镶嵌珊瑚,整体装饰繁复多样,部分采用
6、花丝工艺,左右各有一龙,中间为珊瑚花卉,构成二龙戏珠图案。而点翠是一种把翠鸟的羽毛粘贴在金属首饰上的工艺,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点翠盛行于明清时期,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蒙古族嵌珊瑚累丝鎏金顾姑冠清代清代蒙古族妇女的头饰,大部分都以红色为基调,在头饰中多使用色泽纯正、硕大饱满的珊瑚。这是因为信奉萨满教的蒙古族人崇拜火,火象征旺盛的生命力,所以红色就成为火的象征。顾姑冠又叫“姑姑冠 ”,是金、元贵族妇女所戴的帽子,头冠呈圆形,以精细花丝工艺成型,其上骨架呈 Y 形,左右为扇形侧支,各有四枚辫钳,镶嵌珊瑚、绿松石、
7、孔雀石等,局部再填以烧蓝,其造型华贵典雅,耸立于草原。创办单位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345)成立于 1996 年,是国内最具时尚和设计价值的珠宝首饰企业之一,集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2010 年 1 月,潮宏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 A 股首家时尚珠宝企业。潮宏基以打造“中国中高端时尚消费品多品牌运营商”为中长期战略目标,旗下拥有“CHJ 潮宏基”、“ VENTI 梵迪” 和 “FION 菲安妮”三个品牌,跨越珠宝和女包两个时尚消费品行业。潮宏基一直致力于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珠宝设计,让时尚与民族特色相得益彰。
8、2007年,潮宏基开始筹建首饰博物馆,将明清年间甚至更久远的金银饰品、器皿、以及历届中国珠宝设计大奖赛的获奖作品纳入馆中,用琳琅满目的历史遗珍,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珠宝的温度与厚重,高度体现和物化了潮宏基的企业使命和愿景,更是为传承历史经典,保护中华珠宝首饰文化瑰宝,推动原创设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行业树立了新的典范。建馆意义中国首饰之美,不仅在于璀璨夺目的华彩,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对美的精神追求,包含着吉祥幸福的美好祈愿、凝聚着一份深深的民族情感。弘扬东方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觉地表现。潮宏基首饰博物馆,以典藏文明,传承文化为使命;明志修道,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
9、度,汇聚中国的民族瑰宝,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审美和思辨,展示美丽的中国。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首饰博物馆是为了溯源追本,博采众长,开拓创新,通过发展产业文化促进珠宝行业的发展。地理位置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龙新工业区龙新五街四号邮编:515041镇馆之宝风雨桥,侗族独有的建筑,有“中国廊桥” 之称,又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流行于湘、鄂、黔、桂等地,由桥、塔、亭组成,中间形成长廊式走道,因有遮风避雨的功能而故名。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潮宏基首饰博物馆将这一民族建筑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燕京八绝”的花丝镶嵌工艺相结合,在专家和工艺
