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给那些有志于跨专业考研的人.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208754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那些有志于跨专业考研的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给那些有志于跨专业考研的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给那些有志于跨专业考研的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给那些有志于跨专业考研的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给那些有志于跨专业考研的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给那些有志于跨专业考研的人.txt 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我的考研经历献给那些有志于跨专业考研的人可控制字数的标题完整标题作者“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查尔斯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如是说。面对考研,面对这个大背景,我想这句话真的再合适不过了。考研,几家欢乐几家愁。就像列夫 托尔斯泰在安娜 卡列尼娜中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烦恼。 ”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不过再过几天就该知道复试成绩了。等待,这是一类特殊人群

2、的代名词,这些人心中有憧憬,但又没有十足的把握,命运一部分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部分攥在别人的手中。 我是跨专业考研,从物理到金融。当然,对于大牛来说,这样的跨越非常简单,在零起点的情况下,只要花上四五个月,随便突击一下专业课的知识和数学、英语、政治,就可以轻轻松松、稳稳当当、游刃有余,实现自己角色的转变,人生之旅就能够通往一个自己日思夜想夙兴夜寐的地方。可是,对我来说则不然。我很弱,本来想交叉到经管,可是直接被拒绝。于是我便选择了考研这条路。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冒险的人,不愿意冒着再来一年的风险,可是如果被逼无奈,我会很坚定地走上那条“不归路” 。 我是八月份才开始准备考研的,在此之前,没学过一门

3、金融的课程,当时我连什么是收益率都不知道,也不知道金融到底是干什么的。当时那种感觉就好像从来没有学习过英语的人,听说了有一门语言叫做英语,于是就打算把这门语言掌握。在决定考研以前,我犹豫过好多次。因为我知道从零开始的难处,也知道所面临的风险。我是在拿自己的青春作为赌注,把一年青春压在了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胜算的赌局。当时有人开始考研倒计时,我和几个同学就开玩笑说:“距离考研还有 150 天吧?” “不,应该是 515 天。 ” 那段时间是痛苦的,我耐着极大的性子看了 4 个月的专业课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原理,投资学,公司财务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还有一点高级微观经济学,一些

4、金融工程。这是什么概念呢?我自己都不太清楚。反正看的彻底明白是不可能的,那么多的书只能一目十行,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我也知道,这样的学习方法太“大跃进”了,可是没办法,我总共只有五个半月时间,花在专业课上 4 个月时间已经是我在时间计算上的失误了。不过我回想一下,这种安排刚好恰到好处。专业课再少看一点的话,可能连及格都保不住了;而分给其他课程的时间再多一点,也不一定能够创造分数。 大概的顺序是这样的。先看了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虽然很砖头,但是很科普,所以没必要害怕,花上一个多星期时间,囫囵吞枣,就能知道一个经济学的大概内容。虽然影影绰绰,但是肯定能对经济学有个大概印象。就像

5、在路上邂逅一名绝色女子,虽然只是远远地看上几眼,但是只要用心去看,肯定能留下非常美好的第一印象,记忆深刻,印在脑海,久久难以忘怀。这个时候已经八月多了。 接下来啃 Varian 的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 ,6th edition。比起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说 Varian 这本书是砖头,未免不近人情,毕竟这本书只有 6,7 百页。不过论难度,可比经济学原理上了档次,所以还是很花时间的。当然,我以前学过这门课,只是学的非常烂,而且事隔一年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一遍下来断然是非常痛苦的,基本上等于重新学了一遍,以前的记忆基本上被抹掉了,只留下

6、几个可怜巴巴的名词,感觉好像似曾相识。看完这本书,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 然后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 。当时我花了两个星期看了一遍中文版,看了以后,模模糊糊,感觉很多东西不太理解,而且中文的翻译太烂了,很多句子读不懂(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自信,坚信是翻译有问题,而不是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问题) 。所以,一怒之下,我买了一本英文书,和中文的对照着看。这样又花了一个多星期。相当于前后看了两遍,觉得已经理解了一些皮毛,至少知道什么叫做通货膨胀,什么是 GDP,心里那个自豪啊!不过问我什么是 ISLM,还是不太清楚。尤其是长期、中期、短期,以及各种学派的观点,更是糊里糊涂。不过实在没有多少时间在这方面耗,我

7、只能转移阵地了。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九月份了。 接下来看的是投资学。最初看的是中国人写的一本投资学,看了一个星期,虽然把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理解了,比如 NPV,CAPM,APT,EMH,但是书上的内容错误太多。最后把这本书看下来,挑出了一大堆的错误,我都在感叹为什么自己能够有这么好的洞察力!看完了以后,我觉得自己的理解还不够,另外某些中国人写的书确实让我感到上当受骗(这本书很贵的!怒了!)所以无奈之下,买了一本 Zvi Bodie 的 Investments,从头认认真真地读起,读了 700 多页。我可以说,那段时间是我感觉最累的时候,每天在老馆坐着,从早晨 8 点到晚上 10 点多,平均每天 10

