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命科学纵横2.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9204397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科学纵横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命科学纵横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命科学纵横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命科学纵横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命科学纵横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命科学纵横结课作业任课老师:朱运峰学院:理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学号:09271047姓名:马薪柠一:目前,人类是否还在进化中,为什么?答:许多社会学家一直认为,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停止了自然进化。一些从大脑演化角度解释人类行为的进化心理学家也认为,自人类 1 万年前进入史前农业社会以来,影响人心智变化的自然选择过程就已经结束,文明社会中的人不会再向前进化,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结论是不正确的。科学家们最近通过对亚、非、欧三大洲不同人群的基因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在过去 1 万年里仍在进化,而且这一过程仍将继续。科学家们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再一次被证明是“绝对正确的

2、” 。 证据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遗传学家乔纳森普里特查德为首的科学小组在对亚、非、欧三洲 209 名不同人群个体的基因研究后发现,每个人群中都有大约 250个正向选择基因,这意味着,这些人群仍在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的原理,进行自然进化。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原理,当生物体内出现正向选择基因时,就表明该物种仍根据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行基因的自我调节和转变,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基因,产生可有效适应环境的基因。 证据二此外,另一批科学家们还对人和非洲黑猩猩的基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两者共 1.2 万个基因样本中,有 9%的人类基因正进行快速演化,速度明显超过黑猩猩,尽管人与黑猩猩 500 万年前“

3、是一家” 。 “这项研究回答了人类是否还在进化的问题,答案是当然了 。 ”研究小组成员本杰明弗伊特说。 虽然普里特查德的研究小组还无法解释这些正向选择基因的具体功能,但他们对其进行了分类。这些类别包括: 对嗅觉的影响:研究者发现许多基因正改变着人类的味觉和嗅觉。 对生殖的影响:一些基因可改变人类精子的活跃性和卵子的受精能力。 对大脑尺寸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人大脑的容量可能会继续增大。 对人体骨骼和骨质的影响。 对人体抗病性能力的影响等。 他们还认为,这些基因上的变化同人类文明史密切相关。 “人类在过去 1万年里经历了许多重大变化,如农业的发展、饮食的变化、新的生活习惯和气候的演变等,这些都同

4、人类的基因息息相关。 ”普里特查德说。研究人员依据的样本来自三大洲的三个不同人群,分别是东亚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欧洲的西部和北部人群和非洲尼日利亚的约鲁巴人。他们被认为是东亚、欧洲和南撒哈拉非洲人的典型代表。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自然选择在我们过去 1 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仍是主要的推动力,没有理由假设人类的进化已经停止了。 ”此次研究的负责人、芝加哥大学人类基因系博士普里特查德说。因此,人类进化仍在进行。二:如何利用 Y 染色体突变位点绘制人类的迁徙路线图?答:虽然每个人的 DNA 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我们的 DNA 中有一些被称作“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 的部分,它们一代接

5、一代原封不动地遗传下来,很少有突变。基因地理工程项目重点研究两种遗传物质中的标记:一种是线粒体 DNA,由母亲传给孩子;另一种是 Y 染色体,由父亲传给儿子。科学家正在使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算法来跟踪世界各地人体中的这些遗传标记,以便创建一棵 “家族树” ,从而跟踪人类的完整历史。三:、有人认为“名人精子库” 、 “大学精子库” 、 “博士精子库” 、“美女卵子库” 、 “诺贝尔精子库”是为了优生的目的,而且可以增加精子、卵子的来源,为不孕夫妇带来福音就此问题你如何看待?答:首先,让我们正确认识精子库的定义。精子库(cryopreserved semen,sperm bank) 精液冷藏技术

