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中国武侠电影.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208091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武侠电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中国武侠电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中国武侠电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中国武侠电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中国武侠电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功夫电影关键词:功夫电影 成就 现状 “中餐外卖” 运作 重生摘要:中国本土诞生的功夫电影,是中国电影中最主要的几类之一。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滋润出的功夫电影,曾经异军突起,风靡全球。不仅为功夫电影打开了好莱坞市场,也为华语电影走向世界做出表率。然而,今日的功夫电影不仅丢掉了往日的光环,甚至到了濒临死亡的境地。中国的功夫电影往日为何辉煌,今日缘何凋敝,应如何走出这个困局。本人将自己的所知所想写在后边的正文里,仅供参考。正文:中国民间有源远流长的四个梦:武侠梦、清官梦、明君梦、神仙梦。侠客能够挥剑上阵、匡正扶弱、拯世济难,自然深受百姓欢迎。侠客为了义气可以置王法于不顾,把江湖作

2、为一个不受王法束缚的天地,想建立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当然,江湖并不纯洁,有时风波险恶,侠客在其间进退两难。表现行侠仗义等思想的功夫片成为百姓要求伸张正义的一种方式,功夫片是侠义传统的一种发展。关于功夫电影的概念,到现在谁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有人把武侠片、武打片、武术片放在一起总称为功夫片。我个人觉得:武侠片,应该理解是古代的、侠客的那种;武打片,可能是现代的;功夫片,包括武侠和武打。中国的功夫电影从诞生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中国大陆的第一部功夫电影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神秘的大佛(1981 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主演:刘晓庆 葛存壮。) ,而香港的功夫电影出现的就比较早了。但是,无论是大

3、陆的,还是港澳台的 ,功夫电影所经历的大致是相同的,其经历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第一阶段,小试牛刀。刚开始受到华语世界的热捧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无论是票房上的,还是人气上的。第二阶段,登峰造极。并且刚开始在好莱坞也取得了很可人的成绩。第三阶段,日落西山。虽然一直在好莱坞混着,但已远没有刚开始的锋芒毕露,既被好莱坞抛弃,也被华人圈淡化。现在,更是惨淡,一无票房二无人气,偶尔有凤毛麟角的作品出现,很快就会被人们淡忘。正是鉴于中国功夫电影的这种步履维艰的处境,在这儿小谈一下功夫电影的过去,现在,以及应如何经营才能让其走出困境。主要从三部分探讨功夫电影。一 辉煌的过去不断交融的社会、全球化的经济、多样化

4、的政治、日新月异的科技等诸多因素共同造就了中国功夫电影的辉煌!中国功夫电影的辉煌应从李小龙说起,是李小龙将功夫电影推向了国际。20 世纪 70 年代是李小龙的 “疯狂年代”,香港武术师、演员、导演李小龙集西洋拳、空手道、合气道、跆拳道、咏春、北少林等各门功夫于一身,潜心苦练,自创截拳道。他以不凡的身手、爱国者的形象主演了唐山大兄 、 精武门和猛龙过江 ,对外国拳师充满仇恨与愤怒,赋予功夫片以新的内涵,让人感到新鲜振奋、扬眉吐气。 。1973 年,李小龙猝死于片场,而功夫电影则,“ 前所未有地抓住了票房,并最终成为美国电影中一个崭新的类型”。美国文化学者戴维德瑟(David Desser)说,他

5、将那个年代的北美李小龙热定义为“ 美国文化史上一个扑朔迷离的阶段” 。其实在李小龙之前,已经有华语功夫片在北美市场上发行。“ 第一部广泛发行的是罗烈的天下第一拳,美国几千家影院上映。”同时期还有一个出生于台湾的香港打女,叫茅瑛,拍了一系列功夫片,部分在美国也有发行。然而红起来的只有李小龙一个人。时至今日,如果你在街上随便拉住一个美国人,让他说一个华人影星的名字,最有可能的还是李小龙,接下来则是成龙和李连杰。这三个名字奠定了 40 年来好莱坞对华语电影的兴趣格局。事实上,70 年代之后,美国人就一直在寻找李小龙的继承人来填补其去世留下的利润增长点的空缺,香港的动作导演和动作明星顺理成章进入了他们

