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1 社会调查概论的含义以及作用:社会调查:指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一定的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与社会现象有关的各种信息,以便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活动。作用(功能):是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基本途径;对社会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手段;是进行社会预测的基础 。作用也可以如下阐述:描述现状:收集并陈述事实,以便了解社会现状;解释原因:通过调研,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对社会进行科学管理;预测未来:对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幅度进行预测。2 直接调查法的分类以及如何获取资料:(1)询问法 调查员通过口头,书面,电讯等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有关的社会现象,收
2、集有关资料(2)观察法 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来观察、记录被调查对象的行为、活动、反映、感受以获取所需资料(3)实验法 在既定条件下,通过实验对比,对社会现象中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加以观察分析3 实践调查法的分类以及优缺点:实验调查法的种类:试验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 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实验 有对照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对实验调查法的评价:优点:可有控制地观察、分析某些社会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程度;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实验可重复进行,因此,试验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缺点:实际中人们很难对实验过程进行充分有效的控制 ;外部有效性不能
3、保证 ;一些现象不适合应用实验法;实验费用高;实施困难。4 问卷的设计技术:(1)问卷的构成:调查问卷标题;封面信或前言或卷首语;指导语或填写说明;调查内容;编码;作业证明记载(2)问题的类型:开放式问题又称自由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也叫限制性问题;末尾开放式的问题或叫混合型问题(3)艺术性提出问题的方法:委婉法(释疑法):即采取间接提问的方式,使用委婉的言词,减轻问题的敏感程度。转移法:即把问题转移到别人身上,然后再请被调查者对他人的行为作出评价,或指出某种行为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异常现象。假设法(虚拟法):即先假定某一种情景,或现象存在而向被调查者以假设的方式提出的问题;然后再询问被调查者的看
4、法。数值归档法 第二章 1 劳动力资源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2 劳动力资源的指标体系:旧指标体系:(1)在业人口(社会劳动者) (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乡村劳动者) (2)非在业人口(待业人口待学人口在学人员家务劳动者退休后重新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新指标体系:(1)经济活动人口(从业人员失业人员现役军人) (2)非经济活动人口(在校学生待学人员家务劳动者其他无就业愿望者无劳动能力者)3 经济活动人口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实际参加或要求参与社会劳动的 16 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它从供应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可以投入经济过程的劳动力规模4 非经济
5、活动人口含义:指不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 16 岁及以上的人口。反映一定时期某地区或国家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数量。我国非经济活动人口具有年龄大、女性多、文化程度低的特点。5 失业率指标的计算:失业率= 失业人口 /经济活动人口*100%=失业人口/(从业人口+ 失业人口)*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期末城镇实际登记失业人数/(期末城镇从业人数+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劳动适龄人口数*100%=城镇调查失业人口/(城镇调查就业人口+ 城镇调查失业人口) *100%第三章 1 从业人口的含义及其具备的条件:指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
6、或经营收入的人。作为从业人员,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必须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通过社会劳动取得报酬和收入第四章 1 劳动时间的核算分析:2 出勤时间利用率=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工时)数 /出勤工日(工时)数*100% 3 制度时间利用率: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工时)数/制度工作工日(工时)数*100%4 制度工作日利用(计算题见下)第五章 1 劳动生产指数因素分析(计算)(见下)第六章 1 劳动定额与劳动生产率的区别:劳动定额与劳动生产率不同,劳动生产率是企业或生产工人的实际劳动效率,是实际统计得来的;而劳动定额是根据企业各方面的条件预先制定的一个目标或
7、标准,企业的每个劳动者必须经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2 劳动定额的变现形式:工时定额:是指企业规定每个工人(或每个班组)完成单位产品或另件所需要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属于劳动定额的逆指标。产量定额(件/单位时间)它是规定在单位时间内每个工人或每个班组应当完成的产品或另件数量标准。3 产量和工时定额的内容:产量定额完成程度=单位时间平均实际产量/产量定额*100% 工时定额完成程度=工时定额/单位产品实耗工时*100%4 完成程度指数分析(计算) (一种产品 多种产品) (综合法) (见下)第七章 1 实际工资指数(怎样计算?结果表明什么含义)实际工资指数=报告期的实际工资/基期的平均工资=报告期的平均工资/生活费指数/基期的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 例如,某市 2010 年职工平均工资是比上年增长 5%,消费品价格基本稳定,比上年仅增长了 1.5%。计算该市职工实际工资指数。实际工资指数=105%/101.5%=103.45% 它表明,虽然该市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增长了 1.5%,但由于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快于物价的增长速度,所以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还是比上年提高了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