6、。采用液氮将精液贮藏于-196时,精子能良好地贮藏很长时间,需要时可溶化供人工授精 .精子库使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经医治无效的男子不育患者, 对其配偶可进行志愿供精者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因患病必须应用某些药物、放射或手术治疗,而产生绝育影响者, 或因某种职业 (如接触放射物质)而影响生育者,可预先贮藏精液备用;少精症者可以预先多次收集精液,经过浓缩,积少成多,冷藏备用。我们认识到他是为了某些患有生育疾病的人提供精子或卵子的。单从这一方面考虑精子库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件好事。并且精 子 库 的 建 立 优 点 甚 多 :一 是 提 供 “生 殖 保 险 ”, 为 计 划 生 育 这 一 基 本 国 策

7、 开 拓 了 广 阔 前 景 。 冷 冻精 子 可 贮 存 20 年 , 由 此 可 使 大 量 男 子 放 心 作 结 扎 手 术 ; 二 是 有 利 于 优 生 ,目 前 世 界 上 已 发 现 的 各 种 遗 传 性 疾 病 约 4000 余 种 , 选 择 健 康 的 精 子 可 使 患有 遗 传 性 疾 病 男 子 的 妻 子 受 孕 , 杜 绝 父 方 的 有 害 遗 传 ; 三 是 为 解 决 男 性 不育 症 提 供 了 有 效 的 方 法 ; 四 是 为 优 生 学 提 供 了 科 学 依 据 ; 五 是 有 利 于 解 决珍 稀 动 物 和 濒 危 动 物 的 种 族 繁

8、衍 。但是特色精子库建立。推崇特色精子库的人认为名人、博士、成功人士智商高,利用他们的精子生出的子女必定十分聪明。也就是说,人的基因有优劣之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将一个人的健康、疾病、特性和行为,乃至以后的社会地位等认为都是由基因线性决定的。我坦诚他对人是有歧视的,但是这也是精子库为优生一种负责人的表现。捐精者的入选成功率仅为 6左右。下面让我们了解捐精者的要求1999 年名人精子库成立之初,曾将名人捐精者定位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知识型”,即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硕士以上学历、知名作家、名记者、名编辑等;一类是“明星型”,包括运动明星、文艺明星及艺术家;还有一类是“企业家型”,主要是高级企业管理人才

9、和金融家等。同时,要求这些名人年龄在 60 岁以下,有健康生育史,且没有家庭遗传性疾病史。据成都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门诊部主任王宜亭介绍,名人精子库并不像当年某些媒体炒作的那样,盲目追求名人效应。无论名气如何之大,也要首先通过严格的捐精筛选。首先,捐精者要接受全面体检,检查染色体有无异常、有无艾滋、梅毒、乙肝等传染病,此外,还要进行全面的精液动态特征分析,对精子的质量、精液中的病原体进行检测。这无疑提高了精子的质量。我相信只要特色精子库的建立不是以炒作,甚至以商业赢利为目的,并且也不是追求名人效应,在不超越道德界限就是可以接受的。并且能够通过公众监督,逐步提高完善服务制度,就能够及时有效避免伦

10、理及一些争议。同时也取决于人们自觉意识,首先不能瞧不起自己,中国人都有传后的传统思想,相信健康人肯定不会去做,外国人就说不好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人成功,基因遗传也不一定就起到决定性作用,后天性的培养也起到关键作用。正确的看待“名人精子”不要盲从。科学技术是能够为我们带来福音的。四: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对医学的重大影响?答:1、HGP 对人类疾病基因研究的贡献 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信息。对于单基因病,采用“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 的全新思路,导致了亨廷顿舞蹈病、遗传性结肠癌和乳腺癌等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

11、因治疗奠定了基础。对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类疾病(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基因疾病是目前疾病基因研究的重点。 健康相关研究是 HGP 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 年相继提出:“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环境基因组学计划” 。 2、HGP 对医学的贡献 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于基因组知识的治疗、基于基因组信息的疾病预防、疾病易感基因的识别、风险人群生活方式、环境因子的干预。 3、HGP 对生物技术的贡献 (1)基因工程药物:分泌蛋白(多肽激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凝血和抗凝血因子等)及其受体。 (2)诊断和研究试剂产业:基因和抗体试剂盒、诊断和研究用生物芯片、疾病和筛

