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199534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歌唱中气息的运用【标题】浅谈歌唱中气息的运用 【作者】陈小青 【关键词】站立姿势 气息 气息的保持、支持、和控制 喉头位置 【指导老师】刘江容 【专业】音乐学 【正文】引言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甚至比语言还要早。最初的歌唱是发出各种声音来传情达意,然后逐渐加上语言,形成简单的歌曲。沈湘教授就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呼吸是歌唱的支持力,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是不一样的,生活中的呼吸谁都会,它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歌唱中的呼吸比生活中的呼吸复杂的多,它的呼吸较深较长,而且随乐句长短、感情变化、语言表达的不同而变化,他属于有意识、有目的、有技巧的呼吸。歌唱是

2、一种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劳动,他要消耗许多能量,歌唱发声首先要有足够的气息,要有足够的气息就需要有较大的肺活量,只有这样才能为歌唱准备足够的气息。我国唐书乐府杂录就写过这样一句话:“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气息在歌唱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气息是歌唱的前提,气息的运动对声音的音色、音量、音准都有非常重要的制约作用,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质的好坏,感情的表达都与气息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一般人在唱歌时很少注重气息,常常出现气息不够用,声音不流畅等现象,如果能正确地运用气息,就可以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使声音洪亮、持久且富有穿透力,还可以表达歌曲的内涵,增加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歌唱水平也会得到

3、显著的提高”。但如何运用气息呢?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源泉”。意思就是说歌唱需要呼吸,呼吸要有正确的姿势来支持,歌唱时若不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就不能获得深呼吸的有力支持。有了正确的歌唱姿势,我们的呼吸就容易的多。呼吸其实就是呼气与吸气相互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呼与吸,而是我们在呼气与吸气的过程中怎样去保持和控制气息,以达到有足够的气息去支持歌唱的目的。是不是气吸得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吸气要讲究方法,以前我在歌唱时担心气不够用,就吸进大量的空气,结果还是觉得气不够用,而且唱起来觉得憋得很难受,原因就在于气吸得过多过满时,呼吸肌受肉群用力过多,容易

4、造成肌肉疆持,从而可以看出歌唱中对气息的要求是非常特殊的,特别要注意气息的保持,支持和控制。歌唱中气息的保持就是指歌唱中呼吸的运用问题。呼与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吸气时歌唱就已经开始了,只有吸的好才能呼的好,呼的好才能唱的好,没有好的吸气就没有好的歌唱,歌唱是在吸气与呼气两大肌肉群相对抗的情况下完成的。气息的支持也是指歌唱中呼吸的运用问题,歌唱时光靠吸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发出声音的。因为声带本身不会振动发声。而是通过腹部向内收,小腹向内向上收缩来推动气息的向上向外呼出,从而使声带振动发声。沈湘教授在声乐教学中强调:“学生必须树立歌唱发声的整体概念,及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将歌唱发声各有关的部位积

5、极的调动起来。让心里活动与生理活动默契配合。把人丰富的感情溶入到优美的歌声中去”。如果你在歌唱中经常感到气短、气不够用,越唱越憋,很吃力,那说明你在气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主要从怎样吸气、怎样呼气、怎样换气出发,以及在此基础上怎样保持、控制和支持气息、喉头的位置给大家谈谈大学四年里我的一些方法和见解,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任何一个学习歌唱的人,都必须认识和了解发声器官的组成和肌能,以及声音的形成。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在这里我只简单讲一下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呼吸器官,是由口

6、、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腹肌等组成。气息首先通过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将气息分布到左右肺泡中,再从肺的出口左、右两根大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大气管,最后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这是呼吸运动的全部过程,也是发声和维持生命的运动,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我们日常的呼吸主要是靠胸腔呼吸器官的运动,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主要在上胸部,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发声的呼吸是一种深呼吸运动,要使用气息来控制。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部中间,由软骨、韧带等肌肉

