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病都有什么治疗方法?血液病都有什么治疗方法?什么是血液病我们先了解一下。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组织。血液由细胞成分和液体成分组成,细胞成分中包括红细胞,各种白细胞及血小板。液体成分即血浆,包含有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及某些其它化学成分。因此,反映造血系统病理生理有及血浆成分发生异常的疾病均属于造血系统疾病,习惯上称为血液病。临床上,血液病范围包括各类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异常,各种良、恶性白细胞疾病,各类出、凝血性疾病,以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发生异常所致疾病。血液病的分类1、红细胞疾病。数量改变如各类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质的改变也常伴有
2、量的变化,尤其是各类贫血。也有一些量改变较少或不存在,而质的变化则较显著,如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合成缺陷的卟啉病。2、白细胞疾病。量的减少有先天性或药物、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增多大多是感染、炎症、过敏反应、癌肿等引起。质改变的有血液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如中性粒细胞分叶功能不全及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与隋性白细胞综合征,都主要表现为粒细胞质的异常3、出凝血性疾病。分为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异常三大类。血小板量的异常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多见,此外尚有血小板增多。质的改变系血小板功能异常,例如血小
3、板无力症等。凝血功能障碍中有凝血因子缺乏,例如血友病、凝血酶原缺乏和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其他凝血因子缺乏。循环中抗凝物质过多也可以引起出血,例如抗磷脂抗体或抗因子抗体等病变。血管壁异常可分为免疫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紫癜和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4、血栓性疾病。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和速度等情况,分为以下四大类。动脉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心肌缺血和梗死、脑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肢体动脉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如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等。微循环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栓栓塞病,常见有肺、脑、脾、肾等器官的栓塞。血液病的治疗一、常规治疗1、饮食与营养。以
4、高热量、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多吃鲜蔬菜、水果,戒烟酒,少食浓烈辛辣的食物。2、心理治疗。在治疗血液病的同时,不仅要注意危害患者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同时也要注意治疗中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时,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极大,其心理变化对医患关系、配合治疗甚至疗效都可能造成影响。二、远离病因应使患者脱离致病因素的作用,如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如苯)、某些药物的致病作用已为公认,应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防护,但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目前难以明确或无法避免,致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应加强病因方面的研究。三、一般治疗1、补充造血原料 如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时,补充叶酸或维生素 B12
5、;缺铁性贫血时补充铁剂。2、刺激骨髓造血药物。如慢性再障时可应用雄激素刺激骨髓造血。3、造血生长因子。如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或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加速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恢复等。4、脾切除。去除体内最大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器官,可减少血细胞的破坏与阻留,从而延长血细胞的寿命,对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有确切的疗效。5、输血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严重贫血或失血时应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危险时应补充血小板,血友病 A 有活动性出血时应补充因子,白细胞减少合并感染时应予以有效的抗感染药物治疗,并同时使用细胞因子促使其恢复。四、放化疗治疗。去除异常的血液成分
6、和抑制异常功能1、化疗 联合使用作用于不同细胞周期的化学药物杀灭病变细胞。2、放疗 利用 射线、X 射线等电离辐射杀灭白血病及淋巴瘤细胞,适用于肿瘤比较局限时或用于化疗药物不易到达的部位,如颅脑照射。全身放疗或全淋巴结照射,常在造血干细胞支持或移植的情况下用于白血病或淋巴瘤的治疗。3、诱导分化治疗 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全反式维 A 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t-RA)、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极高的缓解率和肯定的疗效,同时也揭示了诱导分化治疗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对人类的贡献。通过诱导分化治疗,异常早幼粒细胞可加速凋亡或被诱导分化成正常成熟的粒细胞
7、,是特异性去除白血病细胞的新途径。4、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通过专用设备,选择性地去除血液成分中异常增生成分,用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同种免疫性疾病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等。5、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可减少具有异常功能的淋巴细胞数量,抑制其异常功能以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6、抗凝及溶栓治疗。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为防止凝血因子进一步消耗,采用肝素抗凝;血小板过多时为防止血小板异常聚集,可采用双嘧达莫等;血栓形成时,使用尿激酶等溶栓,以恢复血流通畅。五、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预处理,最大限度地
8、清除异常的肿瘤细胞,然后植入健康的造血干细胞,使之重建造血与免疫系统,可以治好部分血液系列恶性肿瘤疾病的现代治疗方法。六、中医特色治疗。中医治疗血液病因病、因人、因时制宜,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依据疾病的共性规律,顾全病人的个体特点,制定切合病人整体情况的系统方案,选择最为切合病情的药物,既要治疗疾病,又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多能取得满意稳定而持久的疗效,很少反弹,可明显地减少输血以至不需输血而正常生活。会避免或减轻诸如此类的毒副反应。非输血*非化疗*免疫平衡体系*,用于治疗血液病的炮制的中药药性平和,可以长期服用,很少发生诸如恶心、呕吐、眩晕、脱发、骨髓抑制、免疫力低下等毒副反应。中药治疗血液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激发增进骨髓造血功能,一些中药尚能选择性地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有的中药则能诱导病理细胞逆转为正常细胞。同时化疗过程当中白血病细胞会对西药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使原有药物不能发挥原有的药理作用,而某些中药可以有效的逆转这种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