12、药模型。 (3)对细胞、胚胎、组织工程的推动:胚胎和成年期干细胞、克隆技术、器官再造。 4、HGP 对制药工业的贡献 筛选药物的靶点:与组合化学和天然化合物分离技术结合,建立高通量的受体、酶结合试验以知识为基础的药物设计:基因蛋白产物的高级结构分析、预测、模拟药物作用“口袋” 。 个体化的药物治疗:药物基因组学。 5、HGP 对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 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的两大经济支柱;发现新功能基因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物(如减肥药,增高药) 6、HGP 对生物进化研究的影响 生物的进化史,都刻写在各基因组的“天书”上;草履虫是人的亲戚13 亿年;人是由 300 400

13、万年前的一种猴子进化来的;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200万年的古猿;人类的“夏娃”来自于非洲,距今 20 万年第二次“走出非洲”? 五: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技术引发了哪些伦理道德问题?答:(1)克隆:正面 能为医学治疗提供源源不断的活体器官;反面如果用于人类自身的复制、繁殖,将打破人类的伦理界限。(2)转基因:正面 为提高作物产量和抗性提供了无限空间;反面为生物的基因突变埋下了定时炸弹。(3)生态系统调控:正面为局部改善生态环境有利;反面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可能拿完全认识和掌握,目前看了有利的调控,将来很可能成为生态灾难的根源。六:你了解的癌症有哪些?中国死亡率排在前三位的是哪些癌症?癌症能否预

14、防?为什么?答:肿瘤分二类,:良性、恶性.恶性的肿瘤叫癌!癌分为:血癌(白血病) 、骨癌、淋巴癌( 包括淋巴细胞瘤)、肠癌、肝癌、胃癌、盆腔癌(包托子宫癌,宫颈癌)、肺癌(包括纵隔癌)、脑癌、神经癌、乳腺癌、食道癌、肾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怎样预防和保养癌症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 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 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

15、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5. 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 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 6.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

16、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七:据我国河南省肿瘤发病率资料显示,上世纪 70 年代,食管癌发病率排名第一,肺癌排名第四。如今的肿瘤发病率排在前 4 位的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试分析肿瘤发病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对策?答:诚然,癌症患者数字的增长,与中国人均寿命的提高不无关系,因为衰老经常意味 着癌症的高发。但仅仅是年龄结构的变化似乎远不足以解释癌症如此高发。实际上,生活方式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致癌因素,都已经在这场悲剧性大幕背后隐约浮现。烟草危害肺癌的发生与烟草消费有直接关联,这一点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欧美等国家的健康 界就得到了公认

17、。全球范围内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 因素,八成以上的肺癌都是由吸烟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数字也显示, 所有的吸烟者中,有半数最终都死于与烟草直接有关的肺癌等疾病。环境杀手 环境污染更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于癌症的忧虑。大气污染、不洁净的饮用水等环境因素,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影响 癌症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吸烟。以肺癌为例,除了抽烟,其高发态势与中国普遍存在的空气污染不无关系。2007 年,世界银行在 中国环境污染损失(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报告中明确指 出,空气污染,尤其是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是导致肺癌等肺部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18、 不良生活方式其中饮食不合 理是仅次于吸烟的癌症发生诱因。有一些癌症,还与性行为和生育习惯等有关。例如,如今女性的平均初潮年龄大为 提前,生育年龄则大为推迟,而大量雌激素的分泌会促使乳腺增生,增加乳腺癌的 风险。过去 30 年中,中国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几乎翻了一倍,其增长速度仅次于肺 癌。即使按照标准化死亡率来计算,也增长了三成多。 除了肺癌,这份报告还显示,中国农村地区胃癌和肝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的死亡率, 都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医学界的主流看法是,消化系统癌症的诱因与不安全、 不清洁的饮用水有关。此外,职业环境污染也是可能导致癌症的一个因素。例如,科学家对云南个旧锡矿 的多年研究发现,矿井中