8、0 页纸的速度。一天下来,头晕脑胀。一个星期下来,一个汉字都没有看过,天天面对着蚯蚓状的字母。最后一天,我发誓以后再也不这样干了。我还是应该培养对母语的热爱的。而且,打这以后,一看见汉字就特别亲切! 看完了投资学,我就转战公司财务学。我选了经管学院的这门课,叫做公司财务 2。不过我第一节课没有去,还在老馆看投资学呢。第二节课我要去的时候,老师讲的东西我已经有点消化不良了,所以没办法,只好去去买教材和参考书。我先看 Stephen Ross 的 Corporate finance,fifth edition。英文的。不过,前面看的英文太多了,所以实在不下去,所以去海淀图书城买了一本中文的。然后津

9、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本书写的真好,所以我不是在看书,而是在欣赏。真的,后来有时间,我又看了看英文的书,里面一个错误都没有!我真的十分感慨。这样的书才是真正对读者负责,读者才敢相信书上的公式、图表、推导。而有些中国人的书,错误真的太多,连最终的公式都是错的,弄得你自己都不敢确定,只好找另外的书来参考。这种情况是最无奈的。老师指定的教材是 Brealey,and Myers,7th edition.我没舍得买第七版,因为要 118 块钱,即使在海淀图书城,最多也只能打 7 折,而且还要和老板费半天口舌,所以,我买了一本第六版,英文的,只花了 60 块。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很紧了。因为我算计了一下,还

10、要看货币银行学、金融工程(指定了一本教材,但是我只看了一小部分,最后非常无奈地放弃,因为实在没有时间。这一点后面还会讲到。 ) ,所以时间不等人,只好又去海淀图书城买了一本中文的,这一次也不嫌贵了,所谓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嘛!原价好像是 118 块,好说歹说让老板打了 7 折,然后兴冲冲地回来。我还记得当时正在六教自习,看那本英文的书。但是感觉看的速度太慢,而且不如看中文的理解更深刻,所以马上冲了出去,骑车到海淀图书城买了这本书。我还掐了一下时间,刚好用了一个小时!买回来以后,我就匆匆地看这本中文书,翻译的还不错,里面的错误比较少,而且翻译的风格和原著差不多,所以我看起来特别起劲。那本书和 St

11、ephen Ross 的公司理财 ,是我见到的经管类教材中翻译的比较不错的,讲解非常详细准确。读这样的书,真的就是一种享受,你会舍不得放下书本,不停地看,直到 10 点半下自习的时候。后来我就不断地对照中英文的 Principles of coporate finance,认真地把与老师讲的相关的内容看了最少两遍(中英文各两遍) (当然,全部看完是不可能的,这本书英文版的有1000 多页!我想我大概看了 700 页的样子。还有一些内容感觉考研不大可能涉及,所以只是浏览了一遍) 。这四本公司财务的书,中英文各两本,相互对照,是我看的时间最长的。大概从 9 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到 11 月下旬期末考试

12、(这门课程期末考试比较早,老师也是非常认真,尽职尽责,这一点令当时很多选课学生都很感动。 )当然非常遗憾的是,期末考试以后我就没有再看公司财务,而且直道考研前几天,一直没怎么看过,只是偶尔遇到什么不懂的地方,翻翻看看。其他的情况下,这几本书都被我放到了书架上。事实证明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而且专业课有两道公司财务原理的题目,我已经忘了好多,只能凭着自己的印象胡乱回答了一些,感觉非常不好。而且我还记得第二道题目非常的简单,其实换到公司财务期末考试以前,这个题目简直是小菜一碟,可是到了考研的时候,我已经忘了一些基本概念,所以只能临时从头开始推导公式,用掉了两页纸,当时真是又紧张又后悔。 看公司财务的

13、同时我也在看 Frederic Mishkin 的货币银行学。不过坦率地说,这门课没有很认真地学,书也没有认真地看,看得非常仓促,基本概念也不是很清楚。我买了一本中文的和一本英文的,对照着看,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不是很好,所以看起来有点吃力。而且Frederic Mishkin 的书比较厚,不是非常系统,前后的章节联系并不是很紧密,而且太过宏观,理论推导之类非常少,要理解记忆的概念非常多,所以学起来相当吃力,看了一遍以后,没过几天,就忘得差不多了。货币银行学我大概看到了 11 月底。公司财务期末考试以后我拼着命地看了几天货币银行,然后就进入了 12 月份。 刚进入 12 月份的时候是我最矛