10、大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历时四年多制成了这座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花丝镶嵌摆件。花丝风雨桥长达 5.2 米,高 2 米,总重近半吨,采用白银和黄金做主料,辅以玉石、翡翠、玛瑙等珍贵宝石共计 3 万多枚,集八种花丝工艺技法中的七种:掐、攒、焊、堆、垒、织、编,从整体的造型结构到局部组合,都经过精确的设计,突破了过去传统花丝工艺产品以小巧为主的定律。这一宏伟巨作集花丝细金工艺之大成,花丝镶嵌工艺的一本生动教科书,也将对今后花丝镶嵌工艺的开发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技术和艺术参考价值。所获认证:“最大的花丝镶嵌工艺作品 ”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2014.01 证书号:03075工作室“潮宏基花丝镶嵌工作室”项目是中
11、国珠宝行业首例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发扬的文化工程。潮宏基除了拥有自己的内部设计中心,还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成立“ 潮宏基首饰实验室”,开发艺术、人文类型的产品,并于 2008 年成立北京花丝镶嵌工作室,集结了原北京花丝镶嵌厂的工艺大师姚迎春等十多位花丝工艺精湛的老工艺人,前期就故宫珍宝进行 1:1 的比例仿制,其中包括著名的故宫嵌宝蝴蝶簪、故宫累丝嵌松石盘等,其目的在于对皇家首饰进行复刻、保护和现代创新应用;后期又制作了气势恢宏的花丝风雨桥大型工艺摆件,突破了过去传统花丝工艺产品以小巧为主的定律,这对今后花丝镶嵌工艺的开发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技术和艺术参考价值。2013 年,
12、潮宏基花丝镶嵌工作室从北京迁至位于公司总部所在地的潮宏基工业园区,正式作为公司的常设部门进行运营,并吸收了许多年轻学徒,按照传统花丝正规的制作工艺进行学习、研究、开发,其中不少花丝复刻精品被收入潮宏基首饰博物馆中陈列,为弘扬东方文化传承和发展花丝镶嵌工艺做出应有的贡献。花丝银镀金诰命夫人凤冠现代仿制此凤冠为仿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诰命夫人凤冠,银镀金材质,采用花丝镶嵌工艺,帽端有二龙戏珠,中间嵌有红宝石,上围有七只花丝盘绕而成的金凤,判断应该为一品诰命夫人所有,帽顶有“奉天诰命 ”四字,工艺精细,华丽之极。花丝银镀金乌纱翼善冠现代仿制此冠为仿明神宗定陵出土的乌纱翼善冠,其是用细竹丝编成六角形绸络状
13、纹作胎,髹黑漆,内衬红素绢,再以双层黑纱敷面,冠后山前嵌二龙戏珠,插圆翅形金折角两个,折角下有金质扁筒形插座,上面有浮雕升龙。此冠虽以细竹丝编制而成黑漆,但龙身为金丝累制,且嵌猫眼石、黄宝石各二块,红、蓝宝石各五块,绿宝石二块、珍珠五颗,龙首还托“万”、“ 寿” 二字,堪称精美华贵。累丝银镀金嵌松石盘现代仿制此盘分盘和托两部分,通体累丝卷草纹,盘内外镶嵌松石、青金石花朵,托座兽足上嵌松石,青金石兽面。此盘通体以金累丝制成,工艺细腻、繁复,为清宫御用品。故宫嵌宝蝴蝶簪现代仿制此簪为故宫博物院清代蝴蝶金簪复刻品,簪柄饰蝴蝶,蝴蝶的身体以银镀金累丝为托,头部嵌红宝石一枚,蝶翅为金托点翠,上嵌红宝石及
14、淡粉色碧玺各两块,蝶须嵌珍珠各一颗。这支簪造型生动,工艺细腻,彩蝶似翩翩起舞,且“蝶 ”与“耋”同音,是延年益寿的象征。金工绝艺2014 年 4 月 16 日,由潮宏基与稀捍行动联合发起 “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 花丝工艺” 项目启动发布会在中国 汕头潮宏基首饰博物馆举行。花丝保护项目是稀捍行动为保护民族文化传承,2014 年重点启动的项目之一。通过汇聚企业投入、学术研究、媒体宣传、艺术设计等社会各界,共同为中国民族珠宝镶嵌技艺的传承贡献力量。希望沉寂沧桑已久的花丝工艺穿越文化与历史,结合现代审美与艺术的新鲜血液,成为中国大美之继承者,历久弥新。上世纪后期,时代潮流洗刷了整个传统手工艺行当,
15、花丝镶嵌也未能例外。人才凋敝,技艺失传,作坊倒闭,工厂破产,盛极一时的花丝镶嵌走到消失的边缘。围绕拯救文化遗产,传承中国美学的共识,稀捍行动建立资源平台,启动花丝保护项目,并号召更多有识之士共同参与。花丝保护项目的启动得到了来自芭莎珠宝等多家媒体、非遗研究学术代表、工艺传承大师、行业知名设计师等多方资源的大力支持。到场嘉宾包括稀捍行动发起人兼理事长米城、稀捍行动联合发起人周新、潮宏基珠宝总裁廖创宾、芭莎珠宝执行出版人兼主编敬静、花丝工艺传承大师姚迎春、中国元素品牌国际化课题组组长牛传承等。稀捍行动希望通过本次联合启动发布会,号召更多企业、媒体、学术界专业人士参与到保护花丝传统工艺的工作中,共同为民族珠宝首饰技艺的传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