19、高浓度的放射性气体氡、氡的衰变分解的产物氡子体,以 及含砷矿尘等,导致锡矿工人肺癌高发。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发布报告称,全球每年 至少有 20 万人死于与工作环境有关的癌症。除了上述因素,在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不仅缺乏癌症防控的基本知 识,更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来应对癌症的威胁。一旦发现癌症,动辄数万元高昂的 癌症治疗费用,对这些农民家庭来说又几乎是天文数字;一些人干脆选择放弃治 疗,在无奈中等待死亡。关于对策1. 锻炼身体,保持体重肥胖的人不一定会得癌症,但研究发现肥胖的人患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肾癌、肠癌的危险性会大大增加。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持之以恒的身体锻炼,是维持健康体重的有效办法

20、。如果成年以后体重增长幅度能控制在 5 千克以下,不仅减少患癌症的危险,同时也减少其他慢性疾病发生的机会。2.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每天所吃的食物最好能达到 25 种以上,其中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豆类、乳类等多种食物。不同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特点,食物多样化能起到营养素互相补充的作用,更好地满足身体需要。3. 补充营养,源自天然天然食物所含营养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强于人工合成加工的营养素。有研究发现,吃大量天然水果和蔬菜的人群,会使某些癌症的发病率显著下降。4. 蔬菜水果,多吃防癌有研究结果显示,喜欢大量吃蔬菜和水果的人比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的人癌症的患病率低很多,所涉及的肿瘤包括肺癌、

21、结肠癌、乳癌、宫颈癌、食管癌、口腔癌、胃癌、膀胱癌、胰腺癌以及卵巢癌。蔬菜和水果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特有的植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如绿色蔬菜、红黄色胡萝卜、甘薯和橙色水果中的 -胡萝卜素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可以减慢肺癌细胞的生长。5. 少吃红肉,蛋白适量肉类的蛋白质很丰富,每 100 克瘦肉中大约有 18 克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细胞更新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适量选择肉类食物能保证蛋白质的供给。但摄入过量,特别是红色肉类(包括猪肉、羊肉、牛肉),如果每日摄入超过 80 克,就会增加患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和

22、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为红色肉比白色肉(鸡、鸭、鱼肉)含有更多的饱和脂肪。如能减少红色肉类食物的摄入,适量选择鱼、禽肉替代红肉,并提供充足的谷类和豆类食物,使占蛋白质所提供能量的比例占总能量的 10%15%,对防癌有益。6. 减少脂肪,食盐限量高盐饮食会增加患胃癌的危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 6克以下(5 毫升酱油约折合为 1 克食盐), 除烹调用盐以外,还要限制腌制食物的摄人。脂类是新陈代谢的主要能源,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也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膳食中没有脂肪不行,但脂肪过多,超过健康需要量对身体就有害了。7. 戒除吸烟,限制饮酒 酒是高能量食物,1 克酒精能产生 7

23、千卡能量,且除能量外几乎不含其他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经常饮酒会增加患口肠癌、咽喉癌、食道癌、原发性肝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的危险。建议不饮酒。8. 食物新鲜,烹调得当 长时间贮存的蔬菜所产生的亚硝酸盐,被农药、杀虫剂等化学物质污染食物中的有毒金属、非金属化合物,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存放的霉变粮食中的霉菌毒素,高温、反复使用的烹调油和烧烤食物中的苯丙芘都是致癌物质。选择新鲜无污染的蔬菜、水果,不吃霉变食物,采用低温保藏方法贮存易腐烂食物;烹调鱼、肉的温度不要太高,不要吃烧焦的食物;少吃烤肉、腌腊食品,是远离癌症的明智选择八:人类能实现长生不老吗?为什么?答:自古以来,长生不老就是人类所极度追求