7、组成。声带位于喉头里面,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韧性很强的白色韧带,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来保持或调节张力的,从肺部通过气管输出的气息使声带振动发声。声带的中间的空隙又称声门。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声带发声时,两声带向内靠拢闭合发生声音,但不是完全关闭,发声区底时,声带不完全闭合,中间有空隙;发声区高时,声带闭合紧张。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我们在声乐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坏了嗓子。沈湘说:“人声的乐器只有一个,一定要好好的保护”。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为了解

8、歌唱运动的生理结构和作用,我们必须对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有比较完整的认识,了解各个部分的基本规律,对歌唱发声运动和肌肉运动进行研究。其目的是能够准确地判断发声是否正确,这对歌唱有一定的帮助。一、 吸入气息吸气是指将气息从口、鼻同时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肺叶的底部,并把气息推向后腰部。(一)吸气的姿势吸气时歌唱就已经开始了,只有吸的好才能呼的好,呼的好才能唱的好,没有好的吸气就没有好的歌唱,正确的吸气首先是从人的站姿开始。姿势是歌唱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源泉”。呼吸时若不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就不能获得深呼吸的有力支持。例如:仰着头唱,喉头就

9、不能保持在稳定的位置;低头唱,破坏了声音的流畅。总之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可以表现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整体效果。怎样才算是正确的歌唱姿势呢?我主要从吸气前的准备阶段和吸气时谈谈我的一些方法。吸气前:歌唱时一般都是站着唱的,站立时一定要保持全身心自然放松、腰部稳定、积极向上的歌唱状态。因为人在站立时,体内的肌肉在积极的活动,为使每根肌肉高效率的活动起来便要绷紧它,而不是放松它,但同时又不能够太紧张。我们可以通过仰卧来体会不紧张的感觉;还可以通过背靠墙的站立姿势来体会积极向上的感觉,这是练习胸背部骨架挺起的好方法。首先将背部紧靠墙壁站直,同时头、两肩、手臂都

10、紧紧靠墙站着,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的两侧。使身体感到平坦,然后将脚顺墙往后移,并使小腹往内往上收缩,尾脊向下向前移动,臂部和大腿肌肉就必须收缩,这样胸背部骨架就很容易挺起稳住,位置也就正确了。吸气时:歌唱时精力一定要集中,注意找上提的感觉,胸部不能塌陷,在下肘和腰围略膨胀的基础上控制气息,两脚可以略分开,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身体稍稍往前倾,身体的重心放在前脚上,演唱起音时立即收腹提臂,找到骨盆肌支持呼吸的力量,将气息输入肺底部,再慢慢的呼出去。按这种方式练习,效果很明显,大学四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并结合这些方法我的声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如果是坐着唱,上身的姿势与站立一样,只是要注意

11、腰部挺直,不要靠椅子,两脚分开。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吸气部位:气息一般是通过口、鼻将气吸到肺下部,待稳定后再呼出。如果将气息吸到肺下部会感觉腰的周围有略向外扩张力、小腹有受压迫的感觉,这是因为处于肺和胃之间的横膈膜被吸进的气流推向下方,因而压迫了胃和肾。如果将气吸在肺上部,由于胸腔外是锁骨,控制气的力量很弱,就不能完成歌唱的任务。如果将小腹的力量完全放松,就拉长了气流输送的距离,歌唱时气息就不够用。总之:歌唱是一种脑力与体力相结合运动,任何运动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合理的身体状态。唱歌这一运动也需

12、要有良好的姿势。最好的姿势是最自然、最舒展、最美的,唱歌时身体的各部位既不能紧张又要积极,既要放松又不能松垮。只有在良好的站立姿势基础上,使身体各部位舒展放松,才能将气息缓缓吸到肺的底部。发声器官及身体各部位放松、积极这两个的关系一定要掌握好,一般地说,上胸是舒展的,不要挺,更不要挺到紧张的程度。有了正确的吸气姿势,我们的吸气就容易的多。(二)吸气的方法我们时刻都在呼吸,如果我们把有些气息运用到歌唱中,那是非常理想的,对我们的吸气方法有很好的作用。下面我想介绍一下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几种吸气方法,来体会在歌唱中我们应该怎样吸气。1. 体会叹气的感觉叹气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现象,它是放松的也是向下