14、盾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在时间上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从 8 月份到12 月初,我的政治、英语一个字没有看过,数学只是看了陈文登的书大概五六十页的样子,只看了极限、导数,连一元积分都没开始看。我想,专业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拖了四个月。这个统一战线太长了,不能再继续下去。于是,我果断地作出了如下决定:(1)放弃英语,在临近考研的时候做几套模拟题,除此以外英语类的考研书一概不沾。事实上我确实是这么做的。我以前给我的一个同学买了几本英语的考研书,都是非常厚的。但是她明年才考研,所以这些书放在了我这里,不过我基本上没有动过。除此以外,我只买了一本英语单词的书,可惜没怎么看。所以,我有好多生词

15、不认识。但是我不害怕,因为我对英语还是很自信的,70 分肯定是没问题的。而这对我来说基本上够用了。 (2)开始看数学和政治。时间分配大概是这样的:上午看政治,下午看数学,晚上看政治。没办法,只能这样大强度低轰炸了。我放弃了所有的专业课和英语,每天只看政治和数学这两门。事实证明这是非常苦的,每天看完书脑袋里面都有点疼,晕晕乎乎的。 其次,专业课的考试有一些东西涉及会计学,还有一门指定参考书是金融工程方面的,可是我实在没有时间,所以这两方面的东西完全放弃。要知道,做出这个决定是很冒险的,假如出了一道题目,那可就惨不忍赌了。不过好在最后基本上没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算是捡了一个大便宜。不过考研以前我一直

16、提心吊胆,还是偷空浏览了一下这些东西,但是一头雾水,越看心越慌,所以只好作罢,听天由命。 直到现在我还后悔自己花在数学、政治、英语上的时间太少,总共不到一个半月吧。 (元旦的时候我感冒发烧,折腾了一个星期。当然这段时间也是非常难受。一方面眼睁睁看着时间流逝,自己无心看书;另一方面不停地吃药,还要频频往医院跑。我生平第一次高烧 39 度6,生平第一次打点滴。另外,最后一段时间浏览了专业课的东西,而且为了写课程作业、准备期末考试,花掉了好几天的时间。 ) 在我发烧以前,上午晚上看政治,下午做数学题。在我发烧以后,1 月 10 号左右开始,有两种选择:上午看政治,下午做数学题,晚上政治,回到宿舍每隔

17、一天熬夜一次,熬夜做一套英语模拟题;上午看数学,下午和晚上看政治。总之,最后这一个多月里,我每天花在数学上 4 个小时左右,花在政治上 8 个小时左右。前后我把任汝芬的序列 1 看了三遍左右。最后还剩几天的时候,在数学上做了陈文登的 8 套模拟题,经典 400 题作了 7 套题目(其中我专门破例花了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做了 4 套!当时真是怒了,怎么做都要错一大堆,基本上在 100 分上下徘徊,最低的时候 80 多分,最高的时候也只有 120 分。尤其是中值定理,基本上做不出来,还有二重积分,每次都出错。所以一怒之下,我拼着命地做了 4 套题,直到最高的一次得到了 130 多分。虽然不算高,但是总

18、算能够安慰自己的心灵了。 )另外还做了 03,04 年的真题。总体看来,很多题目只能得到90 分-100 分之间,只有那么两三次表现稍微好一点,能够得到 120 分以上。主要是自己看得太少,一个多月,每天 4 个小时,总共能有多少时间?而且我是看题目,而不是做题目,所以做起题目来错误百出,总是马虎。最后被打击的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而政治,还是拼命地看书,做序列 2 上的题目。时间真是太紧张了。直到考研前两天,我的序列 2 上的题目才基本上作了一遍,又回过头来看了一遍,不过假如让我再做的话,还是要错很多很多。真的,距离考研还有两三天的时候,我用上面的题目对自己测试了一下,单选题正确率不足 70%,

19、多选题正确率不足 50%。当时真是心惊胆战,怎么算计怎么觉得自己要栽在政治上。那段时间我经常叹气,埋怨自己为什么提前不把时间规划好,为什么不分给数学、政治、英语更多的时间。 还剩一个礼拜考研的时候,我转战老馆。在那里,和同学复印了两份辅导班的材料。然后就寄希望于这两份材料能够押到题。因为那个时候别人都在背问答题,只有我还在看书,还在分析什么叫做资本有机构成什么叫做资本技术构成什么叫做资本价值构成;还在分析三个代表的核心是什么,关键是什么,本质是什么。可想而知,这种水平怎么能够应付考研呢?所以当时真的急了。没办法,我知道还是要踏踏实实地看书的,做题,尤其是模拟题,或者背诵一些长篇大论,都是非常不