24、的,但一直都是毫无进展。很多人对此问题感觉很无奈,只能选择逃避。人究竟何以实现长生不老?这绝对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我觉得人类至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之一实现长生不老:一、洞悉人体衰老机理,针对性地抑制。比如说,某科学机构发现人体细胞每次复制过程,DNA 末端或某些位置都会丢失一些碱基链段,当复制了六七十次之后,所丢失的链段就影响到了某个基因的完整性,当基因缺失或不完整,人的衰老态势出现,免疫系统就出现问题,各种疾病随之来袭,最终走向死亡。就像光盘,你在表面划几条线还能正常读取和复制,但你复制之后再划线,再复制,再划线如此几回,最终光盘变得不可读取。二、不断延长寿命。上面的途径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问

25、题,可是要有很大突破。但目前希望比较大的是:延长寿命。过去的时代,人类寿命确实提升不了多少,但近几十年来,人的平均寿命逐渐提升这是有目共睹的。假如一个人现在的年龄是 50 岁,当前他的预期寿命是 80 岁。随着延长寿命的科学技术奏效,未来十年他的预期寿命可以多 20 年达到 100 岁,当他活到 90 岁,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令他的预期寿命多 30 年达到 130 岁,如此下去,他自然就可以长生不死。三、冷冻复活技术。我们知道,低温冷冻可以令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几乎停止下来,将一个人冷冻若干年后再解冻复活,相当于它的寿命也延长了若干年,而且若干年后技术发达了,没准还可以让他真实寿命延长。当然,这个途径

26、有很大瓶颈,如:人全身冷冻到冰点以下的话,细胞会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细胞里面的水结冰,冰的体积比水大,会破坏细胞结构。就像把西瓜放冰箱,达到冰点以下的话,西瓜解冻后都已经变性了。四、器官移植。现在人体器官移植不断进步,克隆技术也不断发展突破。相信不久的将来,人就可以通过克隆技术或者其他制造技术制造自己需要的器官,那个器官衰竭、有毛病了就换那个器官。开始只是局部某些器官可以换,不排除最终发展到全身器官、组织都可以换,而且实现人体机械化。当然了,换脑不好办,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四、意识信息化。这个有可能吗?这是最有新意的想法。看过阿凡达(阿凡达:意为替身的意思)吧!里面的主角就可以让自己的意识传递到

27、另外的躯体上,重塑新的自我。如果可以实现这个愿望,人类就可以不断制造“肉身”,需要了就换,实现永不死亡。这个途径最关键的是:意识怎么脱离载体大脑而存在?比如,就目前来说,意识可以实现数字化吗?如果可以的话,那么将来超级电脑是不是也能具备意识呢?如果同样的意识同时存在于几个载体,那岂不是有几个“自我”,那是怎样的感觉?会构成悖论吗?不过,当下,意识数字化的趋向还是明了的。比如:你玩一个复杂的人生模拟游戏,不停地依照现实生活来控制游戏里面的角色,当网络足够发达,软件足够发展,游戏里面的角色所处受的影响跟现实几乎一样,可以做出真人那样的决定,那么可不可以说里面的角色已经是一个“人”了,这个“人”他活

28、在网络的世界,这个人可以说是那个游戏者克隆过来的。 五、相对论时间旅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目前为止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理论,它有一些奇怪的结论,比如:缩尺效应、时钟变慢。它认为:一个运动的物体,它的时间比静止的时间慢,比如:一个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离开地球旅行 1 年,当他返回地球时,地球上的人感觉已经过了 10 年,也就是说,他寿命比别人长了 10 年。当然了,要实现这样的时间效应,需要非常巨大的能量来达到所需的速度。六、反物质传递暗物质、反物质虽然我们都未能直接感知、测量得到,但其存在是公认的事实。把我们的世界所看得到的物质看做是正物质(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反物质就是和我们对立的一种形态,两者不