13、的。它有利于吸气肌肉群的放松,以便更好的吸入气息。具体练习方法是:先叹气后吸气,心里主要想着叹气。叹气时气息随即被排,接着吸气肌肉群就会立即开始吸气,这个过程是自动完成的,而且是不断循环的。假如你心理想到的只是吸气,就会使吸气肌肉群总处于一种“吸”的工作状态,身体就无法放松,气息也难以正常的吸入。因此我们在歌唱时要认真体会叹气的感觉,每天可以练习几分钟,时间久了,自然就找到了叹气的感觉。2. 体会闻花的感觉如果我们平时稍稍留心点就可以发现,凑到花前闻花的时候,其实也是吸气的一种,这种吸气的好处就是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吸气时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比较容易体会和掌握。如果我们把这中吸气方法用在歌唱中

14、就非常的完美了。具体练习方法是:首先在全身完全放松的基础上,先用鼻子吸气,找那种闻东西的感觉,假设有一盆花在你面前,人用鼻子去闻,将气慢慢吸入,这时你能体会到腹部自然向外扩张,腰部也有向外扩张的感觉,体内空间增大,气息很自然的就流进去了,这样的吸气既舒畅又适度,吸后人很兴奋,胸部有宽敞感。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歌唱,气息通畅,声音圆润。这种吸气可开口,也可闭口,闭口时嘴不能闭的太紧,太紧会影响进气的速度和灵活性。单纯练习吸气时,可采用闭口吸气。歌唱时最好是开口,同时用嘴巴和鼻子吸气,来体会气息流入体内时的感觉。3. 体会惊讶的感觉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吃惊和惊讶的事情,惊讶就是利用人在惊讶时,生理

15、作出的快速反映,如果我们把它运用到吸气中就达到了快速吸气的目的。这种吸气不但吸的快而且吸得深,它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间完成收缩与放松的循环,能锻炼呼吸器官的快速灵活性。我们平时不防有意识的按这种方法练习,将对我们的吸气有很大的帮助。吸气的很多,在学习和掌握时,我们可以做一些单纯性的练习,如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慢吸慢呼;但最重要的还要在实践中去练习,因为良好的吸气只有在歌唱实践中才能获得。 (三)任何保持吸入的气息歌唱中气息的保持其实就是指歌唱中的呼吸运用问题。歌唱时吸气较深,吸气量较大,这些都是在吸气与呼气两股力相对抗的情况下完成的。当我们吸气时两肘是扩张的,腰部和腹部都是放开的、膨胀

16、的,我们在歌唱时可以感受那种向下沉,从腰后部横着向外拉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在歌唱的过程中用一口气完成很长的乐句,这种吸的力量就是气息的保持力量。歌唱中很多同学容易出现的气息不够用和憋气现象,还有些同学既是吸入了大量的气息,也觉的很憋,这除了与吸气状态保持不住有关外,还与气息的不放松有关。下面我介绍几种解决的方法:1.气息不够用吸气完成后,我该怎样去处理这些气息呢?是不是将它们一口气瞬间的吐出去呢?当然不是,一口气吐的时间越长越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去练习:首先做无声练习,吸完气后,把舌尖轻轻触下门齿,发出“S”声,要求呼出的气息要均匀、平稳,让“S”声强度一样,不可时强、时弱,