20、现实的。我当时这样为自己打算:(1)只看短小精悍的论断,类似十三大是在 1987 年,三个代表关键是与时俱进,本质上执政为民,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什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之类这样的话,其他的诸如和平崛起,可持续发展,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一概不看。当然我后悔了,考研涉及到了不少这些东西,不过我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我的决策是最冷静的最切合实际的。 (2)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部分一概不看。虽然占 10 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而且投资太大,收入太小,所以放弃。 (3)全力保住选择题,至于大题,用自己的话表达算了,没必要背诵标准答案之类的精练的语句。 最后一个多月是我收获最大的一段时间,我把这

21、段时间几乎完全给了数学、政治。其余的嘛,准备期末考试用了三四天,病了一个星期(虽然卧床时间比较长,但是还是看了一点政治。这段时间没看数学,因为脑细胞明显不够用,看一小会儿就会头疼。看政治还好一点。 ) ,做了几套英语模拟题,平均 70 多分。 第一天考试基本顺利。 考研第一天结束的晚上,我开始温习了一点专业课的东西,主要是自己不太懂的地方或者认为非常重要值得再看一看的内容比如说博弈论的纳什均衡(纯策略,混合策略) ,Stackelberg, Cournot, Bertrand 均衡,寡头,资本结构,期权等。 然后就上了考场。考数学的时候,有点紧张。而且由于自己平时做题比较少,所以考场上十分忙乱

22、。勉强把题目做完,然后匆匆看了几眼,就交卷了。临交卷的时候,我瞟到了一处错误,把 n 写成了1/n,当时我一下子心都凉了。出考场的时候,我又发现自己错了一道题目。当时我一点吃饭的心情都没有了,真是像泄了气的皮球。 下午考专业课,很不在状态。由于很多专业课知识都是在 1 个多月以前看的,所以忘了好多。好几道题目不会做,只能乱写一气。考完了,我估计了一下,觉得自己很有可能不及格。 (当然最后成绩出来发现刚好及格。真是一身冷汗。 ) 我的学习成绩很普通,所以在准备考研的时候困难重重。最令我难忘的就是自己紧张兮兮的情形。我主要担心两个问题:(1)政治不能及格。为了保住及格成绩,我在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23、慷慨地每天拿出 8 个小时给政治,而剩下的 4 个小时很抠门地给了数学。当然这也是我数学失误的原因。 (2)专业课不能及格。尽管看了 4 个月的专业课,但是仍然很没有把握,十分担心。 这就是我准备考研的大概过程。至于一些具体细节,有机会再写了。 对于考研,我有几点特别的感受: 1, 提心吊胆。这一点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不过我觉得说的还不够淋漓尽致。我的担心有好几处:(1)时间没有安排好,前面看专业课的时候,觉得时间多得很,所以没有真正抓紧时间,时不时地我还出去和同学腐败腐败,我还去了湖南一趟,那次还挺爽的,不过却为以后买下了伏笔。早直到后来如此的紧张我肯定不会花这么多的时间去干与学习没有多少关

24、系的事情。 (2)我对自己的身体担心。因为在考研以前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好,一年到头都不会感冒一次,这主要与我平时游泳、跑步锻炼有关。但是考研那段时间,我放弃了几乎所有的体育活动,天天埋头在教室里看书,所以终于在元旦的时候盯不住了,高烧了一场。 (3)为考研失利担心。这一点自然不必说了。2, 假如再多给我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好了。如果那样的话我就会准备得很充分了。可惜这是不可能的了。要知道,7 月份的时候我把我弟弟接了过来,玩了两个多星期。然后我们一起回家呆了几天。我真正的准备考研就是在我从家里回来后。我先是思考要不要考研,犹豫了一段时间决定先看看书,走着瞧。 3, 犹豫。考研过程中,我一直在犹豫。我

25、的这次考研经历挺冒险的。尤其是在数学、政治、英语的处理上,我想应该有战术上的失误。所以,每当做出一个决定,尤其是放弃某门课程,放弃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会做心理斗争。有的时候相当激烈。当然,最为激烈的还是要不要考研。为此,我一点都学不下去,我找同学聊天,还去了一趟心理咨询中心。我还记得心理咨询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有的时候你的行动是对你的将要采取什么决策的最好回答。 ”因为那个时候我正在看专业课的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所以我想了一想,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考虑,决定要考研。后来放弃金融工程的时候,我也很为难。不过,实在是时间有限,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降低风险,我放弃了那本厚厚的数学推导比较复杂的书。 这条