29、能共存,一接触就会泯灭,变成能量(光子)。但是不共存不等于就不能靠近一起,就像正电荷和负电荷,可以非常地靠近而不接触。所以有理由相信,反物质就在我们的周围,甚至就在构成我们肉体的原子空隙里面。人似乎是由肉身和意识构成的,意识是不是由反物质所构成的呢?这个值得商榷。人死了之后,是不是“意识”这种反物质产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比如:A)?如果有朝一日可以理解这种变化,让它受控地变化,那么人的生命就可以控制了。A:比如就好像去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只是不能带去记忆,身处那个反物质世界,其实感觉跟我们这个正物质世界没什么两样,同样经历孕育、意识形成、生长、衰老、死亡,死亡后,其意识所对应的反物质(就是我们身

30、处的正物质)同样会有某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如果就在我们身边,应该是我们能够观察得到的(生命的开始是不是就是这种微妙变化呢?)。九:简述你对药物基因组学的理解?答:药物基因组学可以说是基因功能学与分子药理学的有机结合,在很多方面这种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药物基因组学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基因学,它不是以发现人体基因组基因为主要目的,而是相对简单地运用已知的基因理论改善病人的治疗。也可以这么说,药物基因组学以药物效应及安全性为目标,研究各种基因突变与药效及安全性的关系。正因为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对药物不同反应的科学,所以它是研究高效、特效药物的重要途径,通过它为患者或者特定人群寻找合适的药

31、物,药物基因组学强调个体化;因人制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作用是重新估价过去未通过的新药。对原来一些证明“无效”或“毒副反应大” 的药物,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有可能证明其对某些人群有较好的作用,或者说根据基因选择治疗药物可提高药物的有效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这样,所有在临床试验中失败的药物都有可能“推倒重来”。十:你认为生命科学纵横课有没有必要开设?答:通过生命科学纵横的学习,我真的收获了很多新的知识。我们尤其被老师热情洋溢、精心的讲解所感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思维活跃在生命科学这门学科领域里,从生物的进化,到细胞学说,再到生物的繁殖,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新知识。生 命 科 学 纵

32、 横 的 学 习 对 进 步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和 分 析 素 质 , 扩 展 学 生 学 问面 有 重 要 意 义 。 生 命 科 学 纵 横 是 一 门 类 似 于 高 中 生 物 但 又 高 于 高 中 的 课 程 , 正 在 学 习过 程 中 我 们 被 灌 输 的 不 但 仅 是 学 问 , 而 是 被 有 熟 悉 的 指 示 向 新 的 热 点 与 前 沿 。 这 就 授 予了 新 的 手 法 。 这 种 方 式 不 但 使 得 该 科 目 遭 到 重 看 , 也 正 在 连 续 吸 收 扩 张 该 学 科 的 钻 研 队伍 。我 注 重 到 , 该 课 程 正 是 由

33、于 生 命 科 学 的 高 尖 端 , 需 求 我 们 正 在 学 习 钻 研时 注 重 相 关 学 科 的 新 进 学 问 , 勤 奋 添 加 本 人 的 学 问 水 温 顺 对 高 新 技 术 的 钻 研 。但 是 也 理 卖 做 好 为 科 学 而 甘 于 寂 寞 , 奉 献 自 我 的 决 心 。论文:手机辐射与细胞癌变姓名:马薪柠 学号:09271047 联系方式:15210576374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已经逐渐普及,其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磁波可以透入生物系统,并与生物组织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同生物层次上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为了防护其有害

34、的负效应,各国学者对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少作用机理的模型、假说和理论。Wim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re is a widespread use of mobile telephone,whose effect on human has been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can penetrate biosystems and interacts with biological tissues Which