17、呼出的气息越慢,时间越长,就越能体会到呼气与吸气两种力的对抗作用。其次用吹蜡烛的方法练习气息,将一根点燃的蜡烛放在桌子上,要求吹蜡烛时,不能将蜡烛吹灭。而且慢慢把蜡烛火苗吹向同一个方向,火苗要平稳,摆动幅度不能大。练习时,如果感觉到自己的腰部和腹部有酸痛的感觉,就说明你找到了呼气时对抗或者说是控制的正确感觉。2.憋气现象要放松气息就一定要控制好气息,以保持气息通畅持久的使用。但又不能过份的控制气息,如果过份的控制气息则会引起呼吸器官、呼吸肌肉群僵硬、不灵活,导致气息无法通畅,难以持久。要做到吸入的气息既能保持又不僵,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和叹气。放松是对过份僵持而言的。叹气是指找叹气的感觉,而不是

18、把体内的气吸全部呼出去。之所以用叹气的方法是因为,叹气动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动作,人人都会做,而且比较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这样气息不仅有深度,也自然、放松、流畅。但在使用叹气状态进行歌唱时,要注意声音不要脱离呼吸,否则就会出现气息与声音脱节、难以保持住呼吸了。也就是说演唱中的叹气状态和保持吸气状态是同时存在的,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它们使气息的呼出既能保持但又不僵,既放松但又不是呼吸肌肉群的完全松懈。保持叹气状态歌唱时,如果你感觉腰部和腹部膨张而不僵,胸部扩展而不憋,气息有控制的流出,就达到保持气息的效果。吸完气后,有一个瞬间的停顿,这是吸气后、用气前一个自然的短暂的停顿,这个停顿造成了吸气和用气

19、力量的对抗,用气时要尽量利用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还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用吸气状态演唱,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的目的。这种状态能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的平衡,还能使气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畅通无阻,在演唱过程中,气息越是不够用,就越是要保持这种吸气状态。二、 呼出气息呼气就是将气息从肺的底部送出来。它不是生活中自发的单向气息运动,而是吸气与呼气两种力相对抗的气息运动。呼气时,横膈膜平稳的上提,两侧下肘逐渐回收,使气息通过气管送入声门,这种横膈膜上提,下肘回收的力,我们称之为向上向内的力。歌唱发声是在呼气中完成的,如果只靠吸气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发出声音的,因为声带本身不会振动发声,

20、而是通过腹部向内收,小腹向内向上收缩来推动气息的向上向外呼出,从而使声带振动发声。因此这种力量也被称为气息的支持力量,也就是说歌唱时对呼吸控制的一种要求,它主要是指横膈膜肌肉的支持,是针对歌唱时发声时的吸气肌肉状态而言的。(一)找到气息的支持点呼气时,一定注意吸气后不要马上吐气,仍要有意识地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胸部不许塌陷,要感觉到吸气肌肉群将气息有力地吸入到肺的下端,气息有了一定的支点时,再慢慢地、有控制地放松吸气肌群,腹部肌肉紧张度逐渐松弛,使气息均匀、连贯地呼出。这样就会使呼气更加平稳而有力、均衡而有控制。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唱歌时,常常出现脸红脖子粗,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

21、音下不来等等,这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要做到气息平稳,均匀,有控制的进行,首先要找到气息的支持点,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一般来说气息的支点在腰腹部。如果细分可分为三个支点:腰部、下腹部和上腹部。只有这三个点构成一个面,才能正确地操作和控制歌唱时所需要的气息。气息的支点,一定先建立在后腰部分。然后再找小腹的力量。因为腰部需要你主动去做扩张或向下拉动,才会产生一个力。然而小腹与横隔膜由于受到腰部支点向下拉的作用,自然会产生一种对抗。如果仅把支点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时腰部就很难起到控制气息的作用。要保持气息的支持点其实很简单,我