6、的视线范围。功夫电影在好莱坞取得如此好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 事物的新鲜性。刚进入好莱坞功夫电影就以其独特性迅速的征服了美国观众。功夫电影是以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文化姿态”打进美国的。文化的冲击性往往是极其强烈的,一旦被认可那取得的效果也是无法预测的。有观众就有市场,美国黑人是功夫电影的主要观众。无论是李连杰还是成龙,他们在好莱坞票房成功的第一部电影都是与黑人演对手戏。都知道在美国,成龙和李连杰的巨大市场的主力是黑人,好莱坞的制作人把它叫做都市市场 ,基本意思就是黑人观众。中国的功夫电影也紧紧的抓住了黑人市场,并尽可能的吸引白人市场。(二) 自身的高品质性。优秀的剧本构思、英明的

7、制作团队、无可挑剔的艺人、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及天马行空的场景等诸多因素集于一体才造就了功夫电影的成功。华语功夫片距离现在最近、最有效的参考坐标无疑是李安的卧虎藏龙。2000 年,这部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映,头几个打斗场面一出来,在场的西方人都被震撼了,到武打戏的高潮,观众不约而同鼓起掌来。他们已经有 25 年没有看过这种类型的电影了,上一次看到是 1975 年胡金铨的侠女,隔了整整一代人。卧虎藏龙在全球累计票房 2 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的票房超过 1 亿美元,如果说侠女当年在戛纳电影节上的获奖给西方人首次引入了中国特色的“ 功夫片” 的概念,那么,卧虎藏龙则向好莱坞首次显示了这一类型在西方主流电影

8、市场上可能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三) 好莱坞的开放性。90 年代,好莱坞很有钱,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因此很多香港导演被请去好莱坞拍片。特纳、新线、哥伦比亚、三星、20 世纪福克斯等美国电影公司都在拍摄香港影星主演或者香港导演执导的美国片。一开始,片子的类型非常多元,爱情片、剧情片、喜剧片都有,连香港的动作片导演都尝试在好莱坞拍喜剧,但是最后存留下来的,还是以吴宇森式的功夫片为主。1999 年,袁和平到好莱坞担任黑客帝国 的武术指导,正是缘于导演华卓斯基兄弟对“中国功夫”动作的兴趣。美国评论家则纷纷指出,正是香港经典功夫片的程式赋予了黑客帝国视觉上极大的吸引力。功夫片的一个核心魅力是人体动作极限

9、的发挥。或许好莱坞可以通过 3D、电脑特效创造视觉的奇观,我们中国人大概就是通过人体本身不可思议的动作来创造视觉奇观吧。二 惨淡的现在从胡金铨到徐克的左奔右突之路,似乎在证明功夫片这一类型电影的“ 天生难题” 。两个极端都不能走:做真实的历史大片,没有出路; 而做高科技的武侠电影,如果没有好的母题,很可能养育出一个苍白的小怪物。胡金铨、徐克尚且如此,更不用论及等而下之的武侠片导演们了。徐克之后的第三代功夫片导演们,明显地人才凋零。当年张彻指出的徐克的接班人、香港导演李仁港,明显不如徐克的能力,呈现出来的大片都乏善可陈。其主要原因如下:(一) 本土电影缺乏创新。近些年来,中国功夫电影在做什么?许

10、多技术上的似曾相识,不断出现在新功夫电影中。尽管数量是多得多了,可是,质量上并没有多大突破。每部电影都幻想自己能剑走偏峰取胜:剑雨重新诉说了归隐的故事,陈可辛的武侠回归彻底写实风格,借用了大量美国电视剧中的画面和分析方式;精武风云则走好莱坞超级英雄路线。可是,这里面所有的挣扎,都有着明显的投机取巧痕迹,向观看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习惯的年轻观众群讨好,取悦于他们的多口味、国际化。在这种讨好中,很多电影完全没有中国功夫特点,功夫电影的精髓丧失殆尽。按照一个有趣的武林说法:只练习“化功大法”,自己不够强大,乱吸取别人的功力,最后只能被反噬。有论者说,中国的功夫片长期追求的是复仇的快感,总是在宣泄着某些愤