35、 can induce changes of morphology,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different biologicaI levelsTo prevent from its harmfull effect , thorough studies on the bioeffect mechanism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many models,hypotheses and theori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making clear th

36、e mechanism关键词:手机辐射;激活;手机危害;细胞癌变正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已经逐渐普及,其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磁波可以透入生物系统,并与生物组织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同生物层次上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为了防护其有害的负效应,各国学者对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少作用机理的模型、假说和理论,但都有待于实验予以确认。 本研究中用 900 MHz 连续性微波磁场来模拟手机电磁辐射,实验中选用的两个辐射强度分别为 10 W/m2 和 90 W/m2。其中 10 W/m2 的辐射强度接近于手机天线附近的辐射强度。本课题主要从两方面研究

37、了微波辐射的生物学作用: 首先是 900MHz 连续性微波对 Raji 细胞中EBV 早期抗原的诱导作用。Raji 细胞携带潜伏的鼻咽癌病毒基因组(EBV),在促癌物的诱导下可表达 EBV 早期抗原(EA),通过免疫酶法检测 EBV 早期抗原可以确定被检因素是否有致癌或促癌作用。曾在一篇论文中看到这样的研究实验:Raji细胞中EB病毒在促癌剂的诱导下被激活,可以表达EB病毒早期抗原,此技术可以用来评价物质的促癌性,本研究首次将该项技术应用于微波辐射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间的微波辐射对促癌剂诱导的EB病毒早期抗原表没有明显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微波辐射暴露,Raji细中的EB病毒被激活并且随着点磁场

38、强度的增大,暴露时间的延长,免疫酶检测的细胞阳性率不断增加。这说明长时间的微波辐射诱导EB病毒早期抗原;在对照组和连续暴露于磁场4周的实验组中分别加入促癌剂,辐射组阳性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研究中以NIH3T3永生细胞作为体外细胞转化实验的靶细胞,检测微波辐射对NI们T3细胞恶性转化的诱导作用。将NIH,3T3细胞在电磁场中暴露六周后,未发现微波辐射对细胞形态及增殖的明显影响。用软琼脂克隆实验和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致瘤实验来验证微波辐射对NI刚3T3细胞恶性转化的诱导作用,软琼脂培养未能形成克隆,但经过高强度微波辐射的NIH3T3细胞接种Sdd小鼠后,在小鼠体内浸润性生长,

39、形成肿瘤,这表明微波辐射能够促进NI3T3细胞的恶性转化,导致细胞的癌变。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揭开了新的篇章,更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捷,极大的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事物总有其两面性,而人们在使用手机时往往忽视了电磁辐射污染的潜在危机。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及移动通信基站的不断扩建,使用密度加大,势必会增加电磁辐射污染的强度与范围。而当其强度与作用时间达到一定限值时,就会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质产生损害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意识的不断加强,到各级环保部门投诉移动通信电磁辐射污染的事件也不断增加。这

40、里就有一个为此而上法庭的例子:1993 年 4 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市民向法院提出诉讼,控告生产移动电话的厂家“谋害”了他的妻子。原来,两年来他的妻子每个月都要打 150 分钟左右的移动电话,他认为正是移动电话发出的电磁波使妻子脑肿瘤恶化而死亡。这作为罕见的诉讼案引起了轩然大波。 中国是目前手机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手机用户已达到 3000 万人,仅成都市就有 50 万。有如此大的消费团体,其电磁辐射污染着实不容忽视。据医学界透露,电磁辐射会使人头痛、头晕、失眠、免疫力下降、患脑肿瘤等疾病,甚至会至癌。但由于中国没有相关的测试手段,各种安全性不明的手机涌入市场。而人们在购买手机时,往往只注重品牌