22、们可以通过两种既简单有容易接受的方法来找到支持点。我们每天都在笑,这种简单的活动谁都会,但我们平时却没有在意过,笑的时候我们的腹部和腰部有膨胀的感觉,能明显地感觉到它在运动时方向和力度的变化,同时感觉一种力量在支持着我们,这个地方就是支持点。还可以用咳嗽的方法找到支持点。找到了支持点呼气就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发出来的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还能够表达不同类型的歌曲,有了支持点的感觉,当我们在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如果没有气息支持的支持点也就没有歌唱。气息的支持点直接影响着歌唱者音域的宽窄与音量的大小以及声音是否松驰、通畅,音色是否圆润、甜美等质量问题。掌握正确的气息支

23、点歌唱,这是歌唱能力提高至高水准的重要途径。(二)气息的控制时常听到有的初学唱歌的同学说:“唱的要酸背痛”,也看到有的同学唱得满头大汗,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因为歌唱要消耗许多体力和能量,但是如果呼吸不恰当,比如歌唱时只是一味的扩张腰部、鼓着腹部,小腹没有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前边我们已经说过了,歌唱是吸气与呼气两种力量的对抗,即向内向下“吸”的保持力量和向上向外“呼”的支持力量,这两种力量是缺一不可的。但又不是绝对均衡的,力量相等了,会导致横膈膜的僵硬。那在歌唱时到底去该怎么控制这两中力量的比例呢?我们说歌唱是在“呼”的状态下进行的,但往往大家只想到了“吸”,总因为“吸”对了“呼”也就解决了

24、,其实只有控制好了“呼”的技巧才是控制好气息的真谛,也就是说向上“呼”的支持力大于向下“吸”的保持力,这样小腹才有了明显的内收感,气息才会很好的被控制。这种“呼”于“吸”两种相对抗的力量和小腹的内收感就是气息的控制。气息控制好了,声音自然就流畅了。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控制气息的练习:1顿音练习。在呼气的感觉上练唱顿音,出声前先收小腹,像是小腹先给了一点力,声音形成在太阳勺处,腹部的弹性如深咳感觉,这样就能训练膈肌,腹肌的弹性,增强气息的灵活性,又有一个高位置的声音。2连音的练习。为训练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吹口哨也是培养学生灵活活运用气息的一种有效方法,要求吹口哨时间有节制的让气流均匀呼出,这样既

25、锻炼气息的运用,又培养音准感觉。开始多用下行音阶进行练声,这样容易控制,对气息的控制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也不能少,在歌唱时若意识到腰部、横隔膜、小腹在支持着气息就说明你的方法对了。3打开喉咙。气息是歌唱的动力,用半打哈欠方法来打开喉咙,放松下巴,这样腹腔,头腔才会上下贯通,声音才能控制。让喉咙保持吸气状态,出声时一股吸的动力,下至小腹,推动腹部的气息,使气息向硬腭发送,声音不由自主地由气息吹着走,音高好像是气息来支配的。三、换气换气又叫做句间吸气或补气,它是在情绪连贯不断但又需要吸气时,在保持原有的气息上补进一部分气息,使气息维持饱满状态。(一)任何换气换气的要求高,难度大,需要重点训练。初有的

26、同学在唱的过程中,时常感到“气短”,吸入再多的气也觉得不够用,这是因为歌唱时漏气现象所导致。还有的同学在进行句间换气时,往往感到不灵活,这是因为肌肉不放松的缘故。换气要灵活,一方面必须使吸气肌肉群积极工作,另一方面在吸气的过程中尽量放松胸腹各部的呼吸肌肉,使胸容量扩大,这样“换气”才能灵活。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换气习惯也是歌唱的一个重要方面。初学者练唱视唱时,可慢速练习,始终是在气息饱满、有呼吸支持的状态下进行,例如:1 = C 4 / 4 1 3 2 1 3 4 5 5 6 5 6 3 2 1 平时在练习时,要指出换气的地方,并做严格的要求,这样时间久了就养成了正确换气的习惯,正确的换气可使