11、怒,最明显是新拍摄的“叶问”系列,不管叶问面对的是谁,最后一定要去殴打洋人,在打败了东洋人之后的第二集则是改编为打倒西洋人,被击倒的对手永远高喊一声武者的名字而佩服。武者的起点和追求都不够高。功夫片的整个历史上,被塑造为真正英雄的人物都不算多,即使如胡金铨,拍摄那么多优秀的电影,也没能解决这一问题。他塑造的高僧所面对的问题,也不能点化人心,往往是把高贵之物烧毁的笨办法,是一种贪图省事的价值观念。(二) 盗版文化反客为主。好莱坞研究了中国早期功夫电影,尤其是上世纪 70 年代的功夫片系列,沿用套路制造了“ 功夫熊猫”系列:学艺,对付背叛师门的恶徒,展现拳脚功夫,到了功夫熊猫2,索性练起了内功。他

12、们最厉害的地方,是把中国的功夫片逐镜头分析,进而融会贯通,创作出来的每个动作都是大家熟悉的,再加上美国的英雄主义,反而呈现了全球热卖。除了剧情盗版,技术层面的武打动作也是最容易被模仿的,并且这种复制和借鉴的速度相当快,比如吴宇森的开枪造型,现在好莱坞几乎每部动作片里都有。美国人在我们身上学了很多东西,偷了我们动作片的好看元素放在他们的片子里面,比较普遍化了,所以再反过来看我们的戏,很难感到新鲜。卧虎藏龙、英雄、 十面埋伏被称作华语功夫片在美国的“三巨片”,然而,英雄的北美票房只有 5000万美元,是卧虎藏龙的一半,十面埋伏 则是英雄的一半,只有 2000 多万美元。卧虎藏龙树立起来的“ 功夫片

13、”类型的新鲜感在北美市场上被之后的“伪中国制造 ”迅速替代。(三) 受众群体心灰意冷。美国电影院里,外语电影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小。美国的观众变得越来越保守了。他们不喜欢看配音的电影,也不喜欢看有字幕的电影。以前在美国看外语片是一个很高级的事情。60 年代,日语片在海外也是很受欢迎的。但是现在,美国都没有人看日语片了,甚至欧陆片他们也不愿意推广和发行,以前都是有的。去年,华狮电影发行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旨在海外发行华语电影的公司,据其估计,一部普通华语影片在北美的销售总额不太可能超过 50 万美元。一年下来,华狮在北美推出的十几部影片中,票房最好的并不是武侠片大武生,而是一部喜剧片非诚勿扰2,票房几

14、十万美元。总之华语功夫片现在的处境这样形容一点不过:中国功夫片离死不远。三 中餐的外卖过去的辉煌已然过去,现在的惨淡依旧惨淡,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反思,反思什么?反思为什么过去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而现在功夫电影走到了绝路;反思我们应该如何拯救进退维谷的中国功夫电影。已经到了必须反思的关键时刻。总之一句话:进一步可得涅槃,退一步必死无疑。在抉择命运的十字路口,应该怎样经营才能让中国的功夫电影走出绝境,重现辉煌。我个人在深思功夫电影的过去和现在之后,有几个小看法。(一) 古为今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功夫电影不能一味的执着于过去,应与时俱进。不执着于过去并不是说要抛弃过去

15、,而是说应该在保留功夫电影根本的同时要有所创新。毕竟作为中国特有的片种,其思想不能改变,要永远是:以“侠义”为中心,以“自由”与“为民”为宗旨。武的理想境界是“神武不杀”,侠的理想境界是“欲除天下不平事”。武是手段,侠是目的。传统文化的利与弊在武侠片中表现得比较深刻。但是,功夫片的表现形式可以改变,题材也应与时俱进。当今社会发展越迅速,暴露的问题也就越多,电影题材相应的也就更多。有好的题材,好的剧本,电影就已近一成功了一半。要做到:以古法行今事,以古理叙今情。(二) 借鉴创新。好莱坞的“盗版中国功夫电影”可以大肆横行,关键在于人家会借鉴,也会创新。作为特有的本土电影,我们有着他们无可比拟的天生

16、优势,我们还没有彻底的输掉。但是要想赢,就必须借鉴创新,重新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1.文化方面。东西文化就像地球的两极,它们总有相似的地方。比如,人文情怀,普世价值等。(1)借鉴。 中国功夫片,曾经受过美国电影的影响,亦为不容否认的事。当时美国的功夫神怪片应以范朋克为代表,而范氏做过中国影迷心目中的英雄,亦是事实。诚然。香港邵氏公司总裁邵逸夫主张将中国武术与美国西部片激烈的打斗与先进的电影技术结合起来拍新型功夫片。年轻导演张彻在他的支持下吸取中国早期功夫片、日本富本武藏式的剑道武士电影和美国西部片,拍出了虎侠歼仇,该片重视动作、画面的质感和可信度,讲究真打实拍。双旗镇刀客把西部荒原、人与自然的对