41、、外观和价格,却很少注意过其电磁辐射,状况令人担忧。既然手机辐射对我们的伤害如此之大,我们应该尽量保护好自己做好防护措施。下面是我查看很多资料而得的一些建议:1.首先从吃的方面入手,我们应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 B 的食物,如胡萝卜、海带、油菜、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2.在平时生活中,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机,拉出天线可以改善通话质量,并能使手机在比较低的功率水平上工作,功率越低,电磁辐射强度越低。3.平常常用的方法还有如:(1)移动电话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波容易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移动电话响时,一秒后再听手机。(2) 移动

42、电话接通时,应尽量将手机与大脑相距 15 公分。(3) 在使用手机时,要尽可能地使天线远离人体,特别是头部。(4) 如果身边有其他电话可用,就不要使用手机。(5) 尽量减少每次通话的时间。(6)在使用手机时,可以采用手机专用耳机,实现远距离使用是比较有效的办 法。4.另一方面通话如果常接手机的侧头部或面部感到发热发烫,就应立即停止通话,热水擦洗这部位,再用手掌来回按摩几次,以增加受伤害部位的血液流量,促使受伤害组织愈合。另外,如果频繁使用手机,当忽然感到失眠、健忘、头晕、心悸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就应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手机 1 至 2 周。5.在现在的社会中,也已有防辐产品。如由信息产业部南京

43、55 所技术开发总公司与江苏阴澄南技术应甲服务中心联合研制成功的一种可将手机产生的电磁波辐射衰减至五万分之一,从而彻底消除电磁波对人头伤害的护脑贴,以投放市场。它是目前中国国内唯一通过电子工业四联检测中心认定的产品,并正式列 0 入国家星火科技项目。还有海南美兰通信技术开发中心、海口日安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防辐射产品移动电话纳米防护膜等等。建议大家使用一种实用的防护产品。6.由于手机辐射有种种危害,建设大家使用绿色产品。CDMA 系统它的辐射频率低对人体危害少,对环境污染少。现网实测证实,CDMA 手机的平均发射功率比GSM 手机的发射功率小 500 多倍,考虑到 GSM 手机只在八分之

44、一时间内发射,在同等时间内,CDMA 辐射的能量比 GSM 手机辐射的能量小 60 倍以上。由于CDMA 手机在实际通信过程中的平均发射功率远远小于 CDMA 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也远小于 GSM 手机的平均发射功率,因此 CDMA 手机对人体的实际辐射远远低于手机最大发射功率下的 SAR 值,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辐射低频无线电波, CDMA 手机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手机“!参考文献:1.许勤,黄建中,丁毓风等手提式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强度结果分析安徽颈防医学杂志1999;5(4):391q922 李焕英,张东辉手提式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强度的调查分析职业医学1998;25(6):22243 龙云芳,程祟

45、泉,李昌吉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强度及屏蔽效果评价职业医学与病伤1998:13(4):228-2304.王云采. 是是非非话手机手机辐射与人体健康. 生活与健康, 2005,11:28-295. 孙志刚,柳平,轻舟. 移动通信终端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 FDTD 分析. 汕头大学学报,2004,。19(2):69-706.康刚,祝西里,王长清等. 单极天线手机对人体作用的电磁剂量学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1996,32。(5):635-6417. 康刚,祝西里,王长清等. 移动通信手机天线对人体作用的温度分布研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0,19(4):441-4488.闻映红,张林昌. 在手机

46、辐射作用下人体内外的场强分布. 电波科学学报,1998,13(1): 97-1009.周永军,牛中奇,侯建强等. 900MHz 平面波照射下不同姿态人体中的SAR 分布研究. 中国生物10.医学工程进展2007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7:1096-109811.Q. Balzano, O. Garay, F. R. Steel. Heating of biological tissue in the induction field of VHF protable radiotransmitters. 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1978, 27(2):51-5612. The cellular phone scare. IEEE Spectrum, 1993(6):43-4713.IEEE Standard for Safety Levels with Respect to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Fields 3 kHz to 300 GHz, IEEE Standard 95-1, 1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