26、路是我自己选择的,所以我要承担所有的风险。事实证明,我在考研过程中,基本坚持了自己的方向,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但是没有放弃。如果我考研成功,应该是上帝对我的毅力的一种奖励吧。 我想,像我这样成绩并不好的人都能够在大三结束大四快开学的时候临时决定参加 1 月份的考研,前后只经历了五个多月的时间,那么成绩很出众的同学,如果也希望考研,那么是不是更能够坚定信心呢? 当然,任何人都要自己作出决定,不能被别人的话语所左右。所以,看了我写的这个东西,希望不要被我的话所左右。我写的只是我的经历,对别人只有参考的作用(未必有参考价值) 。 考研是辛苦的历程,时间越仓促,就越辛苦。我要真心祝愿所有的考研的同学,最

27、后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内容内容 css日期时间年year2年月日打开方式小类模版:文章列表分页栏目名称栏目说明10010 栏目 Idclass1class2class3class4显示归档记录的部分(只在最后一页列表中显示)小类别文章列表标签 stxtlist 的高级样式文章 url我的考研经历献给那些有志于跨专业考研的人文章标题(包括颜色)文章完整标题(全文字,不包括颜色)“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查尔斯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如是说。面对考研,面对这个大背景,我想这句话真的再合适不过了。考研,几家欢乐几家愁。就像列夫 托尔斯泰在安娜 卡列尼娜中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

28、庭各有各的烦恼。 ”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不过再过几天就该知道复试成绩了。等待,这是一类特殊人群的代名词,这些人心中有憧憬,但又没有十足的把握,命运一部分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部分攥在别人的手中。 我是跨专业考研,从物理到金融。当然,对于大牛来说,这样的跨越非常简单,在零起点的情况下,只要花上四五个月,随便突击一下专业课的知识和数学、英语、政治,就可以轻轻松松、稳稳当当、游刃有余,实现自己角色的转变,人生之旅就能够通往一个自己日思夜想夙兴夜寐的地方。可是,对我来说则不然。我很弱,本来想交叉到经管,可是直接被拒绝。于是我便选择了考研这条路。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冒险的人,不愿意冒着再来一年的风险,可是

29、如果被逼无奈,我会很坚定地走上那条“不归路” 。 我是八月份才开始准备考研的,在此之前,没学过一门金融的课程,当时我连什么是收益率都不知道,也不知道金融到底是干什么的。当时那种感觉就好像从来没有学习过英语的人,听说了有一门语言叫做英语,于是就打算把这门语言掌握。在决定考研以前,我犹豫过好多次。因为我知道从零开始的难处,也知道所面临的风险。我是在拿自己的青春作为赌注,把一年青春压在了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胜算的赌局。当时有人开始考研倒计时,我和几个同学就开玩笑说:“距离考研还有 150 天吧?” “不,应该是 515 天。 ” 那段时间是痛苦的,我耐着极大的性子看了 4 个月的专业课经济学原理,微观经

30、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原理,投资学,公司财务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还有一点高级微观经济学,一些金融工程。这是什么概念呢?我自己都不太清楚。反正看的彻底明白是不可能的,那么多的书只能一目十行,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我也知道,这样的学习方法太“大跃进”了,可是没办法,我总共只有五个半月时间,花在专业课上 4 个月时间已经是我在时间计算上的失误了。不过我回想一下,这种安排刚好恰到好处。专业课再少看一点的话,可能连及格都保不住了;而分给其他课程的时间再多一点,也不一定能够创造分数。 大概的顺序是这样的。先看了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虽然很砖头,但是很科普,所以没必要害怕,花上一个多星

31、期时间,囫囵吞枣,就能知道一个经济学的大概内容。虽然影影绰绰,但是肯定能对经济学有个大概印象。就像在路上邂逅一名绝色女子,虽然只是远远地看上几眼,但是只要用心去看,肯定能留下非常美好的第一印象,记忆深刻,印在脑海,久久难以忘怀。这个时候已经八月多了。 接下来啃 Varian 的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 ,6th edition。比起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说 Varian 这本书是砖头,未免不近人情,毕竟这本书只有 6,7 百页。不过论难度,可比经济学原理上了档次,所以还是很花时间的。当然,我以前学过这门课,只是学的非常烂,而且事隔一年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