17、立、主人公与恶势力的冲突有机地放在功夫片的构架之中,突出了沧桑、凄凉、空寂、迷茫、粗犷的特点。这都证明有借鉴就有出路。(2)继承。 功夫电影的发展,不仅是电影的商业性的具体表现,更重要的是电影的民族性的具体体现。在这一意义上,商业电影与民族电影,或电影的商业性与民族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关系,可以说血脉相连。这是因为商业电影要使广大观众喜闻乐见,就必须具备民族性的特点,即不仅表现民族文化及价值观念,且形成上还要符合民族大众的审美心理及其接受模式。李小龙及其香港电影整体上的成就和经验,恰恰在于其在国际化的浪潮中保持了民族的特点。2.技术方面。武功夫强调动作,运动是视觉最容易强烈注意到的现象,运动

18、和变化与人的心理本能和心理意愿紧密联系,所以有强烈的吸引力。(1) 功夫片需要大量的特技表演,高科技对功夫片的发展带来便利。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影视观念的演进都会体现在表现手法、叙事策略及精神内蕴的变化之中。李安卧虎藏龙把电脑数码技术与传统电影特技钢丝垂吊相结合,加上 3D 动效等等,展示出观众心目中的功夫世界。飞檐走壁、临波微步、凌空飞驰等动作更具真实感,用长镜头跟拍下来,展现轻功的绝代风华,满足观众的幻想,达到虚幻、流动、神似与形似相统一的动人境界。(2)运用惊险、悬念等方式,适当渗入科幻因素,加强影片的惊悚气氛。武打格斗中则常常由手中兵器特写迅速变焦拉开至两人格斗或多人格斗,制造出强烈的视觉

19、冲击力。但是,变焦速度太快,也会使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变焦动作本身而从剧情中间离出来。推拉速度缓慢,注重通过摄影机的运动来增强画面的动感和空间感,达到自然流畅的效果。(3)注重视觉和听觉效果,在武打动作的拍摄上使用一些新的特技,调动观众的视觉神经,使他们产生一系列剧情所需要的情绪反应。功夫片注重平衡构图与倾斜构图的交替出现。在电影画面倾斜构图中表现出的运动除了被摄体自身的运动外,还有观众视知觉在倾斜构图中体验到的运动。倾斜构图可以增强画面的运动感和冲击力。听觉与艺术感受之间有直接的情感呼应关系,可以迅速触动观众情绪,武打过程中搏击之声对观众具有强烈的刺激,恰当的音响和音乐可以渲染环境气氛和心理情

20、绪。如何平的双旗镇刀客讲究构图和音响,视觉冲击力和听觉冲击力都很强。借鉴和创新在任何领域内都是适用的,电影同样不例外,借鉴、创新才是王道。(三) 卷土重来。中国的功夫电影仍有市场潜力和相当可观的受众。叶问、叶问 2,在北美的 DVD 市场上卖得很好。2006 到 2007 年,进入好莱坞的 七剑、 夜宴,也卖得令人难以置信地好。看到七剑、夜宴DVD 封面的人觉得,这看起来很像卧虎藏龙、英雄,所以他们要买。这显示了在北美仍然存在华语功夫片的受众,只是市场还不够大,不足以进影院。人们都在期待着能有下一部可与卧虎藏龙相媲美的华语大片掀起美国观众的观影热潮。抓住了观众就是抓住了市场,票房的高低就是电影优劣直接证明。只有改革、借鉴、创新,中国的功夫电影才能走出困境,才能重现以前的辉煌。因为 ,除却这条路,已经无路可走了。既然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为什么不“活马当作死马医”呢?面对有过辉煌过去的中国功夫电影,面对仍处艰难绝境的中国功夫电影,不知道现在的的功夫片导演和演员们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也许很难形容吧。也许有的人已经放弃了功夫电影,但我们应相信绝对还有在反思、在探索新路的电影人存在。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功夫电影会走出困境,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比起带领中国功夫电影异军突起的前辈们要好得多。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