27、旋律线条清晰,还能表达歌曲的感情。(二)根据不同的歌曲换气歌唱中的换气不仅是演唱时动力的需要,而且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技巧。在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时,如歌曲的情感的表达、意境的变化,它需要做特殊的处理,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这对体力的消耗是较大的。那么我们在歌唱时要在气息的支持过程中使自己的体力争取到一定的间隙,而又不影响气息的支持,我们就可以用换气的方法来解决。具体的说就是利用换气的时间来休息。换气的要求高,难度大,呼吸器官要放松,在换气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吸气的状态。决不能在换气时让呼吸的部位往上移动,更不能影响气息的支持。换气的方法很多,有偷气、提气、歇气、缓气、抽气。我们可以根据乐句旋律的进行而

28、换气,也可以根据作品的表现而换气。例如打起手鼓唱起歌:0 5 5 5? 5 5 5? 5 5 5 7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 来由于歌曲豪迈奔放,特别是副歌部分的优美拖腔,要一气呵成。但乐句较长,如果不换气,歌唱者会感到吃力,但如果按一般的规律换气,又破坏了旋律线条的完美。因此我们要在后半拍换气。又如歌剧白毛女“哭爹爹”中“死”字前的换气就采用了抽气的方法。6 5 5 3 3 2 2 2 1 2 3 2 3 2 1 6 2 1 6 5霎 时 间 天 昏 地 又 暗, 爹 爹 爹 爹 死 得 惨总之: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歌曲,有效的,恰当的运用换气。开始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歌曲的

29、速度,有足够的时间为换气做准备,在换气时迅速的放松上、下腹肌的对抗,利用下腹迅速还原,就可以让气息自动吸入。熟练以后,逐渐加快到要求的速度,使歌唱恰如其分地进行句间换气。这样的换气不仅顺畅无杂音,而且给人一种自然轻松的感觉。呼气、吸气、换气这三种方法,构成了有支点的呼吸,由此产生的气息发出的声音,通过舌头,经过上咽管道,在头腔处,使其产生混合共鸣,就能获得纯净,圆润的声音,这种有气息支持而发出的声音,才具有穿透力,有魅力,富于表现力。歌唱中的喉头位置与气息的运用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非,二者是协调统一,不可分割的。喉头的位置及其在歌唱发声时的活动状态与呼吸的深浅能直接影响嗓音的音质、音色、力度、

30、音波及声部的特征,歌唱时喉头应该保持在同一个位置。只有喉头稳定了,声带的运动应与呼吸密切配合,适度调整,才能将一首歌处理完整。歌唱时喉头的位置能不能移动呢?针对这个问题许多歌唱家、专家、声乐教师都为此进行了研究。他们的意见都有所不同。喉头是活动的,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歌唱类型不同的人,歌唱时他们的喉头位置是不同的。比如:男中音和男低音在歌唱时他们的喉头是下放的,而大多数女高音在歌唱时保持在安静位置,还有些在歌唱时却找不到喉头位置的规律。总之歌唱的方法,总带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个别性,我们要看到这种千差万别的多样性,从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到自己发音最合适、最好听的声音位置。但在歌唱时喉头必须稳定

31、,不论你唱的音是多么的高还是多么的底喉头一定不要上下移动。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气息是歌唱的生命、动力和基础。在声乐界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谁懂得歌唱呼吸,谁就会歌唱” ,由此可见气息的运用对歌唱者的重要性,重要的是歌唱者怎样运用气息的技巧来表现音乐。学习气息的运用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长期的科学的训练,结合练声唱歌巩固气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每个人各方面的差异,需要做更具体,细致的工作,我想只要我们用一种愉快的心情,一种感人的情绪,通过持之以衡的练习,不懈的努力,不断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歌唱道路,气息的运用就会处于一种科学的状态,演唱水平一定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呼吸真正成为歌唱的动力。但是要完整地表现歌曲仅仅靠气息是不够的,还要调动身体上所有的歌唱腔体,使腔体产生共振,形成良好的声音,加上准确的吐字、咬字、动之以情,全身心投人地演唱歌曲,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歌唱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