32、只能从头再来。这一遍下来断然是非常痛苦的,基本上等于重新学了一遍,以前的记忆基本上被抹掉了,只留下几个可怜巴巴的名词,感觉好像似曾相识。看完这本书,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 然后看曼昆的宏观经济学 。当时我花了两个星期看了一遍中文版,看了以后,模模糊糊,感觉很多东西不太理解,而且中文的翻译太烂了,很多句子读不懂(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自信,坚信是翻译有问题,而不是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问题) 。所以,一怒之下,我买了一本英文书,和中文的对照着看。这样又花了一个多星期。相当于前后看了两遍,觉得已经理解了一些皮毛,至少知道什么叫做通货膨胀,什么是 GDP,心里那个自豪啊!不过问我什么是 ISLM,还是不太

33、清楚。尤其是长期、中期、短期,以及各种学派的观点,更是糊里糊涂。不过实在没有多少时间在这方面耗,我只能转移阵地了。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九月份了。 接下来看的是投资学。最初看的是中国人写的一本投资学,看了一个星期,虽然把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理解了,比如 NPV,CAPM,APT,EMH,但是书上的内容错误太多。最后把这本书看下来,挑出了一大堆的错误,我都在感叹为什么自己能够有这么好的洞察力!看完了以后,我觉得自己的理解还不够,另外某些中国人写的书确实让我感到上当受骗(这本书很贵的!怒了!)所以无奈之下,买了一本 Zvi Bodie 的 Investments,从头认认真真地读起,读了 700 多页。我可

34、以说,那段时间是我感觉最累的时候,每天在老馆坐着,从早晨 8 点到晚上 10 点多,平均每天 100 页纸的速度。一天下来,头晕脑胀。一个星期下来,一个汉字都没有看过,天天面对着蚯蚓状的字母。最后一天,我发誓以后再也不这样干了。我还是应该培养对母语的热爱的。而且,打这以后,一看见汉字就特别亲切! 看完了投资学,我就转战公司财务学。我选了经管学院的这门课,叫做公司财务 2。不过我第一节课没有去,还在老馆看投资学呢。第二节课我要去的时候,老师讲的东西我已经有点消化不良了,所以没办法,只好去去买教材和参考书。我先看 Stephen Ross 的 Corporate finance,fifth edi

35、tion。英文的。不过,前面看的英文太多了,所以实在不下去,所以去海淀图书城买了一本中文的。然后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本书写的真好,所以我不是在看书,而是在欣赏。真的,后来有时间,我又看了看英文的书,里面一个错误都没有!我真的十分感慨。这样的书才是真正对读者负责,读者才敢相信书上的公式、图表、推导。而有些中国人的书,错误真的太多,连最终的公式都是错的,弄得你自己都不敢确定,只好找另外的书来参考。这种情况是最无奈的。老师指定的教材是 Brealey,and Myers,7th edition.我没舍得买第七版,因为要 118 块钱,即使在海淀图书城,最多也只能打 7 折,而且还要和老板费半天口舌

36、,所以,我买了一本第六版,英文的,只花了 60 块。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很紧了。因为我算计了一下,还要看货币银行学、金融工程(指定了一本教材,但是我只看了一小部分,最后非常无奈地放弃,因为实在没有时间。这一点后面还会讲到。 ) ,所以时间不等人,只好又去海淀图书城买了一本中文的,这一次也不嫌贵了,所谓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嘛!原价好像是 118 块,好说歹说让老板打了 7 折,然后兴冲冲地回来。我还记得当时正在六教自习,看那本英文的书。但是感觉看的速度太慢,而且不如看中文的理解更深刻,所以马上冲了出去,骑车到海淀图书城买了这本书。我还掐了一下时间,刚好用了一个小时!买回来以后,我就匆匆地看这本中文书

37、,翻译的还不错,里面的错误比较少,而且翻译的风格和原著差不多,所以我看起来特别起劲。那本书和 Stephen Ross 的公司理财 ,是我见到的经管类教材中翻译的比较不错的,讲解非常详细准确。读这样的书,真的就是一种享受,你会舍不得放下书本,不停地看,直到 10 点半下自习的时候。后来我就不断地对照中英文的 Principles of coporate finance,认真地把与老师讲的相关的内容看了最少两遍(中英文各两遍) (当然,全部看完是不可能的,这本书英文版的有1000 多页!我想我大概看了 700 页的样子。还有一些内容感觉考研不大可能涉及,所以只是浏览了一遍) 。这四本公司财务的书

38、,中英文各两本,相互对照,是我看的时间最长的。大概从 9 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到 11 月下旬期末考试(这门课程期末考试比较早,老师也是非常认真,尽职尽责,这一点令当时很多选课学生都很感动。 )当然非常遗憾的是,期末考试以后我就没有再看公司财务,而且直道考研前几天,一直没怎么看过,只是偶尔遇到什么不懂的地方,翻翻看看。其他的情况下,这几本书都被我放到了书架上。事实证明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而且专业课有两道公司财务原理的题目,我已经忘了好多,只能凭着自己的印象胡乱回答了一些,感觉非常不好。而且我还记得第二道题目非常的简单,其实换到公司财务期末考试以前,这个题目简直是小菜一碟,可是到了考研的时候,我已经

