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湘夫人 文档.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9215489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夫人 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夫人 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夫人 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湘夫人 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湘夫人 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练课题:湘夫人编写人 :张璇 审核人:甄子深 2012-9-28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 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 并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 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3.情感目标: 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学习重点: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学习难点:析文中“比兴” 用法的作用, 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学习方法:1、诵读; 2、多媒体展示视频 百家讲坛屈原 ; 3、小组探究。学习用时:3 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 作者: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

2、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开创了新诗体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屈原并不因此而放弃政治主张和伟大理想,写出了著名长诗离骚等价值很高的、影响很大的不朽作品

3、。当秦兵攻破楚都消息传出后,他大失所望,悲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1 ) 、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2 ) 、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3 ) 、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4 ) 、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名句: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 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

4、人歌 ) ; “信鬼好巫” 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图片)贡献: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诗的结构篇幅扩大了;多用语气词“兮” 字(起着表情作用,又有着调整节奏的功能,还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用) ;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练 编号:2楚辞开启的创作母题香草美人 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悲秋;士不遇忠怨 忠君爱国,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九歌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的形式创作的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背景介绍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

5、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 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 、 尚书 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

6、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整体感知:参考译文,参照课下注释,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

7、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3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

8、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课堂检测:1 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2 问: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 问: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第二课时研读课文,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以绝句的形式来概括各节内容1、 研读第一节问题 1:根据上下文,“目眇眇”究竟指谁?参考:结合“愁予”和下文的“骋望”,可见“目眇眇”的应该是湘君。因为他向远处望望不见湘夫人所以心中发愁,所以下面要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纵目远望。问题 2:然而不见湘夫人,先见到什么?登上高地又见到什么呢?这样写分别有什么作用?参考:运用白描景象展现开阔雄浑萧瑟的洞庭秋景营造凄凉冷落的

9、意境,烘托人物的惆怅幽怨,奠定全文的悲愁基调。鸟在苹中网在树上用颠倒错位的自然现象,比喻主人公爱情的不顺利,愿望的难以实现。运用已有的诗歌知识和对文意的理解,尝试用七言绝句来概括第一节。参考:眇眇不见帝子影,洞庭秋景倍伤心。依然骋望念佳期,罾在木上鸟在苹。结合概括背诵第一节。2、 研读第二节 3、 研读第三节 问题 3:你觉得可以分为几层?参考:四层不合理的现象,依旧奔波,修建华堂,失意而归。问题 4:修建的房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水中修建房屋的这一层要写得如此铺陈?参考:运用众多的香草香树香料,房屋芳香洁净神奇美丽。体现了湘君美好的心灵,对爱情的赤诚和执着。运用已有的诗歌知识和对文意的理解,尝

10、试用七言绝句来概括第三节。参考:麋蛟已示不如意,朝夕奔驰情犹急。 芬芳华堂欲迎伊,失意归山长叹息。4、 研读第四节问题 5:为什么要把“袂”和“褋”掷于江中?参考:心中有怨恨有遗憾,所以把对方赠予的东西遗弃。问题 6:采杜若香草要给谁?说明什么?参考:给湘夫人,说明心中虽然有恨,但仍藕断丝连依依不舍。运用已有的诗歌知识和对文意的理解,尝试用七言绝句来概括第三节。参考:捐弃袂褋心有恨,犹搴杜若遗美人。时机难得聊逍遥,藕断丝连憔悴损。4课堂小结:内容梳理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 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作为湘君的姊妹篇

11、, 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歌辞的第一 段写湘 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最后一段,写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课堂检测:1、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

12、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面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第三课时突破难点,主旨探究你觉得屈原写这首爱情诗的目的是什么?根据前面对屈原生平的介绍。引入张衡的四愁诗 。张籍的节妇吟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参考结论:根据屈原的生平,根据中国古典诗歌的以爱情比君臣师生比理想的传统,读出结论借湘君对湘夫人

13、的爱,表达了自己对楚王的忠诚,寄予的厚望,以及不受重用的失落感,以及不灭的希望。表达了自己的崇高美好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执着。结合 “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 的欣赏方法,分析一下本诗的主旨。 这首诗写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和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不可抑制的哀怨、焦虑之情。这一切也正是屈原自身的写照。屈原有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屡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艺术手法: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1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如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

14、,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湘君怅惘、失落、愁苦的心境。(2 )比兴手法的运用。如“ 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5失落。又如“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 )香草美人,寄寓理想。1 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

15、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答: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2 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这两句属于白描,表现出了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景象。B 、 九歌中的内容大多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内容以叙事为主。 C 、 “ 鸟何萃兮薠中,罾何为兮木上 “ 。这两个问句表现了自然现象的错位和颠倒,比喻诗人评价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D 、主要主要写湘君求合 于湘 夫人,因思念深

16、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加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 3、默写下列句子。袅袅兮秋风,_ 沅有芷兮澧有兰,_时不可兮骤得,_ 鸟何萃兮苹中,_长太息以掩涕兮_ 伏清白以死直兮_4、翻译下列句子。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6课堂反思:课堂检测:1 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答: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 ,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2 问: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答:讲的

17、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相约未见的爱情悲剧。3 问: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答:幽怨 哀婉1、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开头所表现出来的凄凉、冷落的景色,衬托了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面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以及期待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望。描写越细致,愈见湘君对湘夫人之情深。参考答案 1 、B 课堂检测:1 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答: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

18、目虽然是湘夫人 ,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2 问: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答: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相约未见的爱情悲剧。3 问: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答:幽怨 哀婉1、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开头所表现出来的凄凉、冷落的景色,衬托了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面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7执著、深挚的爱情,以及期待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望。描写越细致,愈见湘君对湘夫人之情深。参考答案 1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