39、忘了一些基本概念,所以只能临时从头开始推导公式,用掉了两页纸,当时真是又紧张又后悔。 看公司财务的同时我也在看 Frederic Mishkin 的货币银行学。不过坦率地说,这门课没有很认真地学,书也没有认真地看,看得非常仓促,基本概念也不是很清楚。我买了一本中文的和一本英文的,对照着看,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不是很好,所以看起来有点吃力。而且Frederic Mishkin 的书比较厚,不是非常系统,前后的章节联系并不是很紧密,而且太过宏观,理论推导之类非常少,要理解记忆的概念非常多,所以学起来相当吃力,看了一遍以后,没过几天,就忘得差不多了。货币银行学我大概看到了 11 月底。公司财务期

40、末考试以后我拼着命地看了几天货币银行,然后就进入了 12 月份。 刚进入 12 月份的时候是我最矛盾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在时间上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从 8 月份到12 月初,我的政治、英语一个字没有看过,数学只是看了陈文登的书大概五六十页的样子,只看了极限、导数,连一元积分都没开始看。我想,专业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拖了四个月。这个统一战线太长了,不能再继续下去。于是,我果断地作出了如下决定:(1)放弃英语,在临近考研的时候做几套模拟题,除此以外英语类的考研书一概不沾。事实上我确实是这么做的。我以前给我的一个同学买了几本英语的考研书,都是非常厚的。但是她明年才考研,所以这些书放在了

41、我这里,不过我基本上没有动过。除此以外,我只买了一本英语单词的书,可惜没怎么看。所以,我有好多生词不认识。但是我不害怕,因为我对英语还是很自信的,70 分肯定是没问题的。而这对我来说基本上够用了。 (2)开始看数学和政治。时间分配大概是这样的:上午看政治,下午看数学,晚上看政治。没办法,只能这样大强度低轰炸了。我放弃了所有的专业课和英语,每天只看政治和数学这两门。事实证明这是非常苦的,每天看完书脑袋里面都有点疼,晕晕乎乎的。 其次,专业课的考试有一些东西涉及会计学,还有一门指定参考书是金融工程方面的,可是我实在没有时间,所以这两方面的东西完全放弃。要知道,做出这个决定是很冒险的,假如出了一道题

42、目,那可就惨不忍赌了。不过好在最后基本上没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算是捡了一个大便宜。不过考研以前我一直提心吊胆,还是偷空浏览了一下这些东西,但是一头雾水,越看心越慌,所以只好作罢,听天由命。 直到现在我还后悔自己花在数学、政治、英语上的时间太少,总共不到一个半月吧。 (元旦的时候我感冒发烧,折腾了一个星期。当然这段时间也是非常难受。一方面眼睁睁看着时间流逝,自己无心看书;另一方面不停地吃药,还要频频往医院跑。我生平第一次高烧 39 度6,生平第一次打点滴。另外,最后一段时间浏览了专业课的东西,而且为了写课程作业、准备期末考试,花掉了好几天的时间。 ) 在我发烧以前,上午晚上看政治,下午做数学题。在

43、我发烧以后,1 月 10 号左右开始,有两种选择:上午看政治,下午做数学题,晚上政治,回到宿舍每隔一天熬夜一次,熬夜做一套英语模拟题;上午看数学,下午和晚上看政治。总之,最后这一个多月里,我每天花在数学上 4 个小时左右,花在政治上 8 个小时左右。前后我把任汝芬的序列 1 看了三遍左右。最后还剩几天的时候,在数学上做了陈文登的 8 套模拟题,经典 400 题作了 7 套题目(其中我专门破例花了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做了 4 套!当时真是怒了,怎么做都要错一大堆,基本上在 100 分上下徘徊,最低的时候 80 多分,最高的时候也只有 120 分。尤其是中值定理,基本上做不出来,还有二重积分,每次都出

44、错。所以一怒之下,我拼着命地做了 4 套题,直到最高的一次得到了 130 多分。虽然不算高,但是总算能够安慰自己的心灵了。 )另外还做了 03,04 年的真题。总体看来,很多题目只能得到90 分-100 分之间,只有那么两三次表现稍微好一点,能够得到 120 分以上。主要是自己看得太少,一个多月,每天 4 个小时,总共能有多少时间?而且我是看题目,而不是做题目,所以做起题目来错误百出,总是马虎。最后被打击的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而政治,还是拼命地看书,做序列 2 上的题目。时间真是太紧张了。直到考研前两天,我的序列 2 上的题目才基本上作了一遍,又回过头来看了一遍,不过假如让我再做的话,还是要错很

45、多很多。真的,距离考研还有两三天的时候,我用上面的题目对自己测试了一下,单选题正确率不足 70%,多选题正确率不足 50%。当时真是心惊胆战,怎么算计怎么觉得自己要栽在政治上。那段时间我经常叹气,埋怨自己为什么提前不把时间规划好,为什么不分给数学、政治、英语更多的时间。 还剩一个礼拜考研的时候,我转战老馆。在那里,和同学复印了两份辅导班的材料。然后就寄希望于这两份材料能够押到题。因为那个时候别人都在背问答题,只有我还在看书,还在分析什么叫做资本有机构成什么叫做资本技术构成什么叫做资本价值构成;还在分析三个代表的核心是什么,关键是什么,本质是什么。可想而知,这种水平怎么能够应付考研呢?所以当时真

46、的急了。没办法,我知道还是要踏踏实实地看书的,做题,尤其是模拟题,或者背诵一些长篇大论,都是非常不现实的。我当时这样为自己打算:(1)只看短小精悍的论断,类似十三大是在 1987 年,三个代表关键是与时俱进,本质上执政为民,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什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之类这样的话,其他的诸如和平崛起,可持续发展,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一概不看。当然我后悔了,考研涉及到了不少这些东西,不过我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我的决策是最冷静的最切合实际的。 (2)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部分一概不看。虽然占 10 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而且投资太大,收入太小,所以放弃。 (3)全力保住选择题,至于大题,用

47、自己的话表达算了,没必要背诵标准答案之类的精练的语句。 最后一个多月是我收获最大的一段时间,我把这段时间几乎完全给了数学、政治。其余的嘛,准备期末考试用了三四天,病了一个星期(虽然卧床时间比较长,但是还是看了一点政治。这段时间没看数学,因为脑细胞明显不够用,看一小会儿就会头疼。看政治还好一点。 ) ,做了几套英语模拟题,平均 70 多分。 第一天考试基本顺利。 考研第一天结束的晚上,我开始温习了一点专业课的东西,主要是自己不太懂的地方或者认为非常重要值得再看一看的内容比如说博弈论的纳什均衡(纯策略,混合策略) ,Stackelberg, Cournot, Bertrand 均衡,寡头,资本结构

48、,期权等。 然后就上了考场。考数学的时候,有点紧张。而且由于自己平时做题比较少,所以考场上十分忙乱。勉强把题目做完,然后匆匆看了几眼,就交卷了。临交卷的时候,我瞟到了一处错误,把 n 写成了1/n,当时我一下子心都凉了。出考场的时候,我又发现自己错了一道题目。当时我一点吃饭的心情都没有了,真是像泄了气的皮球。 下午考专业课,很不在状态。由于很多专业课知识都是在 1 个多月以前看的,所以忘了好多。好几道题目不会做,只能乱写一气。考完了,我估计了一下,觉得自己很有可能不及格。 (当然最后成绩出来发现刚好及格。真是一身冷汗。 ) 我的学习成绩很普通,所以在准备考研的时候困难重重。最令我难忘的就是自己

49、紧张兮兮的情形。我主要担心两个问题:(1)政治不能及格。为了保住及格成绩,我在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慷慨地每天拿出 8 个小时给政治,而剩下的 4 个小时很抠门地给了数学。当然这也是我数学失误的原因。 (2)专业课不能及格。尽管看了 4 个月的专业课,但是仍然很没有把握,十分担心。 这就是我准备考研的大概过程。至于一些具体细节,有机会再写了。 对于考研,我有几点特别的感受: 1, 提心吊胆。这一点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不过我觉得说的还不够淋漓尽致。我的担心有好几处:(1)时间没有安排好,前面看专业课的时候,觉得时间多得很,所以没有真正抓紧时间,时不时地我还出去和同学腐败腐败,我还去了湖南一趟,那次还挺爽的,不过却为以后买下了伏笔。早直到后来如此的紧张我肯定不会花这么多的时间去干与学习没有多少关系的事情。 (2)我对自己的身体担心。因为在考研以前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好,一年到头都不会感冒一次,这主要与我平时游泳、跑步锻炼有关。但是考研那段时间,我放弃了几乎所有的体育活动,天天埋头在教室里看书,所以终于在元旦的时候盯不住了,高烧了一场。 (3)为考研失利担心。这一点自然不必说了。2, 假如再多给我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好了。如果那样的话我就会准备得很充分了。可惜这是不可能的了。要知道,7 月份的时候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